1870年7月23日(清同治九年庚午六月二十五日),熊希齡出生在湖南湘西鳳凰縣,一個三代從軍的軍人世家。其父親熊兆祥從軍的時候,正好遇上太平天國起事,曾國藩便回到老家組建湘軍。他提倡的是文人治軍,也就是說他底下的人必須上馬能殺賊,下馬能訓練士兵。熊兆祥聽了這一番教導,很是羞愧,因為他完全是武夫。
但熊兆祥還是將這番話深深的聽了進去,便一面加強自己的修養,一面將希望放在兒子身上。熊希齡是他的長子,長子自古以來都是被寄予眾望的,熊希齡也是如此。從小就接受了極為嚴格的教育,六歲開始啟蒙,然而這孩子與他爹完全不同。他十分聰慧,三字經只學了三四天,就能背得滾瓜爛熟。其他學問也都是聞一知三,少年時代熊希齡便聞名遐邇,被譽為是湖南神童。
七歲那年又回到了祖父身邊,家庭環境更加殷實,為他求學提供了很好的條件。在勤奮求學下,十四歲那年,熊希齡就中了秀才。弱冠之年,又在鄉試中高中,一時之間譽滿三湘。1894年,高中二甲進士,被欽點為翰林院庶吉士。但生活在這個年代的官員,是焦灼不安的,因為熊希齡進入朝廷的第二年,甲午海戰爆發了。
一心為國的熊希齡數次上報提出改革軍隊,可當時的環境混亂不已,如何能聽得見這個小人物的發聲?在他上奏的同時,湖南老家在陳寶箴的支持下開始了維新運動,熊希齡便回到家與譚嗣同等人創辦時務學堂。後來又創了南學會、湘報,這是湖南最早的報紙,南學會也是為了影響湖南發展所創。無奈戊戌變法失敗,參與維新運動的他也被革職,並且被交給地方官嚴加管束。
不過新來的趙爾巽很欣賞他,對多加提攜,因此與袁世凱、端方、梁啓超等人搭上了線。中華民國成立,唐紹儀為第一任總理,接著陸徵祥、趙秉鈞先後上位。1913年9月,熊希齡成為了第四任總理,可袁世凱是不會讓人奪權的。很快熱河行宮盜寶案發生,事情被有意扯到了熊希齡身上,他因此下臺。從此退出政壇,轉向慈善和教育事業,在慈善上做出了三個壯舉。
第一就是1917年的賑災,當時河北一帶受災,災民超過六百萬。熊希齡正好在天津隱居,住所也被洪水吞沒,親眼目睹慘狀後立馬開始籌款賑災。1922年4月,直奉戰爭爆發,熊希齡看見軍閥混戰造成的慘狀。決定組建一個永久性的救濟機構,也就是世界紅十字會,為當時的百姓做了不少好事。第三是創辦香山慈幼院,1918年4月,水患平息後多了很多孤兒。
眼看著孩子們無家可歸,熊希齡便創建了香山慈幼院,免得孤兒受苦,也是給窮困人家的孩子提供一個教育場所。有意思的是,正是因為香山慈幼院,熊希齡在近七十高齡又有了一段「父女戀」。熊希齡的一生之中有過兩段婚姻,第一段是老師朱其懿的妹妹朱其慧,三十年代前後去世。第二段是他女兒熊芷的同學毛彥文,兩人在1935年結婚的時候,熊希齡已經66歲的年紀了。
遇上熊希齡之前,毛彥文曾有過一段傷透心的感情,她被她青梅竹馬的表哥拋棄了。她看到熊希齡辦的香山慈幼院後,認為自己找到了人生方向,而熊希齡因為喪妻已經沒有心思打理。不知是愛父還是看到了毛彥文眼裡的火花,熊芷出面撮合兩人,毛彥文對此並無意見。只有一個要求,那就是讓熊希齡剃鬍子,他那鬍子留了二十年,都有20釐米長了。平時寶貝得不行,但為了毛彥文還是同意了,這才有了這對「父女戀」,婚後第三年熊希齡病逝。
其實熊希齡的人生之中還有很多故事,生在亂世,一生傳奇。小編推薦的這本書講述的便是他一生的故事,從幼時的聰慧神童到參加維新運動,再到投身社會慈善、救災辦賑、抗日救國。熊希齡的一生都愛國利民,功不可滅,感興趣的別錯過,點擊上方連結便可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