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屬於那座山,是那座山塑造了我,只是隨著年齡的增長,我開始思考我的起點是否就是我的終點。」
最近經常聽朋友最多討論的一本書就是《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帶著這份好奇心,我去看了一下,突然發現真的是一本徹徹底底的勵志作品。
這本書主要講的是一個在摩門教家庭長大的一個小女孩,從小的時候,就生活在大山裡面,然後通過自己的努力,自學考上了大學,最後還獲得了劍橋博士學位的一個故事。
這本書的作者名這叫做塔拉·韋斯特弗,在198年的時候,塔拉出生在一個美國的愛達荷州的一個山區裡面,在她的十七歲之前的時光裡,從來沒有上過學。
塔拉本身的家庭是一個非常極端化的狀態,而且自己的父母都是極端的摩門教徒。家裡的成員除了她之外,還有5個哥哥和1個姐姐,而且這些孩子大多數都是沒有出生證的,也都沒有上過什麼學。
因為自己的父親是一個偏執狂,而且還有被迫妄想症,所以就總想著要地提防政府迫害他們,除此之外,他們竟然還時刻的準備著某一天社會末日的到來。
父親在家裡處於一種主宰的地位,一直主宰著家裡人所有人的想法,堅決不允許孩子們可以發出自己的聲音,也不讓孩子們去上學,竟然也不允許他們生病之後就醫,逼迫孩子們以撿破爛為生。
塔拉有一個哥哥名字叫做肖恩,哥哥性格特別的暴躁,而且喜怒無常,所以常年的都在霸凌著塔拉,塔拉就一直過著常人根本不無法能夠想像到的一個悲慘的生活。
後來在某一個時間塔拉終於受夠了父親的控制以及哥哥的霸凌,在另一個哥哥泰勒的鼓勵和幫助下,在自學的狀態下考上了美國的楊百翰大學,從此以後,就開始一段艱難的考學之路。
但是原來的家庭也給塔拉留下了不可磨滅的,感覺就像幽靈一般一直在折磨著她,父母都把塔拉當作叛徒,而哥哥肖恩也沒有停止過對她的欺負。
在學校裡也是不順利,因為一直沒有在學校生活過,好好的受過教育,所以在課堂上總是不斷地鬧笑話,並且還保留了很多家裡面本身習慣的一些惡習,不講衛生,不愛說話等等。同學們因此都把塔拉當作怪胎,就連戀愛也不順利。
塔拉後來因為種種打擊下,心理上出現了問題,經常在崩潰的邊緣來回的漂浮,後來就接受了心理諮詢。在老師的鼓勵下,塔拉一直都努力的學習,甚至經常學習到夜裡兩三點,終於最後獲得了蓋茨劍橋的獎學金,在2014年的時候,成為了劍橋的一位博士。
我沒有原諒你,我只是放過了自己
而《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就是自己對於自己一個人生歷程的過程的回憶,用著平淡的文筆,去真實還原在垃圾場,與一對廢銅爛鐵一起生活的童年,在那裡沒有任何讀書的聲音,擁有的只有父親那強烈的控制欲,以及那虐待成狂的哥哥。
直到自己有一天逃離了那個大山,塔拉才走向了另一個世界,完成人生的轉折,同時打碎了自己的那本身的愚昧、狹隘,最終走向的是一個寬容、智慧的自己,向自己本身暗淡的世界慢慢投射出光。
在很多年以後,塔拉開始去重讀休謨、盧梭、史密斯等一些人的著作之後,看到了他人的故事,慢慢的她終於開始向過去釋懷,並且學著去接受自己的過去,去接受那個高高在上、殘忍的父親。
這不代表原諒那個曾經的父親,只是為了放過那個自己,這樣才可以更好地迎接一個更好的自己。
在心理學上有個概念叫做自我選擇效應,他的意思就是說你做出了什麼樣的選擇,就代表處你選擇了什麼樣的生活。
因為每個人的生活方向,未來的發展,都是由於過去的一個選擇所決定,如果你選擇了積極可觀的話,那麼自然你可以與幸福不期而遇;但是如果你選擇了悲觀的話,那就說明你一直對於不幸耿耿於懷。
其實,我們仔細看看,就會發現,不是每一個人的生活都是一帆風順的,這個世界這麼大,發生的事情那麼多,有很多事情,我們真的很無能為力。
當然,過去可能有很多你不願意再去回憶的過去,他們會讓你很很痛苦,讓你一個人在深夜裡哭泣,可是不管怎麼樣,過去的是總歸是過去的。
我們要做的事情,就是不斷地向,就像塔拉那樣,逃離出那一直禁錮自己的大山,就像一隻鳥兒一般,去飛向自己一直信仰的森林,然後與自己的過去和解,去做一個全新的自己。
這本書是塔拉2018年出版的自己的處女作,這本自傳小說,一經發表,在第一周的時候,就已經登上了《紐約時報》的一個暢銷榜,並且累積達到了80州,一直是第一。
除此之外,這本書還是比爾蓋茨年度推薦書的第一名,在美國的銷量達到了百萬冊,並且塔拉還被《時代周刊》稱為「年度影響力人物」。
人吶,得自個兒成全自個兒。
人生是一場修行,有的時候,放下過去,何嘗不是放過你自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