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劉廣超 通訊員 殷廣華
「對方一張口,就直接叫出了我的名字,還報出了我的身份證號碼後4位,甚至還知道我就讀的大學,差點就上了當!」5月12日,漯河市民楊明(化名)向記者提及自己接到的一個詐騙電話時,仍心有餘悸。
【「京東客服」打來電話,張口報出準確信息】
據楊明介紹,5月11日上午11時許,他正在單位開會時,突然接到一個從內蒙古包頭市打來的電話,對方操著一口不太流利的普通話,自稱是京東金融的「客服」,並且上來就喊出了楊明的名字。
「除了名字外,對方還報出了我的身份證號碼後4位,並且說出了我就讀的大學名字,一時間我還信以為真了。」楊明說,電話中對方說他名下有一個「學生帳戶」涉嫌校園貸,目前被京東金融監控到了,需要進行註銷,如果逾期不註銷的話就會影響個人徵信。
據楊明回憶,他雖然有京東的帳戶,但並非在大學時期註冊,自己在上大學期間也從未接觸過京東金融,更不知道哪來的「學生帳戶」,當他詢問該「客服」的時候,對方表示楊明可能在上大學期間,用手機掃過信息不明的二維碼,或者被同學冒用了信息,造成了自己的信息洩露,有了這個「學生帳戶」。
「由於他的普通話不太好,我有些話沒聽清,在詢問了幾個問題後,對方的語氣就開始不耐煩了。」楊明說,該「客服」說到後來似乎有些生氣,直接說自己只是打來電話提醒,至於是否註銷還要楊明自己決定,隨後便直接掛斷了電話。
【隔日再接到電話,卻是提醒勿上當】
5月12日上午9時24分,本已忘掉此事的楊明,卻接到了漯河市反詐中心的電話。「電話中,民警詢問我最近是否接到過一個詐騙電話。」楊明說,他這才想起了昨天那通可疑的電話。
在表明自己確實接到過一通關於「京東金融」的電話後,民警提醒他這是一通詐騙電話,希望他不要理會,千萬不要相信騙子的話,更不要提供銀行卡的帳號和密碼。隨後,民警在電話中提醒楊明,可以上網去搜索一下關於電信詐騙的新聞,了解一下防詐騙的相關知識,避免上當受騙。
「原先一直以為詐騙電話都是打給老年人,沒想到這事情卻撞到了自己身上。」楊明告訴記者,自己平時看到過一些關於電信詐騙的新聞,本以為新聞中的詐騙伎倆太過「小兒科」,自己遇上肯定會識破,「沒想到這通詐騙電話中,對方直接報出了我的名字、身份證號和大學校名,差點上了當。」
記者上網搜索了相關信息,發現有網友反映也曾接到過關於京東金融「客服」的詐騙電話,更有人按照騙子的說辭一步步操作下來,最終被騙了錢財。
【中年人受騙較多,每天打上百個電話勸阻】
針對此事件,記者聯繫上了漯河市反詐中心。「河南省反詐中心,設有河南移動反詐監測預警系統等勸阻攔截系統,我們是在接到系統預警後,給市民打去了提醒電話。」據民警介紹,針對系統預警的曾接聽過電信詐騙的電話號碼,他們都要一個個撥打過去,提醒對方不要上當,日均要打上百個電話。
據了解,如果電話打不通,漯河市反詐中心會通過簡訊提醒,在發過簡訊後還打不通電話,會視情況派出民警上門提醒。「現在電信詐騙五花八門,除了冒充客服的,還有冒充公檢法人員的,這種更為難纏。」民警告訴記者,騙子都有自己的套路,特別是冒充公檢法人員的騙子,會千叮嚀萬囑咐受害者千萬不要掛電話,並且要求受害者不能把通話信息透露給別人,尤其是警察,就這樣一步步誘騙受害者入套,遇到此種情況,漯河市反詐中心會直接掐斷電話或派民警上門。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可能老年人上當受騙會多一些,但根據我們分析,上當受騙者卻多為一些中年人。」民警說,這是因為很多騙子的普通話並不流暢,老年人可能聽不懂,同時老年人說的方言對方又聽不懂,中年人相對來說溝通更為順暢,上當受騙者也更多一些。
民警也提醒市民朋友,一定要提高警惕,謹防上當受騙,如果接到可疑的電話,可以撥打110報警電話轉接至漯河市反詐中心,會有民警進行解惑答疑。
來源:大河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