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進綠色發展 打造生態高地

2020-12-16 光明思想理論網

  作者:中共廣水市委書記 黃繼軍

  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是引領美麗中國建設的行動指南。廣水市堅持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引,努力探索推進生態修復、保護和開發的有效路徑,堅定不移地走生態美、產業興、百姓富的可持續發展之路。

  突出思想領航,凝聚綠色發展共識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們既要綠水青山,也要金山銀山。寧要綠水青山,不要金山銀山,而且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樹牢綠色政績觀。廣水順應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勇擔賦予構築鄂北生態屏障的重任,樹牢「保護好生態環境就是最大政績」理念,堅定不移推進綠色低碳循環經濟發展,不走先汙染後治理的老路,不要黑色的GDP,不以犧牲生態環境為代價換取一時的經濟發展,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

  繪好綠色規劃圖。建設生態文明,必須以對歷史負責、對人民負責的態度,以長遠眼光做好綠色發展的科學規劃,全方位、全地域、全過程推進。廣水高起點站位、高標準謀劃,精心編制全市生態文明建設規劃,優化全市國土空間布局,劃定全市生態保護紅線、城市建設邊界線和基本農田保護線。目前廣水生態紅線保護區面積200多平方公裡,佔全市國土面積9%以上,為綠色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弘揚綠色新風尚。每個人都是生態環境的建設者、保護者、受益者,沒有哪個人是旁觀者、局外人,誰也不能只說不做、置身事外。廣水堅持輿論引導、宣傳引領,採用群眾喜聞樂見方式,推動綠色生態文化進企業、進農村、進機關、進校園、進社區、進網絡,大力弘揚生態文明新風尚,營造「生態文明建設人人有責」的濃厚氛圍,夯實生態文明建設的思想基礎。

  突出產業領跑,夯實綠色經濟底盤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

  做大做強綠色旅遊。旅遊產業是實現生態產品價值的有效途徑,也是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的具體路徑。廣水把旅遊產業作為推動生態經濟發展的重要抓手,加快編制全域旅遊發展規劃,整合境內三潭、中華山等「一區八景」旅遊資源,積極策應河南「金雞復鳴」計劃,構建「雞頭在河南、金蛋下廣水」旅遊發展格局。圍繞建設徐家河國家級溼地公園,對6萬多畝水庫進行生態修復,煥發出碧波浩淼、百島競秀的獨特魅力。

  做大做強綠色工業。建設製造強國,必須加快製造業的綠色改造。推進工業高質量發展,必須注入更多「綠色基因」。廣水以推進工業綠色化轉型升級為著力點,積極培育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大力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在新項目進入上,抬高「門檻」,更加注重環保程度、科技高度、人才密度,循環經濟產業園、空調配件產業園等一批綠色項目先後花落廣水。加快實施「百企百億」技改行動,引導傳統產業推進「智能化工廠」「數位化車間」改造,轉換工業增長動能,風機製造、智能裝備、新能源「三大百億產業」成為廣水工業綠色發展的強力「引擎」。

  做大做強綠色農業。廣水堅持綠色導向,加快調整優化農業結構,不斷增加綠色優質農產品供給和生態產品供給,著力建設蔬菜、甘薯、獼猴桃、油茶等萬畝綠色農業板塊,打造王鴿、小龍蝦、甲魚等億元生態養殖基地。加快推進農業工業化,促進農業全環節升級、全鏈條升值,全市規模農業龍頭企業達80多家,農產品加工產值近200億元,推動由「農業大市」向「農業強市」轉變。

  突出生態領先,優化綠色人居環境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持續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行動,打造美麗鄉村,為老百姓留住鳥語花香田園風光;要推進城鎮留白增綠,使老百姓享有愜意生活休閒空間。

  下足宜居城鎮建設「繡花功」。廣水堅持「生態綠城、宜居新城」定位,著力提升「綠」的品質、塑造「水」的品位、打造「文」的品牌,推進「一河兩岸」、印臺山文化生態園等建設,打造「人在景中、景在城中、城在綠中」魅力山城。以城鄉融合發展為契機,根據地域特點、資源稟賦精心規劃,大力推進特色小鎮建設,打造「詹王故裡」馬坪、「養生水城」長嶺、「四化同步」省級示範鎮楊寨。

  跑出美麗鄉村建設「加速度」。保護好鄉村的綠水青山與田園風光,保留好鄉村的獨特風貌與鄉愁記憶,是鄉村振興的當務之急。廣水以綠色發展理念引領鄉村振興,深入實施「三鄉工程」,採取政府主導、市場參與方式推進美麗鄉村建設,探索出產業融合、頭雁帶動、軍地共建、鄉情鄉愁等「廣水模式」美麗鄉村示範點,看得見山、望得見水、記得住鄉愁願景正逐步變為現實。

  打好生態工程建設「組合拳」。堅持拉長板、補短板、強弱板,持續改善城鄉人居環境。搶抓全省「四個三重大生態工程」現場會在廣水召開的契機,大力推進「五清一改」和鐵路沿線環境整治,著力在「廁所革命」上下真功,在「精準滅荒」上出真招,在「汙水處理」上給真力,在「垃圾處理」上動真格,「生態環境美、城鄉面貌新、人民生活好」的旖旎畫卷正徐徐鋪開。

  突出機制領銜,樹立綠色評價導向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嚴格用制度管權治吏、護藍增綠,有權必有責、有責必擔當、失責必追究,保證黨中央關於生態文明建設決策部署落地生根見效。

  從深推進環保治理。堅持問題導向、目標導向、效果導向,堅決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以壯士斷腕的決心關閉環保不達標企業,強力推進農業面源汙染防治。

  從實優化考核機制。建立以綠色發展、高質量發展為導向的政績考核評價體系,將綠色發展作為幹部提拔任免、職務調整重要指標,形成綠色發展的正向激勵、負向倒逼機制。落實領導幹部自然資源離任審計制度,嚴格領導幹部任期內環境增值和負債情況審計,讓綠色成為黨員幹部政績的主色調、主旋律。

  從嚴壓實生態責任。按照「黨政同責、一崗雙責」要求,每年初市裡與各鎮辦籤訂責任書、立下「軍令狀」,實行「半年一述職、年終一考核」,對排名靠後的,全市通報。加大環保督察問責力度,圍繞企業達標排放、河道生態整治、環保項目建設等進行明察暗訪,對責任不實、工作不力的,嚴肅追責問責,真正讓制度「長牙」「帶電」,促進各項任務落實落地。

[ 責編:王欣夷 ]

相關焦點

  • 「滇中翡翠」的生態密碼——楚雄州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形成綠色發展...
    榮譽背後,是楚雄州堅持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引,堅決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和「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理念,扛牢壓實生態文明建設政治責任,州委、州政府以實施「1133」戰略,建設全省生態文明建設先行示範區、打造最美中國彝鄉和「滇中翡翠」為目標,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堅決打好藍天、碧水、淨土三大保衛戰和飲用水水源地保護等7個標誌性戰役,
  • 博採眾長謀發展!城陽區搶佔「智慧農業引領鄉村產業振興高地」推進...
    「鹽鹼地稻作改良對生態平衡是否有影響?成本每畝多少錢?」「九天智慧農業能為本地農業企業提供哪些幫助?」「目前對海水稻深加工有無明確的支持政策?」……2月19日,一場別開生面的「搶佔智慧農業引領鄉村產業振興高地推進情況公開質詢」會議在青島市城陽區成功召開。此次會議通過視頻會議系統,以「主會場+分會場+外圍電子終端」的形式舉行。
  • 用「綠色生態」描繪出高質量發展的鮮明底色——我市積極推進南北...
    為深入貫徹落實國家發展新理念、新精神、新要求,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全面展示我市南北河兩岸(遼河流域條子河)生態修復工程推進情況及成果成效,本報從即日起開設「聚焦南北河兩岸生態修復工程」專欄,深入宣傳各地各部門開拓創新,攻堅克難,奮發進取的生動實踐,共同建設新時代
  • 高地街道:打造生態宜居現代化濱海新城|回眸「十三五」·鎮街印象
    一個碧海藍天、生態宜居的現代化濱海新城悄然崛起。 受訪者供圖 作為水東灣新城建設主陣地,「十三五」期間高地街道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積極推進重點項目建設,促進城市擴容提質,城市面貌煥然一新,變得更美了、更綠了、更亮了,目之所及都是風景,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不斷增強。
  • 夏河:生態優先 綠色發展 推進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
    夏河:生態優先 綠色發展 推進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 2020-10-16 09:4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盛會助力打造綠色高地 樞紐新城吹響建設「四個淮安」號角
    中國江蘇網9月7日訊(通訊員 錢子達 袁帥之 記者 羅鵬)裏運河碧波中揮臂前行,暢享生態與運動之魅力;國師塔下,品一碗特色麵食,賞非遺傳承技藝.......9月5日開幕的第二屆大運河文化旅遊博覽會再一次將大美淮安推向舞臺中央,聚光燈下,一個長三角北部重要中心城市正現雛形。
  • 盤縣五措施加快生態產業化建設 推進綠色經濟發展
    盤縣最高海拔2857米,最低海拔734米,境內山、水、石、林等旅遊資源豐富,屬於典型的喀斯特地貌,適合發展山地特色旅遊,充分利用旅遊資源,大力推進「生態+旅遊」產業融合發展,現將盤縣旅遊業推進「生態產業化,產業生態化」的工作情況匯報如下: 取得成績
  • 深圳大鵬新區打造粵港澳大灣區生態產業高地
    在「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深入人心的今天,大鵬新區也走出了一條「兩山」轉化路徑,在保護美麗海灣的同時,發展綠色經濟,實現生態與經濟雙贏。大鵬新區還根據現有產業布局,針對性打造生態產品,包括:針對具有先發優勢的清潔能源產業鏈,打造「海灣+清潔能源+高端論壇」國際中心;以森林保育為核心與生態康養服務有效結合,打造大鵬半島「森林康養基地」;以海島保護性開發為主體實行新區「海島—海域—岸上商圈」發展共同體戰略,補齊生態資源單要素利用短板;利用轄區優質海域與氣候優勢,將大鵬岸線、海水資源作為空間整體,打造統一的帆船
  • 安龍:推進綠色發展 釋放生態紅利
    ,緊盯生態環境關鍵問題和薄弱環節,以植樹造林為重要切入點,切實加大森林保護力度,大力發展林木、林下經濟,在不斷提升森林覆蓋率的同時,持續釋放生態紅利。灣水井村將鄉村綠化美化作為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的重要抓手,在國家退耕還林等政策的支持下,將生態建設和產業發展相結合
  • 興隆縣深入踐行「兩山論」 生態高地引領綠色崛起
    」等榮譽稱號……  近年來,承德市興隆縣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堅持「生態立縣」戰略不動搖,大力弘揚「塞罕壩」精神,加快創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保護修復與開放開發兼顧,全力打造天更藍、水更淨、地更綠、山更青的生態高地。
  • 全力推進創新 江蘇鹽城成為長三角北翼智能產業集聚高地
    近幾年,江蘇鹽城針對智能製造基礎薄弱,智能製造服務供需矛盾突出,專業人才體系匱乏等發展智能製造的共性短板,堅持問題導向,聚焦重點發力,全力推進創新創業中心和智能製造高地建設。鹽城地處中國東部黃海之濱,江蘇省沿海中部,是長三角中心城市,近年來,該市牢固樹立和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主動融入國家戰略,搶抓重大發展機遇,堅定不移推進產業強市、生態立市、富民興市,持續走好開放沿海、接軌上海、綠色轉型、綠色跨越發展路徑,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不斷邁上新臺階。
  • 遼寧省丹東市:堅持綠色發展,打造綠色家園
    為充分利用沿江、沿邊、沿海的生態資源,丹東市在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推進綠色發展的進程中,始終堅持生態立市、綠色發展不動搖,努力使綠色成為城市最厚重的底色、最鮮明的特質和最持久的優勢。首先,丹東市加強汙染防控治理,守住綠色發展底線。
  • 青羊區加快打造成都總部經濟高地 建設生態宜居和諧新城
    功能區周邊環城生態帶圍繞,城市綠道以及公園綠地遍布,生態環境優良,受到國內外投資者廣泛關注。 更多的載體更好的服務 高標準打造成都總部經濟高地 採訪中,周莉與記者一起來到正在建設中的四川國際創新設計產業園項目施工現場。工作人員表示,一期A地塊正加緊建設之中,預計2022年建成投入使用。
  • 撫州: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打造美麗江西「撫州樣板」
    中國江西網撫州訊 記者周紅國、熊新星報導:9月27日,記者從撫州市第四次黨代會上獲悉,撫州市將持續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全力打造美麗江西「撫州樣板」。立足生態優先,堅持以生態文明建設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努力建設全省生態文明先行示範巿,打造可複製、可推廣的「撫州樣板」。  鞏固提升生態優勢  大力推進撫河流域生態保護與綜合治理,力爭打造成為全省、全國的生態樣板工程。按照「生態文明十特色小鎮十綠色生活方式」標準,加快建設生態示範村鎮。
  • 立足實幹快幹 勇於先行先試 打造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產業集中合作區...
    陶方啟指出,要進一步解放思想,對標學習滬蘇浙地區經驗,強化政策對接、規劃對接、配套設施對接,不斷升級服務,推進產業發展。隨後,陶方啟前往廣德市東亭鄉陽岱山村與安吉縣鄣吳鎮吳村交界處、廣德市新杭鎮陽灣村與長興縣泗安鎮東村交界處,實地調研交界區域交通路況、民情風俗、經濟發展等情況,要求借一體化發展之力,深化毗鄰地區合作,實現高質量發展。
  • 武義:走好綠色轉型發展路 打好美麗「生態環保牌」
    發展特色農業,打響旅遊品牌,淘汰「低小散」,搭建科技平臺……圍繞打造金義都市區生態公園、養生莊園、科創樂園坐標定位,武義全力以赴推動綠色轉型、美麗富民,亮點頻頻。  今年一季度,武義實現地區生產總值50.12億元,增長7.3%;財政總收入14.94億元,增長9.2%;城鎮和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達到12511元和5319元,增長8.8%和9.9%。
  • 魯源打造魯酒生態高地,營銷年會發布六大戰略布局
    2019年1月19日,在「中國礦泉水之鄉」、「魯酒生態高地」沂源,山東魯源酒業成功召開「生態沂源 魯源雅香--2019年品牌戰略研討會及營銷年會」。山東省白酒協會蔣彬秘書長結合魯源優勢資源,以及「魯酒振興」的時代背景,對魯源酒業的營銷創新發展模式、品質發展模式、酒旅融合發展模式、生態魯源發展模式給予高度肯定。
  • 青田「稻魚共生」慶元「香菇經濟」 綠色發展麗水推進生態精品農業...
    多年來,麗水堅持走綠色發展道路,大力推進生態精品農業建設發展。  青田「稻魚共生」系統逐漸走向海內外  一尾尾田魚在水中歡快地遊泳,水稻則為魚群提供庇蔭,在青田縣坭垟村,記者看到了這樣有趣和諧的一幕。青田「稻魚共生」系統被聯合國糧農組織(FAO)列為首批「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已經擁有1300餘年的歷史。
  • 江蘇省人民政府 政府文件 省政府關於推進綠色產業發展的意見
    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堅持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統籌經濟生態化與生態經濟化,加快生活方式綠色革命和生產方式綠色轉型,推進經濟發展與生態文明相輔相成、相得益彰,使綠色產業發展成為美麗江蘇建設的主色調。——堅持創新驅動、轉型發展。加快構建市場導向的綠色技術創新體系,著力突破一批關鍵綠色技術。
  • 【海西州】都蘭縣「黨建+生態」引領綠色發展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都蘭縣依託得天獨厚的資源環境和區位優勢,秉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戰鬥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範帶頭作用,大力探索「黨建+生態」模式,把生態文明建設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全過程,努力開創紅色黨建引領鄉村全面振興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