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中共廣水市委書記 黃繼軍
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是引領美麗中國建設的行動指南。廣水市堅持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引,努力探索推進生態修復、保護和開發的有效路徑,堅定不移地走生態美、產業興、百姓富的可持續發展之路。
突出思想領航,凝聚綠色發展共識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們既要綠水青山,也要金山銀山。寧要綠水青山,不要金山銀山,而且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樹牢綠色政績觀。廣水順應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勇擔賦予構築鄂北生態屏障的重任,樹牢「保護好生態環境就是最大政績」理念,堅定不移推進綠色低碳循環經濟發展,不走先汙染後治理的老路,不要黑色的GDP,不以犧牲生態環境為代價換取一時的經濟發展,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
繪好綠色規劃圖。建設生態文明,必須以對歷史負責、對人民負責的態度,以長遠眼光做好綠色發展的科學規劃,全方位、全地域、全過程推進。廣水高起點站位、高標準謀劃,精心編制全市生態文明建設規劃,優化全市國土空間布局,劃定全市生態保護紅線、城市建設邊界線和基本農田保護線。目前廣水生態紅線保護區面積200多平方公裡,佔全市國土面積9%以上,為綠色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弘揚綠色新風尚。每個人都是生態環境的建設者、保護者、受益者,沒有哪個人是旁觀者、局外人,誰也不能只說不做、置身事外。廣水堅持輿論引導、宣傳引領,採用群眾喜聞樂見方式,推動綠色生態文化進企業、進農村、進機關、進校園、進社區、進網絡,大力弘揚生態文明新風尚,營造「生態文明建設人人有責」的濃厚氛圍,夯實生態文明建設的思想基礎。
突出產業領跑,夯實綠色經濟底盤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
做大做強綠色旅遊。旅遊產業是實現生態產品價值的有效途徑,也是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的具體路徑。廣水把旅遊產業作為推動生態經濟發展的重要抓手,加快編制全域旅遊發展規劃,整合境內三潭、中華山等「一區八景」旅遊資源,積極策應河南「金雞復鳴」計劃,構建「雞頭在河南、金蛋下廣水」旅遊發展格局。圍繞建設徐家河國家級溼地公園,對6萬多畝水庫進行生態修復,煥發出碧波浩淼、百島競秀的獨特魅力。
做大做強綠色工業。建設製造強國,必須加快製造業的綠色改造。推進工業高質量發展,必須注入更多「綠色基因」。廣水以推進工業綠色化轉型升級為著力點,積極培育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大力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在新項目進入上,抬高「門檻」,更加注重環保程度、科技高度、人才密度,循環經濟產業園、空調配件產業園等一批綠色項目先後花落廣水。加快實施「百企百億」技改行動,引導傳統產業推進「智能化工廠」「數位化車間」改造,轉換工業增長動能,風機製造、智能裝備、新能源「三大百億產業」成為廣水工業綠色發展的強力「引擎」。
做大做強綠色農業。廣水堅持綠色導向,加快調整優化農業結構,不斷增加綠色優質農產品供給和生態產品供給,著力建設蔬菜、甘薯、獼猴桃、油茶等萬畝綠色農業板塊,打造王鴿、小龍蝦、甲魚等億元生態養殖基地。加快推進農業工業化,促進農業全環節升級、全鏈條升值,全市規模農業龍頭企業達80多家,農產品加工產值近200億元,推動由「農業大市」向「農業強市」轉變。
突出生態領先,優化綠色人居環境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持續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行動,打造美麗鄉村,為老百姓留住鳥語花香田園風光;要推進城鎮留白增綠,使老百姓享有愜意生活休閒空間。
下足宜居城鎮建設「繡花功」。廣水堅持「生態綠城、宜居新城」定位,著力提升「綠」的品質、塑造「水」的品位、打造「文」的品牌,推進「一河兩岸」、印臺山文化生態園等建設,打造「人在景中、景在城中、城在綠中」魅力山城。以城鄉融合發展為契機,根據地域特點、資源稟賦精心規劃,大力推進特色小鎮建設,打造「詹王故裡」馬坪、「養生水城」長嶺、「四化同步」省級示範鎮楊寨。
跑出美麗鄉村建設「加速度」。保護好鄉村的綠水青山與田園風光,保留好鄉村的獨特風貌與鄉愁記憶,是鄉村振興的當務之急。廣水以綠色發展理念引領鄉村振興,深入實施「三鄉工程」,採取政府主導、市場參與方式推進美麗鄉村建設,探索出產業融合、頭雁帶動、軍地共建、鄉情鄉愁等「廣水模式」美麗鄉村示範點,看得見山、望得見水、記得住鄉愁願景正逐步變為現實。
打好生態工程建設「組合拳」。堅持拉長板、補短板、強弱板,持續改善城鄉人居環境。搶抓全省「四個三重大生態工程」現場會在廣水召開的契機,大力推進「五清一改」和鐵路沿線環境整治,著力在「廁所革命」上下真功,在「精準滅荒」上出真招,在「汙水處理」上給真力,在「垃圾處理」上動真格,「生態環境美、城鄉面貌新、人民生活好」的旖旎畫卷正徐徐鋪開。
突出機制領銜,樹立綠色評價導向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嚴格用制度管權治吏、護藍增綠,有權必有責、有責必擔當、失責必追究,保證黨中央關於生態文明建設決策部署落地生根見效。
從深推進環保治理。堅持問題導向、目標導向、效果導向,堅決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以壯士斷腕的決心關閉環保不達標企業,強力推進農業面源汙染防治。
從實優化考核機制。建立以綠色發展、高質量發展為導向的政績考核評價體系,將綠色發展作為幹部提拔任免、職務調整重要指標,形成綠色發展的正向激勵、負向倒逼機制。落實領導幹部自然資源離任審計制度,嚴格領導幹部任期內環境增值和負債情況審計,讓綠色成為黨員幹部政績的主色調、主旋律。
從嚴壓實生態責任。按照「黨政同責、一崗雙責」要求,每年初市裡與各鎮辦籤訂責任書、立下「軍令狀」,實行「半年一述職、年終一考核」,對排名靠後的,全市通報。加大環保督察問責力度,圍繞企業達標排放、河道生態整治、環保項目建設等進行明察暗訪,對責任不實、工作不力的,嚴肅追責問責,真正讓制度「長牙」「帶電」,促進各項任務落實落地。
[ 責編:王欣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