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眾矚目的漫威超級大片《驚奇隊長》以首日49.4%的排片,取得壓倒式勝利,拿下2.29億元(含零點場)票房,遠超《神奇女俠》首日8105萬元的成績,甚至比去年拯救了DC的《海王》在內地首日1.65億元的票房都高。其在北美首日預售票房更是僅次於《復聯3》和《黑豹》,首周末票房預估將高達1.6億美元!
但與這亮眼的票房成績相比,《驚奇隊長》的口碑卻實屬平淡無奇。一向偏愛漫威的爛番茄媒體評價新鮮度也只有80%,創下漫威電影最低記錄。觀眾更是不留情面,通過刷分和惡評,爆米花新鮮度已跌至32%,內地的豆瓣7.1分倒成了僅剩的美譽。
評分低的主要因素,除了劇情本身沒有太多亮點外,更多是來自對主角布麗·拉爾森的吐槽與質疑。
「驚奇隊長」非拉爾森莫屬
幾乎每一個漫威粉在聽聞拉爾森要出演驚奇隊長時,都會發出疑問,「為什麼要選她」?
驚奇隊長的重要性無須贅言,這個名字翻譯過來就是漫威隊長,搭上拉爾森之後,既沒有緋紅女巫那般美麗的容顏,也沒有黑寡婦那樣嬌柔的身段,更沒有神奇女俠那雙逆天的大長腿,被網友吐槽「穿上戰服就像粉絲穿上了cos服」,平淡乏味。
粉絲想要的,是一個能令人眼前一亮的,有著標準美女臉,卻武力值強悍的女性超級英雄。但真正看過電影《驚奇隊長》之後,或許你就會發現,拉爾森選的恰到好處。
漫畫中的驚奇隊長是軍人出身,有著緊實的肌肉,戰鬥力賽過雷神,她可以吸收並控制任意形態的能量,擁有眾多超能力。
電影中的驚奇隊長卡羅爾,也是一個妥妥的男性人設,她是一個軍人,直給、硬剛,失去記憶、橫衝直撞,上來就是幹,更沒有其他女性超級英雄都有的感情戲。甚至和她比起來,美國隊長都顯得「優柔寡斷」了不少。
拉爾森本人之前從來沒有拍過這種類型的電影,她性格內向,又有哮喘,不擅長運動,更別說高強度的動作戲。但為了更加符合驚奇隊長的要求與氣質,更為了證明自己可以,拉爾森早在進組前一年,便自動開啟魔鬼訓練。
她堅持一周5天,每天2到4小時的高強度健身訓練,內容包括拳擊、散打、柔道、摔跤以及巴西柔術,一共持續了9個月。訓練的強度曾讓她落下眼淚,但結果是可以輕鬆提起350磅重量,推吉普車上坡。
雖然在正式開拍後,拉爾森被告知「一般沒有人會這麼做的,演超級英雄不需要自己全程真人上陣。」可就是因為這份敬業,使得拉爾森最終在《驚奇隊長》中的表演得心應手,成功塑造出了漫威從未有過的英雄類型:二話不說直接上手的硬剛類人物。
看完電影後,不少觀眾也明白了為什麼最終選了拉爾森,對於這樣一個直男型英雄,如果選擇「神奇女俠」或是「緋紅女巫」那樣的美女,想必畫風會是非常違和的吧……
用26年從龍套進階成影后
對於驚奇隊長,拉爾森一開始是拒絕的,因為她十分注重個人隱私,而一旦與漫威打包,就相當於主動走到鏡頭下,接受全世界觀眾的審視。
漫威之所以不顧大多數人的反對,在拉爾森本人也不願意時,執意要選她,絕不是只看重奧斯卡影后+漫威強強聯手的話題熱度,而是看重她的表現力。
拉爾森是看著《亂世佳人》和《油炸綠番茄》長大的,還沒懂事便開始對表演上心。9歲開始,她頻繁出沒在小螢屏上。
先是成為《今夜秀》的短劇童星,後又被迪士尼看重,出演了《急速狂奔》、《徹夜狂歡》、《女孩夢三十》等多部青春電影,還在《鬼語者》、《倒錯人生》等多部劇集中常駐,但基本上都是配角。
直到2013年,拉爾森才第一次擔任女一號,靠《少年收容所》拿下了多個電影節的最佳女主角。
正是因為《少年收容所》,拉爾森才有了信心挑戰《房間》中的媽媽一角。並成功通過本片,一舉擊敗凱特·布蘭切特、詹尼佛·勞倫斯等勁敵,成為奧斯卡影后。這條奮鬥之路,拉爾森用了近20年。
除了演技,拉爾森還是個非常熱心於公益女權的演員。她在婦女權益運動中,已經捐助了超過一千六百萬美元,用於反性騷擾,抗擊性別歧視和婦女虐待等。
從某種意義上來講,現實生活中的拉爾森就是一名成就自我、拯救女性的英雄,這樣的拉爾森來演驚奇隊長,也是實至名歸。
劇情擠壓了影后的表演空間
拉爾森頂著重重壓力,最終決定接演《驚奇隊長》的原因,是出於對女性獨立與自信的關注。
她無法接受每次大眾在比較女性與男性英雄電影時,刻意將「男性能做到的東西,女性也能做到」這一理念放大,在她看來這簡直就是一句廢話,越是不停地談論這個概念,就越是像在把它當成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一樣。
拉爾森坦言,「我無法否認這個事實,這部電影有我關心的一切,一切進步的、重要的、有意義的東西,我想成為那樣的標誌性人物,我真的感覺值得一試。如果能夠帶給年輕女性更多理解和自信,我會做下去。」
但最終,《驚奇隊長》的成片或許會使拉爾森的願景大打折扣。它缺乏想像力的情節、低俗的反派、平庸的視覺風格,以及任何環節都少了銳氣的感覺,讓最終的結果,很可能是令人沮喪的失望。
就像《Time Out》所說,拉爾森沒有得到足夠的表演機會,這部電影沉浸在90年代的懷舊情緒中,但也沒有達到它本身的重要意義。
驚奇隊長是一個訓練有素、疲倦不堪的戰士,並且缺失了記憶。她要重新發現她的人性,從而成為一個英雄。導演採用大量閃回和懸疑式的倒述,試圖逐步揭開她的迷惑,使她成長為獨當一面的英雄。
但觀眾看到的卻是,驚奇隊長從自我懷疑到豁然開朗,再到身負重任,人物變化的過程並不清晰,個人成長主要靠他人的「言語激勵」和證據證實,沒有印象深刻的情節設計,這樣帶給觀眾的觸動並不深,也不足夠讓人信服。驚奇隊長的形象,就變成了一個「頭腦簡單四肢發達」的「莽夫」。
俗話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有硬傷的電影,即便已經身為影后,但也不是拉爾森一個人就能拯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