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4月30日至5月5日,第15屆中國國際動漫節在在杭州濱江白馬湖動漫廣場舉行。今年的動漫節熱鬧非凡,奧斯卡最佳動畫長片出品方、索尼動畫影業製作總監帕姆·馬斯登女士,美國迪士尼幼兒原創動畫頻道高級副總裁喬·達布羅西亞,《毒液:致命守護者》生物角色總監阿里爾·倫齊,法國漫畫大師、法國藝術與文學騎士克裡斯蒂安,日本《火影忍者》監督伊達勇登等全球頂尖專家及年度熱門作品主創人員都來到了此次動漫節。我們178動漫的記者也是親臨現場,為大家帶回了知名動畫監督伊達勇登先生的現場採訪報導。
主持人:日本的動漫產業值得全世界借鑑的地方有哪些?
伊達勇登:個人感受比較深的一點是之前在做《火影忍者》的時候。因為這部片的核心是忍者這一形象,這個忍者在日本也是一種傳統文化,是過去時間裡民族的一個代表,非常有特色的一個職業。但這個形象在做成動畫向海外傳播的時候,在中國也好,北美也好,大家都會覺得很新鮮,因為忍者本身就很神秘的特點,所以這樣很容易釣住海外觀眾的胃口,反過來在中國,也有幾千年的文化基礎,也有許多有特色的文化瑰寶。例如在採訪開始前,在場外轉了一圈看到了許多身著漢服等等這種民族服裝,也拍攝了不少的照片。由此想到了之前在東京街頭,偶爾也會看到有人穿中國特色的一些衣服,對此感覺也是比較新鮮的。所以中國的文化對於外國人來說,中國的傳統文化也是非常有吸引力的。所以中國也可以更加自信一些把自己的文化的特點融入到國產動畫之中,讓更多海外的觀眾去欣賞和了解這種文化。《火影忍者》在海外的成功就是依靠著日本文化的輸出,所以中國在有一個比較雄厚的文化背景的情況下,用同樣的方法應該也是行得通的。我也非常期待那樣一天的到來。
主持人:在2016年的時候,獅門影業宣布要將《火影忍者》改編為真人電影,想問導演知不知道這個消息?
伊達勇登:我知道。
主持人:想問您知道這個消息後的反應是什麼。
伊達勇登:當時聽到這個消息時內心是很不安的,有很多擔心的地方。最重要的一點我是比較注重作品故事性的,所以覺得做一部影視作品無論是電影還是動畫,最重要的還在於劇本。在劇本這塊因為這部作品原作是日本漫畫家岸本齊史老師創作的以日本傳統文化中的「忍者」為主題展開的一部作品,當它被國外,特別是北美這種不同的文化圈進行改編的時候,對方是不是能抓到原作者想要表達的那種方向性,或者日本忍者的精髓之類的,能否準確的傳達給北美的團隊,這是我很關心的一個方面。但是在上個月,北美方面吧作品的腳本拿給了岸本齊史老師來進行一個確認,並且承諾如果岸本老師覺得這個腳本不行,他們會進行修改,直到讓岸本老師滿意為止,才會去著手拍攝。看到對方這樣的一個創作態度,我覺得這說不定還將會是一部不錯的電影。
主持人:2002年的時候,《火影忍者》這部動畫開始在電視上播出,伊達監督負責了其中的699話,想問一下您還記得第一次讀到《火影忍者》原著的時候感受如何,以及對於「鳴人」這個角色懷有怎樣的情感?
伊達勇登:當時在2002年,漫畫單行本在書店熱賣的時候,被擺在了書店最顯眼的位置供人們來試閱。當時去書店的時候還沒有動畫化這個消息,就隨便拿起《火影忍者》的單行本來看了看,感嘆這部作品賣的很好嘛,不知道要是動畫化的話會是誰來做動畫監督,然後把書放了回去。後來過了一段時間,公司裡的工作人員抱著這套漫畫,往面前「嘭」的一放,說:來吧,監督!我當時還感嘆的說了句:「誒?要做這個嗎?」這就是和《火影》這部作品最初結識的一個非常有意思的小插曲。
伊達勇登,日文名だて はやと,日本著名動畫監督、動畫製作人,Studio Pierrot動漫集團旗下名人,長期與東京電視臺合作,擔任人氣動畫巨製《火影忍者》系列1至699集動畫監督,因《火影忍者疾風傳》廣為中國影迷熟知。本季熱播新番動畫《拾又之國》則是伊達監督所創作的最新動畫作品。
主持人:歡迎各位來到第15屆中國國際動漫節我們的新聞採訪間,今天來到我們直播間的是知名動畫《火影忍者》的導演伊達勇登先生。很高興今天能夠採訪到伊達先生,其實我們都知道,火影忍者是一部非常知名的動畫作品,我們想問問伊達先生,這部原作為漫畫,之後改編成動畫的過程中,您覺得最難的地方在哪裡?
伊達勇登:一般來說在日本漫畫連載到動畫化這一個過程中呢,因為漫畫是周更制,每周一話大概更新10到20張左右的內容,但是在拿漫畫在改編成動畫的時候,一集動畫可能需要四話漫畫的內容才能支撐起來。漫畫的原作者在創作漫畫時,會考慮每一話大概16頁的篇幅內,創作出一個情節上跌宕起伏的故事。但是單獨在動畫之中把這四話的內容連接起來的話,可能會出現四次劇情的起伏,這樣的話會給動畫觀眾帶來一種很匆忙的感受,會感覺節奏很混亂。所以在漫畫改編動畫的時候,動畫的製作人員會特別注意整理漫畫的劇情,讓劇情在動畫一集的20多分鐘的時間裡變成一個緩步上升,然後回落,最後達到高潮,這樣一個整體的節奏感。所以對於劇情的重新整理,是漫畫改編動畫的一個巨大的挑戰。
主持人:我們知道現在有很多的科幻電影,例如最近剛上映的漫威的電影,也是非常受歡迎。他們的視覺衝擊力更強一些。那我們動畫作品,在面對這些科幻電影時,優勢在哪裡呢?
伊達勇登:對於這個問題現對於目前來說,例如你提到的漫威的電影,這種更多是以電影這種形式來呈現,因為我平常接觸的都是電視動畫相關的,特別是每周都會更新的這種長篇動畫,例如我在《火影》中參與了十四年半的製作。所以動畫相當於這些電影不一樣的地方在日本,動畫的更新頻率是每周一集,也就是說在一集播放完之後,會有一周的時間,去到SNS平臺持續關注觀眾們對於作品的反應,根據觀眾們的反應會修正一些故事的方向性,這點尤其是在一些長篇動畫當中比較明顯,像以《火影忍者》為例的話,在最早的時候,這部作品的目標人群還是相對比較低齡的,比如小學生或初中生這些。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觀眾們的口味的變化,包括觀眾群體的不斷成長,如果持續原來的一個方向性或者步調的話,慢慢地會無法滿足觀眾的口味,因此,製作方就會漸漸地加入一些例如角色長大的劇情或者其他一些比較亮眼的劇情來迎合觀眾。這就是長篇動畫,相對於電影的一種靈機應變性。
主持人:因為現在熱播的動畫《拾又之國》也是伊達先生擔任監督的作品。這樣一個中國的作品能被日方看中並做成動畫。想問一下伊達監督如何看待中國動漫這幾年的崛起。
伊達勇登:在讀《拾又之國》原作的時候。感受到原作者第年秒老師創作這部作品構築了一個錯綜複雜的世界。甚至有一點感覺在讀之前富堅義博老師創作的《全職獵人》的那種既視感,是一種同樣風格作品的感覺。因此覺得這部作品在日本的話也一定能吸引眼球。也同時感覺到這樣一部中國的漫畫在慢慢的崛起,日本的漫畫家們也需要加油了。另外從自己創作的角度上看,因為這部作品本身的故事線很錯綜複雜。每一話都會有很多劇情上的跌宕起伏,所以回到動畫化這個角度,如何把漫畫的劇情梳理順暢以適應動畫的敘事結構,當時也是費了很大的精力來做這件事。
主持人:非常感謝您能參加本次採訪!
伊達勇登: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