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市民一晚跑7家藥房均關門 只能打車去醫院花費百元

2020-12-16 騰訊網

楚天都市報10月17日訊(記者劉迅)出現頭疼腦熱的小毛病,與去醫院相比,很多人更願意去家門口藥店買藥緩解症狀。可一旦夜間有了小病,購藥就成了麻煩事。連日來,記者走訪發現,江城藥房24小時售藥服務已漸行漸遠,自助售藥機又有時間局限,市民夜間購藥面臨尷尬。

一晚連跑7家藥店沒買到藥

「半夜為了買盒藥,沿街找了7家藥店,全都大門緊閉。」9月23日,31歲的林先生說,本來買藥只需十幾元,結果只能打車去醫院,總共花了近百元,還浪費了不少時間。

林先生說,當晚他和大學同學聚會吃火鍋,席間還喝了幾瓶啤酒。近十點到家,林先生感覺腸胃有些不舒服,一個小時跑了十幾次廁所,拉得人快虛脫。因平時沒有囤藥的習慣,林先生家中沒有止瀉藥。

「原本想忍忍,等到白天再去藥店,但肚子裡像翻江倒海,實在太難受了。」林先生說,他強忍著不適,?晚上11點多出門買藥,順著鐵機路方向找了4家藥店,全都大門緊閉。在大門口找了一圈,也沒看到有人值守。當晚先後在4家藥店前分別敲拍大門並等待數分鐘,一直沒人回應。

隨後,林先生沿著武昌友誼大道往徐東方向步行,一路有3家藥店關門,還是沒能買到藥。當晚,林先生步行了40分鐘,最後只好打車到武昌醫院,掛號、就診、抽血後,醫生開了止瀉藥和一盒消炎藥,回到家近凌?晨1點。

家住後湖的李女士也有相同遭遇。上月,2歲的兒子晚上發燒,李女士想先餵退燒藥觀察,打開藥箱才發現,此前開封的退燒藥已經過期。她說,晚上10點多騎著共享單車四處找藥店,趕去時2家藥店的卷閘門已經拉下。無奈之下,她只好在業主群內求助,找鄰居借了一瓶小兒用的退燒藥,幸好服藥後退燒。事後她在朋友圈裡感慨,過去街頭隨處可見的的24小時藥房去哪了?

走訪十家藥店僅兩家夜間營業

夜間買藥有多難?9月24日23時,記者經由翠柳街向東亭路、黃鸝路方向出發,沿路約1公裡距離,同濟堂、人福大藥房等5家藥店均已結束營業,記者嘗試在門店外敲門,均無人應答。隨後,記者騎車從中北路錦繡江南小區出發,周邊的長豐大藥房、天濟大藥房等3家藥店也已大門緊閉。

但也有少數藥店會開設夜間購藥窗口。9月25日晚上22時15分,記者途經中山公園普安大藥房,店門把手處張貼標識「夜間購藥鈴」,記者呼叫約1分鐘,店內值守工作人員接待;同樣,在漢口利濟路老百姓大藥房,工作人員表示:雖到每晚21點打烊,但會為夜間購藥的市民留一個窗口。

早在2001年,「24小時藥房」曾在江城興盛?一時。當年武漢批准了500家藥店開展24小時售藥業務,以保證市民在距家500米內能找到24小時藥店或窗口。但這一模式「叫好不叫座」。到2013年,武漢僅剩91家藥店還在繼續維持24小時售藥。目前,絕大多數藥店已放棄了該這項業務,門口「24小時售藥」的標識陸續被撤。

雖然國家政策鼓勵藥店24小時營業,但入不敷出的現狀,成為藥店難以維繫該服務的關鍵。武漢一家連鎖藥房市場總監坦言,前幾年旗下藥房實行24小時售藥,但夜間需增加人手,每月人力成本增加,另外水電開銷也增大,對藥店經營來說壓力大。普安藥房一位銷售人員表示,市民夜間購藥需求並不多,有時每晚僅十多人,多集中在上半夜,銷量僅有白天的1/5。

「店面成本較大,夜間營業額難以支撐期間開銷,最後只能無奈退出。」該總監表示,員工安全也是夜間售藥的一大擔憂。漢口解放大道一家藥房員工告訴記者,夜間值班會碰上各種情況,出於安全考慮,大多選擇退出,僅有的幾家也是以夜間窗口形式存在。

自助售藥服務尚未完善

記者在採訪中發現,夜間買藥除了藥店、醫院急診外,近年來武漢嘗試「自助」模式,在地鐵站廳、商超、藥房陸續出現了自助售藥機,也成為市民夜間購藥提供一種選擇。

在地鐵4號線東亭站,站廳內有一臺自助售藥機,櫃內擺放了家庭常用的感冒、發燒、腹瀉、計生用品等非處方藥。由於其智能、便捷的購買方式,為市民自助買藥提供便利。

「自助購藥打破傳統模式,但它自身也有局限。」解放大道一家藥房工作人員表示,這類自助機擺放的藥品種類不會太多,主要以家庭常用的非處方藥為主,對於同類藥品的品牌選擇餘地不大;二是機器需依賴網絡運營,難免出現網絡問題影響支付功能。此外,很多設置在地鐵、商超等公共場所的自助售藥機,受地鐵收班、商超打烊時間限制,也有購藥時間限制,在深夜時間段無法使用。

近日,記者在漢口惠濟路馬應龍大藥房門口看到,一臺紅色自助售藥機非常顯眼,裡面擺放著二十多種常用藥物,市民可以使用移動方式支付。但記者嘗試購買貨架上的藥品時,系統操作無效。一旁工作人員解釋,由於網絡原因,機器暫時無法完成購買,目前一直處於調試中,這也意味著夜間購藥服務被迫暫停。

除了自動售藥機外,江城部分藥店藉助第三方配送平臺實施配送,但夜間配送服務仍有待完善。前日,記者?於21時嘗試在第三方平臺購藥並送貨上門,絕大多數顯示周邊藥店「停止配送」,最快也是「明天送達」。從仍在經營的藥店選購藥品後,半小時後仍未配送,致電該店售貨員告知:「平臺沒有騎手接單,商家也只能幹著急。」無奈之下,該筆訂單只能取消。

「在一定程度上,這種方式方便了市民晚上不出門就能買藥,但其配送時間也會有限制。」後湖一家藥店銷售人員說,周邊多個小區,網上藥物配送需求量也很大,但尷尬 的是,如快遞員上門時間不確定,尤其是夜間訂單,很可能配送會受影響。

江城藥房嘗試夜間配送

武漢市食藥監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對於24小時藥店,相關行政部門並沒有做出強制性要求,而是以提倡為主,希望藥店基於自身實際情況,在可行的條件下自願提供公益服務,以滿足廣大消費者需求。

針對市民夜間購藥的難題,部分連鎖藥房已開始做出新的嘗試。據了解,去年,老百姓大藥房從100多家門店中,選取彭劉楊路、利濟北路兩家規模較大的店面「試點」,再次重啟夜間售藥,方便市民需求,市民還能打電話或網上「下單」,藥房可享受送藥上門。

利濟北路一家藥房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該店和武漢市第一醫院「一路之隔」,晚間購藥需求還比較多,但因夜間沒有藥師坐診,在此期間不會銷售處方藥,但有需要的市民可夜間按鈴買藥,現場留有窗口。

此外,某連鎖藥房自建軟體平臺,並成立物流團隊,與自由藥房形成線上線下互通。市民下單後,物流人員將去藥店取藥配送到市民手中,並承諾「24小時送藥,1小時必達」,目前武漢已納入了服務範圍,所有藥品都是取自線下藥店。

武漢大學社會學教授尚重生表示,夜間售藥窗口是城市的窗口,也是城市文明程度的體現。作為藥店,應平衡盈利與公益之間的關係;同時政府部門也應智慧調控,對夜間售藥藥店給予相應補貼、政策傾斜,或者協調實行「夜間輪流售藥制度」,確保特殊需求得以滿足。

相關焦點

  • 市民一晚跑7家藥店均關門 24小時售藥服務面臨尷尬
    原標題:一晚跑7家藥店均關門 江城24小時售藥服務面臨尷尬 一晚連跑7家藥店沒買到藥 「半夜為了買盒藥,沿街找了7家藥店,全吃了閉門羹。」
  • 老吉春堂大藥房註銷 上海平價大藥房倒閉第一家
    據老吉春堂一位管理人員估算,大藥房慘澹經營一年,平均月虧約16萬元。   本月10日局門店關門時貼出的告示是「遷址」,還說歡迎會員卡持有者繼續到浦東上南店購藥。僅僅時隔兩周,老吉春堂投資者就明確宣布局門店、上南店一個不留,全部關閉。   本月中旬從湖南常德赴滬接任總經理的俞曉東透露,老吉春堂在滬共虧損了500多萬元,投資者在常德住進了醫院。
  • 武漢一餐館即將關門 老闆通知顧客來領錢
    53元不多,壓在江先生心裡,卻讓他感到沉甸甸的。他打聽到,在這家煲仔飯店辦過會員卡的人有百來個,工作人員正一個個聯繫退款。他說,自己辦過不少店的會員卡,也遭遇過老闆卷錢「跑路」,「這樣的良心老闆值得點讚」。武漢晨報記者聯繫上該店經理羅先生,表達採訪意圖時,對方有些吃驚:「這是應該做的,只是一件小事,不值得你們報導。」
  • 武漢藥店這種救命藥從5元漲到50元 背後隱情曝光
    劉睿徹 攝跑了7家藥店好不容易找到藥已翻10倍近來,有市民向長江日報反映,過去四五元錢一瓶的硝酸甘油越來越難見了,連跑五六家藥店也不見得有,好不容易找到價格卻翻了十幾倍。據了解,冠心病患者突發心絞痛時,迅速在舌下含服一片硝酸甘油,三五分鐘就可緩解,救治不及時則會有生命危險。
  • 耒陽某些藥房「暴利重災區」,同款藥品差價近一倍!
    生病吃藥,人人難免,如今耒陽大街小巷的藥房非常多,老百姓平常得了小毛病不會隨便往醫院跑,附近藥房買點藥就行了,不過近日收到社區網友反映:同款藥品,在耒陽不同藥店居然價格差別巨大網友老徐(化名)是耒陽五一東路某藥房的會員顧客,因為折扣力度不低,平常需要買些什麼藥都會去這家藥房拿。最近天氣寒冷家裡有人感冒咳嗽,老徐買了2盒貴州飛雲嶺藥業產的益肺止咳膠囊,原價39.8元/盒,會員8.6折後實付34.2元/盒,2盒共花費68.4元。
  • 武漢這16家藥店開放10個重症服務病種,方便市民就近買藥
    然而,此前藥品種類最為齊全(包括10個重症服務病種)的漢口大藥房黃石路店,每天開通7個窗口進行服務,開通現場拿號和網上預約拿號兩種方式排隊限行,但前往該店購藥的市民每天逾千人次,有很多市民長時間排隊。2月25日,武漢市醫保局方面表示再將武漢的十餘家門診重症慢病定點藥店開通10個病種服務,以緩解當前漢口大藥房黃石路店的人員聚集、購藥難、等候時間長等突出問題。
  • 遼寧阜新患者從醫院跑了?假的!瀋陽桃仙機場發出重要通知!
    阜新女患者從醫院跑出來了?還在不同場所美甲、燙頭、洗澡?假的!網傳阜新市確診的首例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張某某,曾前往阜新市中醫院就診,並在不同場所美甲、紋眉、燙頭、洗澡等。經警方調查核實,張某某沒有去過阜新市中醫院就診,也未曾美甲、紋眉、燙頭、洗澡,網傳信息為謠言。
  • 藥企拿下三省81家醫院藥房 官員稱披著羊皮的狼
    康美藥業「拿下」81家醫院藥房  藥房託管:解決「以藥養醫」的妙方還是毒鴆?  《中國經濟周刊》 記者 劉硯青 | 北京報導  農曆馬年剛一到來,醫藥流通企業(下稱「藥企」)就拉開了一場搶佔醫院藥品供應市場的「圈地」大戲。
  • 武漢市民郝樂:為9家醫院的醫護人員提供免費餐食
    (受訪者供圖)經濟觀察網 記者 張曉暉這個是一個武漢普通市民支援一線醫護人員的故事。2月11日,經濟觀察網記者從武漢同濟醫院的一位門診醫生處了解到,一位名為郝樂的武漢市民,自武漢封城之後,已經連續給9家醫院提供免費餐食,令醫護人員深受感動。
  • 平頂山一飯店關門 市民儲值卡裡還有好幾百元
    [摘要]平頂山一飯店突然關門,招牌還在,但大門緊閉。門口海報上的電話已成空號。儲值卡裡還有好幾百元成都豆花坊關門不幹了□平頂山晚報記者 牛超市民何女士和兒子到市區建設路西段成都豆花坊吃飯,結果發現飯店關門了,向附近商家打聽,被告知關門有一段時間了。「是不幹了還是搬家了?我辦的儲值卡裡還有好幾百元錢呢。」近日,何女士向本報反映了此事。何女士家住市區凌雲路與曙光街交叉口附近。
  • 滴滴打車有漏洞 幾元就能買到上百元的「專車劵」
    原標題:滴滴打車有漏洞 幾元就能買到上百元的「專車劵」 近日,重慶晚報記者接到讀者反映,不法商人用黑客軟體刷券在淘寶網銷售,聲稱只要幾元的價格就能買到幾十上百元的「滴滴專車劵」,以一兩元的公交價格坐奔馳車上班。會不會是詐騙?昨日,重慶晚報記者對此調查。 昨日,記者在淘寶上搜索「滴滴專車券」,隨即彈出上百條銷售券信息,包括神州專車、優步等打車APP代金券、優惠券。
  • 臨近過年早餐店紛紛關門 市民吃早點不方便了
    「早餐想吃個包子,開車跑了好幾家早餐店,都是關門的,現在開始得自己動手準備早餐了。」最近,家住拉菲莊園的朱小姐和同事抱怨起了「吃早點難」。事實上,臨近過年很多上班族都遇到了跟朱女士一樣的問題,想吃個早餐不容易。
  • 還有10例確診患者去過這些地方
    1月25日早7時許,駕私家車與父母(其母已被確診)到姥姥家(蘭西縣平山鎮)探親,在蘭西縣裡接到叔叔,一起前往平山鎮。1月27日早5時許,駕私家車返回哈爾濱,送母親到市第一醫院就診,當天回到母親家(買賣街26號)自行隔離觀察。
  • 37家A級景區全部免費開放,宜昌來漢禮請武漢市民遊宜昌
    8月14日19:30,「惠遊湖北·愛上宜昌」——禮請武漢市民遊宜昌專場推介會開幕儀式在武漢國際會展中心廣場舉行,宜昌全域的名勝景區和各大知名旅行社「舉家」來漢,推出「宜昌禮遇大武漢」系列優惠政策,為觀展的武漢市民呈現了豐富多彩的旅遊文化大餐。 開幕儀式活動現場。
  • 吃7元的面給100元 淄博市民愛心接力救助白血病男孩
    近日,淄博一蘭州拉麵館門前張貼出「吃一碗麵救人一命」的海報,許多愛心市民冒著酷暑前來吃麵。這家麵館的老闆叫馬黑麥,甘肅臨夏縣榆林鄉榆河村人,在淄博生活了6年。馬黑麥十歲的女兒患有重度腦癱,他們便又生了兩個兒子,日子雖然過得辛苦,但也幸福。
  • 春節「天價旅遊」:三亞10萬一晚客房仍在,有遊客打車被宰上千元
    在2019年春節期間,三亞一家酒店的「睡眠主題房」在淡季期間價格為249元一碗,在除夕當晚則為1186元一晚,暴漲近4倍,在2017年春節,就曾有媒體報導過三亞10萬元1晚的「天價客房」,目前財經社仍能搜索到該價位的客房,相比淡季的房價,該類型客房在春節期間的房價保障了3倍以上。
  • 北京:為什麼打車這麼難?解讀司機帳本(圖)
    王府井步行街北口,下雨天讓這個原本就打車難的地方更難打車。  北京市交通執法總隊自即日起至11月底將開展重點地區專項整治行動,集中查處包括計程車拒載、議價等各種違法違章和非法運營行為。市民經常遇到「打車難」,特別是在雨雪天和上下班高峰,更是「一車難求」。
  • 醫改後醫院部分藥比藥店還便宜 藥店「很受傷」 -藥店 醫院售價 氯...
    原標題:醫院有些藥比藥店還便宜  繼武漢同濟、協和兩大部屬醫院取消藥品零加成後, 6月1日零時起,企業和部隊醫院也隨之跟進,武漢市第三批76家公立醫院加入醫改。至此,武漢所有公立醫院取消藥品加成,患者從公立醫院拿藥與醫院進價一樣。  醫改的直接結果是醫院的藥價變「平價」了。
  • 海口:人血白蛋白「黑市」價比零售限價高數百元
    「要不是為了母親,我也不會急著去買這種藥。為了購買兩瓶人血白蛋白注射液,我跑了海口20多家藥店才拿到……」日前,海口市民紀女士致電本報如是說。大多數接受採訪的海口市民向記者反映,人血白蛋白奇貨可居,銷售方對人血白蛋白的價格沒有明確標註,即使花錢託人也不一定能買到,購買時銷售方拒開發票或收據,多數必須現金交易。  近日,記者走訪海口市多家醫院、藥店發現,多家醫院沒有人血白蛋白賣,而部分藥店雖然有貨,但價格卻高達每瓶500元至700元不等,且不開具發票或收據。
  • 人血白蛋白遭抬價搭售 限價210元最高賣500元
    投訴:「救命藥」遭強行搭售9月下旬,陪同家人在安徽省立醫院住院的瞿先生接到了院方開的藥單,而對於藥單上的人血白蛋白這劑藥,醫生告知他較為稀缺,需要自己到市場上購買。在醫院附近,瞿先生問了幾家賣此藥的藥店和藥販,怎奈不是沒有就是價格過高。9月22日,瞿先生來到蕪湖路合肥大藥房,店員稱,他所購買的這種藥10克裝600元每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