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都市報10月17日訊(記者劉迅)出現頭疼腦熱的小毛病,與去醫院相比,很多人更願意去家門口藥店買藥緩解症狀。可一旦夜間有了小病,購藥就成了麻煩事。連日來,記者走訪發現,江城藥房24小時售藥服務已漸行漸遠,自助售藥機又有時間局限,市民夜間購藥面臨尷尬。
一晚連跑7家藥店沒買到藥
「半夜為了買盒藥,沿街找了7家藥店,全都大門緊閉。」9月23日,31歲的林先生說,本來買藥只需十幾元,結果只能打車去醫院,總共花了近百元,還浪費了不少時間。
林先生說,當晚他和大學同學聚會吃火鍋,席間還喝了幾瓶啤酒。近十點到家,林先生感覺腸胃有些不舒服,一個小時跑了十幾次廁所,拉得人快虛脫。因平時沒有囤藥的習慣,林先生家中沒有止瀉藥。
「原本想忍忍,等到白天再去藥店,但肚子裡像翻江倒海,實在太難受了。」林先生說,他強忍著不適,?晚上11點多出門買藥,順著鐵機路方向找了4家藥店,全都大門緊閉。在大門口找了一圈,也沒看到有人值守。當晚先後在4家藥店前分別敲拍大門並等待數分鐘,一直沒人回應。
隨後,林先生沿著武昌友誼大道往徐東方向步行,一路有3家藥店關門,還是沒能買到藥。當晚,林先生步行了40分鐘,最後只好打車到武昌醫院,掛號、就診、抽血後,醫生開了止瀉藥和一盒消炎藥,回到家近凌?晨1點。
家住後湖的李女士也有相同遭遇。上月,2歲的兒子晚上發燒,李女士想先餵退燒藥觀察,打開藥箱才發現,此前開封的退燒藥已經過期。她說,晚上10點多騎著共享單車四處找藥店,趕去時2家藥店的卷閘門已經拉下。無奈之下,她只好在業主群內求助,找鄰居借了一瓶小兒用的退燒藥,幸好服藥後退燒。事後她在朋友圈裡感慨,過去街頭隨處可見的的24小時藥房去哪了?
走訪十家藥店僅兩家夜間營業
夜間買藥有多難?9月24日23時,記者經由翠柳街向東亭路、黃鸝路方向出發,沿路約1公裡距離,同濟堂、人福大藥房等5家藥店均已結束營業,記者嘗試在門店外敲門,均無人應答。隨後,記者騎車從中北路錦繡江南小區出發,周邊的長豐大藥房、天濟大藥房等3家藥店也已大門緊閉。
但也有少數藥店會開設夜間購藥窗口。9月25日晚上22時15分,記者途經中山公園普安大藥房,店門把手處張貼標識「夜間購藥鈴」,記者呼叫約1分鐘,店內值守工作人員接待;同樣,在漢口利濟路老百姓大藥房,工作人員表示:雖到每晚21點打烊,但會為夜間購藥的市民留一個窗口。
早在2001年,「24小時藥房」曾在江城興盛?一時。當年武漢批准了500家藥店開展24小時售藥業務,以保證市民在距家500米內能找到24小時藥店或窗口。但這一模式「叫好不叫座」。到2013年,武漢僅剩91家藥店還在繼續維持24小時售藥。目前,絕大多數藥店已放棄了該這項業務,門口「24小時售藥」的標識陸續被撤。
雖然國家政策鼓勵藥店24小時營業,但入不敷出的現狀,成為藥店難以維繫該服務的關鍵。武漢一家連鎖藥房市場總監坦言,前幾年旗下藥房實行24小時售藥,但夜間需增加人手,每月人力成本增加,另外水電開銷也增大,對藥店經營來說壓力大。普安藥房一位銷售人員表示,市民夜間購藥需求並不多,有時每晚僅十多人,多集中在上半夜,銷量僅有白天的1/5。
「店面成本較大,夜間營業額難以支撐期間開銷,最後只能無奈退出。」該總監表示,員工安全也是夜間售藥的一大擔憂。漢口解放大道一家藥房員工告訴記者,夜間值班會碰上各種情況,出於安全考慮,大多選擇退出,僅有的幾家也是以夜間窗口形式存在。
自助售藥服務尚未完善
記者在採訪中發現,夜間買藥除了藥店、醫院急診外,近年來武漢嘗試「自助」模式,在地鐵站廳、商超、藥房陸續出現了自助售藥機,也成為市民夜間購藥提供一種選擇。
在地鐵4號線東亭站,站廳內有一臺自助售藥機,櫃內擺放了家庭常用的感冒、發燒、腹瀉、計生用品等非處方藥。由於其智能、便捷的購買方式,為市民自助買藥提供便利。
「自助購藥打破傳統模式,但它自身也有局限。」解放大道一家藥房工作人員表示,這類自助機擺放的藥品種類不會太多,主要以家庭常用的非處方藥為主,對於同類藥品的品牌選擇餘地不大;二是機器需依賴網絡運營,難免出現網絡問題影響支付功能。此外,很多設置在地鐵、商超等公共場所的自助售藥機,受地鐵收班、商超打烊時間限制,也有購藥時間限制,在深夜時間段無法使用。
近日,記者在漢口惠濟路馬應龍大藥房門口看到,一臺紅色自助售藥機非常顯眼,裡面擺放著二十多種常用藥物,市民可以使用移動方式支付。但記者嘗試購買貨架上的藥品時,系統操作無效。一旁工作人員解釋,由於網絡原因,機器暫時無法完成購買,目前一直處於調試中,這也意味著夜間購藥服務被迫暫停。
除了自動售藥機外,江城部分藥店藉助第三方配送平臺實施配送,但夜間配送服務仍有待完善。前日,記者?於21時嘗試在第三方平臺購藥並送貨上門,絕大多數顯示周邊藥店「停止配送」,最快也是「明天送達」。從仍在經營的藥店選購藥品後,半小時後仍未配送,致電該店售貨員告知:「平臺沒有騎手接單,商家也只能幹著急。」無奈之下,該筆訂單只能取消。
「在一定程度上,這種方式方便了市民晚上不出門就能買藥,但其配送時間也會有限制。」後湖一家藥店銷售人員說,周邊多個小區,網上藥物配送需求量也很大,但尷尬 的是,如快遞員上門時間不確定,尤其是夜間訂單,很可能配送會受影響。
江城藥房嘗試夜間配送
武漢市食藥監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對於24小時藥店,相關行政部門並沒有做出強制性要求,而是以提倡為主,希望藥店基於自身實際情況,在可行的條件下自願提供公益服務,以滿足廣大消費者需求。
針對市民夜間購藥的難題,部分連鎖藥房已開始做出新的嘗試。據了解,去年,老百姓大藥房從100多家門店中,選取彭劉楊路、利濟北路兩家規模較大的店面「試點」,再次重啟夜間售藥,方便市民需求,市民還能打電話或網上「下單」,藥房可享受送藥上門。
利濟北路一家藥房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該店和武漢市第一醫院「一路之隔」,晚間購藥需求還比較多,但因夜間沒有藥師坐診,在此期間不會銷售處方藥,但有需要的市民可夜間按鈴買藥,現場留有窗口。
此外,某連鎖藥房自建軟體平臺,並成立物流團隊,與自由藥房形成線上線下互通。市民下單後,物流人員將去藥店取藥配送到市民手中,並承諾「24小時送藥,1小時必達」,目前武漢已納入了服務範圍,所有藥品都是取自線下藥店。
武漢大學社會學教授尚重生表示,夜間售藥窗口是城市的窗口,也是城市文明程度的體現。作為藥店,應平衡盈利與公益之間的關係;同時政府部門也應智慧調控,對夜間售藥藥店給予相應補貼、政策傾斜,或者協調實行「夜間輪流售藥制度」,確保特殊需求得以滿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