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蝗蟲,如何成災?這種食物鏈底部生物到底有何可怕之處?

2020-12-21 科學信仰孫晨

蝗災,自古有之,可兒時的我一直對這兩個字充滿了不解,小小的蝗蟲,如何能夠成災呢?

對於孩童而言,蝗蟲不過是稻田、草地裡捉來的玩物,如果捉得多了,甚至還可以成為一種美食。毫無疑問,作為一種以植物為食的昆蟲,蝗蟲顯然處於食物鏈的底部,在食物鏈中屬於最初級的消費者。很多同樣處於食物鏈底部區域的生物都能夠以蝗蟲為食,比如一些肉食性昆蟲和青蛙等等。

這種處於食物鏈最底部的生物本應夾縫中求生存,可現實是它們正在給位於食物鏈最頂端的人類製造著麻煩,而且這場麻煩還很難收拾。古時候,受知識水平和技術手段的限制,人們拿蝗災沒有辦法,現在,科技的進步早已今非昔比,可要消除蝗災,依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蝗蟲的可怕之處:繁殖

位於食物鏈底部的生物之所以能夠將位於食物鏈頂端的人類搞得焦頭爛額,必然是有過人之處的,而其最大的過人之處就是強大的繁殖能力。一隻蝗蟲很弱小,但是一群蝗蟲就截然不同了。蝗蟲軍團是如何誕生的呢?

蝗蟲是一種繁殖率極高的昆蟲,每隻雌性昆蟲每次可產卵60-120粒不等,在亞熱帶地區,一隻蝗蟲一年可以繁殖三到四代。現在讓我們進行一下粗略的計算,就以最低數據為準吧,一隻蝗蟲一次產卵60粒,一年繁殖三代,那就是1X60X60X60=216000。一隻蝗蟲在一年的時間裡就能夠變成20餘萬隻,而這還是最保守的計算。所以一旦具備了適宜的氣候條件,蝗蟲軍團很快就會組建起來,現在我們明白起源於東非的4000億蝗蟲是從哪蹦出來的了。

什麼是適宜蝗蟲繁殖的氣候條件呢?

自古以來,蝗災都與乾旱相伴,所謂大旱之後必有蝗災就是這麼來的。乾旱和蝗災相伴而至對於以農耕為主的古代社會來說是一種雙重的打擊。之所以二者會相伴而至,是因為乾旱對於蝗蟲的繁殖來說大為有利。

蝗蟲不需要飲水,它對水分的需求主要通過食用植物來滿足,所以乾旱不會影響到蝗蟲的生長。相反,如果植物中的水分含量過高,反而會導致蝗蟲生長延遲,並降低其生育能力。另一方面,乾旱的氣候會導致土壤中的水分下降,適宜蝗蟲大量產卵。蝗蟲產卵具有典型的集中特徵,通常每平方米土中會產下4000多個卵塊,每個卵塊中有卵六七十粒。這種集中產卵的特性賦予了蝗蟲第二個可怕之處。

蝗蟲的可怕之處:團結

兒時捉過蝗蟲應該會記得,它們似乎並不是成群結隊的。沒錯,蝗蟲本身並不是群居昆蟲,只要蝗蟲的密度保持在一定的水平之下,它們就是獨居的,而且只會安安靜靜地吃草,並沒有什麼可怕之處。

但是,一旦蝗蟲的數量增長,密度達到了一個臨界值,一切就都不一樣了,蝗蟲開始會變得焦躁不安,而且逐漸顯現出攻擊性,注意觀察可以發現,在發生蝗災的時候,蝗蟲之間是會同類相食的。這些狂躁的昆蟲會你追我趕,形成一個集群。再加上蝗蟲集中性產卵的特點,大量蝗蟲的幼蟲會一起誕生、一起生活,所以從小就養成了相互跟隨的習性,於是它們就組成了一個團結一致的昆蟲軍團,依靠強大的遷徙能力席捲一切。

蝗蟲的可怕之處:能吃

蝗蟲雖小,但是食量驚人。一隻蝗蟲根據體型的大小不同,一生可以吃掉100克到一斤的植物不等。根據統計,一億隻蝗蟲一天能夠消耗的植物就可以達到500噸左右。現在這些起源於東非的蝗蟲已經進入了巴基斯坦境內,給當地帶來了難以估計的損失,4000億蝗蟲每天所毀壞的糧食就可以供3.5萬人食用,這是何等驚人的破壞力啊。即使是處於食物鏈底部的生物,一旦取得了數量優勢就不容小覷。

面對蝗災,全人類必須要團結一致,我國已經派遣了工作組為巴基斯坦提供幫助以及技術支持,至於我國,由於有喜馬拉雅山脈的阻隔,蝗蟲入侵的可能性還是比較小的,不過也要密切關注蝗災的發展。我國已經多年沒有發生過蝗災,這都要歸功於我國的生態學家馬世駿,他通過多年的研究,採用化學方法和改造飛蝗發生地相結合的方法,最終取得了滅蝗的成功。#百家探索#

相關焦點

  • 蝗蟲為何成災?因為一種可怕的進化策略
    蝗蟲有很多種類,它的俗稱有蚱蜢、草蜢和螞蚱等等,這都是非常常見的昆蟲,我相信每個人都見過。它們只不過吃點綠葉子而已,而且看起來沒什麼防禦力,雞、鴨、鳥,都可以吃它們,隨便跑來一個小孩,都能把它們一腳踩死,所以很多人就弄不懂蝗蟲為何會成災?
  • 蝗蟲緣何聚群成災?最新研究:「臭味相投」……
    本文轉自【經濟日報】;當黑壓壓的蝗蟲鋪天蓋地般襲來,到底有多可怕?根據聯合國糧農組織的判斷,1平方公裡的蝗群1天能吃掉3.5萬人的口糧。這些吃糧不眨眼的蝗蟲是如何聚群成災的?這種氣味中含有一種釋放量低但生物活性非常高的化合物,名為4-vinylanisole(4VA,4-乙烯基苯甲醚),它能夠響應飛蝗種群密度的變化,隨著種群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受其「蠱惑」,「欲罷不能」的飛蝗開始成群結隊地聚集,最終釀成毀滅性的蝗災。「這些結果使我們第一次真正認識到蝗蟲的群聚信息素。
  • 初中生物知識點梳理之生態系統中的食物鏈
    生態系統中的食物鏈     食物鏈:     在生態系統中,生產者和消費者以及消費者和消費者之間存在著吃與被吃的關係,這種各種生物之間由於食物關係而形成的一種聯繫,叫作食物鏈。例如,兔吃草,狐吃兔,這就是一條食物鏈,可表示為:草→兔→狐。
  • 為何蝗蟲能帶來災難,其他昆蟲卻很少?蝗蟲有何「特異功能」?
    目前,印度爆發了史上規模最大的蝗災,而我們身為他的鄰居,也是有些擔憂,但專家已經解釋過了,此次的蝗蟲為「沙漠蝗",很難適應我國的環境,而且還有喜馬拉雅山作為阻隔,如此高的海拔蝗蟲是很難飛過來的,所以中國不必太過擔憂。縱觀歷史,在歷史上發生蝗災的次數非常之多,所以我國也迅速積累了許多關於防治蝗蟲的有效措施。
  • 印度「首都被蝗蟲佔領」?「旱澇災害」與蝗蟲之間有什麼關係
    德裡環境部門官員緊急召開了會議討論如何應對蝗蟲襲擊的局面。現代社會都頂不住大面積的蝗蟲危害,更不用說在古代人力、物力低下的情況了。現在的非洲中北部、南亞、西亞、北美中部、澳大利亞是世界上大規模季節性、遷移性蝗蟲的高發重災之地。「社會與視界」認為,蝗蟲如成災,是需要有以下幾個條件的。
  • 人與蝗蟲的千層套路
    圖|蝗蟲的食量 圖片來源:slideshare有趣的是,這種蝗蟲有兩種形態,一種可以稱作散居型,一種可以稱作群居型,沙漠蝗的低齡蝗蝻可以根據同伴的密度確定最終長大以後的形態。一方面,印度和巴基斯坦北方有喜馬拉雅山脈和青藏高原形成的天然屏障,蝗蟲的遷飛無非就是要找食物,高原寒冷又食物稀少,蝗蟲自然是無法穿越的。另一方面,蝗蟲也不太會繞行南亞從雲南進入我國,南亞雖然植物繁盛食物充足,但是溼潤的氣候不適合沙漠蝗的生存和繁衍,再加上緬甸的緩衝,蝗蟲難以在一個生命周期內突破重重屏障。
  • 非洲蝗蟲成災,A股猛炒蝗蟲概念,多隻農藥、種業股漲停
    非洲蝗蟲成災,蝗蟲已經飛抵印度、巴基斯坦,哪些股票可以提前布局? 別覺得奇怪,這可是正經的券商研究報告。而且,生物農藥板塊個股今天(2月17日)大爆發。截至紅星新聞發稿,紅太陽、長青股份、藍豐生化、安道麥A、諾普信等集體漲停,海利爾、廣信股份、利爾化學、豐山集團、江山股份也漲幅較大。
  • 《中華蝗蟲食用指南》
    蝗蟲的食量非常大, 成年蝗蟲一天可以吃掉自身體重3倍的食物 。| 在政府無力的葉門,蝗蟲已經成了災民的食物古代食蝗照理說,蝗蟲是可以吃的。「(元)至正十九年(1353年) ,月,山東、河東、河南、關中等處,蝗飛蔽天,人馬不能行,所落溝塹盡平。」(蝗)食禾稼草木俱盡。所至蔽日,礙人馬不能行。填坑塹皆盈。饑民捕蝗以為食,或曝幹而積之...」蝗蟲成災,饑民們都直接把蝗蟲當飯吃了,也沒能靠吃解決掉蝗災,更別說現在了。人可以吃蝗蟲嗎?
  • 蝗蟲成災農民把它們抓來下油鍋 一番嘗試後竟有意外收穫
    導讀:近日4000億蝗蟲成災,席捲多地,農民苦中作樂把它們抓來扔進油鍋,一番嘗試後卻得到了意外的收穫。據英國《獨立報》12月23日報導,近日,索馬利亞遭遇25年來最嚴重的蝗災,為了防止蝗蟲破壞農作物,索馬利亞人開始以蝗蟲為食。根據當地媒體報導顯示,索馬利亞中部的居民將蝗蟲油炸後與米飯一起食用。
  • 作為地球的頂級生物人類,在食物鏈中位置其實並不是站在最頂端
    其實有關於人類處於食物鏈頂端的這種說法是錯誤的,因為人類並非真正位於這個鏈條的頂端,那麼人類到底在食物鏈上有著怎樣的位置呢?首先需要我們弄明白的一個問題是何為食物鏈,其實這樣的一個鏈條是指各種生物吃與被吃的關係,聯合到一起的一個序列,就像一根鏈條一樣,是環環相扣的。與大自然中存在十分複雜的食物關係相比,這樣的食物鏈呈現出來的關係是非常簡單的。
  • 蝗蟲為什麼這麼厲害?
    蝗蟲一次飛行的最遠距離可達150公裡然後隨機降落,令其很難被就地消滅。蟋蟀蟈蟈等同屬於直翅目的昆蟲,雖然都和蝗蟲外形差不多,但是沒有遠距離飛行的能力,所以不能成災。 中國生態學大家馬世駿提出,蝗災最容易發生在水旱災交替的環境中,在乾旱年份,河、湖水面縮小,低洼地裸露,也為蝗蟲提供了更多適合產卵的場所。
  • 4000億隻蝗蟲是什麼概念?看太空圖分析,告訴你多可怕!
    4000億隻蝗蟲是什麼概念?看太空圖分析,告訴你多可怕!在國人們對抗型冠狀病毒的同時,也在關注著來自地球另一邊的一場災難東非、的蝗災,中國官方對這場肆虐全球的黃色保持著高度的關注,也將密切跟蹤蝗災的一系列變化,如果在未來這些蝗蟲有進入到中國的可能性,相關的人員也好提前得做好防範工作。這場蝗災起源於東非地區。
  • 活的生物教室!日本食物鏈娃娃 超級萌 北極熊嘴巴塞好塞滿
    它們的食物來源又是來自哪裡?此系列以可愛的絨毛玩具一一告訴你,不僅能享受其中的樂趣,同時還能為自己增加一些生物知識。 #食物鏈物:北極地區/南極地區 看似溫馴可愛的北極熊可是很不耐餓的,冰天雪地裡總要補充些熱量來維持體溫,這款呈現出北極熊吃海狗、海狗吃魚而魚吃蝦子,一物剋一物、以繩子將它們彼此之間緊密結合,個個都張大嘴飽餐一頓的模樣實在非常可愛。
  • 千億隻「沙漠蝗蟲」如何形成的?它開始了跨越大洲的「遷徙之旅」
    那麼,此次規模如此之大的蝗蟲群是如何形成的呢?氣候因素為蝗蟲快速繁殖創造條件據聯合國糧農組織蝗災預測高級官員克雷斯曼介紹,這場蝗災危機要追溯到2018年的兩場氣旋風暴。高溫溼熱的環境促進植物生長,為當地沙漠蝗蟲的第一波快速繁殖創造了條件。五個月後,另一場氣旋風暴「盧班」襲擊了附近的葉門和阿曼交界處,再度為蝗蟲的繁殖推波助瀾。克雷斯曼估測,2018年6月至2019年3月這9個月中,當地沙漠蝗蟲繁殖了三代,數量增加了8000倍。爆炸性繁殖後,為尋找新的食物,沙漠蝗蟲開始了跨越大洲的「遷徙之旅」。
  • 4000億隻蝗蟲已到中國邊境!燒烤還是油炸?這真不是吃能解決的
    蝗蟲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具破壞力的遷徙害蟲。 一個普通大小的蝗蟲群可有多達4000萬隻蝗蟲,一天之內就可以傳播150公裡,並且在這段時間內可以吞噬掉足夠養活3400萬人的食物。
  • 蝗蟲來時 民國百姓為何沒有支起油鍋?
    聽到蝗災,第一反應不是恐懼,竟是饞了,咱如此樂觀與豪氣,不全是因為心態好,也是因為最近半個世紀以來,國內絕大多數地區都沒再暴發過蝗災,絕大多數國民完全不知道蝗災有多麼可怕。  不論蝗蟲還是病毒,帶來的均是災害,我們只有先知之然後才可能戰而勝之。
  • 4000億隻蝗蟲在印度被殲滅?恐怕是低估了蝗蟲而高估了「三哥」
    但是,一旦聚集到60隻以上,蝗蟲顏色就會發生變化,性格也開始變得暴躁、富有攻擊性,食慾也開始大增。獨居的蝗蟲之所以聚集,一般是因為乾旱,導致食物匱乏。獨居的蝗蟲為了生存,迫不得已都集中到一個有食物的地方。聚集之後,就不再分開,開始集體行軍。
  • 重慶蝗蟲成災啃光竹林 人蟲大戰汙染山泉水(圖)
    記者 張質 攝  管理局噴灑10噸農藥滅蟲  昨天上午,仍然有市民提著水桶趕到縉雲山黛湖附近,盛裝山泉水提回家直接飲用。「森得保」是一種生物農藥,毒性較弱。蝗蟲中毒後,通常要掙扎20多分鐘才會死亡。掙扎過程中,它們特別喜歡撲向潮溼低洼地帶,因此這些地帶集中的蝗屍特別多。就連公路旁的排水溝裡,也有厚厚一層。  黛湖旁邊的一個凹地裡,蝗屍足有5釐米厚,下邊已腐爛成水,上邊的還在掙扎,散發出刺鼻臭味。旁邊的農家樂老闆因此特別鬱悶,他說:泉水已不能喝了,連洗澡都有股臭味。
  • 印巴蝗災有多恐怖?蝗蟲聚集後變「喪屍」,「戰鬥雞」也束手無策
    文/一刀劈碎美利堅近日,在亞非國家泛濫的蝗災讓人們見識到了它們的可怕。之前不久,「沙漠蝗蟲」戰鬥群聯合「伊朗蝗蟲」,大舉入侵了印度和巴基斯坦,對兩國部分地區農業造成了毀滅性打擊。更可怕的是今年5、6月份,屆時非洲地區的沙漠蝗蟲大軍將遠赴重洋飛到印巴,再加上伊朗蝗蟲,聯合國糧農組織近日向全球預警,屆時,蝗群規模或可增長至目前的500倍!這是什麼概念?一小群沙漠蝗蟲平均每天吃掉的食物相當於10頭大象或2500人的口糧。一個較大蝗蟲群平均每天要消滅掉3.4萬人的口糧。目前在非洲肆虐的蝗災將使1900萬人面臨糧食危機。
  • 草原蝗蟲類危害特點與治理措施研究
    關鍵詞:草原蝗蟲;發生現狀;分析引言草地蝗蟲是阿勒泰市草原生態系統危害最為嚴重的生物災害之一,阿勒泰地區有蝗蟲100餘種,阿勒泰市常年危害的有5種。蝗蟲具有繁殖能力強,適應性強,遷飛距離遠的特點。2蝗蟲危害防治對策2.1化學藥劑防治技術多年來,草原蝗蟲一直採用化學農藥防治,這種防治方法具有快速、高效、使用方便等優點,對迅速控制蝗害的發生、擴散起到了積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