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農村俗語「香椿菜,頭刀韭,頂花黃瓜,落花藕」是什麼意思

2020-12-08 生活的一種境界

揭秘:農村俗語「香椿菜,頭刀韭,頂花黃瓜,落花藕」是什麼意思

一到春天,可吃的新鮮蔬菜也就多起來了,不僅菜園子裡有很多的蔬菜可以吃了,而且野外還有一些不要錢的野菜也能採摘回來做菜吃。中國人吃菜,講究的是一個新鮮,越是新鮮的蔬菜越好吃,而「香椿芽,頭刀韭,頂花黃瓜,落花藕」在農村被人們稱為「四大鮮」,也有叫做「四大嫩」的,這句俗語說的是什麼東西呢?聽小編接著往下說。

香椿菜

春天以後,有一種長在樹上的野菜可以吃了,它就是香椿芽。在過去,香椿芽是用來招待重要客人的,一般人家中都是捨不得吃的。而現在香椿芽也價格不低,在有些地方甚至一斤還賣到了100多元的天價,實在有點嚇人。香椿芽的採收是很短暫的,並且最好吃的是頭茬,這是最鮮嫩的。不過對於香椿芽,有些人是愛不釋手,有些人卻不喜歡吃。今年春天,你可有吃過香椿芽炒雞蛋呢?

頭刀韭

指的是春天的時候,所長出來的頭茬韭菜。韭菜在國內大部分地區都是一年四季可以種植的,而最好吃,營養價值最高的,還是頭茬的韭菜,非常的鮮嫩可口。無論是用它來炒雞蛋,還是包餃子,做包子,都是難得的美味。

頂花黃瓜

現在菜市場上,有很多的黃瓜在賣的時候,就會在上面還有一朵沒有凋落的小花。其實,這個頂花黃瓜並不是指這種哦,其指的是剛開完花不久,還是一個毛毛蟲一樣大小的黃瓜。老輩人說這樣的黃瓜是最鮮嫩,最好吃的。但是一般人都是吃不起的,也捨不得的。畢竟這樣的黃瓜炒一碗菜,那需要多少根黃瓜啊?實在是太浪費了。

落花藕

如今蓮藕是一年四季都能吃到了,但是在過去都是應季才能吃到。而這個落花藕則是指在六七月份的時候,荷花剛剛落下之後所結出來的蓮藕,此時的蓮藕味道、營養都是最佳的。

從這四大嫩,我們不難看出,在過去雖然生活條件艱苦,但是老祖宗們還是比較會享受生活的。而在今天生活水平提高了,並且種植技術也先進了,很多的蔬菜一年四季都能吃到。但是真正好吃的,還是應季的蔬菜。尤其是自己種植的蔬菜瓜果,那吃起來會感覺更加的美味。以上四大嫩,你最喜歡吃哪個呢?

本文的內容今天就到這了,關於本文的內容你有什麼問題和想法要說呢?歡迎下方留言,要是喜歡此文,請關注並點讚呦!(作者:一代天驕溫某某,本文由「生活的一種境界」創作)本文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諒解!

相關焦點

  • 俗語「香椿菜,頭刀韭,頂花黃瓜,落花藕」,說的是啥意思?
    俗語「香椿菜,頭刀韭,頂花黃瓜,落花藕」,說的是啥意思?文/農夫也瘋狂一到春天,可吃的新鮮蔬菜也就多起來了,不僅菜園子裡有很多的蔬菜可以吃了,而且野外還有一些不要錢的野菜也能採摘回來做菜吃。而在農村裡就流傳著和四大嫩相關的俗語:「香椿菜,頭刀韭,頂花黃瓜,落花藕」,這句俗語說的是什麼意思呢?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香椿菜:春天一到,有一種長在樹上的野菜可以吃了,它就是香椿芽。在過去,香椿芽是用來招待重要客人的,一般人家中都是捨不得吃的。而現在香椿芽也價格不低,在有些地方甚至一斤還賣到了100多元的天價,實在有點嚇人。
  • 農村俗語「香椿菜,頭刀韭,頂花黃瓜,落花藕「是什麼意思?
    農村俗語「香椿菜,頭刀韭,頂花黃瓜,落花藕「是什麼意思?前幾天有報導,今年初春香椿最貴价格達到130元以上一斤,這是吃山珍還是海味?估計山珍海味也極少有這麼貴的價格。早在很多年以前,農村就有俗語:香椿菜,頭刀韭,頂花黃瓜,落花藕。且香椿菜排在第一位,這四種菜是被老祖宗們認可的、集美味和營養價值於一身的好菜。
  • 農村俗語「香椿芽,頭刀韭,頂花黃瓜,落花偶」,指的是什麼
    現在正值春季,處處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特別是農村,感受最深刻,變化最大,而這個時候也是人們採摘野菜的最佳時節。因為這時野菜都是剛從土壤裡冒出來,格外的鮮嫩,其營養價值也非常豐富。那麼農民在春天裡常說「香椿芽,頭刀韭,頂花黃瓜,落花偶」,指的是什麼?你知道嗎?
  • 「香椿芽、頭刀韭、頂花黃瓜、謝花藕」是什麼?不懂真的虧大了!
    「香椿芽、頭刀韭、頂花黃瓜、謝花藕」,這句話中的四物代表的是農村中的四鮮,說的這四種農作物是農村最新鮮的蔬菜了。如果不知道的話,那可真的是虧大了!頭刀韭每年在開春後最早長出來的韭菜就被人們稱之為「頭刀韭」。這個時候的韭菜葉片肥厚多汁,根莖脆挺粗壯。最重要的是,韭菜沒有衝鼻的氣味和辛辣的味道,吃起來特別的柔嫩甜脆,聞上去也是非常的清香。
  • 老家「六月韭,臭死狗」的俗語 你聽過嗎?有什麼深層含義?
    在農村菜園子裡面都會種上一些韭菜,割了一茬長一茬能吃大半年。農村的飲食習慣比較規律,韭菜都喜歡吃頭茬。二月頭茬的韭菜最鮮美,也有「香椿芽,頭刀韭,頂花黃瓜,落花藕」的俗語,春天正是吃韭菜最好季節。在農村老家還有「六月韭,臭死狗」一說,到了夏天村子裡人就很少吃韭菜。夏天的韭菜生長快,甚至三五天就能長一茬。這樣的韭菜沒有韭菜味,就像吃草一樣。
  • 農村俗話說「香椿過房,定損主人」,香椿雖然美味,採摘也要注意
    導讀:農村俗話說「香椿過房,定損主人」,香椿雖然美味,採摘也要注意我國有著上下五千年的悠久歷史,我們的先人不僅僅留下四大發明和源遠流長的文化底蘊,還留給我們眾多民間俗語,如「香椿芽,頭刀韭,頂花黃瓜,落花藕」「香椿樹高房,主人有傷亡」等等,的確
  • 農村俗語「春初早韭,秋末晚菘」是什麼意思?有道理麼?
    不同的食材在不同的階段有著不同的營養和口感,「春初早韭,秋末晚菘」古籍《齊書》中的一段描寫,原文是:南齊周顒隱居於鐘山,文惠公子問他蔬食何味最勝?周顒答謂「春初早韭,秋末晚菘」。春初早韭:一直以來人們對韭菜比較喜愛,不僅是因為味美,而且還諧音「久財」,是百姓最常吃的美味。民間關於韭菜的說法很多,「一月蔥,二月韭」、「春日佳蔬韭為先」、「春食則香,夏食則臭」,所有的文字描述中都說明了,韭菜在春天吃是最美味的。
  • 頭刀韭菜、香椿芽、頂花黃瓜、謝花藕,農村四大鮮,都要嘗一遍!
    頭刀韭菜、香椿芽、頂花黃瓜、謝花藕,農村四大鮮,都要嘗一遍!春天正是嘗鮮的好時候,不論是蔬菜還是野菜,都是正鮮嫩的時候。但是想吃「鮮味」,還得去農村老家,大城市裡多數都是大棚菜,農村都是自己菜地裡種的,還沒有農藥。
  • 農村俗語「魚不蒜,牛不韭,肉不姜」是什麼意思?
    農村俗語"魚不蒜、牛不韭、肉不姜"的說法,按照字面意思來理解,應該是吃魚不需加蒜、牛肉不放韭菜、肉類不需用姜。農人解說相信各地飲食搭配的講究,不是沒有它的道理,幾百年,甚至幾千年流傳後世的要求,有它存在的價值,"存在就是合理"。
  • 農村俗語:魚不蒜,羊不姜,牛不韭,你知道是什麼意思嗎?
    在農村流傳著很多朗朗上口的俗語,這些俗語雖然很精簡,但卻飽含著農民深深的智慧。農村俗語的覆蓋面很廣,既生動有趣又含義豐富,上到天文地理,下到為人處世,每個俗語的背後都是人們認真的總結。農村老人常說到的這句「魚不蒜,羊不姜,牛不韭」。就是其中的一句,大家知道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嗎?
  • 農村老話俗語:「男不離韭,女不離藕」,有什麼講究,你知道嗎?
    這些俗語、諺語在農村裡最是常見,雖然有些俗語、諺語聽起來很糙,但是話糙理不糙,也是對生活中所遇到的一些事給一個簡短的總結。下面筆者就給大家說一個農村裡的老話俗語,那就是「男不離韭,女不離藕」。這句俗語有什麼講究,大家知道嗎?下面筆者說說自己的看法。
  • 人生四鮮「頂花的黃瓜,謝花的藕;新娶的媳婦,頭一宿」何意
    在人生八喜、四悲、四苦以外,古人還總結出人生「四大鮮」,它們分別是「頂花的黃瓜,謝花的藕,新娶的媳婦頭一宿」。聽完這句話,肯定會有人納悶明明是三句話,從哪來的四鮮呢?頂花的黃瓜是一鮮;謝花的藕是一鮮;最後一句要拆開來算,新娶的媳婦和頭一宿是兩鮮。這人生的「四大鮮」在生活中,又有哪些具體的現實對照呢?不妨往下看。
  • 俗語:頭不頂桑,腳不踩槐,是什麼意思?蘊含老祖宗的智慧
    農村老話叫「頭不頂桑,腳不踩槐」是什麼意思?在中國農村,有兩件事最為重要,一是建房,二是結婚。特別是建房,簡直就是所有農村人的夢魘。因為整個建房的過程就是一個受苦受難的過程,不僅要經歷從設計到建造的艱難過程,更要把握其中的每一個細節,還要注意不要觸碰一些忌諱。
  • 農村俗語「魚不蒜,牛不韭,肉不姜」是什麼意思?這樣做菜對嗎?
    農村俗語「魚不蒜,牛不韭,肉不姜」是什麼意思?這樣做菜對嗎?哈嘍,大家好,這裡是妍妍媽媽的美食屋,今天又到了和大家分享美食的時刻了,你準備好了嗎?相信我開頭說到農村俗語,很多人在老人身邊一定聽說過吧,在農村的宴席上,大廚做菜的時候經常會按照這種說法做菜。而且這句話的意思也比較簡單,就是在烹飪魚的時候儘量不要放大蒜,而做牛肉的時候不要和韭菜放在一起,最後在炒豬肉的時候最好不要放生薑了,那麼這句話到底有沒有道理呢?
  • 農村俗語「魚不蒜,牛不韭,肉不姜」,到底是什麼意思?廚師答疑
    而在農村就有一句關於烹飪方法的俗語:「魚不蒜,牛不韭,肉不姜」,這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呢?廚師來答疑。魚不蒜。魚不蒜也就是在做魚的時候,不能放大蒜。我們知道魚的味道主要在於鮮味,所以新鮮的魚,吃起來味道會更好,而且聞到香味更有食慾。而如果魚失去了鮮味,或者魚本身不新鮮,那麼魚肉吃起來味道會很差,而且沒有香味。
  • 農村俗語:「孝子頭,滿街流」什麼意思?看完你就懂了
    文/丁簡農村俗語:「孝子頭,滿街流」什麼意思?看完你就懂了大家都知道,農村人有很多從古流傳下來的一些老話或者俗語,在農村,我們經常聽到農村老人常常說起這些俗語,有時我們自己在和別人談話時,也經常會引用農村的這些俗語,但是很多人對於農村的一些俗語,卻不是很了解,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這些俗語到底是什麼意思。
  • 農村俗語:「女怕摸中男怕摸頂」,這句話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俗語:「女怕摸中男怕摸頂」,這句話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中國文化之中,有一個非常經典的部分叫做農村俗語,在很多民俗文化之中,俗語都是其中的一部分,尤其是各個地方的俗語,各不相同,卻含義一樣,更說明了中國地大物博,老祖宗的智慧是無窮的,因為俗語的強大,所以很多民俗專家在進行研究之時都會專門去學習請教,找一些農村老人來挽救這瀕臨滅絕的東西,因為現在已經有很多人不知道俗語了。
  • 農村俗語「魚不蒜,牛不韭,肉不姜」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導讀:農村俗語「魚不蒜,牛不韭,肉不姜」是什麼意思?這樣做菜有道理嗎?農村物產豐富,蔬菜品種齊全,而魚鮮肉鮮品種也多。就這句話「魚不蒜,牛不韭,肉不姜」雖說共9個字,但是把農村最經典的幾個菜品說出來了,分別有魚、大蒜、牛肉、韭菜、豬肉還有生薑。這六種食材在農村很常見,當然農民能夠自給自足的主要是蔬菜類,比如大蒜、韭菜、生薑,而鮮魚、牛肉、豬肉也有農民養殖,但是專業程度比較高,普及率也不是很高,就是農民真的養牛,養豬也是以售賣為主,要吃肉還是要去市場上購買的。
  • 俗語說:九月韭,佛開口,表達的什麼意思?吃韭菜有講究,看看吧
    俗語說:九月韭,佛開口,表達的什麼意思?吃韭菜有講究,看看吧「九月韭,佛開口」說的是秋天的韭菜好吃,就算佛也會想吃的,而且佛是不能吃韭菜的,更說明了韭菜的好吃。忍不住捧起一把清綠,擇洗乾淨,用刀輕輕地切碎。瞬間廚房裡,便沁滿了韭的味道。與春季韭菜相比,秋天的韭菜可食用的部分更多,韭菜花、韭菜葉、韭菜莖都可以吃。說到韭菜花,想起楊凝式的《韭花帖》。他的《韭花帖》也是有香氣的,渾然天成的香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