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寧宮是我國最為典型的漢式宮殿,其位於北京紫禁城內。明成祖朱棣完成靖難之役以後,雖然人在南京但是心卻已經早飄到了北方,所以早在永樂四年的時候就開始了紫禁城的建設。而慈寧宮的建設則晚於紫禁城,大概是在嘉靖年間慈寧宮才一點點建成。
慈寧宮規模宏大,氣勢磅礴,在其宮門前有一巨大的廣場,在廣場兩端各有兩個門,被稱為永康左門和永康右門。除了這兩個門以外還有四個門分布在慈寧宮的各個方向上,而這四個門就是長信門、慈寧門、徽音左門以及徽音右門。明朝的時候慈寧宮所居住的是當朝皇貴妃,你比如說萬曆皇帝的鄭貴妃就曾經居住在這裡。明朝滅亡以後,清朝沒多久就從關外打到了北京,進入紫禁城的清朝統治者們開始重新分配紫禁城內的居所。順治十年,慈寧宮被分到了孝莊文皇后手中,也就是從這個時候開始孝莊不管是身為皇后、太后或者是太皇太后,她都一直住在這個寢宮之中。當然不僅僅是她一個人,因為宮中有規定前朝的妃子是不能夠跟新皇帝居住在一起的,所以前朝的太妃們多半也搬到了慈寧宮的偏殿之中生活,故而此地可以稱之為是皇宮中的老年養老院。
孝莊皇后在慈寧宮居住了四十多年,在那裡她經歷了和多爾袞的纏綿故事,經歷了順治皇帝的撒手人寰,經歷了康熙皇帝除鰲拜,平三藩,收臺灣……慈寧宮陪伴了孝莊大半生。故而慈寧宮也從皇貴妃的寢宮升格為皇太后的寢宮,地位極其尊貴特殊。清朝康雍乾三代皇帝都是以孝治國,尤其是康熙皇帝,他曾經一天到慈寧宮三次問安孝莊皇太后,最少也幾乎是每天一次。孝莊皇太后去世以後,慈寧宮再也沒有迎來一位新的太后在此居住,即使是權力頂天的慈禧。我們知道慈禧這個清朝倒數第二任太后活著的時候可是心狠手辣、權勢滔天。她架空皇帝的權力一手把持住朝政,採取鐵腕手段剷除異己,許多人倒在了她的屠刀之下。然而冷酷無情的慈谿老太后她卻沒有勇氣住進慈寧宮。這究竟是出於何種原因呢?
首先就是對於孝莊皇太后的敬畏讓後繼太后們不敢在此居住。大家都知道孝莊一生輔佐了三代君王,經歷了多少是是非非,像後來知名的康熙大帝都是孝莊一手所調教出來的。可以見得孝莊能夠調教出康熙這樣的皇帝,說明其政治才能是在康熙之上,故而其豐功偉績也定然是被其他太后所敬畏的,所以不在慈寧宮居住是為了顯示對她的敬畏之心。有人可能說那這也是相對於其他太后說的,像慈禧這樣無法無天的太后又怎麼會有所忌憚呢?這種看法是非常不對的,慈禧非常崇拜孝莊,她在有生之年曾經多次提到過孝莊,在她的眼中自己和孝莊有著比較類似的經歷,她也想成為像孝莊那樣拯救大清於危難之間的人物,所以對於自己的偶像慈禧那一份敬畏之心自然更重了。
再一個,慈寧宮曾經是被作為祭祀孝莊的地方。當時孝莊去世以後,康熙皇帝命令把孝莊的棺槨就停放在慈寧宮內,改慈寧宮為奉殿。後來在大臣們的勸說下,康熙皇帝最終放棄了改慈寧宮為奉殿這樣的想法。又因為孝莊在生前不願意和皇太極葬在一起,所以康熙只好把她安排在孝陵,在孝陵這裡按照慈寧宮的樣式修建了一座奉殿來祭祀孝莊。故而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慈寧宮就是孝莊的梓宮,皇家子弟都要在四時佳節之際過來祭拜,故而自然沒有人願意居住在一個經常被人所祭拜的地方生活,畢竟這樣也有點太詭異了。
最後一個原因那就是鬼神之說了。民間記載孝莊皇太后去世以後,慈寧宮發生了許許多多的怪事情。在這裡入住的太妃和太監們時常能夠在傍晚聽見奏樂的聲音,吹吹打打的一弄就是一整夜。此外,夜半之時有在此經過的人說經常能夠在牆上看到一隊隊的宮女太監的影子。更有甚者說這裡的井非常奇怪,那就是白天滿是石頭和雜草的井深夜就會充滿水,深夜之時透過井水看到的倒影不是自己的臉,而是孝莊的臉……總之,各種各樣的傳言滿天飛,導致到這裡居住的太后以及一些太妃們心神不寧,總感覺有鬼怪之物就在自己身邊。在那個時代人們對於鬼鬼怪怪的東西都是比較怕的,它不像現在這樣講究科學。所以她們就向皇帝請求說自己的身份實在是不配居住在恢弘的慈寧宮裡面,請求另擇他處居住。
所以從孝莊以後,慈寧宮一直沒有人入住。不過歷代皇帝都會加強對慈寧宮的修繕,你像康熙、雍正以及乾隆都曾經撥款大修慈寧宮,因為它是以另一種更為重要的功能存在於紫禁城之中。那麼到底是什麼功能呢?我們說慈寧宮從孝莊以後一般被用來舉辦大規模慶典,你比如說什麼太后生日慶典這樣的事情。屆時皇帝和太后以及眾多皇親國戚、軍機大臣們匯聚一堂,那個時候慈寧宮才是人聲鼎沸、鑼鼓喧天,其他時候則都比較冷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