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將至,
廣州街坊們如何準備過新年,
春節又有哪些習俗呢?
這些習俗話你知!
「賣懶賣懶!賣到年三十晚,人懶我唔懶……」這是一首老廣州的童謠。廣州除夕夜「賣懶」的習俗是從清朝開始的,大人們提醒孩子們賣掉「懶」,換來「勤」,讓他們學會自我勉勵。
時至今日,雖然「賣懶」已在廣州消失,很多廣州的年輕人甚至對「賣懶」一無所知,但還有很多習俗在經過歲月的洗刷後,被延續了下來。
買年貨
每當臨近歲末,全廣州最先有「年味」的地方就是一德路,這裡除了有揮春等賀年精品,還有豐富多樣的海味。
賀年食品
蘿蔔糕、馬蹄糕、年糕,寓意「步步高升」。廣州街坊在新年來臨之前,喜歡製作蒸糕,蒸了糕,又要炸油角,炸煎堆等等。在過去物質匱乏的年代,孩子們都要幫著父母製作賀年食品,街坊鄰裡相互幫忙、相互討教,拜年的時候不忘帶上一盤自家的蘿蔔糕,甚是熱鬧和諧。
洗邋遢
廣州有一句俗語「年廿八,洗邋遢」,這是一個全家總動員的日子,人們連續洗滌衣服被褥,打掃屋裡屋外的衛生。這一天,街坊會買柚子葉回來,將柚子葉放入鍋內水中燒開,每人都要洗柚葉熱水澡,其意是把「汙穢」、「窮氣」、「衰氣」洗掉,乾乾淨淨進入新的一年。今天已經是除夕,衛生還沒搞完的街坊抓緊時間啦!
貼揮春
揮春,也就是春聯。家庭普遍會在大門上貼一個「福」字或者是一張財神的畫像,也有人家把「福」字倒著貼,寓意「福到」;在大門的楣和門的兩邊都貼上一幅對聯;客廳也會貼上招財進寶、花開富貴等的立體圖形揮春。
更有甚者會用「大吉」、「花開富貴」等字樣的揮春包裹花盆、桔子盆。
行花街
廣報全媒體新聞中心 陳憂子 攝
到了除夕,吃年飯、逛花市是老廣辭舊迎新的頭等大事。「行花街」一定要拉上家人好友,買個大風車在人擠人的花市逛上一圈才算圓滿,寓意新年「行大運」。花市上各式各樣的年花爭相競豔,各種新奇的小玩意讓人目不暇接,當然也少不了各種誘人的小食,牛雜、龍鬚糖、雞蛋仔、冰糖葫蘆……畢竟「食在廣州」並非浪得虛名。
燒炮仗
"燒炮仗"即燒爆竹的意思。在之前,為迎接大年初一的到來,家家戶戶在拜祭灶君或者祈福的時候,會燒上一串鞭炮,圖個吉利。近年來,廣州市禁止燃放煙花爆竹,已沒有這樣的習慣,但是街坊們會買上幾串「電子鞭炮」掛在門口,既有鞭炮聲,又增添了喜慶的氛圍。
逗利是
大年初一,一早睡醒,孩子們就會興高採烈地給長輩拜年送上祝福,長輩則給孩子們送上新年寄語和「利是」。已婚的人也會給未婚的人「利是」,一般是兩封,以示「好事成雙」。「利是」即廣州人的「壓歲錢」,有大吉大利之意,無論金額大小也是滿滿的心意。直到現在,很多街坊還延續著這樣一個傳統:新年「利是」要壓在枕頭下,過了元宵才能拆封……
拍攝/大洋網記者羅浩天
製作/大洋網記者林珠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