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課堂教學評價是課堂教學改革的一個重要內容,有效的課堂教學評價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內驅力,引領學生走得更遠。
近日,筆者隨幾個教研員下鄉調研,深入到教室聽課,教師們的課堂教學評價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仔細審視與反思,發現虛浮和無效現象普遍存在,筆者以語文課為例,談談當前課堂教學評價存在的主要問題及策略。
一、當前課堂教學評價存在的主要問題。
1、缺乏真實性。
缺乏真實性的教學評價將會失去評價應有的作用。在一些公開課上我們常見到只要學生回答了問題,不分問題的難易,答案的優劣,教師就這樣評價學生:「你真棒」,或「你真行」,或「你真聰明」,或教師豎起大拇指,或是同學們有節奏的掌聲鼓勵。
學生沒有經過深度思考,用課本上的原文回答了教師提出的問題,棒在何處?一個優生回答了一個簡單問題,教師飽滿激情地誇讚:「你真聰明!」一個學生把課文「唱"了一遍,值得教師豎大拇指,學生鼓掌嗎?從表面上看,教師在關注學生的情感體驗,是在讓學生享受成功的快樂。
但是,長期使用缺乏真實性的評價,會讓學生的興趣漸漸變淡,學生會覺得得到教師或同學的評價是-件極其容易的事,甚至會讓有的學生迷失方向,認為自己很不錯,從而放鬆對自己的要求。
2、缺乏激勵性。
缺乏激勵性的課堂教學評價「著火點低」,難以點燃學生求知慾望之火。我們發現許多教師在課堂上注意了對學生的及時評價,但對學生的評價激勵度不夠,有時教師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取得的成績,進步以及在某一方面出色的表現,視而不見,金口不開。
如,學生站起來進行了一番精彩的展示後,教師表情十分冷漠,一個手勢——坐下,或一句「讀的很好」",或「你的想法很不錯」,或「你有進步」,等等;還有的教師忙於板書不轉身.結果學生精彩的展示連教師讚許的表情和眼神就看不到。
特別是學生在課堂上理解有偏離,或學生的答案偏離了老師的預設,有的教師不是耐心引導,而是非常不情願地一句話「坐下」!接下來這個學生就被教師刪除或放進了黑名單。
又如一位教師教學《桂林山水》文時,點學生朗讀課文,這個學生站起來,雙手託起書,十分投人的朗讀完課文後,抬起頭,站得筆直筆直的,用期盼的眼神看著老師,誰知等到的是一句「你讀得不錯,坐下。」這時,這個學生嘆息一聲,坐下後趴在桌上,不再舉手。
試想,如果老師換一種說法,也許這個學生的手會舉得更高,也許這個學生在朗讀方面會有很大的發展。
3、缺乏多元性。
這裡所說的「多元性」是指評價語言的多元性。多元性的評價語言如同一篇優美的散文,讓學生在不經意間豐富詞彙,積累語言,提高表達能力。
然而,有的教師課堂教學評價語言單調乏味。我們常聽到的都是些帶「真」字和帶「很」字的評價語言。如「你真聰明」、「你真行」、「你真棒」、「寫的很漂亮」、「說的很有道理」、「讀得很好"等。
教師的評價不能根據不同層次的學生分別給予恰當的評價,對優生、學困生評價語言沒有區別;不能結合不同的問題和環境給予恰當的評價;不能結合不同的學科給予不同的評價;不能根據課堂生成而隨機對學生進行評價。
時間長了,學生對教師的評價語言沒有新鮮感,自然也就失去了應有的效果。
二、探索課堂教學評價的一般策略。
1、堅持多元評價,拒絕「一把尺」。
課程標準要求:提倡個性化閱讀,讓學生在多元化的解讀過程中,張揚個性,完善人格。因此,在教學評價上要堅持多元評價,拒的」一把尺」。
例如,一個數師在教學(烏鴉和孤理》時設計三個框架:
(1)讀了課文你想對烏鴉和狐狸說什麼?
(2)你覺得狐理的話有幾分真實性,你相信嗎?
(3)從烏鴉的身上我們學到了什麼?
你從狐狸的身上又學到了什麼?這種教學設計為學生留下了廣闊的思維空間,也給教師的課堂評價留下了餘地,便於教師隨時調整教學評價方式,最大限度地發揮教學評價的作用。
2、堅持互動評價,拒絕「一言堂"。
生本課堂是學生與文本,學生與學生,學生與教師之間互動的過程,因此,在教學評價上提倡生生互評、師生互評相結合的評價方式,拒絕「一言堂"。學生自評般安排在一節課即將結束時,時間不超過3分鐘,在組內進行為宜。生生互評隨教學進行,主要採取讓學生當「小老師」。
比如,教師可以讓學生站在老師的角度對某生的解答,發表感悟和理解,也可以向老師或同學質疑。師生互評是圍繞一個問題,師生發表各自的看法,當然,教師要讓學生先說,當學生的評價不到位,或偏離了主題,教師可以作引導性的評價。
學生自評、生生互評、師生互評的目的在於促使學生在民主、自由、開放的學習氛圍中發展合作學習的能力,相互學習,取長補短,共同進步。
3、堅持個性評價,拒絕「老三篇"。
在課堂上,學生常常會提出與眾不同的見解,他們的思維有時比教師更廣因。特別是教師課前沒重視的、沒有涉計到的一-些問題,也許就是學生最有感觸的東西,會成為不可多得的教學資源。
教師對學生的評價要隨學生交流展示,自評和互評隨機進行,並且評價語要恰如其分,不同的學生,不同的內容、不同的結果,要給予不同的評價語言,拒絕「你真棒」、「你真聰明」、「你真行"老三篇,評價要與時俱進,富有知識性趣味性激勵性。
例如,一位教師在教學《遊園不值》時巧借"意外」,進行個性化評價。
師:當時正是春暖花開的季節,不可能只有一隻杏花伸出牆來,我覺得「萬枝紅杏出牆來「更能體現滿園的春色!師:是啊,可是詩人為什麼這樣寫呢?
生:園子的牆那麼高,不可能所有的紅杏都伸出生:伸出牆外的一枝紅杏讓詩人感受到了春天的氣息,他從一枝紅杏聯想到了春天天爭奇鬥豔、百花盛開的美景。
師:如果你就是那枝紅杏,回首園子,你發現了什麼?
生:滿園的紅杏傲立枝頭。
4、堅持分層評價,拒絕「一體化」。
每個學生都希望自己的學習獲得成功,希望得到教師的認同和表揚。因此,要堅持分層評價,拒絕「一體化」。教師對學生的鼓勵不能濫用。對不同層面的學生要用不同的語言。對於優秀學生,教師的評價語言要富有文學性,富有詩意,通過語言的鼓勵引導他們向新的目標努力。
比如一個學生朗讀完畢,教師可以這樣評價:「聽你的朗讀真實一種享受,希望你能更上一層樓!"再如一個學生的答題觀點很正確,教師可以這樣評價:「英雄所見略同」等。
對於一般學生教師的評價語言要通俗易懂,簡單明白,通過鼓勵引導他們步人先進的行列,比如「回答的很好,如能考慮得再全面些,會更好!"對於學困生教師的評價語言一定要誠懇,可用「我相信你一定能正確回答!」「大膽些,你能行!」等語言。
讓他們感覺到教師處處在關心他們,信任他們,讓他們看到自己的希望。
有效的課堂教學評價,能讓學生學習有動力,學習有方向,學習有方法。因此,教師要研究課堂教學評價方法,豐富自己的評價語言,靈活運用評價方式,讓教學評價成為課堂上。一道亮麗的風景。
(作者:林秋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