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毒蛇魚
毒蛇魚有一些全身黑色,在身體的某些地方長有發光的器官,包括一個用來作捕食誘餌的長長背鰭。另一些(以及其他許多深海的魚類)並不含有任何的色素成分,所以它們看起來是「透明」的;它們還有大大的眼睛,為了在黑暗的海底收集到更多的光線;而發光器官是通過一些化學過程實現放出光芒的效果。
2.尖牙
尖牙棲息在大洋中特別深的地方,儘管它們最常棲息的地方是500-2000米,但深到5000米處的深淵帶中部都是它們恐怖的家,此處的水壓大得可怕,而溫度又接近冰點。這裡食物缺乏,所以這些魚見到什麼就吃什麼,它們多數的食品可能是從上面幾層海洋落下。儘管這種魚並不怕冷,但是它們分布在熱帶和溫帶海洋的深處,因為那裡才有更多的食品從上面落下。
3.深海龍魚
深海龍魚生活在1524米深的海底。在那裡,來自天空的可見光在中層帶就已經被吸收掉,深層帶形成極暗的環境,在這樣的環境中,黑巨口魚的眼睛特化成筒狀,在大型水晶體下面密布感光細胞。
4.鮟鱇
我國有兩種,—種叫黃鮟鱇,另一種是黑鮟鱇。前者下頜齒多2行。口內白色,臂鰭條8~11根;後者下頜齒多3行,口內有黑白圓形斑紋,臂鰭條6~7根。黃鮟鱇分布於黃渤海及東海北部,黑鮟鱇多見於東海和南海。
5.吞噬鰻
吞噬鰻最顯著的特徵就是它的大嘴,這種鰻魚沒有可以活動的上頜,而巨大的下頜松松垮垮地連在頭部,從來不合嘴,當它張大嘴後,可以很輕鬆地吞下比它還大的動物,由此它在西方得到「傘嘴吞噬者」的名稱,而在中文中被叫做「寬咽魚」。
6.巨型魷魚
是許多古代海怪傳說的主角,甚至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還有沉船的船員報告說他們的難友在夜晚的黑暗中被這些生物吃掉,也有報導說有巨魷跑到海面,把小船上的人拖進大海。儘管所有的那些報導都沒有得到正式確認,但在許多圖畫中它們都被畫成可怕而強大的掠食者。
7.巨型深海大蝨
這種大個頭甲殼動物雖然不是吃素的,但並不是什麼兇猛動物,它們終生只是在洋底打掃動物屍體。由於海洋深處食物缺乏,所以深海大蝨必須適應上邊掉下來什麼就吃什麼的生活。除了依靠天上掉餡餅外,它們還吃和它們居住在同一深度的小型無脊椎動物。
8.科芬魚
科芬魚有一個柔軟的身體和一個長尾巴,周身都被小刺所覆蓋,科芬魚能夠長到10釐米長。這種生物能夠在中到東印度洋1320-1760米伸的海面下捕獲到。
9.吸血鬼烏賊
吸血鬼烏賊是一種發光的生物,身體上覆蓋著發光器官,這使得它們能隨心所欲地把自己點亮和熄滅,當它熄滅發光器時,它在自己所生存的黑暗環境中就完全不可見。
10.長吻銀鮫
銀鮫分布於大西洋和太平洋,棲息於深海2600米或更深處。夜間較活動,出水即死亡。食貝類、甲殼類和小魚。肉可食,肝可制魚肝油。
作者:yangjinzhuye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