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歲的WeGame成長狀況如何?
2017年4月,騰訊宣布旗下遊戲平臺TGP正式升級為WeGame。如今三年過去,數字遊戲分發平颱風起雲湧,Epic等大廠攜重磅產品強勢入局,意欲從業界「帶頭大哥」Steam手中分得一杯羹;同時,獨佔遊戲之爭愈演愈烈,平臺都希望通過更具吸引力的內容爭奪用戶。
作為迅速崛起中的單機遊戲市場,中國有政策方面的特殊性,亦有用戶喜好層面的特殊性。根據去年5月WeGame公布的數據,平臺當時售出單機遊戲已過千萬份,其中光國產端遊就佔到了一半,WeGame逐漸成為端遊平臺中不可忽視的一股力量。
為了幫助從業者梳理WeGame生態,近日我們整理了WeGame單機遊戲(嚴格來說是買斷制遊戲)的相關數據,一來是觀察平臺上各產品的表現情況,用戶之於不同品類、不同價格遊戲的喜好,二來則是嘗試從不同維度解讀平臺現有狀況,洞察風向。
我們統計到的數據顯示,截止4月30日,WeGame總計已上線124款單機遊戲(同一遊戲的不同版本會酌情捨去,如典藏版、經典版等),2020年前4個月上線12款遊戲(全年預計在30款以上),總的來說增量較為穩定,而且其中不乏《元能失控》《磚塊迷宮製造者》《月影之塔》等高口碑作品。
低價遊戲是主流,WeGame仍在等待大作
從登陸WeGame的遊戲價格來看,逾6成遊戲價格分布在21至60元這個區間內。而根據去年WeGame開發者大會透露的數據,近70%的WeGame玩家只買過60元以下的遊戲,因此也可以說,目前WeGame主流售價是經過開發、發行及平臺權衡產品、受眾等因素後定出的相對合理的價格。
唯一一款價格過百的遊戲是騰訊引進自海外、由英國知名廠商Codemasters開發的賽車競速遊戲《塵埃4》,儘管該作也在Steam上發售,但其WeGame版本擁有簡體中文和定製中文語音,這也是《塵埃4》較受WeGame平臺玩家歡迎的原因之一。除此之外,《都市:天際線》《饑荒》《史萊姆牧場》等遊戲也有WeGame專屬漢化。
WeGame好評率84.8%,這對價格不菲的《塵埃4》來說還算理想
值得一提的是,《波西亞時光》《古劍奇譚3》兩款遊戲價格接近百元(分別為98元和99元),是價格僅次於《塵埃4》的高價遊戲,但它們均憑藉過硬的作品素質在WeGame玩家中收穫了不錯反響,這也印證了平臺此前的說法:製作團隊不必強求低價,其實可以在玩法創新、內容、畫面品質等方面做出亮點,以提高用戶的心理價位預期。
WeGame遊戲價格整體偏低還從側面說明平臺獨立遊戲偏多,缺乏焦點大作,這也是未來WeGame亟需發力的重點類型。
《深海迷航》是平臺上少數幾款品質和體量兼備的作品
哪些遊戲最受WeGame玩家好評?
從作品的推薦率來看,胖布丁出品的解謎遊戲《迷失島3宇宙的塵埃》是WeGame上唯一一款獲得100%推薦的作品。
而觀察WeGame推薦率TOP20的作品我們不難發現,這個平臺上對《覓》《機械迷城》《蠟燭人》《月影之塔》《不可思議之夢蝶》《雨紀》等精品解謎遊戲情有獨鍾,且這些作品還有作畫精良、價格偏低等特徵。
比較有代表性的廠商是胖布丁,其開發的《迷失島》系列、《南瓜先生》系列以及《小三角大英雄》等作品推薦率都在90%以上。此外,《我在7年後等著你》《靈魂之橋》《WILL:美好世界》等注重敘事的輕體量作品也頗受好評。
總的來說,WeGame用戶對遊戲評分相對寬容,推薦率低於75%的遊戲只有22款,而推薦率90%以上的遊戲則有48款之多。這或許是因為登陸WeGame的遊戲本身以獨立精品居多,更易獲取用戶好感。
哪些遊戲在WeGame賣得最好?
4月30日當天,帕斯亞科技宣布《波西亞時光》全球PC銷量已破100萬套,而據此前帕斯亞官方工作人員在貼吧公布的消息,該作賣出30萬時近8成的銷量來自Steam平臺,由此我們大致可以推算出目前《波西亞時光》在WeGame平臺的銷量應在20萬至30萬左右(我們認為,隨著《波西亞時光》的品牌效應在國內不斷發酵,它在WeGame的銷量也有一定提升)。
而對比《波西亞時光》在WeGame的評測量(3300條),能夠估算出WeGame平臺的評測/遊戲銷量比大概為1%~2%(根據不同遊戲會出現一定程度的浮動)——這個數字其實也大致接近於此前外界預估的Steam平臺的評測/遊戲銷量比。
由此,我們可以通過遊戲的評測數目粗略得出WeGame平臺遊戲的銷售情況。目前WeGame平臺上評測數量過萬的有遊戲總共有5款,分別為《饑荒》(包括聯機版和單機版)、《星露谷物語》《中國式家長》《深海迷航》以及《隱形守護者》,按照1%~2%的評銷比,我們推測這5款遊戲的銷量過百萬,其中《饑荒》銷量可能為300萬至400萬——實際上去年WeGame曾宣布《饑荒》平臺總銷量破300萬,這和我們的估算基本一致。
我們統計到,WeGame上評測數超過800條的遊戲有36款(這也意味著它們的銷量可能超過10萬套),這個數字佔到平臺上單機遊戲總數的29%;評測數少於1萬,多於5千的遊戲有5款(銷量可能在50萬套以上)。
從題材來看,包括仙俠、武俠在內的中國風題材依然頗受中國玩家喜愛,《古劍奇譚》系列、《河洛群俠傳》《神舞幻想》《天命奇御》等作品的評測量都在4000到8000不等,均有希望躋身WeGame總銷量前15,而這也解釋了為什麼如今仍有那麼國內廠商正在開發諸如《紫塞秋風》《亦春秋》《俠隱閣》《霸劍霄雲錄》等中國風作品——不只是因為製作人個人喜好,市場亦在不斷證明這個題材的價值。
《紫塞秋風》備受玩家期待
從玩法來看,模擬經營是WeGame上較受歡迎的品類,這或許與此玩法相對大眾、休閒有關。而除了《星露谷物語》《波西亞時光》《都市:天際線》等知名作品外,兩款國產電競題材遊戲《電競傳奇》《電競俱樂部》也取得了不錯成績,究其原因,大抵因為WeGame本身不僅定位於單機遊戲分發平臺,還匯聚了《英雄聯盟》《CF》等多款競技性較強的網遊,這些電競遊戲可以順理成章地為平臺上的電競題材遊戲導量。
電競題材遊戲精準擊中了WeGame的一部分受眾
從美術風格來看,《史萊姆牧場》《崩潰大陸》《王國保衛戰:前線》《男孩與泡泡怪》等多款遊戲憑Q版畫風佔據了評測數量榜的腰部。我們認為,目前QQ的用戶群體以00後為主,而WeGame的社交連結又以QQ為基點進行裂變,Q版畫風在這個年輕群體中十分容易得到青睞。
WeGame上的「潛力股」——聯機遊戲
事實上,依託於社交軟體巨頭QQ,WeGame中「走出」了不少主打多人聯機玩法的遊戲。《饑荒》《失落城堡》《傳送門騎士》為代表的一眾聯機遊戲之所以在WeGame上大放異彩,正因為它們所滿足的是當代年輕人熱衷網絡社交、追求情感連結的需求。
以《風暴島》為例,這款遊戲以8名玩家為一組(可匹配也可定製房間),玩家需扮演因空難流落荒島的乘客,具體到玩法上,《風暴島》酷似桌遊《狼人殺》,系統會挑選2名玩家為迷失者(亦即《狼人殺》中的狼人),其餘6名玩家則扮演倖存者角色,倖存者需要通過團隊合作採集物資、伐木造船、逃離孤島,而迷失者的任務便是想方設法地潛伏在隊伍裡,阻止大家離開。此外,《風暴島》為不同角色賦予了相應技能,使玩家的遊戲體驗更為有趣多樣。
值得玩味的是,《風暴島》還將線上《狼人殺》那套特殊的社交機制——個人語音搬到遊戲裡,8名玩家可以在遊戲過程中實時交流,用演技「套路」對手或贏取同伴信任,而這也是此類社交遊戲的最大魅力(包括劇本殺)。不止如此,為了進一步鞏固遊戲的社交屬性,抹去遊戲競爭所帶來的交流隔閡,《風暴島》乾脆出了個「狂歡島」模式,玩家可以在島上和好友盡情玩各種小遊戲,享受閒暇時光。
目前該作在Steam上的評測數量只有32條,但WeGame的評測數近1000條,兩者差距懸殊,可想而知QQ社交鏈在其中發揮了怎樣的作用——要知道,這款遊戲目前僅是早期測試版本,才上線短短一個月,現在WeGame上的成績已殊為不易。
也許是洞悉到了WeGame平臺的社交鏈,營銷方面,《風暴島》推出了「雙人包」及「四人包」等特色禮包,供玩家在獲得遊戲本體的同時,將額外的激活資格贈予好友,進而以裂變的方式擴大玩家基數。
結語
2017年是WeGame正式升級的那年,2018年又是Steam「吃雞」熱潮湧動的一年,作為國內端遊分發平臺的領頭羊,WeGame本應在那兩年迎來屬於它的黃金期。然而,事非人願,受種種不可抗力因素影響,WeGame發展並不順遂,以至於那些曾經將WeGame憧憬為「國產Steam」的玩家至今「意難平」。
從長遠來看,WeGame的優勢仍在,背靠騰訊頂尖資源,依託QQ渠道和社交連結,同時平臺內部還有數十款網遊帶來的流量以及自帶的直播模塊加持,無論從哪個維度來看,它們都有可能成為平臺將生態做大做強的助力。因此我們認為,騰訊及WeGame的當務之急是,打造或找到那麼幾款明星級別的產品重新聚攏單機玩家(就像2018年8月那次嘗試一樣),或是借鑑Epic獨佔遊戲的做法(同時還要兼顧政策問題,做起來也許並不容易)。
欣慰的是,我們看到騰訊旗下的NExT工作室已經開始嘗試自研了「2A」級產品了(《重生邊緣》)。未來,我們也由衷期待,在版號摁下暫停鍵復又開始播放後,WeGame——這個國內單機遊戲平臺的「牌面」,能夠加快步點,將更多作品攬至陣下。畢竟,倘若哪天海外遊戲平臺「遭遇不測」,WeGame將是我們為數不多的希望之一。
(註:文中數據因統計方法等原因或有出入,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