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俗語「六十六,不死掉塊肉」是什麼意思?為什麼66歲是坎年?

2020-12-17 響水大米

我國地域遼闊,各地流傳著不同的俗語說法,在一些關於老人過生日的說法中,人們都比較重視六十六的生日,並且把這一年的過壽稱為「大壽」,民間也一直流傳著很多關於六十六大壽的說法,比如說「老人過六十六,要吃姑娘一刀肉」「人到六十六,不死掉塊肉」的說法,這些說法都是由於古代人們的一些迷信思想所導致的。

之所以說六十六,不死掉塊肉,是因為在古人的看法中,認為凡是「重歲」的生日都是人生的一個坎,遇到坎年就非常兇險,人容易在坎年犯病,不是生病就是送命,如果度過了坎年這一關,就能順利再多活十年。所以有「人過五十五,閻王爺數一數」「人過六十六,閻王要吃肉」的說法。

再有從古人的對數字的看法中,認為凡是用一、二來表示,當一二不能表示的時候,就用數字三來表示,所以數字三也代表多的意思,六是由兩個三來組成,所以人們認為六十六是非常大的數字,所以在這一年也代表老人年歲很大了,所以更加增加了生病或死亡的風險,於是就有了「六十六,不死掉塊肉」的說法。

既然有了這個說法,民間還針對這個說法發明了很多可以應對化解的方法,很多地方都流傳的說法是,老人過六十六大壽,作為女兒的要為老人去割一塊肉,並且這塊肉不能說買多少斤,就讓賣肉的一刀割下來。回到家中要為老人把六十六個小餃子讓老人獨自食用,有的地區流傳的習俗是女兒為老人割六斤六兩肉。

還有的地方流傳的說法是,老人在六十六歲生日,先不過生日,要等到臘月自己家裡殺豬後,拿出一些肉來分發給街上的窮人,以這種行為作為「掉肉」,免得落入「六十六,不死掉塊肉」的說法。

現在來看,這種說法是有一定迷信的成分在裡面,不過為了照顧老人的心情,作為兒女在為老人過六十六大壽的時候,也應該遵守傳統的老習俗,畢竟可以哄得老人高興。現代社會人們的壽命都不斷增加,8-90歲的老人越來越多了,所以「六十六是坎年」的說法也就不攻自破了。

農村老話說「六十六,六十六,不死掉塊肉」是什麼意思?你們那裡老人過66大壽有什麼風俗?歡迎大家交流,更多農村精彩,歡迎關注。

相關焦點

  • 農村老話說六十六,六十六,不死掉塊肉,是什麼意思
    農村有句老話說六十六,六十六不死掉塊肉,這其實說的是長壽的人能活到六十六要經歷的一道坎,在以前,人們的平均壽命在30到40歲左右。活過36歲的已算活過了本壽,活到了花甲之年,60歲已經是非常高壽。「人生七十古來稀」,而壽命能超過70歲的更是罕見。六十六歲是老年人的一道坎,這個年紀的老人已經非常老了,就算能活過六十六歲,但因為隨著年齡的增大,身體的消化力,行動力不如從前。身體很容易出現一些疾病,而人的生病一般都會減輕,所以農村,老話說「六十六,六十六,不死掉塊肉」說的就是這個意思。
  • 農村老話說「六十六,六十六,不死掉塊肉」是什麼意思?
    導讀:農村老話說「六十六,六十六,不死掉塊肉」是什麼意思?農村流傳下來的俗語中,有很多是關於人們生活中的各種各樣的講究,這些說法講究經過了漫長的時間發展之後,現在已經成為了某種風俗。在農村就有這麼一句老話:「六十六,六十六,不死掉塊肉」,說的是啥?為此,小編專門諮詢了村裡的老人家,接下來我們就聽聽老農是怎麼說的。其實,這話的意思就是說,人到了六十六歲的時候,是危險年齡。不管男人還是女人,到了60歲以後,身體所有的器官,用了大半個世紀,早已經都磨損厲害。六十六人的機能開始下降,身體素質降低,即使不死也得生病體重減輕!
  • 農村俗語「六十六、六十六,不死掉塊肉」何意?老祖宗的話在理嗎
    在農村中關於老人年齡問題的俗語有很多,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六十六、六十六,不死掉塊肉」,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前幾天鄰居大嬸來我家串門,講起了她前幾天的經歷。聽大嬸說,一個平常的在平常不過的下午,她在兒媳婦家幫忙幹活,突然感覺特別熱,渾身出門汗,後來便不省人事。當她醒過來時,身上已經被汗水溼透,聽兒媳婦介紹,她在昏迷的那段時間裡幾乎摸不到脈搏。
  • 「六十六,六十六,不死掉塊肉」,老祖宗的話啥意思?
    上千年的歷史中,留下了不少俗語文化。這些俗語,是老祖宗通過對一些自然現象,還有人情事物的仔細觀察和發現,用他們質樸的語言總結出了許多經驗,後來經過祖祖輩輩口口相傳,就演變成了今天我們經常聽到的俗語。這些俗語有些聽起來雖然有些粗俗,但是又十分風趣幽默,這都顯示出了我們老祖宗的聰明智慧。俗語看似平淡無奇,實際上飽含豐富的生活哲理,歷經千百年的歲月洗禮,依然具有很好的指導意義,所以對待這些世俗文化,擇其善者而從之,對於生活乃至人生都將大有裨益。不知道大家聽過這樣一句俗語沒有「六十六,六十六,不死掉塊肉」,啥意思?
  • 農村老話六十六,六十六,不死掉塊肉,該怎樣理解這句話呢?
    農村有一句老話叫六十六,六十六,不死掉塊肉。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為什麼農村人會有這樣的一句俗語?我覺得這句話應該以過去和現在兩方面來看待這個問題。過去有句話叫人過七十古來稀,因為那時候醫療水平很有限,人們的生活水平不高,再加上繁重的體力活,早早步入社會,以及要應對各種各樣的災難,等等各種因素導致了人們的平均壽命不長,而人能活到66歲就算是長壽的了。
  • 農村老話「人活六十六,不死掉塊肉」是啥意思?果真如此嗎?
    健康長壽是人類的普遍追求和美好願望,從古到今,無論是帝王將相,還是普通百姓,都想身體健康,長壽百歲,有的人甚至幻想長生不老,永世不死,這當然是人的本能所致。那麼,農村老話「人活六十六,不死掉塊肉」是啥意思?又有何道理呢?果真如此嗎?
  • 農村老話:「六十六,不死掉塊肉」,是指什麼意思?看完便知
    我們農村有很多俗語一直遠遠流傳,而且很多都是很有道理的,因為它是我們農村人智慧的結晶。就比如農村老話:「六十六,不死掉塊肉」,它具體指什麼意思?您知道嗎?那麼對於在農村裡,有著「六十六,六十六,不死掉塊肉」的說法,那麼你知道是什麼意思嗎?
  • 「六十六,六十六,不死掉塊肉」,農村常說六十六是道坎,對嗎?
    摘要:「六十六,六十六,不死掉塊肉」,農村老人常說六十六歲是道坎,這個說法對嗎?在我們農村裡,對於年齡是非常講究的。老話常說,「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順」,到了六七十歲的年紀,老人也變得溫順多了,這一點我爺爺就是這樣的。
  • 農村俗語,「六十六,不死掉塊肉」,有道理嗎?看完恍然大悟
    農村中,到現在還流傳著這樣一句俗語,叫做「六十六、六十六,不死掉塊肉。」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又是在說什麼呢?原來這句話中透露出兩信息。一、生理狀態的下降六十六指的是人類的年齡,從這句話的字面意思來看,就是告訴我們,人一旦到了六十六歲時,就會是身體疾病的高發期了,這個時候就要好好注意對身體健康的保護。在人們生理學上來看,六十六歲左右的年紀的人確實會開始出現病情增多的情況。
  • 農村俗語:「五十五數一數,六十六掉塊肉」,是啥意思?
    原創文章,禁止轉載農村俗語:「五十五數一數,六十六掉塊肉」,是啥意思?眾多農村流傳至今的俗語中,絕大多數是對人們生活中的各種各樣的生活習慣的總結概括,是對現實生活經驗的提煉,這些話經過了漫長的時間發展與繼承之後延續至今,到現在已經成為了一種風俗習慣,一直被人們牢牢遵守著並一直延用至今。在農村,有一種說法叫做「五十五數一數,六十六掉塊肉」究竟是什麼意思?流傳至今還有什麼現實意義嗎?是否對現在人們的日常生活有益呢?
  • 農村俗語:人到六十六,要吃閨女一刀肉,老人們要記住了!
    在農村生活過的朋友都知道,在以前科技信息不發達,人們的物質生活也比較匱乏的時候,農村的老人們喜歡用自己的智慧和語言,對一些自然現象或者是人情事物做出總結,這也就是咱們平常所說的農村俗語,在缺少更多獲取信息渠道的年代,有些俗語還給人們的耕種勞作,待人接物起著重要的參考作用,可見當時人們對於俗語的重視程度
  • 農村俗語:「人到六十六,要吃閨女一刀肉」,有何將就?什麼道理
    農村俗語:「人到六十六,要吃閨女一刀肉」,有何將就?我嶽母今年六十六了,身體健康的很。就在前幾天,媳婦和我商量著要給嶽母買一塊肉,並說:「農村有一個傳統習慣,人到六十六要,要吃閨女的一刀肉才可以」。看到這樣孝順的女兒,我自然也是高興,這不今天早上我們就去了菜市場去買肉。
  • 農村俗語:人到六十六,要吃閨女一刀肉,什麼意思?怎麼理解?
    作為一個農村出生的孩子來說,整理農村老話(俗語)也有一段時間了,時間越長,越深入了解,越驚嘆於老一輩人的智慧。不管是運勢、財富、健康,甚至是做人的道理都可以編成俗語,通俗易懂朗朗上口。今天我們要來學習的這句俗語「人到六十六,要吃閨女一刀肉」並沒有那麼容易懂,下面一起來了解下。
  • 農村俗語「人到六十六,要吃閨女一刀肉」啥意思?女兒們不妨看看
    在農村的老輩人,也常說起過去子女孝順父母的方式,比如在民間就流傳著六十六、七十三、八十四分別是老人的三道坎,其中在六十六就有著「人到六十六,要吃閨女一刀肉」的說法,這個是什麼意思呢?有何講究?女兒們不妨看看!現在很多地方都已經沒有這個說法了,絕大多數的年輕人也沒有有聽說過。
  • 農村俗語「五十五數一數,六十六掉塊肉」,啥意思?有道理嗎?
    踏入村口,仿佛置身到一個世外桃源,泥土的芬芳鋪面而來,讓我不禁回想起兒時的回憶,村口的古井旁,常依偎在爺爺的懷裡,傾聽老人講各種有趣的故事,其中就聽到一些特別有趣的俗語,讓我至今難忘!今天筆者整理了兩則俗語分享給大家,望喜歡!
  • 五十五閻王殿裡數一數,六十六不死掉塊肉,古代此說法有何來歷?
    古代社會有很多民間俗語,關於人的命數就有過「五關」的說法。這「五關」指的是人的不同年齡段所有面臨的坎坷,分別是「二十三,羅成關」、「人過五十五,閻王數一數」、「六十六,不死掉塊肉」、「七十三、八十四,閻王不叫自己去」,因此,這幾個歲數被稱為「坎兒年」。
  • 農村俗語:人到六十六,要吃閨女一刀肉,有啥講究?
    要不說以前人們的壽命普遍的比較低,活到五十多數的人就已經算是高齡,能活到六十歲就已經非常不容易了,在農村有著很多關於人們年齡的說法,不同年齡段有著不同的講究和說法,應該做些什麼不應該做什麼,都是有總結的,雖然這些老規矩並沒有什麼依據,但是從古自今都是這麼傳過來的,農村老人也都是這麼按規矩準守來的,農村生活的人基本都知道66、73、84、是老人的三道坎。
  • 古人云「人到六十六,要吃閨女一刀肉」,啥意思?老人們不妨看看
    古人云「人到六十六,要吃閨女一刀肉」,啥意思?老人們不妨看看在我國廣大農村地區,流傳著這樣一條俗語——人到六十六,要吃閨女一刀肉。這句話現代人一聽就覺得有些不舒服,憑什麼人活到六十六就要吃自己閨女的肉,這也太血腥,不把自己女兒當人了。其實,了解古代社會風俗之後,就會明白這句俗語並不是表面這個意思。
  • 原來除了七十三,八十四之外,六十六也是人生一道坎啊!
    原創文章,禁止轉載平時最愛聽農村老人說的一些俗語或者是諺語之類的,因為從小在農村長大所以對這些俗語就很感興趣從小在這些話的薰陶之下長大當然有些話我也能明白是什麼意思,現在偶爾會說上一兩句,畢竟農村的這些俗語涉及的範圍太廣了大到自然科學天文地理
  • 為何說「人到六十六,要吃閨女一刀肉」,啥意思?老人們不妨看看
    今天小編想給大家說的是大多農村地區所流傳的一條俗語——人到六十六,要吃閨女一刀肉。可能很多人聽到這句話會感到不解、好奇甚至反感,為什麼人到六十六就要吃自己閨女的肉,這也太不可思議了吧。大家可能都忘了一個事實,古人的生產水平和醫療條件和現代的我們是有很大的懸殊的,由於生產工具的不成熟和對醫療水平發展的有限,古人的平均壽命都很短,五十多歲的話在古人眼中已經是老人了,而活到六七十歲更是很少,而我們今天所說的人到六十六要吃閨女一口肉又和這有什麼關係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