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3月31日電 臺灣《中華日報》31日發表評論說,臺灣的媒體名嘴姚立明日前參與臺北市大安區「立委」補選,得票數不到一萬,這是否意味「名嘴熱」已經退燒?是解讀這次選舉的一個觀察點。
文章摘錄如下:
名嘴姚立明參與臺北市大安區「立委」補選,得票數不到一萬,這是否意味「名嘴熱」已經退燒?是解讀這次選舉的另一觀察點。
臺灣電視頻道政論節目之密集,舉世少見,從午後到深夜沒有斷過;下半夜,第二天上午還回放,名嘴乃成為「職業」,而各節目都有固定班底,偶而也有臨時軋一腳者,於是許多人遊走各臺,一天露臉三五次早已司空見慣。
政論節目風行,一度對臺灣政情產生很大影響,尤其是選舉期間,對選民投票意向有著微妙的移轉作用。因此,曾有某名嘴自詡為「國、民兩黨之外的第三勢力」。
但一張面孔一天出現那麼多次,觀眾的新鮮感難免漸失,更因為談的幾乎是同一議題,昨天說的和今天說的觀點差不多,甲臺說的和乙丙臺說的幾乎如出一轍,有些「爆料」還被「抓包」,名嘴的權威性也就難免遞減。
姚立明這次以無黨籍身份在大安區參選,相當程度上,可視為名嘴政治功能的一項測試,因為他政治色彩偏藍,而大安區被視為「藍軍鐵票區」;此外又是「紅衫軍」重要幹部,大安區幾可稱為「紅衫軍基地」,加上還有名嘴群為他站臺,居然拿不到一萬票,他的失落不也代表名嘴的失落?
對於政治立場之堅守,偏綠節目勝於偏藍。陳水扁執政時期,偏綠節目一味幫腔,扁家弊案爆發後,還有人不改護航初衷,雖很合乎基本教義派脾味,但長此以往,怎不教理性的中間選民倒胃口?
(責任編輯:張慶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