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東事態惡化 日本為什麼緊張

2020-12-18 光明網新聞中心

  光明日報駐東京記者 張冠楠

  美軍「定點清除」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聖城旅」指揮官蘇萊曼尼引發美伊緊張局勢驟然升級,同時也導致中東地區局勢更趨動蕩。日本媒體報導,川普把暗殺蘇萊曼尼看作是「為了阻止戰爭」的言論,並未使地區形勢向緩和的方向發展。反而因為川普唐突的判斷點燃了伊斯蘭教什葉派的怒火,有可能加劇中東的分裂。

  6日,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在新年記者會上談到因美軍殺害伊朗革命自衛隊司令官而緊張的中東局勢,他表示,日本向中東派遣自衛隊的方針不會改變。中東是佔日本原油進口量近9成的重要地區,日本政府將繼續通過外交努力以緩和緊張局勢。關於蘇萊曼尼被殺一事,安倍並未直接做出評論。長久以來,雖然包括伊朗在內的中東地區是日本重要的能源進口地,但日本對該地區事務的參與度並不算太高。

  眾所周知,日本能源需求主要依靠中東石油,日本經濟對中東石油供應的變化很敏感。據日本經濟產業省的統計數據顯示,2017年日本90%的石油來自中東地區,且近年來呈上升趨勢,其中從沙特進口的石油約佔32%,從阿聯進口的約佔27%,從伊朗進口的約佔15%。而這些向日本出口的原油中,80%從荷姆茲海峽通過,不誇張地說,日本的經濟命脈在荷姆茲海峽。美伊矛盾不斷激化,伊朗曾放話說萬不得已會封鎖荷姆茲海峽,作為中東綜合實力最強的國家,如果一旦封鎖荷姆茲海峽,不僅對美國威脅巨大,還將直接扼制日本的經濟命脈。

  長久以來,日本一直與中東國家特別是伊朗等國保持傳統友好關係,因為這關乎日本的能源安全。在「9·11」之後,中東地區爆發了阿富汗戰爭和伊拉克戰爭,日本國內出現「從能源安保角度考慮應實現日本能源供給源頭多樣化」的主張,但是鑑於運輸成本和中東地區原油價格低廉,日本的石油採購仍然集中在該地區。正因如此,雖然是美國的盟友,但日本在伊朗核問題上從一開始就刻意跟美國保持了距離。

  中東局勢的不斷惡化,令日本一改以往對待中東事務時消極參與,僅關注石油進口安全與否的態度,開始積極參與中東事務並更注重中東地區整體的安全。不僅如此,日伊首腦在去年互動頻繁。伊朗總統魯哈尼去年12月對日本進行訪問,並與日本首相安倍晉三舉行會談,這是伊朗總統時隔19年首次訪日。而在去年6月,安倍晉三以日本首相身份時隔41年訪伊。日伊兩國領導人僅用半年時間就完成了互訪。一方面,日方希望以此提高日本在中東地區的「存在感」和「影響力」。另一方面,想通過與伊朗的良好關係作為美伊的「橋梁」,緩和兩國矛盾。

  就在去年安倍結束訪問伊朗之際,包括日本油輪在內的兩艘油輪在阿曼海上遭到襲擊。隨後,美國向其盟友提出加入所謂維護波斯灣航行安全的「護航聯盟」的請求。日本為了確保在中東地區開展「自主外交」的策略,對美國的要求一直模糊應對。直至去年12月,日本政府才在內閣會議上決定,基於《防衛省設置法》中的「調查研究」目的,向中東派遣自衛隊。護衛艦「高波號」將於2020年2月出發、P-3C巡邏機最早將於1月內出發。活動範圍為阿曼灣、阿拉伯海北部和曼德海峽東側的亞丁灣3個海域的公海,與伊朗相鄰的荷姆茲海峽等不在範圍之內。從自衛隊派遣的任務內容和活動範圍看,日本努力平衡對伊朗及自己盟國美國間的關係的跡象明顯。一方面,日方強調派遣的範圍不涉及荷姆茲海峽附近,降低了伊朗的警惕性。另一方面,強調將向相關國家共享自衛隊收集的情報信息,間接滿足了美方提出的要求。

  不斷惡化的中東局勢,讓日本經濟界的不安情緒隨之不斷擴大。東京金融市場6日出現日元走高、股市下跌、原油上漲的狀況。在新年首個交易日,日經指數的下跌點數創戰後第四大跌幅。日媒認為,國際政治與全球經濟前景不明,日本市場在新年伊始就受到大範圍衝擊。日本石油行業相關人士表示,「美軍直接殺害他國軍方高級將領極為罕見,感到非常吃驚」,擔心如果引發連鎖報復,「將無法利用中東的石油」。該人士認為,美國WTI原油價格或將突破每桶70美元。日本共同社報導,面對急轉直下的局勢,2020年的市場預期呈現樂觀與悲觀交織的狀態。

  在美伊緊張局勢之下,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原定將於本月11日訪問沙烏地阿拉伯、阿聯、阿曼三國的中東之行也宣告取消。安倍政府想要展現「自主外交」的努力在中東的大局勢中宣告失敗。在由蘇萊曼尼事件引發的美伊互鬥升級,並有可能陷入「報復循環」加劇中東地區動蕩局勢的背景下,來自美國、伊朗的壓力將越來越大,日本在美國與伊朗之間努力做到「不選邊」「不站隊」戰略政策還能堅持多久,將被打上一個大大的問號。

  (光明日報東京1月8日電)

  《光明日報》( 2020年01月09日 12版)

[ 責編:叢芳瑤 ]

相關焦點

  • 日本宣布向中東派兵,韓國不跟
    (觀察者網訊)據日本放送協會(NHK)1月10日報導,日本防衛大臣河野太郎已於當天下令,將1艘「高波」級驅逐艦(日稱護衛艦)和2架P3C巡邏機(日稱哨戒機)派往中東地區。 河野太郎稱,此舉是為了「確保商業船隻的安全航行」。他在會上表示:「確保與日本有關的船舶在中東地區的航行安全是非常重要的,自衛隊的情報收集活動將具有很大意義。」
  • 日本驅逐艦啟程前往中東,寓意何為?中東局勢便是答案
    中東地區一直以來都是很亂的一個地區,它的亂不僅是當地亂,還摻和其他國家,很多國家都跑去中東地區了,美國,俄羅斯,歐洲一些等等,可是最近有個國家也想去湊熱鬧了,這個國家就是日本,日本自從二戰戰敗過,就成了美國的小弟,所以對美國也是說一不二,美國說什麼就是什麼,日本以美國馬首是瞻,最近日本驅逐艦啟程前往中東會不會是美國的意思呢
  • 值得警惕,日本計劃派遣戰艦前往中東,伊朗卻一反常態表示能理解
    不久前,日本傳出消息,日本政府確定了向中東派遣自衛隊以保護日本船舶安全的計劃概要,對於將自衛隊派遣到中東地區,日方宣稱是為了對跟日本相關的船隻進行保護,這是一場獨立的行動,無關於任何國家,看來日本已經料到了,做出這一決定,會引起外界的猜測,不過儘管日本已經對這一決定進行了解釋,但是外界的質疑聲仍然不斷。
  • 日本防衛大臣下令派艦機開赴中東,避開荷姆茲海峽與波斯灣
    據日本共同社1月9日報導,據悉,日本防衛大臣河野太郎將於10日發布向中東海域派遣海上自衛隊驅逐艦「高波」號和P-3C巡邏機的命令,從事基於日本《防衛省設置法》的「調查研究」而進行情報收集任務。報導稱,儘管美國和伊朗的全面武力衝突暫時得以避免,但本次派遣將在無法預見緊張緩和的情況下進行。巡邏機與護衛艦的派遣規模總計260人左右。P-3C巡邏機計劃1月11日、「高波」號驅逐艦於2月上旬分別從日本出發。任務海域為阿曼灣、阿拉伯海北部、曼德海峽東側的公海。
  • 升級釣魚島事態 日本將自食其果(望海樓)
    原標題:升級釣魚島事態 日本將自食其果(望海樓) 據報導,日本內閣官房長官菅義偉日前在記者會上稱,將對進入日本「領海」不符合「無害通過」的外國軍艦採取「海上警備行動」。此前,有日本媒體報導稱,如果中國軍艦進入釣魚島附近海域12海裡,日方將派遣自衛隊艦船要求中方艦船迅速離開。日方的上述言論值得警惕。
  • 日本在中東「走鋼絲」
    緊接著,日本內閣做出了派遣日本自衛隊員與艦機赴中東有關海域單獨執行護航巡航任務的決定。  2020年1月,安倍對沙烏地阿拉伯、阿拉伯聯合大公國、阿曼等中東三國進行了為期5天的訪問。安倍啟程當天,作為日本向中東派遣自衛隊的第一批部隊,2架P-3C巡邏機奔赴中東。  顯然,安倍政府正加大力度深化中東布局。
  • 安東油田服務:中東局勢緊張,預計當前風險有限
    中金公司12月8日發布對安東油田服務的研報,摘要如下:公司近況中東局勢持續緊張,導致公司股價下跌,不過我們認為當前風險有限。我們認為中東主要產油國原油產量及出口量不會受到太大影響,部分油田運營商正在調整員工工作時間,保證原油生產。部分國家,如伊拉克,只有少量原油通過陸路運輸到出口碼頭,大部分是通過管道運輸,不受陸路交通受阻的影響。11月伊拉克原油產量及出口量環比分別增長1%和3%,同比分別增長4%和6%。中東仍是安東最大的海外市場。
  • 派兵中東日本算計多多
    原標題:派兵中東日本算計多多 日本政府27日召開內閣會議決定向中東地區派遣海上自衛隊。分析人士指出,此舉名為確保日本相關船舶的安全,實則既有在與美國和伊朗關係方面的外交考量,又有藉機擴大自衛隊海外派遣、為修憲造勢的政治算計。但此舉在日本國內引發爭議,恐難真正達到目的。
  • 中東深夜傳來一聲巨響,關鍵油氣管道被炸斷,150億美元險打水漂
    就在最近,隨著中東地區深夜傳來一聲巨響,隨後有消息曝光稱:以色列關鍵油氣管道被炸斷,150億美元險些打水漂,為了防止事態進一步惡化,隨即以色列軍方宣布全國連夜進入一級戰備,有分析指出,這次的襲擊很可能有伊朗在背後操縱,目的是對作為其重要對手之一的以色列殺雞儆猴發出警告,借不明武裝人員之手
  • 東方強國向中東派兵,國內爆發大規模遊行,要求首相做出解釋
    根據日本時事通訊社1月13日的報導,當地時間1月13日,日本首相安倍晉三與沙特王儲穆罕默德·薩勒曼舉行會談,雙方就攜手合作維護中東穩定和航行安全達成共識,並有意擴大在能源領域以外的合作。接下來,安倍還將訪問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和阿曼,尋求通過對話方式緩和中東緊張局勢。
  • 浙江永康嫖宿學生案公開信息不及時事態惡化
    「涉案女學生的年齡為什麼沒有公布?」著名行政法專家、浙江大學光華法學院章劍生教授向《法制日報》記者表示,「官員涉足的社會敏感型案件中,公眾的知情權需求尤其強烈,尤其需要掌握對案件定性起關鍵性影響的信息,以便行使監督權利。」「只要不涉及到國家秘密、個人隱私,與案件相關的信息就應當及時、準確、完整地向社會公開。」
  • 日本恐將再次「緊急事態宣言」,控制疫情就看這三周
    前兩天,人們還帶著驚訝,議論道:人數突然漲到50,今年四五月緊急事態宣言以來的新高了。豈料,新高紀錄尚未站穩24小時,便接連被打破。前幾天,談論眼下的日本疫情時,無論政府還是普通鄉民,不甘願承認眼下形勢比今年四、五月份更嚴峻。
  • 日本經濟基本情況 再度下調至「惡化」
    原標題:日本經濟基本情況 再度下調至「惡化」   日本內閤府7日發布的數據顯示,反映經濟景氣現狀的一致指數8月環比下降0.4點至99.3,並據此將對日本經濟基本情況的判斷下調至「正在惡化」。   受海外經濟放緩影響,日本出口和生產雙雙不振。
  • 紅星觀察丨赴中東護航,日本打的什麼算盤?
    在安倍政權外交成果有限的背景下,向中東派遣海上自衛隊參與維和,則成了提升安倍外交影響力、尋求建立外交成果的新途徑。由於戰後和平憲法的限制,日本難以輕易向海外派兵,而此次向中東海域派自衛隊則是基於《防衛省設置法》第4條規定,以「調查研究」的目的來搜集必要的信息、確保中東地區日本船隻的安全。
  • 日本「緊急事態宣言」對象地區星巴克850家店鋪停業 商場關閉食品...
    人民網東京4月8日電(李沐航)日本政府4月7日針對東京等7個疫情嚴重地區發布「緊急事態宣言」後,對象地區的三越伊勢丹集團、西武百貨、東武百貨、永旺商場等日本的大型百貨商店,以及車站大樓型商場、電影院、劇場、娛樂設施等於8日起臨時停業。
  • 中東外交讓日本外相河野太郎大傷腦筋
    【環球網報導 記者 王歡】日本共同社12月13日報導稱,對於如何對待因美國總統川普承認耶路撒冷是以色列首都而怒火中燒的中東各國,日本外相河野太郎正大傷腦筋。這是因為存在「如果與中東看法一致,就會令日方所倚仗的美國感到不快」(日本政府消息人士語)的擔憂。
  • 安倍晉三結束中東訪問,遭日本媒體嘲諷:對美伊關係沒啥貢獻
    據外媒1月15日報導,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已經結束對中東三國的訪問,乘坐專機返回了日本。據稱,本次出訪是在安倍本人的強烈意願下實現的。 但多家日媒評論稱,本次出訪對於緩和美伊衝突幾乎毫無貢獻,局勢不僅沒有緩和,而且中東地區國家的態度也都不怎麼明確。
  • 日本宣布緊急事態全面解除 日本留學指日可待?
    關於解除「緊急事態宣言」5月13日:39個縣提前解除緊急狀態鑑於近期日本疫情形勢趨於緩和,日本政府在13日決定對39個縣提前解除緊急狀態,也就是說只剩下8個都道府縣還沒解除,這8個都道府縣分別為:北海道、埼玉、千葉、東京、神奈川、京都、大阪、兵庫。
  • 如果事態惡化,最壞的結果是什麼?
    退一步講,如果事態惡化、雙方一直打下去,一定會兩敗俱傷,這種極端的雙邊惡化情況出現概率很小。3.這個事件對半導體產業推進自主國產化會有什麼影響?回答:國產化進行在短期內還是會繼續,在一定程度上,該怎麼交學費還是要怎麼交學費。客觀來講,逐步替代是需要一個過程的,美國也是經過很多年發展。
  • 日本「韓國城」新大久保或因日韓關係惡化走向衰落【2】
    原標題:日本「韓國城」新大久保或因日韓關係惡化走向衰落 關於新大久保成為日本的韓流中心的發展過程,著有《徹底比較 日本VS韓國》等書籍的日本作家高月靖解說稱:「2003年上映的韓國愛情電視劇《冬季戀歌》在日本掀起了第一次韓流風潮,當時受影響最大的是日本中老年女性人群,也就是所謂的『歐巴桑』,其後,韓國少女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