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是否看過郭老師的直播。
郭老師,一個百萬粉絲的快手主播。
只要你刷過抖音,就一定聽過那首「我看你在你在無中生有暗度陳倉無言無語無可救藥……」的洗腦神曲。
而這首歌的歌詞,就是郭老師的經典語句——被網友稱為「郭言郭語」。
郭老師還發明了不少年輕人愛用的詞語,俚語「集美」、「迷hotel(獼猴桃)」等等。
但是,郭老師今天直播的時候,卻遭遇了史上最「驚人」的翻車現場。
郭老師先是在直播間吐槽老公,說老公經常嫌棄她不好看,然後總是去「看」別的女性(低俗直播)。
還說每次她批評老公看別的女人,都會被罵,後來就不想說了。
後來,郭老師正在直播的時候,她老公過來抱著她蹭了一下。
郭老師一邊說「我在直播」,一邊煩躁地掐了老公的臉一把。
郭老師的老公剛開始只是對著鏡頭展示了一下自己被掐紅的臉,控訴郭老師的暴行。
但接下來的一幕,讓不少人覺得震驚。
在郭老師推開了老公之後,她老公直接用雙手掐了一下她的脖子。
兩人爭吵了幾句之後,郭老師的老公強制關掉了直播的手機。
畫面切斷,直接下播了。
雖然這次矛盾爆發,兩個人的態度都有問題。
但是郭老師的老公明顯傳達了一個信號——就算你在直播也別挑釁我,否則有你好看的。
當著直播間這麼多人的面,直接對老婆動手。
很明顯——郭老師的老公無法控制自己暴怒的脾氣,而且不以暴力為恥,認為女性挑戰他的權威,就應該受到教訓。
這些,都是家暴傾向的典型特點。
隨後,網紅郭老師復播時向粉絲哭訴:自己被家暴已經不是第一次了。
以前被打是因為掙不到錢,現在被打是因為太能掙錢。
但更悲哀的事情是,網紅郭老師表示:離婚會被別人笑話,忍忍就過去了。
雖然網紅郭老師自己不在意,但是我想和大家聊聊她「忍耐家暴」態度背後的原因。
家暴是一種什麼樣的感受?
知乎上有一個很「殘酷」的話題:被家暴是一種怎樣的感受。
1963個回答,大部分匿名。
懷著沉重的心情,我讀了很多匿名故事。
我發現,很多女性在遭受了「暴力」之後,根本無法逃離「蜜糖-暴力-蜜糖」的循環。
但是,我在1963個回答中仍然找到了一名「果敢」的妻子。
有一位女性在家庭暴力發生後,找機會迅速逃回了自己家。
雖然說最後她仍然跟著前來道歉的老公回去了。
但是她在回家前,和老公惡狠狠地強調「再有下一次就直接離婚」,而且她還「懲罰性」地收走了老公的財政大權。
果然,老公從那一次就明白了「動手」就會失去家庭的後果,逐漸學會了控制自己的情緒。
但其他的女性呢?大部分仍然深陷家庭暴力的沼澤,而且連身邊的朋友、親友都不敢告訴。
有人說:這些人就是「自作自受」。
但是我不這麼認為。
日劇《坡道上的家》,向我們提出了一個新概念。
「精神暴力」
《坡道上的家》中的女性裡沙子,在職場上一個受人尊敬的存在。
但是她在結束「庭審」之後,仍然要趕去託兒所接孩子——而丈夫在家裡躺著看電視。
而裡沙子的婆婆,看上去知書達理,總是和藹又可親的模樣。
但她回到家卻是一個不苟言笑的人,伺候完自己老公又伺候兒子孫女。
而且她還一遍遍念叨著,告訴裡沙子如何做好家務和下酒菜,企圖將裡沙子變成下一個自己。
在母親的袒護下,裡沙子的老公享受著「妻子的服侍」,卻一直挑剔。
「你不行」
「你的精神是不是出問題了」
裡沙子面對工作,露出了頭疼的表情,表示自己太累了。
丈夫的態度卻是:你怎麼這麼矯情?別人做好幾份工作,也沒你這麼愛抱怨。
甚至,裡沙子親手做了大餐給老公,老公卻吃著自己媽媽帶來的小菜,指責裡沙子的廚藝——「你是不是不正常啊」。
這一句句看似平常的嘮叨,卻成了精神暴力的「誅心之言」。
一邊挑剔,一邊貶低,將對方的尊嚴和心都一起蹂躪成碎片。
精神暴力不僅僅是利用對方的弱點,從精神上肆意打壓對方的自尊心。
更通過各種語言、行為,讓你相信——你的痛苦、壓抑,都是正常的。
精神暴力最恐怖的時候,甚至能夠讓女性忍受「第十二級疼痛」。
知乎上一個助產士曾經分享過一個她認為最痛苦的「待產故事」。
有一個孕婦是原定順產,但是她因為陣痛在病房裡哭喊,央求著丈夫要轉剖腹產。
旁邊一個婆婆樣子的女性說「我們生孩子的時候連麻藥都沒有,蹲在家裡就生了,哪有這麼疼,就你這麼誇張!」。
於是一旁的丈夫附和——對啊,別人都是這麼生的。
這兩個人不僅沒有安慰產婦,還明裡暗裡指責產婦「大家都是這麼生的,怎麼只有你這麼矯情?」。
說到這裡大家應該明白了。
精神暴力和精神控制是看不見的,而是裹挾在生活的點滴裡,不斷侵蝕女性的想法和行為,直到女性被同化。
而且,我需要向大家說明的一點是:精神暴力並不是只有精神脆弱的人才會「中招」,只要女性富有同情心、愛心、善良,基本就鬥不過擅長精神暴力的人。
很多都覺得被控制、被家暴的女孩子很傻,但其實不是她們傻,而是她們有非常明顯的弱點——一旦被抓住,就很難脫身。
《記憶大師》中曾經出現家暴的劇情。
被家暴的女性好不容易鼓起勇氣離開丈夫,卻因丈夫威脅「自殘」而同意回家——隨之而來是更嚴重的精神控制。
愛麗絲米勒曾經說過一句話:被壓抑的童年,被壓抑的孩子,被鼓勵要懂事和聽話,會導致她壓抑真正的感受,從而使他成年後更易於被控制。
是的,父母、社會從小教育女孩要聽話、懂事、溫順。
卻沒想到,世界已經變了。
當代女性不止需要懂事和聽話,更需要學會如何表達自我。
如果說,這麼多殘酷的社會新聞教會了我們什麼,我會說——如果你有女兒,千萬不要教育她乖乖聽話。
我們應該如何保護自己的女兒?
我常常想,世界這麼複雜。
如果我有了一個女兒,我應該如何教育她。
首先,我會帶領孩子看遍世間的美好,告訴她人生有無數種可能性。
幫助她儘早建立屬於自己的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
我還會告訴她:當我在生活中批評你的時候,你如果有委屈或者想法,可以大聲說出來,我會耐心聽。
尤其,我會鼓勵父親盡全力寵愛自己的女兒。
因為,曾經被父親捧上天的女孩子,都會堅信自己的珍貴——不會因為他人的否定,就掉進塵埃裡。
最重要的是,我會告訴女兒:世界很大,除了善待他人,你更要學會愛自己,把快樂寄托在自己身上,不要成為別人的附屬品。
「一輩子很長,要堅持愛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