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物浦背後大boss芬威集團的老闆娘琳達,最近在社交媒體上分享了一件趣事。
背景是利物浦在雙紅會中2-0戰勝曼聯那天,安菲爾德球場的看臺上。「一個小夥兒對我說了一句什麼,我聽成了『請讓約翰(芬威集團老闆,利物浦的大股東)在我的棒球棒上簽名(Ask John to sign my pat.)』。」
因為芬威集團是美職棒球隊波士頓紅襪的所有者,有球迷提出這種要求也是十分常見的事。琳達把這個年輕人當成了那些棒球愛好者。因此她問那個小夥子,他的球棒在哪裡。
誰知小夥子回答說:「球棒?我說的是姆巴佩啊(Mbappé)。」
究竟是姆巴佩還是棒球棒?利物浦口音究竟能有多魔性?聽聽這些足壇明星們怎麼說吧!
作為著名的「反利物浦球星」,魯小胖卻是個土生土長的利物浦熱心市民。魯尼生於1985年,在他出生那年,埃弗頓勇奪英甲冠軍,而他的父母皆是太妃糖的絕對死忠,成為「反利物浦名宿」似乎是命中注定。但魯尼一生都逃脫不掉的,就是他那一口流利而標準的利物浦大碴子口音。
昔日「曼聯雙子星」之一的葡萄牙巨星C羅,在一次專訪中談起自己與魯尼初識時的趣事。C羅打趣地說道:「我最開始和魯尼交流是很困難的,我當時還不怎麼會說英語,不能很好地表達出我的想法,所以我與魯尼交流很困難。但這也和他那一口利物浦大碴子有關,我根本聽不懂他在說什麼。」
而慧眼識珠地將年少時期的魯尼選入英格蘭國家隊的老帥埃裡克森也曾表示,魯尼的口音實在是難以理解。「我在小胖17歲的時候就把他帶進了國家隊,但那時候他說的任何一句話我都聽不懂,因為他的利物浦口音太重了。」
史蒂文-傑拉德,利物浦傳奇中場,紅軍球迷心中永遠的「傑隊」也是一位土生土長的默西塞德本地人。在他職業生涯的末期,曾遠赴美國西海岸的洛杉磯銀河。而他在美國時期的中場搭檔瓦伊裡寧在接受採訪時談到了傑拉德的口音。
「你在聽傑拉德講話的時候必須得認真,因為他的利物浦口音實在是太重了。不過最終你還是能夠聽明白的。」
「他會經常使用『fella』這個詞。不過我覺得,他在美國多踢幾年的話,他的利物浦口音就會消失。」
fella是一個十分口語化的單詞,意為「夥計,哥們兒」,或者更通俗一點,「老鐵」。
同為「伊斯坦堡奇蹟」的締造者之一,拉法-貝尼特斯對於利物浦口音也有話要說。在出任紐卡斯爾聯主帥時,貝大師說自己來到紐卡後也需要像初到利物浦時一樣,適應方言給自己帶來的困擾。
「如果利物浦人說話語速變快,我就很難聽懂他們在說什麼了。不過還好,我在利物浦生活了好幾年。」
「我的小女兒,可愛的小傢伙兒,她說話的語速就很快,我有時候根本跟不上她。起初我甚至都聽不懂她說利物浦話,『爸爸,把我的butty拿來』,butty是什麼?『哦,三明治啊,好吧。』」
「不過她總是會說『告訴爸爸我想要的是……』然後開始加快語速。」
同樣被自己家的小公主折磨的,還有已經離開利物浦的烏拉圭球星蘇亞雷斯。仍效力於紅軍時,蘇神曾經表示自己想成為一個利物浦人,但他無法接受利物浦奇妙的口音,因為自己的女兒德爾菲娜(Delfina)說的英語,他根本就聽不懂。
「德爾菲娜上幼兒園了,但她說話就像個利物浦人。當她開始跟我說英語的時候,我根本就聽不懂她在說什麼!」
鑑於利物浦口音的獨特和洗腦,轉會來到利物浦的外籍球星們通常會嘗試學習利物浦當地的方言。比如「埃及法老」薩拉赫,曾經在ins上曬出自己學習利物浦英語的照片。球場上無堅不摧的薩拉赫,在場下卻會面對著一本利物浦英語教材愁眉不展。
薩拉赫自己配文道:「應該會有點相似之處的吧……」希望「法老王」能夠通過自己的母語學會利物浦英語吧。
而同樣轉會自羅馬的巴西門神阿利松表示,自己對於利物浦口音完全摸不著頭腦。巴西門神說道:「在巴西,我們對美式英語更熟悉一些。而來到英格蘭以後,外籍球員之間的英語十分容易理解,但聽到英格蘭本土球員的英語後,我整個人都傻了。」
這位一度打破了門將位置轉會費紀錄的門將坦承,斯圖裡奇的伯明罕方言以及米爾納的蘭開夏味兒英語是他的噩夢,而阿諾德、戈麥斯等本地球員的利物浦大碴子更是讓他一個頭兩個大。阿利松說:「希望我自己能夠逐漸提升我的詞彙量,這樣我才能更好地了解隊友們的想法。英國的口音實在是太難理解了。」
看到這裡,想必大家對利物浦口音的晦澀程度已經有了一個大致的了解。如果有想挑戰利物浦大碴子英語聽力的朋友,可以去找找利物浦名宿卡拉格接受採訪時的錄像,相信你看過之後,就再也不想嘗試這個地獄難度了。
(作者:倫敦燙球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