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電商助力脫貧攻堅成效良好

2020-12-20 騰訊網

電商扶貧,廣東在行動。為紮實推進電商精準扶貧工作,引導各地利用電商手段助力脫貧攻堅,廣東省扶貧開發領導小組於2018年印發《廣東省農村電商精準扶貧工作方案(2018-2020年)》(粵扶組〔2018〕26號)(以下簡稱《方案》)。

《方案》要求以全省2277個省定貧困村相對集中的區域為重點區域,以建檔立卡貧困戶為重點對象,積極開展農村電商精準扶貧工作,強調以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創建工作為廣東農村電商精準扶貧工作抓手。

三年來,廣東省商務廳與各地市積極落實《方案》要求,以「政府打基礎、行業出方案、個體作帶動」為基本原則,通過大力推進電商進農村綜合示範工作,不斷夯實電商扶貧工作基礎、優化發展環境,推動地方形成電商助農扶貧的內生動力。

截至2020年,全省國家級和省級示範縣數量分別達到26個和42個,實現全省2277個省定相對貧困村所在的14個市每市至少有一個示範縣,並覆蓋全部原中央蘇區縣(市)和3個少數民族自治縣,直接惠及1772個省定相對貧困村的超百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第三方數據顯示,今年以來,各示範縣農村電商逆勢發展,1-10月,全省國家級和省級示範縣農產品網絡零售額同比增速已達48.8%和45.5%。

以示範創建為帶動,廣東目前已對建檔立卡貧困人口開展各類型電商人才培訓達9.15萬人次。在省定相對貧困村共建立各類型電商服務站點2253個。通過電商帶動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就業創業總人數超4.6萬人,帶動增收人數超12萬,人均增收約3000元。三年來,全省各地共開展各類型電商扶貧產銷對接活動超1000餘場,累計成交金額近20億元。電商精準扶貧成效日益凸顯。

政府引導

夯實發展基礎 強化扶貧支撐

歷經幾場春雨後,仁化縣茶葉之鄉——紅山鎮各茶園進入春茶採摘期。「電商公司從我們這裡收購春茶,把清明茶放到網上賣到全國各地,賣得遠,也賣得好,價錢比往年高不少。有了電商服務點,我們不擔心銷售的問題。」紅山鎮魚皇村茶農老謝說。

通過優化電商平臺硬體建設,仁化縣構建起鎮、村級農村物流服務點為支撐的縣鄉村三級農村物流網絡體系。目前全縣已實現11個鎮(街)、33個省定貧困村電商服務站全覆蓋,打通物流配送的「最後一公裡」。

電商扶貧,服務先行。

三年來,廣東積極建立縣鄉村三級電商公共服務體系。截至目前,全省共建成80個縣級電商服務中心和11651個鎮村級電商服務站點,其中省定貧困村電商服務站點達2253個。各中心和站點提供縣域電商規劃、產品對接、電商培訓等各類服務,同時通過與快遞物流進行深度整合,為農村地區尤其是貧困地區的「工業品下行」和「農產品上行」提供便利。

電商扶貧,人才跟進。

為了充實農村地區電商發展人才隊伍,全省上下均在大力發展各類電商培訓工作。據不完全統計,為落實《方案》要求,截至目前,全省各地針對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的電商培訓已超9萬人次。

廣州藉助當地優質的高校資源,聯合中山大學成立全國首家直播電商研究院,聯合廣州大學成立首個直播電商人才培養基地,並推動廣州市高等院校、職業院校與品牌企業共建電商實習基地、共建全產業鏈生態體系、組織直播人才高技能培養等,帶動農村電商提質增效,打造「政產學研用」協同育人創新模式。

清遠則聯合阿里、蘇寧、京東、騰訊等國內知名電子商務平臺與廣東省職教城、縣市區職教學校及各縣電商產業園建設人才培訓體系。以電商實訓基地建設、大數據培訓工程及產業資源流量為抓手,加強縣、鎮、村三級農村電商人才培訓工作。

開展對口幫扶 推動協同發展

在開展農村電商精準扶貧工作的過程中,對口幫扶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廣東省商務廳組織獲得國務院專項督查激勵的農村電商典型縣清遠英德市和湛江遂溪縣與未摘帽國貧縣開展對接幫扶,目前兩縣已初步與雲南省瀾滄縣和廣西羅城縣達成對口幫扶意向。其中,遂溪縣組織電商龍頭企業赴幫扶縣調研,並將幫扶地區的農特產品毛葡萄研發成口服液產品,準備通過電商途徑投放市場,長期助力該縣脫貧工作。

珠三角各市也積極開展對口幫扶工作。駐村工作組及牽頭企業等充分發揮電商作用,依託當地優勢資源,不斷創新對口幫扶模式,幫助貧困地區構建脫貧長效機制。

河源市源城區雙頭村是省定貧困村。在建設初期,深圳市對口幫扶單位出資150萬元,派駐村扶貧工作隊隊長,支持雙頭村建設電子商務創業園,把深圳「敢創敢試」精神帶到了雙頭村。2017年,雙頭村正式建成了廣東省首個村級雙創電子商務創業園——河源市雙頭雙創電子商務創業園,走出了一條農村電商帶動脫貧致富的特色之路。

肇慶封開縣裕豐村在駐村工作隊的幫扶下,按照「分工合作、多點開花、借力打力、互利共贏」原則運作裕豐村電商服務站。服務站發揮靈活電商模式,助力「江川神灣菠蘿」、茂谷柑等江川特色農產品走出去,成效初顯。

在韶關、揭陽兩市,東莞駐對口幫扶地區前方工作機構已建有農業特色產業項目415個。今年以來,東莞還與對口幫扶地區聯合舉辦形式多樣的農產品產銷對接活動,以「線下宣傳推廣」方式帶動「線上拓展銷售」。

珠海調動社會資源,為對口幫扶地區構建線上線下相結合的銷售渠道。其中,依託珠海市農控集團建成線下珠海扶貧專業市場,引進對口幫扶地區龍頭企業進場經營。珠海農控集團還在自有微信商城搭建扶貧地區農特產品銷售專區,併入駐中國社會扶貧網,助力扶貧農特產品電商銷售常態化。

佛山則依託小農丁平臺建成「大涼山特色館」和「河源農產品交易平臺」等,有力促進貧困地區農產品的品牌推廣和銷售。目前,在佛山開設的對口幫扶地區農特產品展銷店和專櫃達32家。利用國家扶貧網、本來果坊網、小農丁等電商平臺,佛山上線了對口幫扶地區農特產品100多種,近3年共為對口幫扶地區銷售農產品3億多元。

中山駐村工作隊也充分利用電商優勢資源,並攜手潮州郵政速遞公司,在浮濱鎮宮下村啟動愛心助農電商扶貧項目,推動草鋪龍眼線上銷售。同時,推動順豐公司與封開縣寨河村委籤訂百香果代銷合作協議,以及順豐公司愛心購買協議,為村民建立穩定的物流和銷售渠道。

市場賦能

搭建電商平臺 拓寬銷售渠道

作為網際網路大省,廣東在電商扶貧上有著資源、技術、市場等優勢。近年來,廣東充分發揮各類電商平臺作用,助農扶貧。

其中,支持唯品會(中國)有限公司在其電商平臺上開設「唯愛助農·廣東扶貧館」。「扶貧館」對入駐貧困地區農產品品牌,採取「免進駐費、免保證金、免平臺使用費」的三免政策,並為當地電商發展提供技術支持、培養電商人才、協助建立產銷體系等服務,有效拉動了貧困地區特色農產品銷售。同時,廣東還與阿里巴巴集團籤署農村電商合作備忘錄,啟動廣東省電商興農扶貧項目。

而放眼全省,各地也因地制宜推出各類區域性電商扶貧對接平臺。

其中,茂名金陶電子商務有限公司建立「萬訊七子」網際網路電商平臺,聯合「政校行企」與當地政府、精準扶貧單位、村委會等多方合作。截至目前,「萬訊七子」平臺已產生扶貧款420多萬元,幫助超2100名貧困戶脫貧,貧困戶年均收入增加2000元。

河源依託「嶺南優品」「屋佧人」等移動電商平臺,打造多個電商扶貧示範村,將河源農產品直接推送至全省各地。紫金縣九和鎮金光村創立「村長伯伯」網際網路+農村旅遊資源平臺,集鄉村旅遊、養老、農產品銷售和鄉村電商業務為一體,吸引社會資金投入700多萬元。

梅州市五華縣科工商務局則從深圳招商引資,引入梅州市即刻科技有限公司。2019年6月,即刻科技啟動「IC村鏈」項目,讓農特產品通過「智慧農村B端服務點」直接觸達C端用戶。截至目前,「IC村鏈」已覆蓋梅州4個縣,擁有1200多個「智慧農村B端服務點」,累計帶動農產品銷售300多萬元。

創新扶貧模式 激發脫貧動力

脫貧攻堅既要輸血更要造血。全省各地充分發揮當地的產業、人才、市場等優勢,不斷創新工作模式與方法,探索出多種電商扶貧新模式,激發農村農民內生動力。

疫情期間,省市縣三級開展了各類直播帶貨活動,助力滯銷農特產品銷售。比如,正在打造直播電商之都的廣州,利用直播電商全景呈現、引流帶貨、實時互動等特點,打造「直播電商+扶貧助農」新模式。今年5月啟動「廣州全城歡樂購」線上直播活動,實現交易額800多萬元;6月首屆直播節期間,為15個扶貧地區80多款優質產品帶貨2000多萬元。今年以來,廣州通過直播帶貨銷售扶貧產品過億元。

此外,多地也在探索「企業+基地(合作社)+貧困戶+電商」等多種利益聯結模式。通過該模式,潮州市省定貧困村新圩鎮長彬村的廣東梅業食品有限公司,收購包括貧困戶在內的農戶種植青梅進行深加工,產品上架電商平臺,帶動農戶每年戶均增收2000元。

惠州以「扶貧公司+專業種植企業+農民合作社+電商平臺(城市社區)銷售」的閉環模式,拓寬農村農業增值增效空間。龍門縣與佳兆業集團合作,上線了龍門佳選電商平臺,將優質的農特產品銷售到深圳、廣州等地。同時,通過組織村民成立種植合作社,龍門佳選平臺以高於市場價5—10%的價格包銷,形成產銷一體的閉環產業扶貧模式。

汕尾市陸河縣新意源種養專業合作社,採取「合作社+基地+農民+電商」模式,已吸納全村60多戶貧困村民參與發展蛋雞產業。目前,該合作社所在的新華村,全村人年均可支配收入已經超過了14000元,已經達到貧困村出列標準,88戶、312人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全部實現脫貧。

「電商+旅遊」等新農旅模式也取得良好成效。汕頭市濠江區丹櫻生態園通過團購網站,推廣旅遊、開展科普,並利用實體店與微信商城相結合,線上線下聯動銷售農副產品。雲浮打造的鬱南縣紅溪谷田園綜合體,集「鄉村旅遊+紅色培訓+研學基地+特色農業+電商扶貧」為一體,2020年上半年銷售額達250萬元。

科研力量也被引入電商扶貧。在陽江,該市宏偉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創新「科研+公司+基地+貧困戶」的產業化經營模式,打造產、供、銷一體化的現代流通體系。合作種植基地的產品由公司負責線上線下銷售,貧困村貧困戶按年保底分紅,並對貧困村建檔立卡的貧困人口進行幫扶。

主體帶動

協會作橋梁 串通助農扶貧鏈

電子商務涉及面廣,需要政府、企業及個人合力的發揮,更需要相關行業組織在中間搭橋梁、串資源,進而推動暢通農村電商服務網絡,強化電商扶貧實效。

比如,廣東省農村電子商務協會連續五年舉辦廣東省農村電子商務峰會。峰會通過為涉農政府機構、電商企業、協會團體及新聞媒體等各搭建溝通交流平臺,促進廣東農村電商行業全產業鏈資源整合,助推城鄉一體化發展,進一步助力脫貧攻堅。

該協會還積極推動「網際網路+消費扶貧」模式落地。其中在梅州市平遠縣,共幫助16家消費扶貧企業,消費扶貧產品銷售總額達1億多元,銷售額同比增長36.56%;共幫助農戶11622戶,助力貧困戶總增收4700多萬元,戶均增收4069元。今年3-6月,該會主辦的「東西扶貧齊行 愛心助農抗疫」直播活動,共吸引了約8650萬多人次觀看,帶動廣東及對口幫扶地區扶貧產品銷售。

各協會的負責人也發揮主體帶動作用,推動更多行業聯盟參與到脫貧攻堅中。

作為禾家助農館電商平臺創始人,梁婉梅先後協助成立了廣州消費扶貧聯盟、白雲消費扶貧聯盟。通過充分發揮聯盟作用,積極通過電商助農扶貧。和平縣電商協會會長吳達,多年來攜手本土企業構建互助、互惠的電子商務體系,整合各類扶貧資源,推動電商企業與貧困戶對接合作,大力幫扶當地群眾脫貧致富,助力和平縣電商經濟發展。

企業作先鋒 提升電商幫扶質量

廣東市場主體活躍,依託電商業態,各類市場主體通過提供信息、技術、資金等一系列服務,不斷優化提升電商扶貧效能,提高貧困地區居民收入水平,縮小城鄉差距,提高貧困地區扶貧脫貧效率。

歡聚集團主力投資的「同程生活千鮮匯」平臺,2019年對接採購威寧自治縣初級農產品總金額超過600萬元。今年1月至7月,同程生活千鮮匯在威寧自治縣採購已超千萬元,並與當地籤訂了全年5000萬的初級農產品採購合同。

梅州市金綠現代農業發展有限公司依託自建「小鴿商城」線上平臺,對接美團外賣、珠江綠源、南方優品、點籌網、一畝田、村之翼等電商平臺,並對接了十多個珠三角地區的社區團購。疫情期間,公司電商業績逆勢發展,今年1月至10月實現營收613萬元,比去年同期增長10.3%。

中山創晟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則與封開縣杏花雞龍頭企業籤訂代理銷售協議,4月到10月通過線下引流線上銷售,吸引超12000人次購買,銷售超20萬隻初生蛋。杏花雞初生蛋質量好,價格公道,達到65%的返購率。

河源連平縣趣田野生態農業有限公司立足中國鷹嘴蜜桃之鄉,通過桃文化、民宿、旅遊、電商等多元有機結合的模式,打造本土系列桃旅文化活動。公司每年通過電商渠道銷售60萬斤以上的鷹嘴蜜桃和其他農特產品,累計節省鷹嘴蜜桃物流快遞成本700多萬元,吸納建檔立卡貧困戶452戶共1659人就業。

個人作示範 打通產品「出村路」

一根網線、一塊屏幕、一部手機,不僅打通貧困地區農產品「出山路」,也成為貧困戶脫貧致富的「新農具」。在廣東,一個個電商達人發揮自身優勢,通過直播帶貨等形式,讓連接貧困地區與廣闊消費市場的電商「快車」一路暢行,打開助農興農新通道。

疫情期間,桑葚銷售渠道受阻,廣東汕頭金灶新農人陳燕鵬積極搭建銷售渠道,助力桑葚銷售100多噸。在脫貧攻堅、復工復產的大背景下,他試水直播帶貨,幫助農民群眾實現增收。

徐聞姑娘鄒李桂於2016年首次「觸網」便看到了商機,在2017年3月註冊了徐聞縣福豐農業專業合作社,並開始學習開網店,訂單量日漸增多。經過幾年的辛苦經營,鄒李桂夫妻的合作社逐步走上正軌,組建了自己的隊伍。他們通過直播為家鄉扶貧農產品代言推介,解決各貧困村農副產品銷售問題。

在眾多電商扶貧達人中,還湧現了不少返鄉創業者。他們把對家鄉的熱愛轉化為行動,用電商助力家鄉脫貧攻堅。

返鄉創業青年何輝亮,大學畢業後回到家鄉,成立了高州市深山人生態農業有限公司,通過電商手段銷售家鄉農產品。今年疫情期間,深山人團隊藉助網際網路優勢,在荔枝銷售旺季賣出了約20萬斤荔枝以及100多萬斤的新鮮蔬菜瓜果。

陳志強是廣州市從化呂田譽呂晉田電子商務服務部、桂峰村農村電商村級服務站負責人。2015年,他返鄉創業,專注於農村電商。通過送農資入戶、電商銷售農產品等服務,陳志強已服務過10個行政村,直接服務村民超過300人。

●文/圖:昌道勵 編輯統籌:甘韻磯

相關焦點

  • 【市縣熱線】金華義烏統戰打好「四張牌」,助力脫貧攻堅顯成效
    【市縣熱線】金華義烏統戰打好「四張牌」,助力脫貧攻堅顯成效 2020-12-15 08:4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牛角店鎮審計所助力脫貧攻堅
    原標題:牛角店鎮審計所助力脫貧攻堅本報東阿訊 東阿縣牛角店鎮審計所壓緊壓實責任,抓實抓細扶貧工作,助力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收官戰。東阿縣牛角店鎮審計所緊扣脫貧攻堅,加強扶貧項目審計。聚焦「兩不愁三保障」,圍繞扶貧資金整合管理使用和項目實施及績效等方面展開審計,深入調查扶貧脫貧領域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剖析原因,提出完善相關體制機制等意見建議,切實提高扶貧實效。根據扶貧工作需要,不斷充實扶貧包聯人員,嚴格落實包聯幹部責任,深入貧困戶家庭,對建檔立卡不享受政策的貧困戶情況進行全面自查評估,鞏固脫貧攻堅成效。
  • 雲南省2020年脫貧攻堅成效考核組到宣威市考核脫貧攻堅工作
    11月26日,雲南省2020年脫貧攻堅成效考核組組長周德坤帶領考核組到宣威市考核脫貧攻堅工作。考核組指出,易地扶貧搬遷是脫貧攻堅的重點,後續扶持是易地扶貧搬遷的關鍵。要全面落實「兩不愁三保障」等扶貧政策,從解決教育、醫療、住房、飲水安全等方面入手,紮實做好特殊困難群體幫扶救助工作。
  • 習水縣2018年脫貧攻堅成效考核工作匯報會召開
    12月22日,習水縣2018年脫貧攻堅成效考核工作匯報會在縣行政中心召開。省脫貧攻堅成效考核組組長、修文縣政協副主席王雄飛,習水縣委副書記、縣長陳釗,縣政協主席王仲勇,縣委副書記穆貴玉、宋聚宗,縣領導馮沛紅、劉維清出席會議。
  • 小林鎮財政所助力脫貧攻堅工作
    為確保2020年如期完成脫貧攻堅任務,小林鎮財政所幹部立足本職工作,明確職責,多舉措助力脫貧攻堅工作。一是落實政策,助力脫貧攻堅。財政所幹部根據脫貧攻堅工作要求,對包保的貧困戶定期進行入戶走訪,從住房安全、基本醫療、教育助學、飲水安全、殘疾人政策落實、受疫情影響貧困勞動力等方面進行仔細排查,對發現的困難和問題給予指導幫扶,使貧困人口住有所居、學有所幫、病有所醫,確保了各項扶貧政策的落實,大大提升了群眾的滿意度。二是履職盡責,加強資金監管。為確保財政專項資金落到實處、取得成效。
  • 貴州「雙培」行動助推脫貧攻堅成效明顯
    本報訊 (記者 韋倩 胡家林)12月4日,記者從省政府新聞辦召開的「全省『雙培』行動助推脫貧攻堅新聞發布會」上獲悉,2018年,省民宗委根據民族地區脫貧攻堅需要和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實際,在民族地區啟動實施國家通用語言和實用技能「雙培」行動。
  • 酒博會:薈萃美酒佳釀,三大特色展區助力脫貧攻堅
    本次酒博會特別設置了鞏固脫貧攻堅扶貧展位,白酒全產業鏈助推脫貧攻堅展與文化旅遊促消費助力脫貧攻堅展,充分發揮好酒博會的平臺引領作用,推動「黔貨出山」風行天下。在鞏固脫貧攻堅扶貧展位上,執委會免費提供66個展位給全省原66個貧困縣展示推介優勢農特產品。另外,執委會安排專門展位,由各縣精選1—2家對脫貧攻堅貢獻較大的酒企或涉酒相關企業參展,在一號館進行集中統一展示。來自涼都的紅心獼猴桃、榕江的小香雞、畢節的紅酸湯引來了不少參展群眾的圍觀,好品質的山貨讓大家紛紛稱讚。
  • 決戰脫貧攻堅 助力鄉村振興
    原標題:決戰脫貧攻堅 助力鄉村振興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
  • 富川古城鎮:發揮工會優勢 助力脫貧攻堅
    人民網富川5月27日電 近日,在賀州市富川縣古城鎮人民政府大院內,只見大夥正在興高採烈的扛著一大袋米回家,原來這是古城鎮為解決建檔立卡貧困戶農產品滯銷問題,積極謀劃的一場機關工會助力消費扶貧活動,動員廣大工會會員採購貧困戶農產品。
  • 贛州脫貧攻堅成效顯著
    本報訊(記者陳化先)12月15日,省政府新聞辦、省扶貧辦、贛州市人民政府聯合舉辦的「決戰脫貧攻堅·江西省『十三五』脫貧攻堅成就巡禮系列發布會」第一場暨贛州專場發布會在南昌舉行。記者從發布會上獲悉,「十三五」期間,贛州114.33萬貧困人口全部脫貧、1023個貧困村全部退出、11個貧困縣全部脫貧出列。自2016年以來,贛州市在國家和省級脫貧攻堅成效考核中均獲好評。  贛州是全國著名革命老區和較大的集中連片特困地區,更是江西脫貧攻堅的主戰場。2014年底,贛州貧困縣、貧困村、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分別佔全省的46%、32%、40%,脫貧攻堅責任重大。
  • 同心助脫貧 聚力「拔窮根」———漢濱區總工會助力脫貧攻堅側記
    自開展精準扶貧工作以來,漢濱區總工會主動謀劃,積極行動,通過「送溫暖、送政策、送資金」等幫扶措施,竭盡全力為幫扶鎮村及貧困戶排憂解難,在全區2019年度脫貧攻堅工作成效考核和目標責任考核中均獲得優秀。如何發揮工會組織優勢,更加有力有效助力脫貧攻堅,漢濱區總工會將各級勞動模範自身及單位的各項優勢與全區脫貧攻堅密切結合,2015年就開始在全區組織動員各級勞動模範開展助力脫貧攻堅活動。
  • 發揮軍隊優勢,助力脫貧攻堅!何仁學到玉林市檢查工作
    他強調,要充分發揚軍隊作風、發揮軍隊優勢,助力脫貧攻堅全面勝利、圓滿收官。市委書記黃海昆、市長白松濤分別陪同檢查。  (記者 陳偉平 攝)  何仁學先後檢查容縣羅江鎮岑衝村、玉州區南江街道雲良村、北流市扶新鎮隆安村、陸川縣烏石鎮陸河村、博白縣那卜鎮石茅村、福綿區成均鎮嶺肚村、興業縣龍安鎮揚前村等玉林軍分區機關和各縣(市、區)人武部定點幫扶村,肯定取得的扶貧成效。
  • 國網西安臨潼脫貧攻堅取成效助鄉村振興發展
    國網西安臨潼脫貧攻堅取成效助鄉村振興發展 來源: 2020-12-11
  • 格蘭仕捐贈200臺光波爐助力越州鎮脫貧攻堅
    8月30日,麒麟區越州鎮迎來了愛心企業捐贈的200臺光波爐,助力全鎮開展脫貧攻堅工作。活動中,曲靖市廣東商會、格蘭仕雲南曲靖地區總代理、曲靖偉譽電器公司向麒麟區東山鎮貧困戶捐贈200臺格蘭仕光波爐,以實際行動彰顯企業大愛,詮釋脫貧攻堅社會擔當。
  • 南龍鎮楊家村:推進環境衛生整治 助力脫貧攻堅
    南龍鎮楊家村:推進環境衛生整治 助力脫貧攻堅 2020-04-10 10:2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安龍: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效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
    圍繞推動中央、省、州的決策部署落細落小落實落地,安龍縣從產業發展、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入手,持續做好脫貧攻堅「證明題」,把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效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助力群眾穩定增收。在拓展脫貧成果工作中,安龍縣將抓住產業就業「兩業」關鍵,推動食用菌為主,中藥材、蔬菜、溫氏養豬為輔的「一主三輔」產業體系建設,以「一壩一企」、「一村一特「為目標,突出龍頭企業帶動,產業能人帶動,推行一份土地流轉費收入、資金入股分紅、勞動力務工收入「三金」模式,不斷強化利益聯結,讓廣大農戶充分享受產業發展紅利。
  • 漢中市石門水電站職工捐款助力脫貧攻堅
    經過連續5年的幫扶,現已取得了明顯成效。石門水電站作為石門管理局下屬最大的實體單位,自精準扶貧工作開展以來,先後兩次組織黨員、幹部職工捐款捐物,定期上門看望。按照脫貧計劃,石狀溝村將於今年12月完成貧困村脫貧摘帽退出,現已進入攻堅拔寨的決戰關鍵期,更要鼓勵、引導村民配合支持。贈人玫瑰,手留餘香,此次愛心捐助活動,是石門水電站長期以來,堅持以黨建引領,助力推進精神文明以及精準脫貧助困工作的重要手段之一,旨在引導和提升水電站全員參與脫貧攻堅的責任感和使命感,進一步加快石狀溝村實現脫貧退出步伐。
  • 脫貧攻堅看阜新
    按照國務院扶貧辦關於國家扶貧改革試驗區建設的要求,阜新市立足地區實際,著眼長遠發展,堅持試點先行,創新體制機制,在實踐中逐步取得成效。 黨的力量來自組織,扶貧改革的力量來自組織領導。今年年初以來,阜新市又下發了《關於深入推進精準扶貧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的實施方案》《脫貧攻堅「百日攻堅戰」專項行動實施方案》以及脫貧普查、脫貧攻堅問題「清零」百日攻堅戰等政策文件24 個。在縣區層面,結合各自特點,進行體制機制等方面的有益探索,為市級改革開展先行試點;在鄉村,重點是用好上級試點政策,檢驗試點成效,全市形成從上到下合力攻堅的良好局面。 責任重於泰山,貴在落實。
  • 會寧:開展消費扶貧活動 助力脫貧攻堅
    4月30日,會寧縣舉辦「津城獻愛心、精準助脫貧」東西部扶貧協作消費扶貧集中發車儀式,繼續加大農產品出省進津力度,助力解決全縣農產品銷路問題,營造良好的消費扶貧氛圍,帶動貧困人口增收,不斷夯實脫貧基礎。天津隴源豐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張世佐是在天津創業的會寧人,此前他深切體會到會寧農產品銷路難問題,這幾年便一直飲水思源,積極投身於回饋家鄉的公益事業之中,積極為農產品尋找更多的銷路,助力貧困農戶增收。
  • 七彩雲南 天賜雲品:中央電視臺助力雲南脫貧攻堅
    為助推雲品走出高原、走向全國,帶動農民脫貧、百姓增收,為扶貧攻堅注入強勁動力,魯甸花椒、臨滄永德堅果、雲南核桃、紅河哈尼梯田紅米4個高原特色「雲品」將藉助「廣告精準扶貧」項目,在中央電視臺1套等5個重要頻道免費播出。中央電視臺「廣告精準扶貧」項目是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開展精準扶貧,打贏扶貧攻堅戰重要指示精神,面向全國脫貧攻堅任務較重地區實施的具有幫扶性質的公益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