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兔更新換代配種繁殖對養兔場(戶)來說是一項長期的工作,如果沒有把握好母兔受孕機會,雖然配種後,母兔上胎率較低,達不到理想的效果,這樣既錯過了繁殖計劃,又耽誤了配種季節,春、夏季是北方家兔繁殖的旺季,雖然此時家兔發情比其他季節高,但要提高家兔配種受孕率,還應注意抓住幾個要點:
1、合理搭配
要防止過早配種,一般母兔達到7月齡,體重2.5千克左右,公兔達到9月齡,體重3千克左右時配種繁殖較好。選擇受配母兔的年齡上應在8月齡至2周歲以內的母兔為最佳,對3周歲的母兔要逐步淘汰或進入產毛群體。為避免品種退化,應防止近親交配,至少在3代以內沒有血統關係;壯年種公兔配壯年種母兔最好;公兔配種頻率最好是1次/2天,1隻公兔可配8~10隻母兔;或根據體質每周配種3~5次,每周最少要休息1天。另外,種公母兔使用年限以不超過3年為宜。
2、配種前要做好母兔檢查關
為提高母兔上胎率,儘量做到不浪費配種季節,繁殖前選擇好配種母兔是至關重要的一環,必須要把握好3關:
空懷母兔檢查關。用手摸母兔下腹部子宮有否腫脹發炎,生殖器及外陰部有否炎症。有炎症的兔是常配不孕的,凡此種症狀的兔待治好後再配種。
剪毛關。配種母兔身毛不能留得過長,要求配種前20天把身毛剪去,這樣不影響公兔配種,使母兔舉尾相迎來提高上胎機會。
母兔撫養關。要檢查母兔乳頭有否齊全,正常兔乳頭在4對以上,有的雌兔在剪毛時已剪掉乳頭不能哺乳;要檢查原來母兔有否患過嚴重乳房炎,要掌握原來母性好壞,有無吃食仔兔習慣等。
以上不符合要求的全部不能進入配種。
3、掌握髮情最佳期
觀察母兔外陰顏色變化,確定其發情最佳期。白色表示未發情;淡紅色略帶水腫為發情初期;深紅色有水腫為發情中期到高峰期;紫紅有高度水腫為晚期。一般以深紅為最佳發情配種期。技術人員要抓住抓準這個時機,必須經常檢查才能發現。
4、接受交配的公、母兔必須體況良好
注意對空懷母兔的飼養管理,掌握家兔體膘,不能過肥過瘦,特別是養得過肥,引起母家兔子宮增厚,擾亂排卵規律,大大地降低受胎率,同時經常會出現假孕現象,假孕兔配種後20多天會做巢、拉毛、手去捉摸母兔會發出咕咕叫聲,症狀與正常受孕母兔相似,用手去摸胎都是空孕,對已經養得過肥的母兔要減少飼餵量,降低飼料營養,多餵粗纖維飼料或添加含維生素A、維生素E的藥物,增加青飼料的補充,如胡蘿蔔、黑麥草、野生草料等對兔提高上胎率都有好處。因此,接受交配的公、母兔必須體況良好、膘情中等、健康良好、無大小疾病、食慾正常。公兔性慾旺盛,且公、母兔食慾正常。
5、配種操作要良好
先清理種公兔籠內的有礙於配種活動的物體,摘下飲水具(器),把母兔送到公兔籠內,人工保定母兔,使公兔佔有適於交配的位置穩妥交配。切忌滑配、外配和追趕疲勞或相互咬傷。
6、選擇交配時間
交配的時間應選在15~17時,家兔通常在每天上午睡眠;不要在精神狀態不佳的時間配種,因為情緒也影響受孕。
7、復配
為提高受孕率,母兔在第一次配種後要在2~4小時內進行第二次配種。復配要用原公、母兔相配,兩次配種時間不得短於2小時,也不得長於4小時。若短於2小時,公兔精液貯量不足,若長於4小時,容易產生異期妊娠和異期產仔。
8、異兔重配
用兩隻血緣不同的公兔間隔5~10分鐘(其中間隔時間不超過30分鐘),先後同一隻母兔各交配一次(繁殖純種兔不能用此法),可提高受孕率,這種交配法多用於商品兔生產。
9、注意公兔的配種頻率
為了保持公兔的性慾和良好的精液品質,應做到配種後半小時內禁止喝冷水,堅持每5天配2隻母兔,每2次配種後休配3天。
10、保證公兔的精子質量
對於使用人工授精技術的養殖場,母兔上胎最重要的關鍵是公兔精子是否有效,一般採用體配的戶開始都會有一定盲目性,要求配種前對公兔精子活率用顯微鏡放大400倍進行檢查,在顯微鏡中觀察精子密度高,活力強,呈直線運動,有效精子在70%以上可投入使用,如果精子原地擺動,轉圈、雙頭雙尾屬於無效精子不能投入配種。
11、注意孕檢
妊娠檢查要15天前完成,配種後7天起要注意觀察母兔;若兔好刨籠底板、食量飲水量增加、毛色光澤度增加、接近時發出咕咕叫聲等表現,並與摸胎結合可判斷妊娠與否。若出現空懷須再抓發情中期配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