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魚也叫烏魚,南方的釣友稱之為「烏棒」,在我國北方叫黑魚也叫孝魚。它是一種性情兇猛,體態健壯的大型淡水魚類,大的體長可達2米,體重可達100公斤左右,屬於食肉性魚類。它以魚蝦、蛙類為主要食物。其它魚類一般都迴避它,不敢靠近它。
幾十斤重的成魚能吃掉鳥類,甚至鴨類也經常被它咬傷甚至吃掉。在我國江河、湖泊、水塘中都有它的蹤跡。黑魚是小水面養魚的大敵,如果一個幾畝大水面中有幾對黑魚存在,那麼這個池塘所放養的家魚魚苗就將大部被它吃掉,因此,它是養魚專業戶的大敵。
那麼怎樣垂釣黑魚呢?下面介紹幾種釣黑魚的方法:
黑魚的繁殖分為三個時期,在我國北方四至五月份是黑魚的性成熟期,在這個時期裡黑魚都成雙成對地選擇雜草叢生的地區、或蘆葦叢的邊緣處淺水區進行「磨臍」(也就是交配),爾後便開始築巢。
它將雜草用口咬斷浮於水面,中間露出臉盆大的亮水孔洞。這個時期,被垂釣的行家裡手稱之為「青窩」時期。這是釣黑魚第一季節。
一、釣「青窩」
抓住這個時節去釣「青窩」別有一番樂趣。垂釣者都懂得在這個時節沿著葦塘或河邊,尋找「青窩」進行垂釣,有很大的把握能獲豐收。
那麼怎樣識別「青窩」呢?在雜草叢生的河邊淺水域,如發現有被咬斷的小草雜亂無章地浮在水面,草根大多數是白色的,在被咬斷的草中間露出臉盆大小的亮水,無疑這就是「青窩」,在水面的底下就必定有一對黑魚在那裡尋覓。
釣黑魚最好用小青蛙,鉤尖由蛙的腚部穿向前膛,鉤尖含在蛙嘴並插在上膛,使蛙嘴張開,兩條蛙腿朝鉤柄向上拴在腦線上,蛙的兩條前腿張開,這樣就形成了小青蛙張著嘴朝前撲食的姿勢。
釣者用的風線以兩米為直,爾後伸出魚竿有節奏地朝「青窩」點水面。這時,性情兇猛而急躁的雄魚首當其衝想把來犯者吃掉,「撲」地一聲將小蛙含在口中。
有經驗的垂釣者都知道,這時不能立即抬竿,因為此刻它沒有含結實,抬竿過早容易脫鉤,過三五秒鐘後猛一抬竿,三五斤重的黑魚,立即可以被提上岸來。若十幾斤以上的黑魚鉤住後,一次抬竿不可能使之出水,只好任其掙扎在一定範圍內隨魚給線,把它拖得精疲力竭後再將其拉上岸。
二、釣「黃窩」
「黃窩」是在初夏季節,雌魚開始甩子,黃米粒般的魚子成團地甩在「青窩」內,遠遠看去就像黃米糰子一樣,這就叫「黃窩」。
在這個時期,黑魚在魚子四周寸步不離,絕不允許有任何來犯者驚擾魚子的孵化。
抓住黑魚護子的特點,垂釣者就可大顯神通。所用的餌料可以是青蛙或小魚,也可以用一團頭髮,甚至可以用一團棉絲掛在鉤上,只要持竿將餌料點在魚子上,打亂成魚的安寧,那麼,雄魚便會兇狠地撲上去,先落入垂釣者的魚囊。
不像「青窩」那樣,雌魚因戀子不會受驚而逃。有經驗的垂釣者,釣上雄魚後,休息片刻,漁具稍加整理可繼續釣雌魚。如果釣法得當,不多時仍能釣上一條雌魚。這個「黃窩」就被垂釣者一根魚竿消滅了,剩下的魚子便成了其他魚類口中的美餐。
三、釣「狠」
每年八、九月份「黃窩」的魚子孵化破殼變成小幼魚,這種幼魚人們給它起個名字叫「狠」,它們的父母帶著幼魚在河邊或塘沿的雜草處淺水域到處遊蕩。
幼魚的餌料主要以浮遊生物為主。幼魚很像小蝌蚪,成團地跟著父母形影不離。經驗豐富的行家裡手一看便知,這是黑魚的幼仔群,仔細觀察便知蝌蚪的頭大尾小,而黑魚的幼魚群則不然,它的體型呈梭形。受驚後時隱時現,魚群不散,而蝌蚪受驚後則四散而逃。
這裡我要贅述幾句為什麼黑魚的幼魚叫「狠」呢?
這是因為黑魚在孵化過程中,它的父母很少進食,尤其是雌魚表現尤為明顯,這時它的身體逐漸瘦弱,視力不佳。奇怪的是除部分幼魚繼續成長壯大外,另一部分自願鑽進母腹成為母親的食物,以維持母體健康報達其養育之恩,這就是「狠」字的來歷,所謂「孝」魚的由來,也在於此。
垂釣者此刻抓住時機進行垂釣也不會撲空。釣「狠」用的餌料往往以小魚、蛙類為宜,要求竿、線均要長些以增加其伸縮性,釣法是將餌料砸向幼魚,垂釣者應耐心待雄魚性子發作後,為了保護幼魚,它會一口將餌料吞下。
四、漫釣法,也叫甩大鞭
十月以後的季節裡,天氣稍有涼意,幼魚經過兩三個月的攝食逐漸成長壯大,大約長到三寸左右便能獨立生活。從十月至結凍這段時間內成魚大量進食,一方面要恢復體力,另一方面要做好越冬準備。
這個時期的釣法是:長竿長線,食料以蛙腿、紅色粗蚯蚓為宜,選擇雜草深處亮水處,將竿、線遠遠投出,餌料浮於水面抖動竿柄,使餌料扭曲活動引魚上鉤,利用此釣法,能者往往收穫不小。愛好釣黑魚的朋友們不妨用這些方法嘗試一下釣黑魚的樂趣。
我是釣魚人老王,釣魚使我快樂,歡迎喜愛釣魚的朋友們一起分享釣魚的經驗,讓我們相互學習、共同進步。也懇請大家給我的文章多提一些寶貴的意見,感謝你們閱讀我的文章,老王以後還會給大家分享更多的釣魚心得,歡迎大家關注、評論、轉發。我們下期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