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味究竟淡在哪,這篇文章帶你探索真正的原因

2020-12-13 教育盤點

近些年來,總會有人抱怨:唉,年味越來越淡了,過年越來越沒意思了,想我小時候……很多人都懷念小時候充滿著歡樂與喜慶的春節。那麼,現在過年怎麼就沒年味了呢?年味跑到哪去了?

我們先來看看「正統」的春節活動:辦年貨、掃塵、貼春聯、吃年夜飯、守歲、壓歲錢、拜年、放爆竹等等,這些都是傳統的節日風俗,幾年幾十年以前人們這樣過年,現在的人們也是這樣過年,看上去並沒有什麼區別。可是,細細品來,卻又總不是以前那個味道。

可能很多人都把這種現象歸結於生活越來越好,不缺吃,不缺穿。吃飽穿暖了,過年得到的也顯得不那麼珍貴了,所以才沒有了原本的期待,也就沒有了原來的快樂。但在我看來卻並非如此。

先具體看看現在過年和過去的區別吧。過年的習慣,每個省份,每個家庭都有所不同,而過年,也不必拘泥於形式。就拿我們這裡來說,原來過年,是大人們搗糨糊,貼對子,放煙花,串門拜年;小孩子跑到外面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瘋玩,放鞭炮,晚上還要給長輩們拜年,拿壓歲錢。而現在,這些步驟都或多或少有所簡化,大家在樓裡不方便出去,和鄰居們也不熟,串門拜年的熱情打了折扣,對聯隨便一貼也就完了,煙花放不放也沒那麼重要,年夜飯平常一吃;孩子們呢,更多是捧著手機,守著電視,一坐就是一整天。

年味淡,淡在交流匱乏,人情冷漠。大家以前都會聚到一起過年,現在大家各過各的,大街上愈發冷清,儘管每一個家裡都是忙忙碌碌,歡聲笑語,可是這些歡樂連不到一起,缺失了集體的意味,缺失了那一份熱鬧。

年味淡,淡在碌碌終日,心浮氣躁。現在啊,人們的生活壓力越來越小了,可是精神壓力卻越來越大。過年這一兩天,也總忘不了工作和學習上的那些事,不能開懷,歡樂又從何而來呢?畢竟,只有心中真的愉悅,才能全心全意地去慶祝。否則,貼對子,掛彩燈變成了勞作,守歲變成了熬夜,年味還在才是怪事呢。

年味淡,淡在習俗,淡在講究。以前,老人們總是說,這個不能少,那個不能缺,過年就是要齊全,要講究。現在呢?過年的習俗能省則省,能減則減,很多家庭的春節就只剩下了貼對子,吃和看。年味其實就在這種「不講究」之中一點點消散了。

仔細想想,生活越來越好,能幹的事越來越多,能拿來慶祝的東西也越來越多,本應該更熱鬧,更喜慶,但事實卻恰好相反。過年是歡慶,也是文化,更是對孩子進行「愛的教育」的最好時機。年味是什麼,是歡樂,是交流,是放下背負,是全心全意,也是那一成不變,看似死板的規矩。沒了那一份交情,沒了那一份心境,沒了那一份講究,年味自然就沒有了。

不僅僅是過年,很多傳統節日都漸漸淡出了人們的視線。究其原因,也無非就是大家過於忙碌,壓力和負擔很重,和別人的交流愈來愈少,對習俗習慣的堅持與執著也漸漸放下,年味沒了,節日氣氛也淡了。

所以,要想重新找回年的味道,就要重新拾起情誼,放下包袱。其實啊,年味就在這一拿一放中回來了。

相關焦點

  • 六大原因,導致春節年味越來越淡!
    作為一個幾千年傳承的節日——春節,在中華民族的文化發展中有著舉足輕重的意義,對每一個中國人來說都非常重要,是一家人團圓的日子。但是,近些年來,很多人都切身感受到,春節的年味越來越淡了,很多人都覺得春節過年沒有以往的感覺了。
  • 為什麼你喝的白酒會辣?這篇文章告訴你真相
    這篇文章告訴你真相2、發酵溫度太高,操作條件清潔衛生不好,引起糖化不良、配糟感染雜菌,尤其是乳酸菌的作用產生甘油醛和丙烯醛而引起的異常發酵,使白酒辣味增加。為什麼你喝的白酒會辣?這篇文章告訴你真相那麼企業該如何降低酒的辛辣感呢?
  • 年味越來越淡,究竟什麼原因?《元日》帶你走進400年前明朝春節
    如果缺少了這些,就感覺這個年並不完整。可以說,過年是每個中國人都不能缺少的一項節日,它嵌在我們的骨子裡,流淌在我們的血液中。正是因為如此,才有了《元日》這部動畫,在很多人都在抱怨年味越來越淡時,它帶領我們見識了400年前嘉定古城中的農曆新年,去看、去體會、去感受其中濃鬱的中國傳統氣息。
  • 年味為啥越來越淡了?這個答案最扎心……
    又要過年了,每到這個時候,就會有許多人感慨:年味越來越淡了,過年不興奮了,挨家挨戶拜年逐漸被手機信息拜年取代了,記憶中濃烈的年味究竟去哪了?近日,話題#年味越來越淡的原因是什麼#登上微博熱搜,引發網友又一輪討論。
  • 年味為啥越來越淡了?最扎心的答案莫過於這個
    馬上過年了,每到這個時候,就會有許多人感慨:年味越來越淡了,過年不興奮了,挨家挨戶拜年逐漸被手機信息拜年取代了,記憶中濃烈的年味究竟去哪了?近日,話題#年味越來越淡的原因是什麼#登上微博熱搜,引發網友又一輪討論。
  • 為什麼年味越來越淡了?沒有小時候那麼有味道了?答案看這裡
    為什麼年味越來越淡了?臨近年關,每到這個時候就會有許多的人感慨,年味越來越淡了。不再像以前一樣興奮了,記憶中濃烈的年味究竟去哪了?而現在許多網友認為過年仿佛成了一個符號,就是一群人圍在一起討論搶了多少紅包,那個福沒掃出來,對於年味越來越淡的原因,有許多的網友說出了自己的想法。
  • 年,越來越近了,年味,卻已經越來越遠,年味為什麼越來越淡了?
    年,越來越近了,年味,卻已經越來越遠……以前過年,缺的是年貨,不缺年味;現在過年,不缺年貨,缺的是年味。每年的這個時候,總會有許多人感慨:「年味越來越淡了」。是啊!記憶中濃烈的年味究竟去哪了?那時候,我們能深刻地感悟到濃濃的年味。年味為什麼越來越淡了?很多網友表示,感受不到年味兒,是因為春節的儀式感被削弱了,是過年的形式變化了,過去給長輩拜年給壓歲錢,現在大家都用手機發紅包,過去到處都能聽到的鞭炮聲,如今鞭炮也不能放了,沒有了過年的儀式感。
  • 白酒出現水味,味短、淡,究竟是什麼原因?
    一、米酒味短淡、有水味工藝解析味短淡有水味指酒的味道薄,濃厚感差,帶有水味。味短淡有水味是因為酒中的酸類物質含量低。二、錯誤操作及原因尾酒接多摘酒時,尾酒接取過多,造成中段酒度數低,水味明顯。糧食糊化徹底才能保證發酵有足夠的原料,在後發酵時產生足夠酸類,增加後味。02. 下曲溫度、用曲量下曲溫度及用曲量需根據不同酒麴使用說明書添加,下曲溫度和用曲量不得低於推薦用量的最低量。酒麴實際用量符合要求,保證產酸、產香菌數量,避免出現香氣淡的問題。
  • 年味越來越淡,懷念兒時的年味,記憶中的年味是什麼樣呢?追憶篇
    看著看著,忙著忙著年就近了,出去遇見熟人相同的話題就是,你回去過年不?什麼時候回去?放假多少天?這都變成了口頭語。逢人便問,商場賣衣服的熱鬧非凡,人擠著人,頗有些許年味。只是如今雪漸漸小,年味的鞭炮聲漸漸消失,記憶中的年味逐漸變了模樣。記憶中的年味,最高興的是那些外出務工者,外出務工者那一張張文字懇切可又滿含心酸、思念的請假條,再加趕貨加班的那張疲憊的臉。
  • 帝甲精釀:從小白變成精釀啤酒大師,你只差這篇文章!
    但是帝甲小編給大家分享下面的內容,看完之後讓你迅速從小白變成精釀啤酒大師!想讓小姐姐對你崇拜嗎?想成為酒吧最亮的仔嗎?想多擁有一個撩妹手段嗎?那麼這篇文章不容錯過!口味特點:濃鬱的英式啤酒花,聞之在麥芽香味之上有點果味,麥芽味可能帶有麵包味、堅果味或輕度焦糖味。帶苦味,餘味乾爽,常常帶有點蘇打水的清新。印度淡啤酒定義:最初是一種出口的淡啤酒,啤酒濃度更高、 顏色更淡並且啤酒花香更強。
  • 為什麼年味越來越淡了?來看大家都怎麼說的!真實原因很扎心!
    告訴大家一可怕的消息,下周五就要過年了……今天是臘月二十一,再有兩天就是小年了,可是你有沒有感覺到,慢慢的年味變得沒有那麼重了,你甚至都不知道下周五就要過年了,心裡竟然沒有一絲對過年的期盼!你有沒有想過真正的原因是什麼?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我們現在感覺不到年味了?其實不是年味變淡了,只是我們獲得快樂的方式越來越難了!不是年味越來越淡了,而是快樂變得越來越難了。生活越來越好了,用的東西越來越不珍惜了,人們越來越忙了。
  • 閱卷老師強烈推薦的高考滿分作文時事素材:年味,究竟去哪兒了?
    每一個新年伊始,人們仿佛都會問一句:「為什麼年味越來越淡了?」老一輩的人嘆惋傳統節日的沒落,追憶從前熱鬧團聚的時光;新生代隨著年齡的增長,開始厭倦傳統的過年方式,相較於陪著父母走街串巷,我們更願意約上三兩好友結伴出遊,或者徹夜「開黑」。
  • 紫砂泥料科普:這篇文章帶你了解真正的朱泥!
    這是燒陶的關鍵之處。石黃泥,出自趙莊山,即沒有經過風吹日曬的嫩泥礦石,製成陶器後就變成硃砂色。這是最早關於朱泥的文字記載。此外閩南有俗諺:「一無名、二思亭、三逸公、四孟臣」。後三款底章的壺都是朱泥壺,清中期之後福建廣東一帶,孟臣款朱泥壺一家獨大。
  • 寶寶的輔食有哪些,這篇文章告訴你!
    >寶寶的輔食有哪些,這篇文章告訴你!想要在輔食上給寶寶更全面的呵護,看這篇文章就夠了。  寶寶的輔食有哪些,米粉適合初期食用  給寶寶添加輔食要循序漸進。在輔食的選擇方面,可以從單一過渡到複雜,從稀過渡到稠。由於寶寶一開始牙齒和消化系統的發育都不是十分健全,所以咀嚼能力及消化能力都不完善。相對於其他輔食,嬰兒米粉易吸收和吞咽,是更加合適的選擇。
  • 年味淡?跟著《鏘鏘安徽遊》去西遞「打食桃」 ,讓年味更有FUN!
    轉眼又到了年關,沉寂了整個冬季的村莊熱鬧了起來,每年這時,總聽到人們這樣的抱怨:「如今的年味好像越來越淡了」。年味真的淡了嗎?1月28日至29日,由鳳凰網安徽旅遊紀實類直播欄目《鏘鏘安徽遊》策劃的年味特輯西遞篇落幕。
  • 年味越來越淡!為什麼現在的人,都不喜歡去趕集逛街買年貨了?
    年味越來越淡!為什麼現在的人,都不喜歡去趕集逛街買年貨了?推薦語:一轉眼,2020年已經來到了12月17號。沒錯,真的又要過年了,每到這個時候,相信就會有許多人開始感慨:年味越來越淡了,過年變得不那麼興奮了,挨家挨戶拜年逐漸被手機信息拜年取代了,記憶中濃烈的年味究竟去哪了?相信在很多人的記憶中,小時候最期盼過年,因為過年可以吃好吃的,有新衣穿,最重要的是可以領到壓歲錢。
  • 為何年味越來越淡了,是什麼原因造成的?
    今天是2020年1月15日,距離過年不到10天了。可除了火車站、汽車站、機場比往日客流量要多一點之外,好像沒感受到以往快過年的熱鬧氣氛。為什麼現在的年味越來越淡了?按照我國傳統風俗,過年不只是大年三十這一天,而是指臘月廿三送灶神至正月十五元宵節這段時間。這期間所有活動,都凝聚了中華文明的傳統文化精華,包含拜神祭祖、貼春聯除舊迎新、走親戚給壓歲錢、舞獅滾龍燈等內容。小時候,總是期盼過年。
  • 這篇文章,講透「復盤」
    如果不經過復盤,沒有能夠從經驗中真正學到東西,用來指導自己以後的行動,那所謂成長,也就不過是無根之本。 這也就是我在許多文章中,反覆多次強調「復盤」的原因所在。 不過,也經常有讀者問:老是說要復盤,但究竟怎麼該怎樣去復盤呢? 今天就來跟大家好好聊聊這個問題。
  • 過年了,年味卻淡了,越來越懷念兒時的味道
    按照以往的傳統習慣,小年一過,天天可以過年,家族裡人多的,開始輪流擺酒吃年飯, 今天你家,明天他家,一直吃到大年三十,你來我往,其樂融融。最高興還是小孩子了,每天跟著大人家走親串友,口袋裡少不了各種吃食,果子糖果吃的膩。
  • 生活越來越好,年味卻越來越淡,我們究竟丟失了什麼?
    看著當下的紅火,不禁感慨,外國的洋節日這麼的紅火,中國的年味卻越來越淡了。在小的時候最喜歡的就是過年,一過年,可以穿新衣,可以吃好吃的,可以炸麻花,貼對聯可以放鞭炮,可以走親戚,可以領壓歲錢,還可以熬通宵,還可以一家人其樂融融地看春節晚會。可是現在再也沒有以前的年味兒感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