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通訊員 徐尤佳 記者 陳玲)這幾天杭城天氣暴熱,很多市民都在尋找清涼避暑的好去處。「本來還以為在溪水裡泡泡是最愜意的事情,瞧瞧,這下變成蹺拐兒,路都走不來了。」昨天上午,在市中醫院推拿科病房,65歲的王大伯躺在治療床上,說起自己的病情真當有點哭笑不得。
雙腳泡在水裡避暑
結果不會走路了
前天一大早,太陽就已經很猛烈了,溫度上升得很快。王大伯跟家人一商量,決定去九溪避暑。一家人到了九溪,王大伯立即脫了鞋襪,把腳往冰涼的溪水裡一浸,這感覺真是比吹冷氣還要舒服。
就這樣待了大半天,太陽落山了,大夥準備起身回家。可是剛站起來,王大伯就感覺兩條腿有點不對勁,臀部好像有一根筋拉扯著,隱隱作痛,連帶著腰和大腿,都有點硬邦邦的。「這種痛法,就好像劇烈跑步後,第二天起床時的屁股痛。」大伯估計可能是在九溪玩得太厲害引起的,想著回家休息好就成,因此便沒太在意。
誰知昨天早上起床後,王大伯發現自己走路都困難了,每走一步,臀部和大腿兩側的肌肉就疼得如刀割般,寸步難行。
腿痛原來是梨狀肌
受寒發炎所致
在市中醫院推拿科,王大伯被診斷梨狀肌症候群。「溪水的冰冷刺激導致患者雙側臀部的梨狀肌受寒發炎,使梨狀肌下面的坐骨神經受到壓擠,引起腰腿痛和臀部痛等症狀。」徐玉星醫生解釋說。
據介紹,梨狀肌是臀部深層的一塊薄片狀肌肉,用以協助雙腿活動。一旦由於梨狀肌發生急性或慢性損傷,或由於炎症反應、肌肉痙攣等刺激、壓迫坐骨神經幹,則可產生放射性坐骨神經痛,這就是所謂的梨狀肌損傷症候群。
「一般來說,患者的疼痛以急性發作最為多見,症狀主要表現在一側臀部或腰臀部的疼痛不適,以梨狀肌相對應的部位最明顯,疼痛可放射至大腿後側、小腿後外側。小腿外側可有麻木感,腳也會酸麻無力,上樓梯時更嚴重。」徐醫生說,嚴重的患者會感覺疼痛像刀割般,行走困難,會呈「外八字」狀跛行。
夏天玩水、冬天受凍
都可能引發病痛
徐醫生說,他已經接診過好幾例梨狀肌受損的病人,這個毛病一年四季都可能會發生。
「我曾經接診過大冬天一直穿條連褲襪結果受凍的年輕姑娘,也有褲後袋子裡長期放著厚皮夾的中年男子,還有經常蹲坐著洗衣服、洗菜、餵小孩的家庭主婦。」徐醫生說,病人中有的是梨狀肌受寒所致,有的是梨狀肌長期受壓迫發炎所致,因此避免做這些容易引起傷病的行為才是最關鍵的。
專家說,現在正值夏天,很多市民會選擇遊泳、玩水來避暑,為了避免出現王大伯那樣的病痛,大家最好在玩之前做一些全身性的放鬆動作或者在水裡逗留的時間不要太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