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閩侯法院設立全省首個「古村落·古厝文化生態司法保護示範點」
6月19日,閩侯法院聯合縣文化體育和旅遊局、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縣委文明辦、甘蔗街道等部門到閩侯歷史文化街區開展閩侯縣古村落·古厝文化生態司法保護專項行動。 6月19日,閩侯法院聯合縣文化體育和旅遊局、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縣委文明辦、甘蔗街道等部門到閩侯歷史文化街區開展閩侯縣古村落·古厝文化生態司法保護專項行動。
-
「故事」福建省首個 「古村落·古厝文化生態司法保護示範點」設立...
侯法院設立全省首個「古村落·古厝文化生態司法保護示範點」近日,閩侯法院聯合縣文化體育和旅遊局、自然資源和規劃局、文明辦、甘蔗街道等部門到閩侯曇石山特色歷史文化街區開展閩侯縣古村落·古厝文化生態司法保護專項行動。
-
福建永泰縣法院推進古厝司法保護
近年來,福建省永泰縣人民法院堅持在創新古厝司法保護上強化新擔當、探索新路徑,延續城市文脈、守護鄉愁記憶,為打造具有文化特徵、地域特色的古建築貢獻司法力量。多元解紛 讓保護更精準 青石寨是位於永泰縣同安鎮三捷村的一處清代大寨。作為閩中土寨代表,2019年被列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
-
人民法院報:延續文脈 守護鄉愁——福建永泰縣法院推進古厝司法...
「歷史文化是城市的靈魂,要像愛惜自己的生命一樣保護好城市歷史文化遺產。」近年來,福建省永泰縣人民法院堅持在創新古厝司法保護上強化新擔當、探索新路徑,延續城市文脈、守護鄉愁記憶,為打造具有文化特徵、地域特色的古建築貢獻司法力量。
-
閩侯:守望古厝 延續文脈
福州日報記者 謝星星 實習生 蘇怡蓮 通訊員 張存金 陳建鋆這是一場自上而下、全民參與、久久為功的守望古厝行動。八閩首邑,五千年前曇石山文化發源於此,福建的文明也從這裡開始。悠久的歷史、深厚的底蘊,給這片熱土留下了豐富的文物資源。
-
世界農遺文化生態環境司法保護基地在青田成立
近日,全國首個世界農遺文化生態環境司法保護基地在青田揭牌。
-
穿越時空,探訪閩侯喜街古厝
福州晚報記者 劉玉純/文 劉玉純 翁宇民/攝1月21日,閩侯曇石山特色歷史文化街區將正式開街。當天,廣大市民不僅可以在喜街體驗傳統婚禮、品嘗臺灣以及閩侯14個鄉鎮的特色美食、參加有趣的互動,還有機會探訪久遠的閩侯村落。
-
鄉村振興2020田園報告——古厝村落:穿越與重生
所以要下這麼大力氣進行傳統村落整治,就是因為要更好地保護和展示地方古厝文化,令村民們對自己的家鄉升騰自豪感,主動傳播文明傳承。蕭放 北京師範大學社會學院教授指出古村落保護面臨的問題主要是兩個方面,一個可能是資金的投入問題。因為古村落一般都在偏僻地方,經濟條件不好。
-
漳州埭尾古村落簡介 保存最完整的明清古建築群
原標題:省政協文史工作研討會在漳召開 考察埭尾古村落 11月27日至28日,全省政協文史工作研討會在我市召開。省政協副主席陳向先出席會議並講話。市委書記陳家東,市長檀雲坤,市委常委、秘書長洪仕建看望與會代表。市政協主席譚培根在會上致詞。
-
十三棟古厝深藏在閩侯 大多套建最大的有十六進
後園裡保存完好的古民居群。 蹚過小溪,沿著蜿蜒數百米、兩邊樹木鬱鬱蔥蔥的村道前行,便能尋得後園裡明清建築群。十三棟古厝深藏在閩侯大湖鄉東墘村的幽幽山谷中數百年,是目前閩侯保存最完好、面積最大的古民居群。 特殊的地勢加上自然氣候的雙重庇護,也讓生活在這裡的劉氏後人幾百年來不被打擾。如今,雖然留守的村民越來越少,但這裡依舊保持著平靜的農耕生活。 為了讓承載著厚重歷史的古厝和臨風而立的馬頭牆,能夠繼續守望著後園裡的歷史和變遷,村幹部們也在保護古厝的道路上努力著。
-
泉州傳統村落之惠安西頭:書香古厝湧動文化氣韻
東南網記者 林傑 攝東南網11月28日訊(記者 謝玉妹 林傑 實習生 林晶穎 文/圖)古村落,因深厚的歷史積澱而唯美,因靈動的現代規劃而鮮活。有別於閩南沿海村莊,坐落於惠安縣淨峰鎮的千年古村——西頭村地靈人傑,民風淳樸,濃厚的書卷味讓這座傳統村落自帶文化氣韻。
-
泉州傳統村落之永春茂霞:蘊含在園林中的閩南文化生態
依山傍水的茂霞村既是園林古村落,也是「閩南文化生態活體博物館」。岵山鎮政府 供圖原本,盛夏應是茂霞最美的時節,荔紅稻香,荷葉田田,幢幢閩南古厝散落其中,一步一眼皆是景。因地處永春,到了秋天,這座古村落更是果樹飄香,抬眼便陷進了如畫山水中。兩棵500多年的「荔枝王」被當地村民稱為夫妻樹。
-
《福州古厝》展現文化遺產保護與活化的福州範本
通過一組組精美的鏡頭,一個個動人的故事,讓觀眾從古厝這一載體中解讀出專屬於福州的歷史文化基因。 該片中,古厝的人文歷史與保護故事逐步鋪展。 保護好古建築不僅留存了先輩棲居的建築場所,更為今人留下心靈的棲息地,留下了一段打開塵封歷史的大門。該片著力捕捉了當下福州人民保護古厝的故事:他們設立小小講解員,讓孩子通過自己的勞動深入體會英雄的熱血,讓愛國情從小紮根心中;他們或採用家族、企業、政府聯手方式保護古厝,或由政府出資在古厝成立創客團隊激勵年輕人回鄉創業,或鼓勵學者村民聯手、為古厝的活化利用勇敢實踐。
-
福州:122個古厝保護提升項目完工 剩餘89個項目5月底前實現升級
記者昨日獲悉,福州市按「六個一批」要求,策劃生成古厝保護提升項目共91項211個。目前,122個項目已完工,計劃5月底前所有項目基本完成。為展現良好城市風貌,實現「辦好一場會,搞活一座城」,福州市正開展新一輪古厝保護提升和新一輪城市品質提升行動。
-
古村落傳統文化遺產的數位化保護與傳承
【摘要】鄉村文明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古村落獨具特色的文化遺產,承載著中國人的思想價值觀念和文化情感。對傳統古村落進行數位化保護與開發,需要掌握古村落文化遺產的數據信息,通過分層次性的統計分析、存儲與展示,為古村落文化遺產的重新修繕、保護研究及開發提供數據支持。
-
福清全鏈條推進古厝保護:守護歷史 不容「厝」過
在鄉村振興中,鎮黨委牽頭成立全省首個農村古厝合作社——下和洋村古厝合作社,探索出「古厝擁有人集資、鄉賢捐資、政府補貼」三結合的路徑,短時間內就建起革命鬥爭史紀念館、高由禧紀念館、海絲與福清展覽館等。「黨支部牽頭,農民以古厝入股,收入按股分配。」江鏡鎮黨委書記林忠強說,成立合作社就是要讓農民意識到古厝是寶,需要合力修繕。
-
延平巨口鄉:生態銀行點睛 深山古厝生金
作為財政部確定的我省四個農村綜合性改革試點試驗區之一,延平區將巨口鄉作為試驗田,2018年以來圍繞村集體經濟發展、鄉村治理、農民持續增收、農村生態文明發展四項機制破題,探索鄉村振興新路子。「自然和歷史文化遺產的保護性開發利用,是彰顯地域文化魅力、實現文旅融合的重要抓手。
-
特色線路∣閩侯古厝文保探訪二日遊
為保護這些珍貴的遺存,閩侯縣開創性實行了八部門聯審,任何項目建設都要為文物讓路,將文物保護納入城鄉規劃中,把不可移動文物的保護利用同城鄉建設開發過程相結合等政策措施,讓我們得以一窺五千多年歷史的曇石山文化、福建古文化與先秦閩族留下的歷史印記。
-
晉江瑤前村:修繕留鄉愁 古厝煥活力
晉江瑤前村深挖古村落背後的文化、家風、民俗紅磚厝、燕尾脊、青石板,古韻十足。近日,記者來到晉江安海瑤前村,看到古村落保護區裡工人正在忙著修繕古厝。據了解,為了更好地保護古民居、古村落,發展鄉村旅遊,瑤前村不僅推進常態化人居環境整治,而且加速推進古建築的修繕及龍泉路面鋪設石板工程等項目。去年7月,瑤前村入選第五批中國傳統村落的好消息傳來。村兩委第一時間開會,商討下階段如何修繕古厝,做好古村落保護工作。目前全村43座古厝中已有7座完成修繕。
-
「福州古厝與文化遺產保護巡迴法庭」宣判首例行政案件
「文物古民居」認定有講究「福州古厝與文化遺產保護巡迴法庭」宣判首例行政案件本網訊 建於民國的祖屋到底算不算文物?文物認定又有哪些要求?近日,福州市臺江區人民法院福州古厝與文化遺產保護巡迴法庭審結了首起涉及文物認定的行政案件。2019年4月,洪某向福州市文化和旅遊局提出申請,要將自己與親戚居住的三處祖屋申請認定為文物建築群。市文旅局勘察後認為該古民居不具備文物應有的素質,遂作出不予認定的決定書。洪某不服,於2019年9月向省文物局提出裁定申請,省文物局維持了不予認定的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