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大院長問題博士論文再調查

2020-12-20 人民網教育

原標題:廈大院長問題博士論文再調查

實習生 朱彩雲/製圖

實習生 朱彩雲/製圖

 

  博士畢業論文正文近一半篇幅與自己所帶的學生碩士畢業論文雷同,就連致謝也部分一致。近日,廈門大學附屬中山醫院院長、黨委副書記、廈門大學醫學院常務副院長蔡建春,再次被舉報其申請廈門大學博士學位的論文涉嫌抄襲。

  8月10日,《中國青年報》刊發《院長博士論文被指抄襲學生碩士論文》,指出廈門大學在7月14日宣布「進行調查」後,一直未公布調查結論。8月10日晚,廈門大學官方微博發布了《關於「蔡建春博士論文被指抄襲」調查情況的說明》。

  廈門大學表示,蔡建春博士論文與兩位學生碩士論文的重合,皆來源於其博士期間主持的兩個項目,「不構成對他人科研成果的剽竊,但其在寫作及引文上的嚴重不規範行為屬於學術不端。」

  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進一步調查發現,曾「被抄襲」的碩士生黃安樂碩士畢業論文又與其師兄劉凱華的碩士畢業論文存在大面積相似,而劉凱華也為蔡建春的碩士生。同時,讀博期間,蔡建春本人另有多篇文章涉嫌「一稿多投」。

  按照廈門大學的說法,蔡建春論文內容出現重合是因為他與學生一同享有項目成果。但該課題成果三度作為學位論文被陸續發表,過高的重合率為何順利通過審核?蔡建春本人多篇文章涉嫌「一稿多投」或「自我複製」,為何順利畢業?按照教育部對學術不端的處理規定,為何未見校方公布處罰措施?

廈大稱不屬剽竊系學術不端

  廈門大學表示,8月9日,廈門大學學風委員會認定,蔡建春讀博士期間曾主持過「RNA幹擾技術在胃癌細胞侵襲力研究中的作用」及「shRNA沉默MMP-9及應對胃癌細胞侵襲力抑制的研究」兩個項目,擁有研究成果的所有權,蔡建春指導的兩個碩士生黃安樂和黃坤寨將上述兩個項目試驗結果應用於碩士論文,蔡建春本人也將其運用於博士論文寫作中,不構成對他人科研成果的剽竊,但其在寫作及引文上的嚴重不規範行為屬於學術不端。

  教育部2016年9月起施行的《高等學校預防與處理學術不端行為辦法》第二十九條規定,高等學校應當根據學術委員會的認定結論和處理建議,結合行為性質和情節輕重,依職權和規定程序對學術不端行為責任人作出如下處理:通報批評;終止或者撤銷相關的科研項目,並在一定期限內取消申請資格;撤銷學術獎勵或者榮譽稱號;辭退或解聘;法律、法規及規章規定的其他處理措施。

  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發現,該聲明僅表示,學校已按照「學風委員會的認定結論正式啟動相應的處理程序」,但並未說明將對蔡建春進行何種處理。

  蔡建春2004年到2010年在廈門大學攻讀高分子化學與物理專業的博士學位。他的博士畢業論文於2010年2月完成,共4萬字左右,其中有近半與其學生黃安樂、黃坤寨的碩士畢業論文相同。黃安樂和黃坤寨分別是福建醫科大學2008屆、2010屆腫瘤學專業碩士畢業生,蔡建春曾擔任他們的碩士生導師。蔡建春本人也是福建醫科大學醫學系本科畢業,2002年獲得該校碩士生導師資格。

  目前,黃安樂、黃坤寨都是廈門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的醫生。而1998年10月至2012年9月的14年間,蔡建春曾擔任該院副院長、黨委書記等職務。

  8月11日,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聯繫上了蔡建春的碩士生黃坤寨。他回應稱,認同廈門大學的這份通報。

連環「抄襲」,相互致謝

  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發現,蔡建春、黃安樂、黃坤寨論文的致謝部分裡,除了提及的部分老師相同外,還都提及了劉凱華。

  劉凱華是福建醫科大學腫瘤學2007屆的碩士研究生,是黃安樂、黃坤寨的師兄,他的指導老師也是蔡建春。目前,他也供職於廈門大學附屬第一醫院。

  劉凱華在碩士畢業論文《RNA幹擾建立MMP-9基因穩定沉默的胃癌細胞株BGC823》中的致謝裡,也提到了感謝師弟黃安樂。

  黃安樂、劉凱華兩人碩士論文中的「原創性聲明」表明,「本人呈交的學術論文是本人在導師的指導下,獨立完成的研究成果」,導師蔡建春均在其上簽字。

  《中國青年報》此前的報導顯示,蔡建春博士論文約4萬字,其中有近1.7萬字與黃安樂的碩士論文相似。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比對了黃安樂的碩士論文《應用RNA幹擾技術的MMP-9 基因沉默胃癌細胞克隆》與劉凱華的碩士論文《RNA幹擾建立MMP-9基因穩定沉默的胃癌細胞株BGC823》,發現除文獻綜述和參考文獻外,黃文2.7萬多字,其中約7300字與劉文相同。而劉文一共只有約1.3萬字。

  值得注意的是,黃安樂與劉凱華兩人碩士論文相同的內容,也是蔡建春博士論文與劉凱華碩士論文相同的內容。

  黃安樂和劉凱華的碩士論文顯示,黃文在2005年9月至2008年5月完成,劉文在2006年3月至2007年5月完成。

  在兩人關於實驗目的的闡述上,都出現了「首次」「首先」的字樣,黃文指出「首先構建了低分化胃腺癌細胞BGC823的MMP-9基因沉默細胞模型。」而劉文則表述,該研究「嘗試在胃癌細胞中對MMP-9基因通過RNA幹擾進行沉默,首次構建了MMP-9基因沉默的BGC823細胞株」。

  在黃的這篇論文中,除了材料與方法與劉凱華文章基本相同外,黃文結果與分析第一部分的2、3兩節也與劉文結果與分析大部分相同。黃文討論部分的第2節「pGenesi載體介導的穩定RNAi 系統」,與劉文討論部分的三節中的兩節內容高度相似。僅將其中的兩處引用作了字詞上的改動,如將「考慮到」改為「鑑於」,將「效應」和「半衰期」擴寫為「沉默效應」和「半衰期長短」。

  黃文得出的結論也與劉文結論部分相似。在圖片使用上,黃文與劉文的10張圖中有8張相同。

  福建醫科大學教務處實踐教學管理科負責畢業論文(設計)管理工作。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多次聯繫該科,試圖詢問幾位學生碩士論文相似率極高如何通過查重,但該科電話始終無人接聽。

  《圖書期刊保護試行條例實施細則》第十五條規定,引用非詩詞類作品不得超過2500字或被引用作品的十分之一,凡引用一人或多人的作品,所引用的總量不得超過本人創作作品總量的十分之一。

4年間同一成果申請3個學位,論文大面積雷同

  廈門大學官方微博聲明中所提到的第一個項目是「RNA幹擾技術在胃癌細胞侵襲力研究中的作用」。

  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在劉凱華的碩士論文附錄裡找到了類似的結果,其申請的課題項目為「RNA 幹擾技術在胃癌細胞侵襲力研究中的應用」,截至發稿,記者未能查到該項目的公開信息。

  也就是說,廈門大學通告所稱由蔡建春主持的第一個項目「RNA幹擾技術在胃癌細胞侵襲力研究中的作用」,也是劉凱華碩士論文的來源項目。劉凱華論文的附錄顯示,該項目為獲廈門市衛生局重點科研項目,編號WSK200601。

  按照前述的調查,黃安樂為劉凱華的師弟,黃文在劉文發表一年後發表,而作為兩人導師的蔡建春,又於黃文發表後近2年發表了自己的博士論文。三人是否一同參與了該項目的研究?項目的終結時間是否早於黃安樂、蔡建春的畢業時間?研究是否一直在持續進行?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就項目的詳細情況多次撥打廈門市衛計委科教處電話,對方回應稱負責人不在。

  比對3人的論文,記者發現,在結論部分,未有明顯的更新。在結論部分,蔡建春的5條結論中有3條與黃文雷同,最後的小結與黃文小結近似。而黃文的3條結論中有1條與劉文雷同,小結大部分來自於劉文的最後一條結論。也就是說,蔡文的小結與黃文的小結高度相似,而黃文的小結又與劉文的最後一條結論幾乎重合。

  廈門大學通告提及蔡建春主持的另一項課題為「shRNA沉默MMP-9及應對對胃癌細胞侵襲力抑制的研究」。

  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發現,在廈門大學醫學院公布的蔡建春履歷中,蔡建春曾主持過名為「shRNA沉默MMP-9對胃癌細胞侵襲力抑制的研究」的課題。

  廈門大學醫學院官網顯示,該項目啟動於2009年3月,2012年4月終止。屬於福建省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項目批准號為2009D004。

  都有誰參與了這個項目?「被抄襲者」是否在列?福建省科技廳計劃項目管理系統查詢系統顯示,上述項目學科為腫瘤外科及普通外科學,成員為7人,其中高級職稱成員有3人,中級職稱和初級職稱各1人。系統顯示,項目負責人學歷為博士,單位為廈門大學附屬第一醫院。

  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發現,在該項目結束後的第三年,2015年4月底30卷第4期的中華普通外科雜誌刊發了《基質金屬蛋白酶-9基因沉默胃癌動物模型的建立》。文章註明,該論文為「shRNA沉默MMP-9對胃癌細胞侵襲力抑制的研究」課題項目資助,第一作者為黃坤寨,黃安樂、蔡建春分別為第二、第三作者。

  值得注意的是,在黃坤寨及黃安樂的碩士論文中,並未有任何課題來源的標註。而在福建省科技廳計劃項目管理系統查詢系統上,該項目目前狀態為「未立項」。

  廈門大學官方微博中稱,蔡建春論文寫作來源於兩個項目的研究成果,不構成對他人科研成果的剽竊。但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發現,在廈門大學論文庫存檔的蔡建春博士論文電子版中,其原創性聲明一頁均未填寫論文所屬的課題組、實驗室及獲得經費資助,且註明「未有此項內容,可以不作特別聲明」。

  為詢問論文的紙質版一般是否填有課題組和實驗室,記者致電廈門大學翔安校區圖書館,該館一位老師表示,「我們紙本和電子版是一致的」,當問到課題來源信息為何缺失時,該老師稱,「可能本來就沒有」。

博士期間蔡建春另有多篇論文涉一稿多投

  廈門大學《關於我校碩士、博士研究生在學期間發表學術論文的規定》顯示,2005年6月27日起,該校博士研究生獲得博士學位之前,必須在全國核心刊物或國際同級學術刊物上,以第一作者(導師為第一作者的,第二作者視同第一作者)以「廈門大學」為第一署名單位發表2篇以上與其學位論文相關的學術論文。

  據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不完全查詢,蔡建春在2004年至2010年間發表的論文中,符合上述要求的有1篇——《老年人食管鱗狀上皮化生和不典型增生及腺癌序列微衛星改變》。該文發表在2007年6月的《中華老年醫學雜誌》上。

  該文第一作者蔡建春,標明來自廈門大學。其他幾名作者劉棣、劉凱華、張海萍、鐘山及夏寧邵,來源於福建醫科大學附屬廈門第一醫院腫瘤外科廈門市腫瘤中心。實際上,在該文刊發前一個月,上述團隊已在《福建醫科大學學報》上發表了類似文章《老年人食管鱗狀細胞癌、腺癌和化生-不典型增生-腺癌微衛星改變》。

  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初步統計,上述兩文還與蔡建春的另外一篇論文《Microsatellite alterations in phenotypically normal esophageal squamous epithelium and metaplasia-dysplasia-adenocarcinoma sequence》也存在大面積相似,該文發表於2008 年7月的《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世界胃腸病學雜誌》)。

  比對發現,這3篇文章均使用了近似的樣本,在材料與方法、結果和討論部分,除了部分語句經過調整語序外,內容高度相似,使用的表格和圖片也幾乎相同,在第3篇英文論文中,大部分語句都為直接翻譯。

  像這樣「一稿多投」,內容、圖片、表格存在大面積相似的情況還出現在蔡建春的另一組文章中,即《胃癌組織中相關腫瘤抑制基因啟動子區甲基化狀態》和《老年人胃癌腫瘤抑制基因啟動子區甲基化狀態》,以及《胃癌組織和正常胃小凹上皮中抑癌基因E—cadherin hMLH1 APC和MGMT的過甲基化》和《胃癌組織中E鈣黏素基因啟動子甲基化狀態的研究》,它們分別發表於2007年4月10日第87卷第14期《中華醫學雜誌》、2007年7月第41卷第4期《福建醫科大學學報》、2007年7月第29卷第7期《中華腫瘤雜誌》和2008年2月第23卷第2期《中華普通外科雜誌》。

  同時,蔡建春曾於2007年署名發表的《老年人胃癌腫瘤抑制基因啟動子區甲基化狀態》,其中顯示,福建醫科大學2006屆腫瘤學碩士生劉棣為第二作者。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發現,蔡建春該文也與劉棣的碩士畢業論文《胃癌相關基因啟動子甲基化狀態的研究》中的兩張圖表和部分結論相似。值得關注的是,劉棣該文並未標註任何課題來源,劉棣的指導教師也為蔡建春。

  2008年9月24日印發的廈門大學研究生學術活動規範(試行)第四條規定,研究生不得實施以下違反學術活動規範的行為:引用他人成果不符合著作權法關於合理使用的規定而構成不適當引用,或者引用部分構成引用者成果的主要部分或實質部分;故意重複發表自己內容實質相同的研究成果。

  廈門大學生物醫學工程研究中心官網顯示,自2002年開始,蔡建春的導師張其清曾擔任廈門大學醫學院副院長、醫學院學術委員會主任等職務。

  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聯繫到了張其清,他拒絕回答蔡建春博士論文如何通過查重並取得學位一事。他表示,自2010年以來,蔡建春已經很少跟他聯繫,關於廈門大學對蔡學術不端的認定,張其清稱要「問他自己」。(王景爍)

(責編:鄭而進(實習生)、熊旭)

相關焦點

  • 聚焦內涵提升能力 廈大研究生科研成果再創新高
    28日來自此次工作會議的信息稱,近年來,廈大突出「研」字當頭、嚴格管理的新時代研究生培養特色,推進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廈大風格的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綜合改革,研究生高水平科研成果日益增多。今年迄今,廈大研究生以第一作者在Science、Nature及其子刊上發表高水平研究論文就達23篇。
  • 蔡英文博士論文再曝7大疑點 網友諷:「真是臺灣之光」
    蔡英文博士論文再曝7大疑點,網友諷刺道「真是臺灣之光」。(圖源:聯合報)海外網9月22日電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論文疑造假」事件持續發酵。繼美國北卡羅來納大學華裔經濟系教授林環牆、旅居牛津的經濟史博士徐永泰後,又有人交叉查證蔡英文倫敦政經學院(LSE)博士論文,並揭露其中7大疑點,讓網友直諷「蔡英文真是『臺灣之光』」。
  • 重慶大學教授論文剽竊丟博士帽 學歷介紹仍是博士
    記者調查  這不是撞衫,是克隆!  兩所大學去年就處理了!  9月10日,有媒體報導稱網友爆料「重慶大學教授論文涉嫌剽竊」,被指抄襲文章的作者劉洪彪當時既是重慶大學貿易與行政學院副院長、副教授,又是四川大學歷史文化學院博士研究生。
  • 蔡英文博士論文「造假」?又是大陸的錯?
    導讀:蔡英文博士論文的真實性爭議始終沒有停止,而民進黨一位名叫顏若芳的發言人日前通過媒體表示:經臺灣地檢署的調查,有關於蔡英文「假博士」的消息源頭並非來自於臺灣而是大陸。但對於顏若芳的話,很多臺灣民眾並不領情。
  • 民進黨稱蔡英文博士論文非造假,散布「假博士」消息源頭...
    【環球網報導 記者 尹豔輝】臺當局領導人蔡英文博士論文的真實性在島內飽受質疑,據臺灣「中央社」等臺媒12月7日報導,民進黨發言人顏若芳今天(7日)聲稱,臺北地檢署調查發現散布蔡英文「假博士」的消息源頭來自大陸,還宣稱「蔡英文博士論文並非造假」云云。
  • 蔡省長的博士論文竟有444個錯字
    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的博士論文有什麼問題?臺灣政治大學國關中心研究員嚴震生今天表示,他仔細看了蔡的博士論文,發現444個錯字,而且美式英文、英式英文並用,因為這篇論文,學術界開始懷疑英國及倫敦政經學院授予博士學位有何公正性?
  • 南京藝術學院撤銷郭彥努博士學位:學位論文及期刊論文抄襲
    繼今年8月杭州師範大學對論文存在抄襲情況的教師郭彥努進行處理後,11月,郭彥努的畢業院校南京藝術學院亦因其論文存在抄襲、剽竊決定撤銷她的博士學位。南京藝術學院官網消息顯示,該學院研究生處11月9日發布《撤銷學位公告》稱,郭彥努,女,於2019年6月獲得我校藝術學博士學位,學位證書編號:1033122019000031。經校學術委員會調查核實,認定郭彥努的博士學位論文《祁彪佳的園林世界》和其期刊論文《紹興石宕園林研究——以羊山石佛寺為例》存在多處抄襲、剽竊現象,情節嚴重。
  • 洪真英論文被母校判定為抄襲,碩士、博士學位不保
    明星的論文抄襲問題之前在國內引起過巨大風波,代表就是翟天臨,其實這個問題在韓國也非常嚴重,韓國已經爆出多起明星論文抄襲、學籍造假,而明星們抄襲、造假主要都集中碩士及博士學位方面,韓國網友爆料這些取得碩士及博士學位的明星基本都不會去學校。
  • 廈大院長豔照門曝光 揭秘當事人背景履歷(組圖)
    廈大院長豔照門曝光 揭秘當事人背景履歷(組圖) 廈大院長豔照門曝光 揭秘當事人背景履歷(組圖)著作  1.
  • 2013年全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提名論文名單
    2013年全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提名論文名單 http://kaoyan.eol.cn  中國教育在線    2014-04-03  大 中 小   中國教育在線訊 從教育部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發展中心獲悉,2013年全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評選工作已經全部完成
  • 北大博士論文走紅:為什麼複印店老闆多是湖南新化人?
    北大博士馮軍旗。資料圖片寫於八年前的一篇論文在社交媒體上傳播得火熱,作者馮軍旗也覺得奇怪。南都記者聯繫到論文作者馮軍旗,講述其中的關隘。這位當年的北大社會學系博士生因其研究論文《中縣幹部》為人所知。為撰寫這篇25萬字的博士論文,他從2008年初開始在中部某縣掛職兩年,對161個副科級以上的幹部進行訪談。論文從官員系統內部,記錄一個縣城的機關人員組成、結構、晉升方式和相互關係。
  • 蔡英文「論文門」再升級,175名博士又提三大疑點
    【環球時報綜合報導】蔡英文博士論文案延燒多時,雖然臺「教育部」四度為其辯護,但多達175名博士7日又提出三大疑點。二是學生記錄卡上面有塗改,英文字跡和原承辦人不同;三是蔡英文畢業證書出現3個版本,其中有一個補發版本是2010年由LSE時任校長認證的,但LSE表示博士證書補發絕對要由原畢業年校長署名。8日,博士團代表將在臺大校友會館公開說明蔡英文博士論文及學位爭議。蔡英文競選辦公室只是回應稱,蔡的博士論文、博士學位都依校方規定取得,「鬧劇應該結束了」。
  • 博士論文聚焦八角茴香對滷雞肉影響 引N種聲音【3】
    原標題:博士論文聚焦八角茴香對滷雞肉影響 引N種聲音   延伸閱讀   那些曾經引起爭議的論文   陝西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院長、博士生導師鄭哲民說,他曾經多次參與碩士、博士生的畢業論文答辯,像《八角茴香對滷雞肉揮發性風味的影響及其作用機制
  • 普渡偶遇鄧稼先博士論文
    這類信息固然吸引人,但我在現場的一個「小小的發現」一下子吸引了我的注意力,我看到展覽桌上擺放著鄧稼先的博士論文。確認無疑之後,我即招呼大家過來一起觀看。見此,介紹人驕傲地向我們說到,他是我們普渡的畢業生。我詢問:這論文是原版嗎?答覆為是。  雖然與會者都是文科學者,但大家對鄧稼先的名字都不陌生。鄧稼先作為我國「兩彈元勳」和中國核武理論研究的奠基人,為新中國的核武研製作出了卓越的貢獻。
  • 北京晨報:博士論文寫滷雞肉不悖科學
    原標題:博士論文寫滷雞肉不悖科學   針對一項研究,公眾的評價標準往往是有用沒用,管理機構更是往往期待研究成果能夠儘快轉化為GDP,這些都造成了學術研究宗旨和體系的異化,改變起來,需要時間。   人民網報導,八角茴香(簡稱八角)與滷雞肉之間的關係,居然被寫成了一篇8萬字的博士學位論文。
  • 杭師大這位女教師,博士論文也是抄的?原作者還透露一個雷人細節……
    杭師大一教師被指論文抄襲,學校通報對其處理後,被抄襲的原作者豆瓣博主「心匠」發聲,雜誌社也回應稱將公布處理結果。針對此事件,這名女教師博士就讀的南京藝術學院方面告訴記者,學校高度關注此事,相關部門正在調查。
  • 廈大痛失一位大師!化學界的數學超人、神奇老師、兩次死裡逃生...
    他是廈大人——1947年,這位惠安人考入廈門大學化學系,1951年,張乾二以優異的成績完成本科學業後,繼續攻讀碩士學位,而他的導師就是時任廈大理學院院長的著名化學家盧嘉錫,盧嘉錫後來出任中科院院長。張乾二說,大家在研究理論化學的問題時,習慣於先「算算看」,不停地在計算機上演算。其實,遇到問題更應該先「想想看」,用自己掌握的基礎知識、素材和規律對問題和計算數據綜合分析,仔細思考背後的化學,建立化學現象與結構本質之間的關聯,這樣才容易產生新想法、新觀點。因此,要多看書、多思考、多分析,光對著電腦是算不出新想法、新理論的。
  • 臺灣博士麒麟島上採論文
    25日,正在臺灣家中撰寫論文的許桂榮透過電話對記者說。許桂榮來自臺灣彰化,本科就讀於臺灣東吳大學法律系。此後,前往美國攻讀碩士研究生,畢業後他又到中國政法大學攻讀法學博士。現在,他已進入攻讀博士學位的最後階段,畢業論文選擇探討兩岸視野下的平潭法制建設。  為此,春節前夕,他乘坐「麗娜輪」到平潭,近距離感受這座兩岸共同家園的發展脈動,為論文累積一手資料。
  • 翟天臨再引7條熱搜,挖出北電院長以及阿廖沙被性侵
    翟天臨學術造假的事情連續五天霸佔熱搜榜單,北電成立調查組之後,錄取翟天臨就讀博士後的北大也回應了「我們將根據其博士授予單位的調查結論按規定處理。」也就是說,北電一旦確認論文無效,取消翟天臨的博士學位,那麼博士後的事情自然也就不了了之,翟天臨因為這事被全網攻擊,簡直是比出緋聞還慘,有網友評價:能依靠此事促成教育的公平公正,翟天臨也算做了件好事!
  • 韓國歌唱天后遭爆論文抄襲!親自回應:將交還碩博士學位
    然而上月6日她卻遭爆出當年的碩士和博士論文都高度抄襲,重合率高達74%,能順利畢業是靠關係,有自稱是她大學的教授跟媒體爆料,「洪真英的父親在這家學校任職教授職務,有很大想像空間他的父親非常可能有起到一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