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增添生活的樂趣,許多居民會選擇養寵物,寵物店就是這些居民經常光顧的地方。
小區附近有寵物店,家有寵物的居民覺得方便了,是好事;但也有一些居民覺得寵物聒噪,而且擔心安全、衛生問題。對此,近日,恩施晚報記者走訪了州城多個小區的居民和寵物店負責人。
全媒體記者阮璐
鏟屎官:巴不得寵物店開在樓下
州城居民吳曼玲家養了一隻可愛的英國短毛貓,名叫「萌萌」,重約10斤。夏天到了,萌萌脫毛的現象越發重了,5月25日,吳曼玲帶著萌萌來到州城施州大道曾給萌萌剃毛的寵物店。
「才幾個月沒來,寵物店居然關門了。給老闆發微信,老闆說前幾個月銷售情況不好,附近居民也反映店裡味道大,寵物叫聲擾民,就關門了。」熟悉的寵物店關門了,吳曼玲不得不通過朋友諮詢附近哪裡還有寵物店。
「有個朋友就住在附近,她讓我去恩施市審計局旁邊一個寵物店,說她一直在那裡給寵物做洗護,走過去只要兩三分鐘。大熱天的,我背著10斤重的萌萌走到那家店門前,看到的是店面關停搬遷的廣告。後來又諮詢朋友,才在黔龍一號小區找到一個相對較近的寵物店。」吳曼玲說,從家裡出發到找到該寵物店,她花費了兩個多小時。「我們養寵物都是把它們當親人對待的,洗護的時候要把寵物帶出門,如果離得太遠,或者寵物個頭太大,對我們來說是一個不輕鬆的任務,我巴不得小區樓下就有寵物店。」
寵物店:電商衝擊影響大
在萌萌洗護的同時,吳曼玲跟這家寵物店的老闆聊起當天的經歷,該店老闆表示:「現在做實體寵物店壓力很大。去年『雙十一』,電商寵物店做了大力度的促銷活動,對我們實體寵物店的衝擊太大了,基本上三四個月沒有什麼銷售業績。寵物洗護上,我們一般兩個人負責一隻寵物,去廢毛、洗護、吹乾、修剪,一整套流程下來,個頭小的寵物至少要一兩個小時,個頭大的寵物要用的時間就更多,一天下來洗護不到幾隻寵物。而且我們一般選址在居民區,還要及時做好店內清潔和寵物管理,以免出現糾紛。」
從2017年開始,該店老闆在州城開設了4個寵物店,但從今年年初開始,因為效益不佳,他不得不關閉了3家店:「現在就專心做這一個店,努力提升服務水平。」
他很理解寵物主人希望小區附近就有寵物店的想法,但經營的壓力和居民的不理解也許是一些寵物店關閉的原因。
市民:只要管理得當,便可寬容對待
5月28日,記者來到州城沿江路一家寵物店,問及電商衝擊和同行關店的話題,該店負責人告訴記者:「受影響較大的應該是主要以銷售寵物用品為主的寵物店,我們店的主要業務以活體銷售和洗護為主,而且我們經營了多年,洗護價格居中,客戶也比較穩定,所以影響不明顯。」
對於寵物店是否擾民,該負責人說,他們會儘量縮短洗護時間,便於寵物主人及時接回。或者在出現擾民狀況時將寵物帶出去遛遛,減少擾民現象的產生。
記者隨後採訪了一些寵物店附近不養寵物的居民,對於寵物店的存在,他們表示,只要店主管理得當,便可以寬容對待。
鳳凰城一家寵物店附近的居民表示:「寵物店有寄養的寵物時,經常一隻叫,其他的也跟著叫,如果一直叫個不停,控制不下來的話,的確會有些影響,但只要不是每天都出現,我覺得就還好。」
北門河壩一家寵物店附近的居民也認為:「寵物店首先要證件齊全,其次不管是寄養寵物還是帶寵物出去散步,都要保證不對附近居民造成人身安全威脅,這樣的前提下我覺得沒什麼不好。」
但也有居民表達了不同意見。
「可能是個人喜好原因,我對養寵物沒有興趣,也理解不了寵物主人對寵物的喜愛。以前樓下寵物店工作間的窗戶開在小區內部,每次停車我都會停遠一點,覺得又吵又不衛生,所以我不太希望寵物店開在小區內。」在吳曼玲之前常去的那家已經關門的寵物店的小區,一名居民這樣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