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斯克的腦機生意:找找亮點,再潑一盆冷水

2020-12-22 鈦媒體APP

文丨深燃財經(shenrancaijing),作者丨萊安娜 布蕾妮,編輯丨瑟曦

埃隆·馬斯克以一己之力又讓科幻迷沸騰了。

這要從他最近三隻小豬的故事講起。美國時間8月28日下午,馬斯克創辦的腦機接口公司Neuralink開了場發布會,展示了最新成果,腦機接口晶片「LINK」和新一代全自動機器人。

在三隻小豬身上植入了晶片後,可以在顯示器上直觀看到豬的腦電圖,比如當工作人員摸它的鼻子時,豬的腦電信號顯示它開始興奮。新晶片只有硬幣大小,採用無線的方式充電,在讀取信息和連接的電極數量上都有了很大的優化。

在植入人體的方式上,按照馬斯克的說法,這臺機器人可以實現「無痛」植入頭骨,在頭骨上打個小洞,然後在洞上嵌入腦機接口,手術無需全麻,整個過程在一小時內完成,患者當天就可出院。

小豬腦中的信號讀取

然後他宣布人體試驗在即,這項技術可以幫助治療各種脊柱和神經系統疾病,包括癲癇發作、癱瘓、腦損傷和抑鬱症,這臺設備可以召喚特斯拉、可以打遊戲,還可以存儲或上傳記憶,或是下載到一個新的人體/機器人中。

跟著馬斯克的節奏,一時間,「心智移植」甚至「永生」的解讀都出現了。有業內人士稱,這一次對馬斯克的吹捧,很大一部分是因為他的前兩個項目鋰電池車特斯拉和火箭Space X,從工程學的角度把理論變成實踐,當然為的是經濟效益。

這次的腦機接口(Brain-Computer Interface,BCI)就不同了。其基本原理是,採集大腦神經元產生的電信號,用機器解碼,再編碼成數位訊號,去指揮機器。目前Neuralink僅處在植入手術和數據採集階段,不論是意識控制還是記憶儲存,都需要在神經編解碼領域取得突破,而現在的技術距離突破還太遠太遠,因此腦控領域的產業化一直難以取得實際進展。

當狂熱褪去,我們來看看,馬斯克的新實驗有哪些亮點和槽點,國內在這個領域是什麼水平,馬斯克這一次是玩噱頭,還是繼特斯拉、Space X後會再一次「改變世界」?作為一名商人,馬斯克「改變世界壯舉」的受益者到底是誰?

亮點:「教育」公眾、整合技術

事實上,不止一位相關領域創業者告訴深燃財經,馬斯克這一次不是技術突破,如果說突破,那首先是對公眾認知的教育。

因為他是馬斯克,可以用個人的IP和商業語言,吸引公眾了解腦機這個原本關注度不高的領域。

發布會上的「LINK」植入

人類對利用電信號和神經系統交互的探索,從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就開始了,實驗成果也是有的,20年前,《自然》雜誌首次報導了從猴子的大腦皮層成功獲取到的腦電信號,對千裡之外的機器人進行了實時控制,不過最廣為認知的要屬幫助失聰患者恢復聽力的人工耳蝸技術了。

「大眾對這個領域認知不足,所以在這個時間點上才突然發現,原來科學界都到這個地步了。」清華大學張沕琳副教授表示,就這一點,對整個領域的發展是非常大的利好。

杭州妞諾科技CEO戴珅懿也稱,現在馬斯克這個布道者出現了,可能會吸引更多資源進入這個領域,比如對於消費電子行業而言就是個不錯的發展時機。

在馬斯克暢想的「未來」裡,醫療是主要方向,這一點和從業者是一致的。腦機接口是一個複雜的跨學科系統,需要多個技術的配合,比如利用晶片技術和材料技術實現的最底層的接口設備、專用的手術植入設備、以及利用生物醫學進行的信號編碼和解析等等,缺一不可。

Neuralink這次展示的就是用他們的底層接口硬體完成的動物試驗。底層接口對於生物醫學學者而言是進行腦信號編碼和解析的工具,如果失去了工具,又何談對信號的解析呢。

張沕琳眼中,馬斯克展示的不是技術突破,而是超強的整合能力,把晶片、材料、手術植入、動物試驗都進行下來了,做了一個系統級的整合,下一步將會進一步優化設備並擴大實驗。「簡單說就是,把一個工具植入進豬腦,並不覺得驚豔;使用手術機器人做腦科手術,單獨看也不覺得奇怪;用集成電路的方法解決腦科學的信息交互問題,他也不是第一個做的。」張沕琳對深燃財經表示,把這些技術完美整合到一起,就是一次巨大的科技進步。

當然,腦機接口的重中之重神經信號的編解碼需要另當別論。不論是所謂的意識上傳還是記憶儲存,目前在神經編解碼領域距離真正解決有太遠的路要走。戴珅懿也傾向於認為,馬斯克的新發布,還是在著重解決數據採集方面,信息解碼的工作量還未能看到太多的可評估信息。

槽點:大眾「高潮」,業內平靜

「一個電子產品被植入到活體體內,這對於大眾來說,非常驚豔,但相關前沿科學領域的從業者的反應普遍是比較平靜的,這件事已經做了很多年了。」張沕琳告訴深燃財經。

作為人類最難突破的技術難點,大家對整個腦科學行業是又愛又恨。一方面,腦機接口是一個很好的工具,任何一點突破都能在治療疾病上向前邁出一步。另一方面,腦控方向因為高額的成本很難實現真正的商業化。

這是一門強烈依靠實驗的學科,業界尊崇的發展軌跡是先在動物身上實驗,然後給危重病人用,接下來是普通病人,目標是有朝一日可能會變成消費品。據張沕琳稱,現在腦機接口技術已經開始在帕金森、難治性癲癇等危重病患上使用。

Neuralink展示的手機機器人

因此在產學研的鏈條上,國內和國際上都開始在落地層面發力。單看國內,做腦機接口上下遊的企業就非常多,比如,NeuraMatrix作為國內和Neuralink同屬一個賽道的企業,做的都是最底層的接口硬體,從晶片系統、生物材料這些技術的突破做起。比如華科精準就是在專攻手術機器人領域,其醫療級手術機器人已經應用於臨床病人的腦外科手術中。

目前市場上有很多成熟的硬體設備,比如醫院裡檢測腦電的裝置就是非常成熟的商用設備。據張沕琳介紹,這些設備支撐起了各種各樣的消費類應用,比如睡眠相關的應用,注意力相關的應用,基於頭部腦電的控制類應用等。

但這些商用設備都很笨重,目前做得最多的是將這一代商用設備進行小型化的嘗試,對功能做減法,然後在一個相對小的設備上進行集成,這也與Neuralink的目標一致。但是沒有專用晶片的支持,很難兼顧體積和功能,因此現在做底層接口硬體的團隊是要從晶片技術、材料技術上去突破,徹底顛覆性地拿出新一代的解決方案。

妞諾科技是一家醫療腦電服務的解決方案供應商,具體業務是提供醫療腦電的數據服務,涉及腦電專科信息化、腦電AI算法及相關的軟硬體一體化整體解決方案。

其CEO戴珅懿認為,Neuralink主要的產業化落地點還是在醫療領域,可能突破的方向,是將腦疾病的治療方法更易化、成本降低實現診療的更可及等。與其相關的類似產業,可拓展參考一些顱內電極等企業,如在神經外科治療帕金森、癲癇等疾病的DBS(腦起搏器)等。

伴隨應用的發展,以及大家對神經系統和大腦認知的明顯提升,要求腦機接口設備在更高的能量效率和體積效率下完成與神經系統的交互功能。張沕琳稱,「這件事情我們在做,馬斯克也在做,還有很多學界的學者和工業界的同仁都在努力迭代下一代成熟的可為大眾所用的設備。」

在戴珅懿的眼裡,中國的腦機接口的技術發展相比其他技術專業來說,還是比較迅速的,但是,相比發達國家的對應腦科學發展速度來說是比較落後,之間的技術差距,在不斷被拉大。

其中一大難題是,中國做腦科學培養的學校非常少,戴珅懿介紹,各所學校在研究領域和產業化的發展方向上略有不同。例如清華重設備,底層設備的開發是他們的優勢,而浙大偏重算法,中科院偏向自動化,又是另外一個方向。

戴珅懿呼籲中國的大學應該更多考慮跨學科教育。「如果明顯能看到腦科學方向是值得投入的,甚至是中國能夠佔據技術高地的,應該加大投入。」戴珅懿稱,長時間的跨學科交融之後,專業的人才才可能成為產業化的基石。

不過局勢在發生變化,國產的腦電醫療廠商機會越來越多。

馬斯克的「人設」還能立得住嗎?

蘋果公司聯合創始人史蒂夫·沃茲尼亞克在一次接受採訪時,曾評價埃隆·馬斯克稱,他追求的領域都是其他人直言因為這樣或是那樣的理由無法取得成績的領域。比如火箭Space X、鋰電池車特斯拉,以及這次的腦機接口項目Neuralink,每次都是難度高、風險大、爭議大的標的。

作為商人,馬斯克知道如何講故事、塑造人設,如何製造關注度,吸引外部的幫助。也正因為如此,愛馬斯克的人對其極其推崇,不喜歡他的人又總能為其找到摔跤點所在。

Space X和特斯拉讓馬斯克穩穩立住了技術狂人的人設,但這次發布會後,不少國內腦科學相關領域的專家對媒體稱,馬斯克或許對神經編解碼原理的難度認識不夠,而將主要精力放在工程設計和實現上。因此,有人擔心馬斯克這次能否再續人設和戰績。

發布會上的馬斯克

上海金融與法律研究院研究員劉遠舉的態度是比較謹慎的。他認為,馬斯克目前所有的生意都沒有形成產業上的閉環,如果刨去政策利好和補貼,特斯拉模式能否跑通還有待觀察,去火星的Space X更是看不到任何預期的經濟效益。

他的總結是,馬斯克的生意模式決定了其極客形象。馬斯克擅長的,是將一些已有的技術拓展規模,類似於劉慈欣小說中講的「技術的暴力疊加」。腦機接口,在技術上有量的創新,在醫療用途上推進了,但與輿論解讀的所謂腦力控制、解讀意識、上傳意識還很遠。

戴珅懿則屬於支持派,「我是技術出身,自己也在創業,依舊覺得他的很多思路和想法異於常人。」馬斯克手裡有很強的募資能力、足夠優秀的技術人才以及底層技術,同時,他不是科學家,是個商人,在產學研轉化上有獨特的優勢,很難說會不會在腦科學領域有所突破。

通常,醫療行業的第一要務是風控,安全是第一行業準則,創新雖然重要,但不是其核心唯一。戴珅懿表示,腦疾病的發病率越來越高,目前也是全球醫療發展的核心戰略專科,但是中國臨床上對腦疾病的診療能力還比較弱,在基層的誤診率非常的高,核心還在於專業醫療技術培育的資源極為稀缺。「如果馬斯克能推動技術一直發展下去,有可能降低腦疾病診療的費用,達到真正的醫療普惠。」她說。

至於大眾擔心的《黑客帝國》式的未來,從保存記憶到超級人類,再到黑客攻擊大腦,目前看還有點遙遠。

相關焦點

  • 潑一盆冷水!腦機接口可能存在風險!
    近日鋼鐵俠的原型馬斯克發布了未來一年內,實現腦機接口接入人腦的新聞。試驗老鼠也就是說這一技術確實存在,並且真的可能在未來實現人腦植入。腦機接口是什麼原理?並且是需要特定的統一接收設備才可以接受到腦機接口的信號,而不是你有了腦機接口就可以控制所有東西,需要配套所有的手機,電腦,和需要控制的電腦設備。也就是說一旦使用腦機接口,你所應用的所有電子設備想和腦機接口連接,都需要使用同一個公司的產品。這就形成了壟斷,而壟斷往往擁有獨裁的成分。
  • 馬斯克直播展示腦機接口:植入豬腦,硬幣大小,無線傳輸
    時隔一年,「科學狂人」埃隆·馬斯克帶來他旗下腦機接口公司的最新進展。北京時間8月29日,馬斯克的腦機接口公司Neuralink舉行現場直播,展示了一頭植入Neuralink設備的豬,名為Gertrude。它在兩個月前被植入Neuralink設備,目前狀態良好。
  • 馬斯克發布腦機接口,Neuralink無損植入豬腦,下一步植入人腦
    【新智元導讀】北京時間6點40,馬斯克召開Neuralink發布會,通過直播的方式展示腦機接口新設備。設備只有一枚硬幣大小,用手術植入頭骨,就像安裝在大腦上的Fitbit,充滿電可用一整天。在人類發現腦電波近100年後,腦機交互又迎來了跨時代的突破!就在剛剛,北京時間6點40,馬斯克進行了腦機接口新設備的現場直播!
  • 馬斯克腦機接口「二代升級」,5大震撼創新,上午手術下午就上班
    我們知道,腦機接口這個詞,經常和人類永生聯繫在一起。它指的是,用一根USB電線,插進人腦裡,再和機械相連,讓人腦通過意念,直接指揮機械。所以,理想中,人類只需有一顆大腦,外加一個機械,就能完全擺脫肉體的束縛,成為真正的機器人。甚至還有更誇張的,把大腦信息提取出來,上傳到網絡上存貯,實現思維永生。
  • 特斯拉CEO馬斯克新創公司用活豬演示腦機接口技術
    北京時間8月29日凌晨,以特斯拉CEO、SpaceX創始人而聞名世界的埃隆馬斯克在腦機接口初創公司Neuralink總部展示了最新研究成果,是一個硬幣大小的Neuralink植入物和進行設備植入的手術機器人。
  • 馬斯克監測豬腦,他的腦機接口給無數手部殘疾人提供了彈琴的可能
    在過去的幾年裡,我每次演講前都會問大家,誰了解過「腦機接口」?三年前舉手的人寥寥無幾,但現在這個數據明顯直線上升,為什麼?馬斯克發布會這可能就是埃隆·馬斯克效應,大家都知道他最近也在大規模地進入到腦機接口這個領域,我們今天的演講就從馬斯克最近的發布會說起。
  • 馬斯克展示腦機接口最新成果:植入物只有硬幣大小,可讀取腦電波
    就在SpaceX計劃發射獵鷹9號火箭並準備進行星際飛船試飛之際,當地時間8月28日下午,埃隆·馬斯克(Elon Musk)旗下的腦機接口公司Neuralink 舉辦發布活動,展示了最新研究成果,包括只有硬幣大小的Neuralink設備Link V0.9和可以實施自動植入手術的外科手術機器人。
  • 北京麵館老闆:我還沒鬆一口氣,一盆冷水便潑在頭上
    張鐵東來自於四川,在北京開一家麵館,已經開2~3年,早就已經累積很多老顧客,在3月15號的時候他就從老家回到北京,準備進入到復工的階段,房東倒是非常通情達理,更是給他免一個月的房租,並且還答應今年不會漲房租,張鐵東的麵館就開在北京社區的邊上,在復工之後都沒有什麼生意,估計可能大家都決定在家裡面煮早餐
  • 細數人類讀腦技術發展歷程,馬斯克的腦機接口仍只是捕風捉影
    北京時間8月29日凌晨,特斯拉CEO馬斯克在美國舊金山展示了一套腦機接口新設備——一枚只有硬幣大小,擁有1024個信道,可以置於顱骨內側,讀取腦神經活動信息,實時無線傳輸腦電波數據的晶片;一臺可以避開血管,在顱骨上開一小孔,將晶片快速、精準地植入預定位置的外科手術機器人。
  • 馬斯克用三隻豬現場演示腦機接口技術,豬腦和人腦有多相似?
    近日,馬斯克展示了其最新的腦機接口技術,通過三隻豬——他在發布會上向觀眾展示了一隻大腦被植入了腦機晶片的豬
  • 把這枚硬幣植入豬腦,馬斯克給我們帶來了什麼?
    去年Neuralink展示的設備位於耳後,今年發布的新設備位於顱頂 | www.techchurch.com在以往的醫學研究中,腦機接口是有線的,頭上掛著線走來走去,不方便也不美觀。馬斯克稱新一代的Neuralink設備是完全無線的,使用感應充電,設備的電池續航時間為一整天,可以直接連接到佩戴者的智慧型手機上。
  • 解讀Neuralink最新腦機接口設備,3年內實現「人機共生」真有可能?
    4年以來,馬斯克的實驗從老鼠、到猴子、再到豬,一步一步接近了「入侵人腦」的夢想。Link V0.9就在8月29日,馬斯克再次更新他的實驗進展——Neuralink成功將直徑23mm的晶片(Link V0.9)植入了豬腦,並且實現了神經信號的讀取及寫入。
  • 從醬油白酒到馬斯克的腦機接口,我們距離美國式產學研還有多遠
    僅時隔一年,馬斯克的Neuralink公司在腦機接口技術方面就取得了重大突破,從前期理論一舉應用於實體生物。這一切當然首先要歸功於馬斯克的遠見卓識。但是正如眾多網友所感慨的那樣:「為何我國沒有如此酷炫的科技企業」?
  • 給NASA潑一瓢冷水!月球建4G網絡應吸取教訓,不要再打水漂了
    馬斯克的天基網際網路才剛開始建,NASA的星際網際網路已經提上日程。美國宇航局今天高調發布消息,稱已和諾基亞公司籤訂1410萬美元的合同,用於在月球上打造蜂窩網絡,具體時間雖然未定,但2028年NASA在月球建立月球基地時,應該看到這個網絡成型。
  • 腦機接口通信:爭議與希望並存 在大腦中裝晶片,你肯嗎?
    這一概念其實早已有之,但直到上世紀九十年代以後,才開始有階段性成果出現。 比較令人印象深刻的是2008年,匹茲堡大學神經生物學家宣稱利用腦機接口,猴子能用操縱機械臂給自己餵食——這標誌著該技術發展已經容許人們將動物腦與外部設備直接相連。
  • 腦機接口真的來了嗎,距離《猩球崛起》會有多遠?
    新冠疫情期間,馬斯克一方面在為火星移民計劃造勢,一方面在顛覆未來通訊行業的星鏈計劃(Starlink)布局,而在另一個腦洞大開的領域——腦機接口,他創立的公司Neuralink公司,研究對象為"腦機接口"技術。"腦機接口"就是將極小的電級植入大腦,利用電流讓電腦和腦細胞"互動"。
  • 給豬腦植入晶片,下一步是人類,馬斯克將再度改寫人類歷史?
    而在8月28日,馬斯克的一場直播,再一次掀起了一波「改寫人類命運」的科技狂潮。這一次,他的目標不是浩瀚星河,而是人類本身。馬斯克表示,通過植入的電腦晶片,從而能夠「高精度」預測了小豬在跑步機上的肢體運動。馬斯克的這場直播實驗目的在於證明腦機接口植入和設備使用的安全性。其實早在2019年,Neuralink公司就已經發布有關腦機接口的概念了。
  • 馬斯克能打開「潘多拉寶盒」,實現數字永生和超級人類嗎?|超級觀點
    腦機接口的技術一開始是用在醫療領域的,更多的是為了幫助那些患腦病,比如癲癇、中風、抑鬱症、老年痴呆的患者,做一些腦部意識的恢復和訓練。但是馬斯克總是希望做出不一樣的事情,他對腦機接口的研究要追溯到2016年他在美國創辦Neuralink這家公司。
  • 世界首個雙邊植入腦機接口!四肢癱瘓者用意念吃蛋糕
    2020年8月,馬斯克的腦機接口公司曾向世界展示了在豬腦中植入晶片並讀取豬活動時的大腦信號波動。如今,來自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和該校應用物理實驗室的研究人員已把更強力的腦機接口技術用在了人身上。這一概念其實早已有之,但直到上世紀九十年代以後,才開始有階段性成果出現。1999年,哈佛大學的Garrett Stanley試圖解碼貓的丘腦外側膝狀體內的神經元放電信息。他們記錄了177個神經元的脈衝列,重建了向貓播放的八段視頻,可以看到可辨認的物體和場景。2008年,匹茲堡大學神經生物學家宣稱利用腦機接口,猴子能用操縱機械臂給自己餵食。
  • 基因編輯與腦機接口,科技和人類的邊界在哪?
    但最底層的遺傳信息與生命的外在體現之間,包含著複雜且多變的調控途徑,魏文勝教授認為基因編輯有兩個重要的關鍵詞:一是定位精準。以人類細胞為例,包含30億鹼基對的基因組,容易出現序列相似的片段,因此基因編輯最關鍵、也最難的,便是精準定位、確定目標;如果定位不精準,則只能稱作「破壞」,而非「編輯」。二是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