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0萬頭生豬為何託不起產業鏈――直面湖北生豬產業短板弱項

2020-12-19 同花順金融服務網

  湖北省委十一屆八次全會提出,加快建設農業產業強省,以農業產業化帶動農業全面升級、農村全面進步、農民全面發展。

  生豬產業是湖北傳統優勢產業,年均出欄量和萬頭以上規模化養豬場均居全國前列。然而,與發達省份相比,湖北省生豬產業鏈短、龍頭企業不強等短板較為突出。當前,我國生豬產業正迎來轉型升級的窗口期,湖北必須破解制約產業化發展的種種難題,做大做強生豬產業鏈,培育全國性龍頭企業,在新一輪機遇期趕超先進省份。

  一頭豬,讓人歡喜讓人憂!

  喜:湖北省年均出欄生豬4000萬頭,萬頭以上規模化養豬場居全國之首!

  憂:生豬產業財稅貢獻少,上無品牌飼料企業,下無大的屠宰、加工廠,更無本土上市公司。

  縱觀生豬飼料、養殖、屠宰、加工產業鏈,湖北省明顯畸輕畸重:養殖規模大實力強,其他環節勢單力薄,抗風險能力不足。

  湖北如何走出這一窘境,邁向生豬產業強省?連日來,湖北日報全媒記者走訪了相關部門、企業家、行業協會負責人以及專家學者,把脈問診。

  多個「全國第一」背後的尷尬

  測溫、餵食、清潔……傍晚時分,正是宣恩縣椒園鎮石馬村生豬養殖戶姚元華最忙碌的時候。去年至今年11月中旬,他家已出欄生豬200多頭。

  農業農村部公布的數據顯示,到今年11月初,全省存欄生豬和能繁母豬分別達到2097萬頭和205萬頭,提前兩個月完成今年國家下達的存欄任務。

  湖北是全國重要的商品豬生產基地,正常年份出欄生豬4000萬頭,外調800萬頭。去年以來,國內豬肉供應偏緊,湖北再顯擔當,調出生豬970多萬頭,為全國第一。

  生豬養殖大省,湖北名不虛傳:本世紀初,150標準化養殖、生物發酵床養殖等模式在全國推廣;打破國外壟斷,湖北誕生首個生豬大數據基因組育種,培育出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核心種豬;大企業替代農戶與小型養殖場,養殖規模化水平超過60%,萬頭以上養豬場近800家,居全國之首。

  然而,名氣背後,隱痛揮之不去――

  養殖是生豬產業鏈中風險最大、汙染最重的環節,對衝這些負面因素,節本增效,全產業鏈的整合能力至關重要,這恰恰是湖北省的短板。「飼料、屠宰、加工、貿易等環節受制於人,沒有一家本土上市加工企業。」省養豬協會會長、武漢金龍畜牧公司董事長雷賢忠說。

  看飼料。本土飼料企業400多家,90%年產量在10萬噸以下。省農業農村廳二級巡視員董文忠曾擔任過省飼料辦主任,他稱,全國100萬噸以上飼料企業20多個,全省一個也沒有。一些外省品牌佔據湖北飼料市場半壁江山以上。「僅新希望在湖北就有十幾個分廠,年產量在百萬噸以上。」

  看屠宰。目前,全省有320家屠宰企業,小而分散,年屠宰量在50萬頭以上均屬省外的中糧、正大、雙匯等企業。

  看精深加工。目前,湖北省生豬產品絕大部分以出售白條肉、熱鮮食為主,精深加工率不足2%,低於全國4%的平均水平。對比外省,四川省深加工佔比達12%,河南省深加工佔比達25%左右。

  與湖北省缺乏龍頭企業的現狀形成鮮明對比,江西、湖南、安徽、山東、廣東等省的養殖水平並不比湖北省高,但無論產業前端的飼料生產,還是產業後端的屠宰、精深加工,都有一批高附加值的龍頭企業。

  為何多年培育不出一個「龍頭」

  龍頭興,產業旺。湖北生豬產業鏈不長、不粗、不緊,集中體現在缺乏本土龍頭企業。

  本土龍頭為何難產?省畜牧局原副局長陳紅頌認為,錯失幾次關鍵性的時機,導致步步落後於人。

  一次是改制的機遇。陳紅頌稱,武漢肉聯廠是新中國成立後,中央在漢興建的國內第一家規模最大的加工企業,產值一度佔全市工業總產值二十分之一,產品遠銷20多個國家和地區,產品有肉脂、纏頭、生化藥品、綜合製品等類型。

  1984年,全國生豬市場放開,允許個人殺豬賣肉,國營食品公司與肉聯廠普遍遭遇體制之痛。上世紀九十年代,全國各地肉聯廠紛紛開始改制。

  被寄予厚望的武漢肉聯廠改制受阻,廠領導進退兩難,企業在觀望與維持中開始走下坡路。

  以武漢肉聯廠為代表,就在湖北徘徊之際,一批外省民營企業借改制浪潮,乘勢長大,引發全國生豬產業迎來大洗牌,一批「巨無霸」慢慢崛起――

  漯河肉聯廠改制為雙匯,借款從德國引進先進的冷鮮肉生產線,從此發展步入快車道。廣東溫氏以「公司+農戶輕資產」模式,開始在全國擴張,1999年公司出欄僅7.75萬頭,到2019年突破2000萬頭。新希望集團由飼料行業起步,逐漸進軍產業鏈上下遊,目前公司總市值達1140億元,去年出欄生豬355萬頭。

  另一次機遇是資本市場的機遇。據介紹,湖北本地生豬企業中,最接近上市的是湖北天種畜牧公司。天種當時掌握國內最先進的種豬技術,當選為全國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政府將其列為上市後備企業,給予財政、土地、稅收等方面支持。但是,由於企業盲目擴張,在2013年和2014年的「豬周期」中,公司資金出現臨時短缺等困難,隨後公司上市未果,反被深圳一家公司收購。

  無獨有偶,20餘年來,湖北省著力扶持的多家生豬上下遊企業數次衝擊IPO未果。一位專家稱,倘若有一兩家企業通過上市募得資金,進行品牌建設,市場開拓,產業鏈拓展,將對整個湖北生豬產業意義重大。

  從領跑到追趕,湖北也曾嘗試發展全產業鏈,對飼料、屠宰等進行「行業資源整合」。

  董文忠介紹,省裡曾想把幾家大的飼料企業聯合起來,做大做強,但是幾家公司負責人各打各的算盤,都想做雞頭,不願當鳳尾,只得作罷。

  與飼料行業類似,屠宰行業的整合也以失敗告終。

  一輪輪角逐後,湖北被甩到四川、河南、廣東、山東、湖南、江西等第一集團之外。

  湖北省生豬產業為何「起大早趕晚集」?雷賢忠直言不諱:「不能總是找外因,怪政府支持不夠,湖北一些企業家視野和格局較小,缺乏合作意識,少了幹大事的定力與狠勁。」 他說,湖北有幾家發展非常好的生豬企業因為企業內部負責人的爭鬥一步步走向衰敗,非常可惜。

  能否再造生豬產業的「黃鶴樓」

  我國生豬年均消費量6億頭,生豬產業年產值接近2萬億元。

  延伸生豬產業鏈,培育全國性龍頭,趕超先進省份,湖北還有機會嗎?

  省農業事業發展中心副主任熊義柏認為,受非洲豬瘟、環境整治等諸多因素影響,我國生豬產業正迎來轉型升級窗口期。做大做強生豬產業,湖北不僅有養殖規模優勢,人才、科技等也是強項,決不能自甘人後。

  首先要破除農業產業低人一等的舊有觀念,省委政策研究室一位負責人稱,湖北省有的地方只盯著高科技產業,忽視了傳統產業,其實這是誤區,一頭豬可以加工出185種產品,全產業鏈蘊含豐厚利潤。今年,我國四川、河南、江西3個省的首富都是生豬產業的。

  用好市場之手。企業必須吃一塹,長一智,保持發展定力,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

  今年來,豬肉價格暴漲,武漢金龍畜牧公司每天純利潤超過200萬元,全年利潤有望超過10億元。「這些年,湖北生豬企業不斷倒下,一個很大原因是搖擺不定。」雷賢忠稱,自己所以小有成功,就是贏在堅持「一輩子,一群人,一件事」。他回憶,幾年前有人勸他轉行搞房地產,自己抵住了誘惑。

  去年以來,牧原、雙匯、溫氏、正邦、新希望等巨頭均加速擴張步伐;新希望集團董事長劉永好透露,全國上千家房地產企業跨界過來養豬。山東、河南、四川、湖南、江西等省政府部門也出臺新政策,圍繞全產業鏈,加大對生豬產業扶持力度,開始布局下一輪生豬產業格局:四川由省領導掛帥,加快實施「生豬產業提升行動」,「一企一策」培育重點生豬加工企業。11月,四川省政府與大連商品交易所籤署生豬期貨戰略合作協議,未雨綢繆。重慶市與農業農村部加速共建全國生豬大數據中心,6月起,定期發布全國生豬指數,力求打造全國性生豬線上交易平臺。

  「前有標兵,後有追兵,做大做強生豬產業時不我待。」熊義柏建議,黨委政府大員上陣,農業農村、發改、經信、商貿等部門攜手,組織專班,下大力氣,行非常之舉,支持本土養殖、飼料、屠宰等企業兼併整合,組建生豬產業集團;像20年前整合湖北菸草一樣,整合出一個生豬產業的「黃鶴樓」。

  一位專家稱,湖北對生豬產業上的資金扶持還有待加強;同時要改變過去撒胡椒麵的做法,集中財力,組建生豬產業發展基金,重點培育兩三家大龍頭,力爭5年內上市。

  「金融資本是現代產業的血液。」省社科院農經所所長鄒進泰認為,一直以來,湖北省金融機構對生豬產業的潛力缺乏足夠認知,更沒有極具膽識的大手筆,必須創新思維,打破禁錮,允許活豬抵押貸款、養豬場土地經營權抵押融資;同時,政府部門應當把省內有潛力的畜牧企業納入上市企業培育對象,著力扶持。他舉例說,2018年在生豬養殖全行業虧損時,新希望公司利用資本市場,逆勢低成本擴張一倍產能,最終迎來今年利潤翻倍。

  一個不容忽視的現象是,外地大企業已佔據湖北市場,湖北省本土企業如何與之競合?省農業農村廳畜牧處處長何年華建議,一方面,像引進正大一樣,繼續引進全國生豬頭部企業,建設全產業鏈工廠,湖北本土企業為其產業鏈配套,在服務中壯大自身,讓中小養殖戶在合作養殖中享受到全產業鏈的紅利,增加收入;另一方面,「應著力改善本土企業的發展環境,不能招來女婿氣走兒子。」

  痛定思痛,不服輸的湖北生豬人積極行動,力求後發趕超――

  8月,武漢回盛生物(300871)科技公司在創業板上市;9月,武漢科前生物公司在科創板上市,掛牌首日開盤價為29.50元,漲幅達154%。兩家公司均依託華中農業大學的科研優勢,主攻生豬等獸藥生物製品。目前,兩家公司開始布局飼料、添加劑、生豬養殖等上下遊產業鏈,前景可期。

  針對本土企業小而散的現狀,今年9月,金龍集團、襄大等省內10餘家生豬養殖企業,聯合華農,自發聯合組建湖北今楚首創育種公司與湖北今楚聯合食品公司,著力在種豬育種與豬肉精深加工領域尋求突破。據悉,兩家公司將把10%的利潤用於研發,打造湖北本土生豬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錨定目標不鬆勁,久久為功,用好市場與政府兩隻手,努力提升全產業鏈實力,讓更多農民深度融入產業鏈、價值鏈,湖北的生豬產業一定會爬坡過坎、聚能成勢,迎來下一個春天。

關注同花順財經(ths518),獲取更多機會

責任編輯:cdl

相關焦點

  • 買豬寶每日資訊——全國生豬價格12月10日
    1.市場行情平臺點評:12月9日,全國生豬均價為33.39元/公斤,豬價較昨日下跌了0.13元/公斤。今日全國生豬收購價格以大面積下跌為主。北方屠企收豬壓力不大,而消費疲軟,下遊接貨能力較差,屠宰廠多壓價收豬。
  • 打造生豬全產業鏈守好「菜籃子」——重慶生豬養殖大區復產保供觀察
    該公司負責人龍開洋對記者說:「這種『豬-沼-果』種養循環模式,不但解決了規模養殖的汙染問題,還延長了生豬產業鏈、提高了附加值。」  龍開洋介紹,果園和養豬場建於2018年,去年受非洲豬瘟疫情影響,養豬場出欄量只有3000多頭,當前公司正加快母豬補欄,今年出欄生豬可達7000餘頭。他說:「加快生豬產能恢復必須走規模化、生態化之路。
  • 強化全產業鏈,龍大肉食投資150萬頭生豬養殖項目
    來源:藍鯨財經12月17日,山東龍大肉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龍大肉食」)發布公告稱,與山東省乳山市人民政府(以下簡稱「乳山政府」),就龍大肉食在乳山區域範圍內投資建設年出欄150萬頭生豬及肉製品全產業鏈深加工項目達成戰略合作意向。
  • 生豬存欄量連續回升 今年上半年生豬出欄量同比降幅收窄
    中國肉類協會日前在2020中國國際肉類產業周上發布的中國肉類產業發展數據顯示,能繁母豬存欄量自去年10月開始連續環比增長,生豬存欄量連續回升,今年上半年生豬出欄量同比降幅收窄。與會專家指出,由於非洲豬瘟疫情和新冠肺炎疫情的疊加影響,今年上半年肉類產量同比下降。
  • 六盤水:積極打造盤縣火腿全產業鏈,帶動火腿與生豬產業快速發展
    六盤水:積極打造盤縣火腿全產業鏈,帶動火腿與生豬產業快速發展 2020-07-13 21:5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廣東陽江大型畜牧企業生豬養殖場,年出欄36萬頭生豬,投資6.5億
    作為廣東省生豬養殖主產區之一的陽江市,根據相關資料顯示:該市第一季度全市生豬存欄166萬頭,生豬保有量和肉豬出欄量超越茂名、湛江、江門等養豬大市。目前,陽江市繼續出臺相關政策與措施,保障生豬穩產保供,加快推進生豬家禽產業轉型升級。
  • 2017年上半年生豬產能增加近4500萬頭,投資高達853億!大企業瘋狂...
    97R中國飼料行業信息網-立足飼料,服務畜牧  16、去年年底,鄰水縣縣引進重慶正大農牧食品有限公司,合作發展50萬頭生豬產業鏈項目,計劃投資28.8億元。97R中國飼料行業信息網-立足飼料,服務畜牧  18、6月28日,金新農公司近日與西平縣政府、河南金鳳牧業設備股份有限公司籤署了《「50萬頭生豬產業鏈」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就建設「50萬頭生豬產業鏈」項目達成戰略合作意向。
  • 打造生豬全產業鏈 京基智農「智慧養豬」之路
    值得關注的是,近期京基智農再斥巨資加碼智慧生豬養殖。斥資13億 打造年出欄50萬頭生豬養殖產業鏈12月17日,京基智農發布公告稱,公司與廣東省肇慶市高要區祿步鎮人民政府籤署關於投資建設生豬養殖產業鏈項目的框架協議(以下簡稱「框架協議」),以投資建設年出欄50萬頭生豬養殖產業鏈。
  • 總投資40億 新希望六和200萬頭生豬一體化項目在萊西開工
    魯網10月2日訊(記者趙光通訊員侯義鳳公志程)9月29日,新希望六和萊西市200萬頭生豬一體化項目開工儀式在萊西市河頭店鎮舉行。該項目總投資約40億元,年產、加工生豬規模達200萬頭。200萬頭生豬產業一體化項目落戶萊西,將為生豬保供穩產、促進產業轉型升級、加快產業新舊動能轉換貢獻積極力量。萊西市委書記莊增大在致辭中表示,新希望六和200萬頭生豬一體化項目的順利開工,不僅標誌著萊西市與新希望集團的合作步入新階段,更標誌著萊西市在深化拓展「萊西經驗」,加快鄉村產業振興的徵程上取得了實質性突破。
  • 疫情下的上海松江生豬產業鏈:養豬戶的豬非但沒餓死 線上銷售量...
    受疫情影響,當前生豬產業鏈的各個環節,包括飼料生產和運輸、生豬出欄和補欄、屠宰加工、活豬和豬肉跨區域調運等,均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復工推遲和區域隔離的影響。如何在疫情下,保證以「豬肉」為代表的「菜籃子」產品供應,甚至在「危中求機」:加速生豬養殖產業規模化進程;構建飼料生產、養殖、屠宰全產業鏈;補齊線上銷售端產業鏈短板…上海松江在整個生豬產業鏈裡,做了一些有益探索和嘗試。
  • 抓龍頭 促復產 推轉型——湖南湘潭向生豬產業強市邁進
    至今年9月底,全市生豬存欄151.67萬頭,出欄165.09萬頭,分別完成省定任務數的104.6%和75.04%,規模場能繁母豬增加26.58%,以復產增養、擴規提效為支撐,創造了生豬科學復養、生豬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湘潭模式」。
  • 山東生豬存欄連續10個月增長
    山東省畜牧獸醫局總獸醫師張乃清16日發布,該省20家生豬龍頭養殖企業年底出欄可達1400萬頭,較去年翻番。目前,山東省生豬存欄已恢復到常年水平的90%以上,預計,元旦春節期間豬肉供應量同比增加約三成。供給保障進一步增強,豬肉價格總體將低於上年同期水平。
  • 2019年出欄生豬441.52萬頭!遵義是如何做到有酒喝更有肉吃的?
    3月13日,記者從全省生養豬業產業推進會上獲悉,生豬產業作為遵義市農業的重要支柱產業,2019年全市存欄生豬327.33萬頭,出欄生豬441.52萬頭。遵義市副市長劉承東介紹遵義市生豬產業情況遵義是如何將生豬產業做大做強的?
  • 尚政國調研竹山縣生豬產業發展
    10月12日,市畜牧獸醫服務中心副主任尚政國帶隊前往竹山縣,就招商引資生豬企業建設和秋季生豬添槽補欄等情況進行專題調研、督辦,縣畜牧獸醫服務中心主任張子慶陪同。在寶豐鎮深溝村東方希望生豬循環養殖基地,公司總經理周國林向專班詳細匯報了當前項目進展情況、存在的困難和下一步打算。尚政國要求企業要著眼全局、加快布局,儘早服務竹山縣建成生豬調出大縣。在擂鼓鎮煙墩梓村,專班組織了座談,村支部書記柯美春詳細介紹了本村生豬存出欄情況及當前非洲豬瘟防控形勢。
  • 當前我國生豬產業鏈企業現狀及如何用好生豬期貨工具
    從生豬產業鏈來看,前端是飼料生產企業,飼料行業中涉及的原料主要包括玉米、小麥、豆粕、菜粕、DDGS等多種農產品,中間環節是生豬養殖企業,主要涉及到母豬-仔豬-生豬等生產養殖環節,後端是屠宰企業,目前我國屠宰企業數量眾多,最終端是豬肉食品類加工企業和豬肉居民餐飲等消費。
  • 2020年我國生豬產業數據分析報告!_騰訊新聞
    四川在全國佔比約13.7% 3.3.3 雲南:曲靖最多 3.4 全球10萬頭母豬企業:中國佔了1/3 3.5 主要上市豬企業:生豬銷量呈增長態勢 前言 生豬是中國價值最大的農副產品,生豬產業鏈以生豬養殖業為中心,涉及飼料加工
  • 王聰穎:飼料生豬產業鏈全景圖
    目前負責油脂油料期貨及生豬研究與分析。  報告摘要  .【產業格局篇】飼料產業鏈包括飼料、育種、養殖、加工流通、消費等環節。養殖、屠宰到零售,豬產業鏈利潤形成一道微笑曲線。我國生豬養殖產業經歷了生豬供應嚴重不足、恢復性發展、快速發展、結構調整和規模化發展等5個階段。  .
  • 千方百計發展生豬產業 黔江實現穩產保供背後
    數據顯示,今年黔江生豬規模化率達到60%,預計出欄生豬65萬頭,人均接近1.2頭,毛收入30億元左右。  黔江,繼續用出色的成績單證明這支農業產業的爆發力。  12字「真經」  嚴防死守「非瘟」持續增產  生豬產業保持健康發展背後,嚴防死守非洲豬瘟是關鍵。
  • 150萬頭生豬遇險,美國人快吃不上肉?中國萬億市場生變,國內養殖...
    此前美國生豬屠宰量為每日51萬頭,但受疫情影響,多家大型肉類加工廠停工。美國經濟學家預計,受疫情影響,美國各大農場在接下來的數周內,將因無法把養殖的生豬及時送出,而需宰殺並處理掉至少150萬頭生豬。美國愛荷華州提供了全美約三分之一的豬肉製成品,該州的農業部門負責人麥克·內格稱,「目前來說這還是個別現象,但它遲早都會在全國蔓延的。」
  • 山東生豬存欄連續10個月增長 已恢復到常年水平90%以上
    孫婷婷 攝  山東省畜牧獸醫局總獸醫師張乃清16日發布,該省20家生豬龍頭養殖企業年底出欄可達1400萬頭,較去年翻番。目前,山東省生豬存欄已恢復到常年水平的90%以上,預計,元旦春節期間豬肉供應量同比增加約三成。供給保障進一步增強,豬肉價格總體將低於上年同期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