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工欲利其事,必要查其器」。野釣也是這樣,要想釣到魚、釣大魚,必須要有一套得心應手的野釣釣具,最基本的釣具有:魚竿、魚線、魚鉤、浮漂、鉛墜。這五樣釣具,缺一樣都不行。其次,就是繞線輪、連接環、抄網、魚護、漁具盒等輔助工具。那麼今天先來介紹一下海竿。
海竿:海竿亦稱拋竿。海竿主要用於釣遠、釣大水域、釣大魚,也可以釣近、釣小水域、釣小魚。海竿有長短軟硬之分,使用時應慎重選擇,否則用起來不僅感到彆扭,而且影響到釣魚。在野塘、河川、溪流、水庫、湖泊釣魚,通常使用2.7~3.9米長的海竿。長海竿適用於岸邊開闊、水中有大魚,而且須投遠時。
海竿的軟硬,在使用時應有嚴格的區別,在有大魚的水域,或在夏天水溫高、魚兒咬鉤猛的時候,使用硬竿比較合適。春秋季節水溫低,魚攝食輕微,就宜用軟海竿,才能捕捉到魚兒咬鉤的輕微信息。在深秋,有時見到岸邊支著一排硬海竿,這給人一種「夏裝秋用」的感覺,此時水涼魚兒攝食無力,根本拉不動粗硬的海竿尖。水涼魚兒不僅攝食輕,也沒有多大的衝撞力,即使大魚上鉤,也掙扎無力,就像鉤著一段大木頭,任其拖拽。
海竿竿柄的長短十分講究,它是根據海竿的用途而設計的。例如,海竿在拋投時,其竿柄—般都在30~40釐米長,以適應遠投的需要。因為海竿在拋投時,握竿的雙手分開的距離愈大,愈能使上勁。有些短軟的小海竿,繞線輪距竿底端不足20釐米,握竿搖輪,輕便省力,在近距離釣小魚極為方便。
長柄海竿適合遠投,尤其是釣上大魚之後,收線時可將竿柄抵於腹部,搖輪特別省力。使用海竿,配繞線輪特別重要,竿好不如輪好。質量差的輪子,搖起來擺動很大,有阻滯感,稍有拉力就搖不動了,好竿配這樣的輪,也發揮不出優勢。反之,一支質量差一些的海竿,配上一隻好輪,可以彌補竿的不足。
海竿釣魚,一般都喜歡用炸彈鉤。炸彈鉤除漁具店有出售外,也可以自己拴魚鉤。方法:取4~6根直徑為0.3~0.4毫米的尼龍線,每根長32~36釐米。在每根線的兩端各拴1隻魚鉤,然後將線對摺,而後在距上端1~1.5釐米處打一個死結,死結上部為套扣,掛上聯結環與主線連接即成為無託餌器的炸彈式組鉤。
有的釣者喜用串鉤,串鉤亦稱葡萄鉤、蜈蟻鉤。拴串鉤一般用3~5枚為宜。串鉤入水後要使各鉤能展開,不與主線纏繞,其腦線不要太長,要稍硬一些,因此可選用5~8釐米長、0.25-0.3毫米粗的尼龍線做腦線。鉤與鉤之間的距離要大於腦線的長度,這樣釣鉤就不會相互纏繞。由於各個鉤相隔一定的距離,所以鉤落水後處於水體的不同層次中,可以垂釣不同水層的魚類。
串鉤一般用死墜,墜子拴接於釣線末端,墜子距第一枚釣鉤的距離應在10~15釐米,這樣第一枚釣鉤落水後一般剛好挨底,不至於埋入淤泥中。用品鉤垂釣時,釣竿仰角不要太大,這樣可使釣線上的釣鉤靠近水底,垂釣效果比較好。海竿釣魚,餌鉤宜拋得遠、拋得準。如何才能投遠、投準?首先,拋投前先安繞線輪,穿上魚線,掛墜拴鉤,逐節拉出魚竿,對齊導線孔,並與繞線輪卡座對準,然後裝上釣餌,即可投鉤。海竿投鉤法有好幾種,經常採用的有後挑式、側投式、前挑式和劈頭式四種。
(一)後挑式:垂釣者的身體正對前方目標,左腳前跨半步,先將海竿竿尖朝後,雙手舉竿過肩,上身重心移至左腳,同時向正前方揮動海竿,當鉛墜從頭頂通過的瞬間,放開壓扣導線的手指,與此同時,將握竿的左手收到左側腹部,右手壓竿向前,使釣組自然地拋投出去,落入目標水域之中。
(二)側投式:垂釣者的身體正對前方目標,左腳向前跨出半步,將海竿置於身體右後側,竿稍下傾靠近地面。將身體重心移至左腳,右手由肩側向斜前遠方劃弧線盡力揮竿,扭轉腰部,右手向前拋出。當鉛墜通過頭頂的瞬間,鬆開壓線手指進行放線。這種投法的特點是投的距離遠,可達100米。
(三)前挑式:垂釣者的身體正對前方目標,右手握竿,將竿置於身體前方,竿稍下傾,左手拿鉛墜,用力拉釣線,使海竿成弓形,然後抬竿松墜,靠彈力將餌鉤拋入釣點。此法適合近岸投拋,或是兩旁野釣者距離很近時採用。
(四)劈頭式:垂釣者的遠距離拋投,要求釣餌的集聚性要好,應採用劈頭式。其要領是:身體正對前方目標,雙腳叉開,與肩同寬,用雙手握竿,舉過頭頂。這時應手、眼、身、竿正對目標,將海竿自上而下劈下去。待竿運行至前方與水面呈45度角時,鬆開壓錢手指放線。這種拋投方法比較準確,左右落點偏差小,且不難掌握。
那麼今天的分享就先到這裡了,喜歡野釣的朋友們可以一起分享一下自己的垂釣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