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重慶萬州生態番茄明年網購送到你家 批發價只比普通番茄高5角,甜度口感更好
▲重慶萬州同鑫公司的生態番茄明年將大量進入主城
重慶晚報記者 談露潔 攝影報導
開欄語
6月初,市委宣傳部啟動了以全媒體方式開展「走五大功能區域 看改革發展新貌」系列主題宣傳活動,首先推出了「看渝西———走進五大功能區域媒體聯合行」系列主題宣傳,全面展示了渝西片區各區縣立足自身科學定位,以改革創新為動力,推動實施五大功能區域發展戰略的生動實踐。
今日起,本報推出「看渝東北———走進五大功能區域媒體聯合行」系列主題宣傳,聚焦渝東北生態涵養發展區。
花臉妹妹、黑臉妹妹、粉太郎……這些萌翻人的名字,都是重慶萬州出產的好看又好吃的番茄,明年主城市民不但有望在家門口買到,還可以通過網上下單送貨上門。
17日,「看渝東北———走進五大功能區域」媒體聯合行走進重慶萬州區,重慶晚報記者在重慶萬州同鑫現代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見識到近30種生態番茄,感受到了生態涵養發展區功能定位為重慶萬州帶來的變化。
世界各地引進新品種
「這些番茄正好熟了,你們都來嘗嘗,看看味道怎麼樣。」17日上午,重慶萬州同鑫現代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的生態農業園裡,總經理盧長坤一邊說一邊摘下一個個頭不大、顏色鮮紅的番茄,直接放進嘴裡。重慶晚報記者也摘下一個,咬一口,皮薄、甘甜,濃濃番茄味。
「像這樣好吃的番茄,我們種了近30種。」盧長坤說。
走在大棚裡,重慶晚報記者看到有的番茄已經成熟,工人們正在採摘;有的藤上掛著青果,還要再等一段時間才熟。每種番茄名字都不同,紫黑花臉妹妹、粉太郎、黃鈺……盧長坤介紹,這些品種都是從世界各地引進,比如從以色列引進的紫黑花臉妹妹,成熟後外表是紫黑色的,非常甜,含糖度達到14%,而市面上的普通番茄通常只有4%左右。
智能大棚環保產量高
每個大棚3000多平方米,接連走了幾個大棚,裡面卻看不到幾個工人。原來,由於智能化程度高,只需兩三個人就能管理好一個大棚,其他的都交給電腦和儀器操作。
盧長坤介紹,大棚頂部和四壁採用從德國引進的陽光板,可以充分吸收陽光;煙囪式的棚頂,可以自動調節棚內的溫度;地裡裝有感應器,溼度和溫度可以自動監測,工人只需要在電腦前操作一下,就能自動完成灌溉;地下鋪有管道,灌溉用水還可以回收利用;園區裡安裝了30盞太陽能驅蟲燈,可以安全環保地趕走害蟲……
「還有泥土,我們正準備用椰糠基質進行無土栽培。用這種基質,肥料保有量比泥土高60%~70%,而且不會有汙染。」盧長坤說,這種智能、生態的方式栽種出的番茄口感更好,產量也更高,1畝地能達到約1.8畝普通地的產量。
明年將開通網購平臺
這些生態番茄,主城市民什麼時候能吃到?盧長坤說,目前種植的番茄主要供重慶萬州市場,少部分發到主城。預計在明年,包括生態番茄、茄子、西瓜等蔬菜水果將大
規模進入主城,通過高檔社區開直營店的模式銷售。明年內,還將開通網購平臺,市民網上下單,就能等貨上門。
這些生態番茄,價格會不會很貴?盧長坤說,雖然口感好很多,但價格並不高,大部分批發價只比目前市場上的普通番茄高5角左右。
重慶萬州上萬微企發展生態農業
未來五年計劃實現新增就業崗位25萬個
17日,在重慶萬州區鐵峰鄉桐元村,鄧玉昌和工人們正在獼猴桃基地裡忙碌著。鄧玉昌是兩個微企的實際負責人,其中負責獼猴桃生產的一個微企年收入超過10萬元。
2009年,重慶萬州工商分局微企科工作人員來到村裡,依託村裡原有種植獼猴桃的基礎,鼓勵村民們創辦微企。目前,村裡有144家微企,其中140家都是種植獼猴桃。業主以入股的形式加入獼猴桃專業合作社,將果子以每斤8元的價格交給合作社,由合作社負責統一銷售,桐元村也從原來的市級貧困村變成小康村。鐵峰鄉桐元村黨總支書記謝家寬介紹,村裡已成立一個獼猴桃基酒廠,今年還將開辦一個年加工8000噸的獼猴桃酒廠。「通過精深加工,提高獼猴桃的附加值。」
重慶萬州區工商分局微企科負責人介紹,在農村地區建設規模化、集約化發展的微企村,既符合生態涵養的要求,有利於整合資源,也能夠集中幫扶,培育農業產業化發展,推進農業產業現代化。目前,重慶萬州已培育了10430戶微企發展生態農業,帶動就業7萬多人。未來五年,目標是發展微型企業1.5萬戶、實現新增就業崗位25萬個。
小小生態番茄,小小獼猴桃,都只是重慶萬州區立足渝東北生態涵養發展區的重點開發區這一功能定位,發展特色效益農業、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的一個縮影。重慶晚報記者從重慶萬州區了解到,該區規劃到2017年,全區現代農業建設取得重大進展,城郊區域、現代農業示範園和其他有條件的區域率先基本實現農業現代化,全區農業現代化水平在渝東北地區起到核心引領作用。
聲明:凡註明為其他媒體來源的信息,均為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也不代表本網對其真實性負責。您若對該稿件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質疑,請即與東方網聯繫,本網將迅速給您回應並做處理。
電話:021-96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