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罩是預防呼吸道疾病的重要道具,但是,也並非所有的口罩都有防病作用,大家可千萬別戴錯了。預防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應該從口罩的正確選擇和佩戴開始。來,跟著國家衛健委和疾控部門,掌握正確姿勢!
口罩可以分為三類:
1、醫用外科口罩(阻擋70%的細菌);2、N95口罩(阻擋95%的細菌);3、普通棉紗口罩(阻擋36%的細菌)。
要想預防新型肺炎,專家建議公眾配戴——醫用外科口罩或N95口罩!棉布口罩就不要用了。其中,醫用外科口罩一般藥店有銷,N95口罩目前只能在某些特藥商店或醫藥器械公司購買到。對於普通市民來說,如果是去公共場所、不與病人接觸,佩戴醫用外科口罩足以,不必過度防護。如果會接觸病人,則要佩戴防生物的N95口罩。常用的N95口罩實際上分為兩種,一種是防生物口罩(藍綠色),型號1860或9132;一種是防塵口罩(白色),型號8210。如果大家有購買需求,也應選擇防生物的醫用防護口罩。
一次性醫用口罩的佩戴:一次性醫用口罩有三層,且有裡外之分,淺色面有吸溼功能,應該貼著嘴鼻,使深色面朝外。有金屬片的一邊朝上,切記不要戴反。根據自己的臉型,將折面充分展開,把鼻、嘴、下頜完全包住,然後壓緊鼻夾,使口罩與面部完全貼合。
頭戴式口罩佩戴步驟:單手捧口罩本體,指尖位於鼻夾位置,讓兩根頭帶自由地懸垂在手背下方,鼻夾朝上、口罩扣住下巴,將上頭帶戴在頭頂位置,下頭帶戴在頸部。用雙手食指,從鼻夾中部開始,向兩側一邊移動一邊向下按壓鼻夾,塑造鼻梁形狀。
北京佑安醫院的專家講解如何正確佩戴口罩
那麼,使用過的口罩該怎麼處理?最近兩天,人們不斷在朋友圈裡轉發「用過的口罩,沾滿了細菌、病毒,建議不要隨意丟棄」,甚至擔心被別有用心的回收利用,有人甚至給出了解決辦法「拿開水燙一下、定點焚燒、剪碎了再扔」辦法,這些靠譜嗎?談及使用過的口罩的危害,疾控專家表示,使用過的口罩確實可能攜帶大量微生物,如病毒、口腔細菌等。這些微生物不僅可能源於外界,通過吸氣,吸附在口罩的外表面,也有可能因為使用者本身攜帶細菌、病毒,通過呼氣,吸附在口罩的內表面。因此,使用過的口罩是可能存在很大感染風險的。因此,建議人們在摘掉口罩時,不要觸碰口罩的外表面,因為可能會感染自己;不要觸碰口罩的內表面(自己是病人),因為可能會感染別人;不要觸碰別人使用過的口罩,因為可能會交叉感染;不要直接放到包裡、兜裡等處,因為可能存在持續感染風險。
使用過的口罩如何處理呢?
開水燙?高溫確實是消毒的一種方式,如煮沸,而且簡便、易操作。但是使用開水燙口罩,肯定需要將口罩放置在容器或檯面上,避免不了汙染容器或臺面;其次,開水燙一下,無法滿足消毒所需的持續高溫,時間也不夠,可能僅能殺滅部分病原體。因此,不建議開水燙處理。
焚燒?同樣,焚燒的原理也是高溫消毒。但是,焚燒一來會汙染環境,二來會造成安全隱患,三來也沒有這樣的固定地點。因此,不建議個人焚燒處理。
剪碎後扔掉?雖然為了防止被別有用心的人回收利用而剪碎口罩的出發點是好的,但是存在很大的感染風險。因此也不建議剪碎處理。
專家建議,無論是到醫院就診,還是看望病人,凡是在醫療機構中使用過的口罩,都請直接投入醫療廢物垃圾袋中。這些口罩作為醫療廢物會由專業處理機構進行集中處置。對於疑似患有傳染病的民眾,應在就診或接受調查處置時,將使用過的口罩交給相應工作人員,作為醫療廢物進行處理。對於存在發熱、咳嗽、咳痰、打噴嚏等症狀的民眾,或接觸過此類人群的民眾,推薦將口罩先丟至垃圾桶,再使用5%的84消毒液按照1:99配比後,撒至口罩上進行處理。如無消毒液,也可使用密封袋/保鮮袋,將口罩密封后丟入垃圾桶。對於普通民眾,因風險較低,使用過的口罩可以直接丟入垃圾桶。在處理完口罩後,一定記得認真洗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