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又到了釣比目魚的時候了。比目魚俗名「偏口魚」,常見的比目魚大致有以下幾種:舌鰨、牙鮃、肉鮃、小嘴兒、長脖兒、石礓子、花斑腳等。比目魚為海水魚中的一大類,我國海域比目魚有數十種之多,大連近海常見的有牙片(牙鮃)、石礓子以及小嘴兒等,大連釣友習慣稱它們為扁扁魚、牙片魚、鼓眼子、偏口魚等。
比目魚屬冷溫水域底棲魚類,常棲息在淺海的礫石區以及泥沙質海底。比目魚外形特別,身體呈扁狀,最顯著的特徵是兩眼完全在頭的一側。有眼的魚背體色較重,大多和海底泥沙顏色相近,下面無眼的魚腹為淡白色。多生活在幾米至幾十米深的碎礁石和泥沙質海底,白天常伏在海底靜臥,早晚出來活動覓食。
比目魚一年四季可釣,尤其在秋季,從立秋一直到小雪,會有更高的釣獲量,多年來一直是大連釣魚人喜愛的「高檔」對象魚。夏日的浴場沙灘,一到秋季就成了釣魚愛好者的沙灘了,長槍短炮地支著各種魚竿,不少釣友少則三五竿一字排開。
比目魚這種魚主要生活在沙質的淺水地區,整個身子貼在沙灘上前進,所以到沙灘上來釣成功率會高一些。
釣具的選擇
岸釣比目魚釣具應本著結實耐用,抗拉強度達到岸釣要求為宜。最好選擇為2~2.7米或以上的遠投超硬強度的海竿,配中、小型旋壓式繞線輪,4號線或碳纖維線直徑0.35毫米以上,儲線應在100-150米為佳。鉛墜可根據當日海浪、海流而論,要多準備80~150克的鉛墜。因為比目魚的嘴很小且有嘗餌的習慣,所以應儘量選擇鉤門窄小且尖的魚鉤。釣組匹配應為墜上雙鉤的形式。
垂釣比目魚的時間
比目魚通常棲息在30~50米深的海底。產卵期會遊向淺水地帶活動、覓食。由於比目魚遊泳能力不是很強,一般很少到水上層活動。因此比目魚白天多伏在海底不動,只有早晨和傍晚出來活動覓食。垂釣的最佳時間是上午10時前以及下午的4時後。
垂釣要領
垂釣時將釣組大力拋出支好竿子後,即可靜等比目魚上鉤,大連人管這叫「悶釣」。如果在長時間內沒有魚訊,這時應該採用「引逗」的方式,即不斷地將釣組提起、放下,再提起、再放下,使線帶動釣組不斷地小幅度撞擊海底,使魚餌在水中上下擺動已達到誘魚的效果,如此多次反覆提拉定會讓比目魚中鉤。
比目魚在吃餌時有一個明顯的習慣,即當它發現魚餌後,不是急於吞餌而是會有個嘗餌的過程,它會把餌食吸人嘴中觀察其有無危險,餌食是否合口味,這個過程需要1分鐘左右的時間,當它確信沒有異常後會吞餌遊走,這時魚竿會瞬間抖動或彎曲,即可大力揚竿,揚竿後要及時、快速地收線,這是因為比目魚在上鉤後會負痛下潛力圖貼近海底,貼在海底的礁石上,隨即會從體內分泌出又黏又稠的液體,把自己牢牢地貼在巖礁上,這時你再用力拉也無法將它從巖礁上分開,直至斷線折鉤為止。因此比目魚上鉤後一定要快速收線,不要給它喘息的機會,使其不能接近海底。
釣比目魚的用餌
比目魚為肉食性魚類,喜食小魚、小蝦沙蠶等,最愛的餌食是貝類,但因其肉質不戀鉤需事先用鹽脫水後再用。隨著季節逐漸變涼,淺水水溫低時,最好使用遠投竿,串鉤底墜掛蜆子肉或者沙蛆悶底釣。
擬餌釣偏口也是不錯的選擇。用一種有帶鉤的硬質塑料小魚,另一種是軟質不帶鉤的塑料小魚被穿在特製的長柄鉤上,鉤尖再掛點魚肉,這樣既有形又有味,效果特好,長柄鉤上端用鉛鑄一個小魚頭代墜沉底。具體操作,把擬餌拋出30米以外,越遠越好,慢慢向回拉若覺得手有重感,先不要硬拉,讓魚把鉤吞下再抖竿,這樣十拿九穩。比目魚咬上鉤並不是次吞下,而是先品味再吞下。
釣它的關鍵就是掌握抖竿時機,寧晚勿早。一般它吞下鉤有痛感,再吐鉤,這時抬竿收線都會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