雀巢:併購來的食品業帝國

2020-12-16 第一財經

產品線現橫跨9個品類,擁有20多個國際知名品牌,其中超過一半的知名品牌通過兼併與收購獲得,使用雀巢品牌的食品、飲料和醫藥用品產品近萬種,這就是雀巢,全球最大的食品製造商。

而今,一度被形容為「多而不精」的雀巢也開始謀求轉型,轉向一個健康、營養、高科技和個性化飲食的倡導者。

血液中的併購基因

1987年,中國北部黑龍江省不起眼的一座小城雙城市,甚至還沒有一條像樣的路,就是這樣一個讓其他跨國公司為之卻步的地方,雀巢卻把它作為了進軍中國市場的橋頭堡,向農戶教授飼養奶牛和採奶技術,同時也開始在這裡建廠。

同年,與雀巢一樣看好中國市場的其他跨國巨頭們也來到中國,肯德基在北京前門繁華地帶設立了中國第一家餐廳,世界手機巨頭摩託羅拉公司在北京設立了辦事處。而在南方的廣州,法國達能公司也成立了達能酸奶公司。

雀巢的長遠戰略目光在十幾年後得到了體現——對奶源掌握不了主動權導致產品成本過高,2004年左右,世界五大牛奶巨頭法國達能、義大利帕瑪拉特、美國卡夫、英國聯合利華、荷蘭菲仕蘭在該領域相繼黯然退出中國市場,唯有雀巢碩果僅存。

實際上,雀巢公司於1867年誕生於瑞士日內瓦湖畔一個名叫韋維的小鎮上,藥劑師亨利·內斯爾創立一個牛奶製品工廠作為開端,但其飛躍是從7年後,朱勒斯·蒙耐瑞特從他手裡收購公司後開始。

作為一個精明的商人,蒙耐瑞特深知公司要迅速發展壯大,有效的資本運作是最佳的方法。從1898年開始,雀巢先後在美國、英國、德國和西班牙等地收購和兼併了一系列的牛奶公司,由於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牛奶緊缺,牛奶和巧克力產品起家的雀巢迅速壯大。

此後在長達百年的發展歷程中,併購已成為雀巢發展血液中的基因。

在現任董事長包必達1997年掌舵之前,雀巢前任董事長海爾姆特·穆歇也是一個狂熱的收購者。1988年,雀巢收購了生產奇巧(Kit-Kat)和聰明豆(Smarties)巧克力的英國糖果公司Rowntree;1992年,雀巢收購法國礦泉水製造商畢雷;此外,西班牙、澳大利亞和加拿大最大的冰淇淋製造商也被其收至囊中。

繼任者包必達在收購方面有過之而無不及。2001年,除了宣布收購哈根達斯在美國的業務,包必達以103億美元買下了美國著名寵物食品公司普瑞納,雀巢一躍成為全球第二大寵物食品製造商。此前在中國,雀巢先後收購太太樂、豪吉兩大雞精品牌。其最新的一筆收購,是今年4月,以118.5億美元收購輝瑞營養品業務。而從1985年至2012年,雀巢至少在併購其他企業方面花費超過440億美元。

「通過不斷的兼併收購和產品創新,加大產品品類,擴大企業產品市場規模,雀巢奠定了自己在全球食品行業中的領軍地位。」中投顧問食品行業研究員簡愛華告訴《第一財經日報》,雀巢產品線橫跨9個品類,擁有20多個國際知名品牌,其中超過一半的知名品牌通過兼併與收購獲得。

但並不是因為併購多就能成就其今天的地位,「重要的是併購後,雀巢能將之很好地整合到自己的業務中。」東方艾格分析師馬文峰說。從整個併購市場上看,貝恩公司的調研數據顯示,僅有32%的併購企業在併購一年後業績和股票表現優秀,有10%以上的增長;但55%的併購者的業績和股東回報相當低劣。而據雀巢公司內部人士張欣(化名)透露,以太太樂為例,雀巢收購10年後,其營收增長了10倍。

在大量的收購中,90%以上的銷售額來自國外的雀巢,也積累了豐富的經驗,簡愛華說,其收購的企業都是當地或行業內非常有影響力及潛力的公司,有些可以鞏固其優勢產品地位,有些可以帶來新產品的衍生,另一方面,其在本土化上做得相當出色,由於消費者的口味差異,食品企業應該是非常本地化的企業,雀巢的大部分收購都會保持原有管理團隊的穩定,同時又加入雀巢的資金、科研等資源。

「4%先生」的戰略轉型

首先是規模,其次才是利潤率。被外界稱為「4%先生」的包必達,堅持公司的營業收入每年要增長4%。在他看來,企業停止增長就是死亡的開端,併購是實現增長的重要手段。

大規模的併購使雀巢攤子越來越大,品牌越來越多,雖然打破了不同國家、地區之間的經濟壁壘及進入門檻,成為迅速獲得市場準入的最有效方式,但是從利潤率角度卻無法與企業規模匹配。在營業利潤率方面,主要對手卡夫、達能等利潤率常年都保持在20%以上,而雀巢利潤率僅2011年達到了15%,但此前多在10%左右徘徊。

於是,雀巢的併購業務,一度被形容成「多而不精」。與卡夫、達能等競爭對手的市場角逐中,簡愛華認為,雀巢的優勢主要是資金雄厚、產品路線廣,品牌影響力大,但是在細分行業卻不及競爭對手的「專和精」。

5年前,包必達開始意識到這種近似盲目收購模式的不可持續性。他當時預見到全球對健康和營養產品需求的激增,並決定將雀巢從靠即時嬰兒食品和速溶咖啡起家的老牌歐洲公司,轉型為一個健康、營養、高科技和個性化飲食的倡導者。

與其他一些跨國巨頭不斷併購,又不斷剝離瘦身一樣,如寶潔等快消巨頭賣掉品客薯片等退出食品領域、專注於日化相關主業;輝瑞出售食品業務聚焦藥品相關業務一樣,雀巢也開始對此前的併購和產業方向進行調整。

「出售了專門生產眼科產品愛爾康(Alcon),又併購了一些營養品相關業務就是例證。」張欣表示。2008年4月7日,雀巢以390億美元的價格向瑞士諾華公司出售愛爾康77%的股份。此前,雀巢也曾關閉或出售了業務表現不佳的150個工廠,但卻絕少有將「搖錢樹」掛牌出售的先例。

而在2007年7月,雀巢宣布以25億歐元收購諾華公司營養部門,全盤接收了諾華營養部門的研發員工,還從諾華手中以55億美元收購了全球嬰兒營養食品製造商嘉寶公司。

同時,雀巢開始淡出液體乳等低附加值市場,而將更多精力放在乳粉營養品市場——2007年中國液態奶體乳總消費量高達175億升,但增長趨勢早已放緩,大量以液態奶為主要業務的乳品企業的利潤率大幅下跌。

現在看來,雀巢當年淡出該市場的行為實為明智之舉。在原料價格上漲、行業利潤下降的雙重壓力下,雀巢轉型的成功尤其令人感到振奮:2007年,雀巢銷售額達974億美元,淨利潤為96億美元,利潤同比增幅達16%。而在當年四季度,競爭對手卡夫的盈利卻下降了6.3%。

在發展、併購方向進行了大規模調整的同時,研發方向上雀巢也進行了調整,加大了在營養品領域的研發投入。在雀巢集團內部,營養品業務已升級為一個獨立的完整部門,公司每年近6億美元的研發費用中,約有1/5用於營養食品的開發。

爭奪亞洲主導權

在最新這項併購中,輝瑞的營養品部門引起包括亨氏、美贊臣、達能等多方爭奪。這個年營收約為21億美元,年增長率約為8%的部門,85%來自新興市場,在華銷售佔到四分之一。也就是說,這項併購是獲得未來亞洲相關市場主導權的途徑之一。馬文峰表示,收購輝瑞的營養品部門之後,雀巢在這一領域將佔據中國第一的市場份額。

在中國,自從上世紀90年代末,收購太太樂、廣州冷凍食品公司,雀巢在併購投資方面再也沒有任何大手筆動作。然而金融危機後,歐美經濟日漸頹勢,而亞太新興市場卻保持快速增長,雀巢也有目的、有步驟啟動了龐大的中國投資戰略計劃。

在收購深圳景田百歲山失敗之後,雀巢並未氣餒,於2010年迅速拿下了中國瓶裝水十強企業之一—雲南礦泉水第一品牌雲南大山70%股權,保證了雀巢在中國擁有自己的水源。

2011年11月,收購國內蛋白飲料和八寶粥市場份額最大的廈門銀鷺食品集團有限公司60%的股份,確立了雀巢在相關產品老大的地位。同年12月又大手筆以17億美元收購徐福記60%股權,就此在中國的糖果和巧克力行業,雀巢超過瑪氏成為第一。

實際上,新興國家市場正在成為雀巢業績增長的最大來源地。2011年,雀巢在全球銷售額達到836億瑞士法郎,其中,發達市場新增銷售額5%~6%,而新興市場增長幅度高達13%。這一年,中國內地市場銷售額接近50億瑞士法郎,與2010年的28億瑞士法郎相比,增幅高達78%。大中華區已成為其全球範圍內業務增長最為迅速的區域市場。

從2010年開始,雀巢在亞太地區的投資就已經全面鋪開,近日,雀巢已開始在印尼與泰國投資3.2億美元建廠,目前雀巢在亞太地區的印尼、日本、菲律賓等15個國家設立分公司。「雀巢在亞太及新興市場地區頻繁投資和併購活動,都在表明雀巢開始重新審視全球市場,並開始進行戰略重大調整。」馬文峰說。

按照雀巢公司CEO保羅·巴爾克(Paul Bulcke)的計劃,雀巢公司意圖在2020年實現新興市場對雀巢的營業收入貢獻率達到45%,當前這一數字為33%。

 

附表 雀巢近年在華收購一覽

時間 收購事件

1997年 收購冰激凌生產企業上海福樂食品

1998年 購得國內雞精行業第一品牌上海太太樂80%股權

1999年 收購廣東最大冰激凌品牌廣州五羊97%股權

2001年 拿下國內第二大雞精生產商四川豪吉60%股權

2010年2月 拿下雲南大山70%的股權,補足礦泉水的短板

2011年4月 拿下廈門銀鷺60%的控股權

2011年12月 收購徐福記塵埃落定

2012年4月 118.5億美元收購輝瑞的營養品部門

資料來源:本報整理

相關焦點

  • 雀巢帝國轉型之路:從「買買買」到「賣賣賣」
    PART1雀巢帝國買買買雀巢是世界上最大的食品飲料公司,創建於1866年,擁有2000多個品牌,業務遍布全球191個國家。2018年,雀巢總銷售額為914億瑞郎(折合人民幣為6185.7億元)。153年來,雀巢公司經歷了兩次世界大戰和數次席捲全球的經濟危機,但在多數有據可考的年份,雀巢財務狀況都很穩健。更難以想像的是,這樣穩健的企業,它的悠久歷史是無數次跨國併購寫就的。
  • 營收驟下的雀巢帝國再下注
    投稿來源:鰲頭財經雀巢(NSRGY)是世界上最大的食品飲料公司,它的悠久歷史是無數次跨國併購寫就的。然而,近幾年,風向突變,雀巢從瘋狂「買買買」變成「賣賣賣」,先後出手糖果業務、水業務、銀鷺公司等。這一切,來的並不突然。
  • 徐福記、銀鷺、太太樂...雀巢中國450億的食品帝國!
    比如,徐福記、銀鷺、太太樂、大山礦泉水以及在西南市場討人喜歡的豪吉——這些在中國消費者印象中親切、熟悉、接地氣的本土品牌,無一例外都是雀巢大家族裡的一員。今天,食品板就帶大家走近雀巢中國的食品帝國!2017年總營收超6000億,中國市場450億今年2月,全球最大的食品商雀巢集團發布了2017年成績單。
  • 卡夫將收購英國聯合餅乾分公司 全球食品業又掀併購潮
    全球食品行業近日又掀起了併購的波瀾。據美聯社報導,僅次於瑞士雀巢的全球第二大食品生產巨頭———卡夫公司,本周一表示,它將斥資10.7億美元收購它的同行———英國食品巨頭聯合餅乾(United B iscu its)在西班牙和葡萄牙的分公司。同時,卡夫公司還宣布收回餅乾生產企業納貝斯克(Nabisco)在歐盟、東歐、中東和非洲的商標。
  • 雀巢的無敵之處,在於它遍布於你生活的每一處!
    20 : 00 ——看電視嘴總是閒不住,來幾支雀巢冰淇淋。個個有得吃。  21 : 00 ——天貓逛一逛,爸媽的雀巢怡養中老年奶粉快喝完了,下單補上幾罐。  創建於1866年的雀巢公司是全球最大的食品飲料公司,153年來,它經歷了兩次世界大戰和數次席捲全球的經濟危機,但在多數有據可考的年份,雀巢財務狀況都很穩健,153年更難以想像的是,這樣穩健的企業,它的悠久歷史是無數次跨國併購寫就的。
  • 10年前被雀巢併購,今又被創始人買下,又一「民族飲品」將崛起?
    不過,在銀鷺發展的正是迅速時,卻被雀巢併購,可在這將近10年的時間裡,銀鷺的發展非但沒有超過之前,反而逐漸的走向「衰敗」,而在最近,其創始人再「出山」將之買下,而它便是銀鷺。11月25日時,據雀巢的官方消息稱,向Food Wise有限公司出售銀鷺罐裝八寶粥以及銀鷺花生奶在華的業務。
  • 瑞士雀巢洽購中式糖果巨擘徐福記
    2010年雀巢全球總銷售額為人民幣8407億元,其中巧克力和糖果業務銷售收入達924億元,佔總銷售額的11%。不過,儘管進入中國市場歷史悠久,但是其在中國國內糖果行業的市場份額並不大。  對於此次併購,有業內人士分析稱,目前雀巢在新興市場的份額已落後於聯合利華等對手,這使得雀巢急於通過收購來擴大市場份額。收購新興市場優秀品牌對雀巢來說無疑是一條捷徑。
  • 解密雀巢:從靜水深流到激流勇進的150年軌跡
    5.雀巢的發展壯大離不開一系列的業務併購,但讓人驚訝的是,通過「中央集權化和分權化」有序管理分布在全球各地的幾千個品牌,雀巢的併購幾乎零失敗,這是一個奇蹟,值得其他企業好好學習。 6.在狹小的瑞士國土,孕育出了雀巢及其他一系列優秀企業,總結這些企業的成功因素,均可以在瑞士的地緣上找到根源。
  • 雀巢70億美元收購星巴克零售業 英媒:重建咖啡帝國
    GeekWire介紹,作為聯盟的一部分,雀巢的單杯膠囊咖啡機(single-serve capsule brewing systems)也將提供星巴克咖啡。此外,星巴克約有 500 名員工將加入到雀巢工作,幫助後者推動現有業務和全球擴張。 另據愛範兒報導,在生產方面,北美地區的咖啡產品將由星巴克繼續生產,全球其他地區則由雀巢負責。
  • 銀鷺變賣,水業出售,不停「剁手」的雀巢陷於被「圍獵」的焦慮!
    近日,曾經的食品巨頭雀巢頻繁被曝出售旗下多個品牌。究竟,這是輕裝上陣的還是帝國沒落?  一 銀鷺離「巢」,順利歸「家」  11月25日,雀巢官網發布消息稱,同意向Food Wise有限公司(以下簡稱:Food Wise)出售銀鷺花生牛奶和八寶粥業務,預計交易將於今年年底完成。
  • 每日全球併購:沃爾瑪微軟聯手競購TikTok,青島啤酒集團收購雀巢...
    (第一財經) 青島啤酒集團收購雀巢中國大陸水業務 青島啤酒集團與雀巢公司在中國大陸正式進行戰略合作,並將購買雀巢中國大陸的水業務。據悉,此次交易包括本地品牌「大山」「雲南山泉」,以及雀巢位於昆明、上海和天津的三家水業務工廠。根據雙方的許可協議,青島啤酒集團將在中國生產和銷售「雀巢優活」品牌。
  • 傳雀巢將關滬穗等地冰淇淋廠 重點打入高檔冰淇淋市場
    傳雀巢將關閉滬穗等地冰淇淋廠   擁有「五羊」商標的廣州冷凍食品公司或在關閉之列   近日有消息稱,全球食品巨頭雀巢公司正有意關閉上海等地的冰淇淋製造工廠。對此,雀巢方面回應羊城晚報稱:「雀巢正不斷評估冰淇淋業務,並作出相應的調整,以保持業務的長久發展。」
  • 雀巢醞釀10億美元賣八寶粥銀鷺和徐福記
    雀巢瑞士總部新探知館牆上的雀巢創始人Henri Nestle名字對於迄今已有152年歷史的全球食品業巨頭雀巢來說,聘用外人掌舵特別是「空降CEO」的例子僅有二次;除聘請馬克·施耐德外,上一次用外人做「統帥」則是近100年的事了。
  • 一周零售新聞丨淘集集併購重組失敗,雀巢40億美元出售北美冰激凌業務
    大事件淘集集併購重組失敗,正式啟動破產清算程序明星創業公司淘集集將於12月9日正式宣布破產。這意味著公司因資金鍊斷裂而進行的併購重組計劃宣告失敗。淘集集CEO張正平稱,公司併購重組的確失敗了,投資人已經籤了投資協議,但是在最後打款階段出現多次拖延;公司各帳戶被訴前保全,司法凍結,特別是支付寶帳戶被凍結,使得公司無運營資金;公司按照破產重整、破產清算兩條路來走。
  • 10億美元,雀巢要賣銀鷺、徐福記?當年還誇銀鷺有潛力成為娃哈哈
    雀巢瑞士總部新探知館牆上的雀巢創始人Henri Nestle名字對於迄今已有152年歷史的全球食品業巨頭雀巢來說,聘用外人掌舵特別是「空降CEO」的例子僅有二次;除聘請馬克·施耐德外,上一次用外人做「統帥」則是近100年的事了。
  • 雀巢收購徐福記獲批 是喜是憂?
    2010年 雀巢7000萬收購雲南山泉佔股70%,雀巢水業集團是全球最大瓶裝水公司,但雀巢在華水業務不大。收購後,不排除雀巢做大飲用水業務的企圖。     2011年雀巢收購銀鷺食品公司60%股權,銀鷺是雀巢Nescafe咖啡的合作生產商,代工生產『雀巢咖啡』即飲咖啡。雀巢收購僅限於銀鷺食品業務。
  • 雀巢歸巢,還能和年輕人的味蕾好好說話嗎?
    到2010年時,冰爽茶的市場份額僅為1.9%沒能併購出「中國口味」對於中國市場的疲沓,雀巢早有準備,積極實現本地化,一直是雀巢的應對策略。在去年5月卸任的雀巢中國大中華區董事長兼執行長狄可為任期中,併購是雀巢中國的主旋律。
  • 不是雀巢 也不是星巴克
    短短幾年時間裡,JAB憑藉大手筆併購,將Peet’scoffee、Caribou(馴鹿)、Keurig GreenMountain(綠山咖啡)、Dr. Pepper、Stumptown、Super Group 等咖啡品牌納入麾下,從歐洲速溶咖啡專家到面向咖啡愛好者的美國連鎖店,均是JAB的目標,新的全球性的咖啡王國正在悄然建立。
  • 中糧帝國煉成術:可與國際巨頭ABCD四大糧商比肩
    而後,又通過在國內外資本市場上展開一系列的產業整合和重組併購,形成了中糧目前的業務板塊格局。  從做貿易到做產品,從單一糧油到全產業鏈,中糧帝國的每一次擴張都像是寧高寧所說的「順其自然」,但中糧每進入一個行業,卻總是讓競爭對手倍感緊張。
  • 雀巢咖啡攜手星巴克利益幾何?
    另一方面,雀巢咖啡在產品上的創新改變都過於溫和。換言之,雀巢咖啡在咖啡產品創新上給予消費者的味蕾刺激還遠遠不夠。這些過於溫和的創新改變可以讓雀巢保持目前的規模與市場地位,卻很難出彩。咖啡的創新空間應該更大,更能帶給消費者更多的味蕾體驗或者是其他附加的體驗。  早前,雀巢咖啡推出了一款無蔗糖咖啡,和雀巢經典的1+2速溶咖啡相比口感差別比較大,絲毫沒有甜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