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不應該僅有消除偏見,它還應該孕育熱情。——喬治·屈維廉(英)
文章分類|歷史奇聞
文章字數|1357字,閱讀約3分鐘
文杰先生應在水東,送江山千年侍女。談兵有點酸儒,入世偏逢。
名士元老,同景末窮。知道你最梁夫子,對端州的歡聲笑語有了苦澀的記憶。
1882年,蔣百裡出生於浙江海寧。他年輕時學習很刻苦,每次考試都得第一名。成了家鄉有名的才子。1901年,在鄰居的支持下,蔣百裡赴日本留學。因成績優異,在東京士官學校與蔣伯奇,張小淮被評為軍校「三傑」。4年後,蔣百裡以第一名的成績畢業,帶走了代表榮譽的日皇寶劍。那真是中國人的輝煌成就。
武昌起義後,從德國回國的蔣百裡被任命為保定軍校校長。他滿懷激情地對軍校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但遭到段祺瑞等保守派的阻撓。特別是軍校的經費一直被擱置,不會交付。江主席雖多次交涉,但無果而終,欲辭職。對他很重視的袁世凱並不認可。最後,他強迫蔣先生當著全校師生的面開槍自殺,以警世。幸好旁邊的門衛趕緊上前奪槍。子彈雖然擊中了他的左胸,但並沒有傷及他的心臟。最後,在日本醫生的幫助下,蔣百裡轉危為安。
也正是蔣百裡因禍得福。照顧他的日本護士佐藤小姐不僅外表端莊,他還很有修養。平日裡對他噓寒問暖,悉心照顧。在休養的幾個月裡,蔣百裡愛上了佐藤宇登。隨後,蔣先生鼓起勇氣向她表白。但佐藤考慮到中日兩國的分歧和父母的反對,最終只能找藉口離開蔣百裡回到日本。
不死心的蔣百裡,在查到佐藤的住址後,紅巖傳書,並將表達愛意的信件一封一封寄給日本。雖然沒有回音,但蔣百裡執著,卻不知道,遠在大洋彼岸的佐藤宇登早已愛上了他,只是父母不同意。無法化解對愛人的思念,佐藤特意找父母談心,並把蔣百裡的信交給他們看一看。最後,感動的父母同意她去追求自己的愛情。
1914年,蔣百裡終於等到了愛人。當年冬天,兩人在天津一家德國酒店舉行婚禮。婚禮結束後,蔣百裡給愛妻取名蔣作梅。為了他的愛情,江作美犧牲了自己的家人,從結婚那天起,她就與日本斷絕了關係,二十多年來,她跟隨丈夫南來北往,為支持丈夫的事業,兩人一生養育了五個女兒,然而,江作美從來沒有教過她們日語,她的家人都用中文交流。幾十年來,她視自己為中華民族的一員。抗日戰爭爆發後,她參加了抗日救亡婦女救國會,捐出自己的首飾,支持抗日事業。淞滬大戰期間,她還動員女兒們參加擔架隊,搶救傷員。
在這樣優秀父母的培養下,五個女兒長大後個個出類拔萃。最著名的是她的三女兒蔣英,我國著名的聲樂教育家,女高音歌唱家。她的三女婿是我國萬人敬仰的大人物。他就是建國後衝破美國障礙,放棄優越待遇回國發展的錢學森先生。
這裡是《文平凱航》,青山不改,綠水長流,咱們後會有期。
歷史的道路不是涅瓦大街上的人行道,它完全是在田野中前進的,有時穿過塵埃,有時穿過泥濘,有時橫渡沼澤,有時行徑叢林。——車爾尼雪夫斯基(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