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六十六,要吃閨女一刀肉」,這是很多地方的風俗習慣,我知道的河北、東北和山東都有這個風俗習慣。
我們這裡不光是「六十六,要吃閨女一刀肉」,而且閨女出嫁那天新郎家也要給「娘家」準備一刀肉,稱作「離娘肉」。
這刀肉一般由參加婚宴的「娘家客」帶回,一般都是半生不熟一大塊的五花肉,這個經常辦婚事的「大知賓」都會提前招待廚房安排好。現在去酒店訂婚宴,一般酒店的負責人都會貼心的給贈送這個「離娘肉」。
六十六是中國老人最講究的大壽,這天不論兒女走多遠,都會回家給父母祝壽。女兒照例也要割上「一刀肉」,這刀肉叫「歸娘肉」,寓意女兒是娘身上掉下來的肉,這天要歸還給娘。一般六十六的這刀肉,都是閨女給媽的,好像父親祝壽這刀肉是可有可無的。
俗話說「人到六十六,要吃閨女一刀肉」為什麼不是兒子而是閨女呢?
一,老的傳統風俗習慣
閨女一般都是外嫁出去,老話講「嫁雞隨雞,嫁狗隨狗」,嫁出去的閨女基本就跟著婆家和夫家生活,孩子也是跟著夫家姓。很多地方閨女出嫁以後是不能老跟自己父母生活在一起的,這時候閨女就是別人家的人了。
做為自己身上掉下來的肉,閨女要用一刀肉來回報自己的母親。兒子是自己家的人,都說「養兒為防老」,兒子是給父母養老送終的。雖然同為母親身上掉下來的一塊肉,但是兒子是要繼承自己家的血脈傳承的,這塊肉自然是不用還的,因為就是自己家的。
二,「一刀肉」的講究
我記得我丈母娘過六十六的時候,媳婦也去割了「一刀肉」。去市場買肉的時候,跟肉販一說。他就很明白的了一刀,這刀肉一般都是六斤——七斤之間,要是能夠出六斤六兩那麼就更完美了!這刀肉以前都是由紅繩拴著提著上門,現在也得講究最起碼用紅塑膠袋裝著帶去。
現在不論城裡還是農村,我們這裡對老人過「六十六」都很重視,不過這個「六十六」是虛歲,也就是周歲六十五那年過。
有的地方是正月裡過,也就是過六十六在正月初六過,八十大壽在初八過,不論老人是哪天的生日。這個習俗的由來還真不清楚,但是河北一帶基本都是這麼過。
現在的生活水平跟以前已經「不可同日而語」,很多地方這塊「歸娘肉」已經不太講究了!取而代之的是更加珍貴的禮品,我媽就天天念叨:「這輩子最大的遺憾,就是閨女」!看樣有閨女還是一件特別幸福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