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的電影市場,雖然不時會出個「爆款」什麼的,但總的來說,還是不及2017年和2018年的電影盛況。
但好在到了年底,總算也是有了幾個票房和口碑都不錯的電影,比如最近正在熱映的《誤殺》,再比如2019年12月初上映的《勇敢者的遊戲2:再戰巔峰》。
前不久去電影院看的時候,片尾的彩蛋讓我回憶起了第一部《Jumanji》中的一個鏡頭,所以今天,想跟大家來聊聊《勇敢者的遊戲》。
或者說,來聊聊那個永遠帶給我們歡樂和美好的人。
《JUMANJI》
嚴格意義上來講,今年年末上映的《勇敢者的遊戲》其實是該系列的第四部電影。
而且看起來很「年輕」的《Jumanji》其實也一點都不年輕,完全是個老IP。
1995年,索尼看中了一個繪本故事《勇敢者的遊戲》,便根據最初的繪本內容將其改編,搬上了大銀幕,在當年取得了不俗的票房成績和口碑。
當然,這也不是索尼心血來潮的意外發現,畢竟原作者克裡斯.範.奧爾斯伯格當年也是憑藉著這部作品拿到了代表業界絕對認可地位的凱迪克金獎。
對了,1986年他的新作《極地特快》也拿到了當年的凱迪克金獎。
2004年,華納兄弟將《極地特快》也搬上了大銀幕,憑藉著充滿童真的治癒故事,湯姆.漢克斯、喬什.哈切森等大腕坐鎮,一舉獲得了多項奧斯卡和金球獎提名。
當然,這是後話了。
說回1995年的《勇敢者的遊戲》。
這部電影在現在看來,也依舊是大牌+超強特效的組合。
有些特效畫面,現在看起來依舊足以震撼。
大牌不用說,當年的羅賓威廉士已經憑藉著《大力水手》和《死亡詩社》成為了既可以hold得住劇情片,也能逗你笑的金牌演員。
同時,還有克爾斯騰.鄧斯特和喬納森.海德等等。
影片一開始,,便是滿滿的恐怖片的標配。
偶然被發現的會誘惑人的奇怪遊戲、莫名消失的小孩、代表危險的蝙蝠、多年後破舊的豪宅......
但看完整部電影你會發現,被包裹在「可怖」外衣下的,其實是家人的疏遠和內心的分隔,是一個探尋自我、理清思路的過程。
第一部究竟是很早以前看過的了,現在想想,故事大意是告訴所有人,記得把握機會傾訴愛意,莫要等失去了才知道珍惜。
第二部《勇敢者的遊戲2:宇宙歷險》也被稱為《太空飛行棋》,同樣是以原繪本作者克裡斯完成的新書作為範本,該片於2005年上映。
但在我看來,《太空飛行棋》雖然也屬於《勇敢者的遊戲》,也講了熊孩子們通過玩神秘遊戲從而成長的故事。
但故事節奏混亂、主人公行為邏輯不合理,最後強行往成長上湊。
無論是視覺效果還是故事內容,都無法和前作帶給觀眾的那種緊張刺激相提並論。
《太空飛行棋》當時的宣傳點便是:不同於第一部的遊戲世界闖入現實世界,而是將玩遊戲的人連人帶房子帶到了遊戲世界。
對了,這部影片裡飾演兄弟倆姐姐的是斯圖爾特。
這個設定,也可能是唯一這部電影留給整個系列的創意了。
在之後2017年索尼重啟《勇敢者的遊戲》後,更是在此基礎上大膽創新,讓主人公們完全進入遊戲世界進行歷險。
所以看起來,最初還是主打視覺效果的。
結果在並未成功的情況之下,索尼立馬轉變宣傳態度,聲稱這部電影「並沒有過分炫耀視覺效果,而是突出了影片的精神主題:家庭成員之間的關係,兩個男孩通過冒險找到自我和相處之道,能觸動觀眾的心靈。」
但事實上,除了影片中段,為了強行讓二人重歸於好而插入的平行時空故事之外,從頭至尾都無法體現二人的成長。
不過,這部電影中也算有個不大不小的彩蛋,飾演哥哥的喬什.哈切森在2004年還參與了克裡斯的另一部作品的拍攝,也就是前文提到的《極地特快》。
在該片中,喬什聲音出演了男主角克勞斯。
當然,可能更多人了解他,應該是兩部《地心歷險記》和《飢餓遊戲》了。
不得不說《勇敢者的遊戲》系列造童星的能力,克爾斯滕後來和託比.馬奎爾一起出演了《蜘蛛俠》系列,成就了一代人心目中最經典的《蜘蛛俠》電影。
而喬什雖然有些長殘,但依舊貢獻了很多經典作品。
而第三部,也就是2017年,索尼重啟該系列之後的《勇敢者的遊戲:絕戰叢林》了。
綜合重啟的兩部影片來看,2017年的《絕戰叢林》作為一部爆米花電影來講,更加合格一點。
甚至誇張一些來說,是近些年來非常不多得的爆米花電影。
故事層面來講,也不再將視野只局限在小孩子身上,而是將目標轉向更加難以捉摸多變的高中生。
當然,也能從資本角度理解製作方的意圖,畢竟現在的電影行業,最好賺的錢已經不再是小孩子的零花錢了。
而《絕戰叢林》最讓我覺得熟悉和親切的,不是簡簡單單的「JUMANJI」同名遊戲,而是對於羅賓.威廉士的致敬。
在電影中,他們遇到了遊戲中的飛行員亞歷克斯。
他居住的營地裡有一個牌子上寫著「艾倫帕裡什」。亞歷克斯隨口提及這個營地是他找到的,某個叫艾倫的人是原主人。
而艾倫帕裡什恰好就是羅賓.威廉士在1995年《勇敢者的遊戲》中扮演的角色名字,他在遊戲中被困了26年,因為兩個小孩才重回到現實世界。
而亞歷克斯正是在1996年進入了Jumanji的世界。
而去年上映的《再戰巔峰》結尾的彩蛋鴕鳥上街,也很像是1995年版的電影內容,很多Jumanji的動物跑到了大街上。
其實,當時在索尼決定重啟《Jumanji》系列時,就遭到了很多人喜歡羅賓威廉士的人的反對。
直到索尼鄭重承諾不會亂搞,並會對他進行致敬時,項目才得以實施。
當時的反對派中,除去普通的觀眾,其實還有很多業內人士。
由此便可見羅賓.威廉士的影響力。
就連強森在接受採訪時也提到:
「重要的一點,我真心要提到羅賓.威廉士,這個我無限尊敬和熱愛的人。你們放心吧,我們會向他的名字致以敬意,艾倫.帕裡什這個人物會成為《勇敢者的遊戲》中卓爾不群、永生不滅的存在。至於怎麼做我已經有了構想,相信他的家人也會感覺驕傲。我認為羅賓在另一個世界看到這一幕也會笑起來。還記得我第一次遇到他時完全像個追星白痴一樣,激動得說不出話來,是他的笑容讓我最終恢復冷靜。」
Robin Williams
羅賓.威廉士。
不熟悉的朋友一定看過他的《博物館奇妙夜》系列,他在其中飾演羅斯福。而學編導的同學,也應該知道62屆奧斯卡最佳原創劇本《死亡詩社》。
他在其中飾演了學生們的船長。
他是學生們的指路者,是一盞燈。
帶領著他們在暴風雨前夕壓抑的海面上艱難前行。
這一角色在1997年上映的《心靈捕手》中也有延續。
羅賓在這部影片中飾演了馬特.達蒙的心理老師,幫他走出心理陰影,將他領上了正途。
而我覺得,這也是羅賓.威廉士在他每部電影、每個角色中試圖傳達給每個人的訊息。
他永遠都在溫暖觀眾,用標誌性的謙謙微笑向人們表達,你看,世界多美好。
然後,他會把所有的黑暗和不幸悄悄藏起來,只留給自己。
就像是他在《博物館奇妙夜2》開頭時說的那樣:
「Sometimes it's more noble to tell a small lie than deliver a painful truth.」
他的生平,他的故事其實不用我多講,百度百科都講的很清楚了。
我也無意於羅列他的光榮事跡。
不是只有說明了他拿了多少獎,拍了多少部經典影片才能證明他有多重要。
他帶給別人的,從來都是無盡的美好。
2014年8月11日,羅賓.威廉士因為嚴重的抑鬱症在自己的寓所中自縊身亡。
而2014年上映的《博物館奇妙夜3》也成為了他最後一部電影。
當時在電影院看到結尾的致敬時,真的是忍不住地流淚。
那是電影上映的第一天,可是影廳裡只零零散散地坐著幾個人。
那是我認為對我來說非常重要的童年記憶。
可隨著我們的成長,那些曾經陪著我們經歷奇幻冒險、帶給我們信念的人一個個好像都變得不再那麼重要。
甚至他們的離去,也無法濺起一點點水花。
情感、信念、夢想都不及票子更加實際一些。
但我還想努力的記住,哪怕是徒勞無功。
每個晚上躲在被窩裡看過的每一部帶我走進奇幻世界帶我冒險的電影,啟發我的好奇心和想像力、給我溫暖回憶、鼓勵我追求夢想、在我無助時給我陪伴的人們。
哪怕只是個故事,哪怕我們素未謀面,但我就是固執的不想忘記。
有時候我覺得自己就像是個拖大家後退的熊孩子。
在大人們忙著賺錢養家忙著往前走的時候,無理取鬧地要求大家陪我玩。
可我還是還是想更多地記住、留下一些過去的東西,哪怕是一些幻影。
我想證明,他們曾經來過,曾經輝煌。
他們走後,那些泛著金光的美好還是留下來了,還有人記得他們。
最後,「Smile,my bo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