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一個機器人女友相處是什麼感覺?
在疫情持續的情況下,日本AI機器人女友銷量再次暴漲,受到日本男性用戶的青睞。
這款AI機器人女友,外形靚麗十分逼真,除了有正常體溫之外還具備人臉識別功能,可以與用戶進行簡單的交流,但價格同樣高昂,一臺機器人女友售價高達十萬元。高昂的價格並沒有阻擋日本宅男的熱情,在該款機器人上市之初,僅一個小時就賣出了上萬臺。
日本AI女友的火爆,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在一些不了解AI機器人的人們眼中,機器人就與人工智慧劃了等號,有人還會說日本在機器人技術上十分領先,但實際上,近幾年在人工智慧領域,日本已遠遠落後於中國。
另一方面,從日本AI女友的火爆程度上,也可以看出中日兩國在人工智慧發展策略上的差異。
日本AI機器人的目的是代替人,而中國更關注「智能」二字
中國與日本在人工智慧產業上的思路是截然不同的。在日本,研發AI機器人更加注重解決社會問題。
日本選擇這種發展策略的原因是人口出生率下降和人口老齡化日益嚴重,日本政府發布的數據預計,到2030年,日本勞動力人口(15-64歲)將不足總人口數的6成,到2045年日本的總人口數將下降至1.02億左右。
因此,日本政府希望通過開發推廣AI機器人,來達到緩解勞動力短缺的目的,用一句話來概括,日本想用AI機器人代替人來工作。
與日本相比,中國AI機器人更加注重"智能",用AI技術去輔助人工作,提高工作效率。
所以說,如果對比中國和日本的AI機器人,在做機械動作、擬人化的形態方面,日本做的確實比中國好,但是比讓它去做語音識別、圖片識別、做複雜的語義處理方面,日本和中國的差距就顯現出來了。
一個有趣的案例是,在2016年由美國國家標準技術研究院組織的國際非常知名 KBP 認知大賽中,出現了一道題:"美國大選期間,川普炮轟傑克布希,說伊拉克戰爭就是你哥哥的錯。"AI機器人需要判斷出所有的地名、國家和人名,還要完成語義識別知道"你哥哥"指的就是前美國總統喬治布希。
這道題包括英語、漢語和西班牙語3個語種,中國都獲得全世界第一名,在國際頂尖的舞臺上,在這樣的機器認知能力測試中,中國已甩開日本幾個身位。
曾經作為"全球尖端科技"代號的日本,在人工智慧領域已被中國拉開差距。
日本AI落後,原因是多方面的
事實上,日本從網際網路時代開始就出現全面下滑,如今的人工智慧發展更是陷入了迷霧。
據數據統計,與 2005-2009 年間相比,在2010至2014年人工智慧取得飛躍式發展的時期,日本人工智慧相關專利申請數量甚至不升反降,日本也成為了主流經濟強國中唯一拖AI後腿的存在,整體來看,日本在目前的全球AI領域角逐中,已被中美第一梯隊甩開。
面對這樣的局面,軟銀集團CEO孫正義急了,他在日本媒體上表示,日本需要認清現實,在AI領域,"日本是發展中國家"。
日本人工智慧落後中國,原因並不複雜,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人才流失。
在人才儲備方面,2018年加拿大諮詢機構Element AI數據統計,在全球2.24萬AI頂尖人才中,日本僅佔3.6%(805人),中國頂尖人才的數量是2525人,是日本的3倍多。
第二個原因是日本政府對人工智慧產業的財政投入不足,反映出日本政府對人工智慧產業的漠視。
從2018年日本政府公布的年度財政預算中可以看到,人工智慧相關預算總額為770.4億日元(約合人民幣46億元),同樣的在2018年,中國對人工智慧產業的投入是250億元,超過日本5倍。
中國人工智慧能取得今天的成績,科技企業功不可沒
一個國家人工智慧產業發展得好不好,一個重要指標是這個國家的人工智慧專利數量。
上個月,《中國網際網路發展報告2020》正式發布,報告顯示,美國和中國的網際網路發展佔據全球領先位置,歐洲眾國實力均衡,排名前五位的國家分別是美國、中國、德國、英國和新加坡。
值得一提的是,在人工智慧專利數上,中國申請數量今年首次超越美國,成為世界第一。
之所以中國能取得這樣的成績,以BATJ為代表的科技企業功不可沒,它們在人工智慧的不同領域各自發力,正在成為本輪人工智慧發展的引領者。
京東數科就在AI機器人領域佔據頭把交椅,截至目前,京東數科自研的機房巡檢、室內運送等AI機器人產品已經相繼落地。
京東數科自主研發的AI機器人系列產品
不同於日本的機器人女友,京東數科的AI機器專注於智能城市、農業、零售在內的一系列產業服務實踐上。
在技術層面,京東數科主要聚焦兩個發展方向,在縱向維度打造雲腦、機腦、人腦的"三腦"融合體系,進一步打磨底層技術;在橫向維度進一步開放機器人底層能力,打造開放平臺,共建機器人產業生態體系。
而以搜索業務為核心的百度,專注於深度學習技術、語音識別、自然語言處理等AI領域,同時大力發展AI智能駕駛。
阿里巴巴在AI晶片、AI雲服務、AI平臺、AI算法、上已然實現全面布局。
騰訊在2016年成立了騰訊人工智慧實驗室,圍繞騰訊的主營業務遊戲和社交,它的人工智慧也是圍繞著社交、內容、遊戲等三個核心場景展開。
可以看到,在科技巨頭們推動下,一個以AI 技術為核心的時代正在到來,同時,將會有更多科技企業享受到人工智慧發展帶來的紅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