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瀕危物種紅色名錄》更新 海洋瀕危物種保護形勢嚴峻

2020-12-21 i自然全媒體

7月18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公布了更新版的《瀕危物種紅色名錄》,對全球瀕危物種保護狀況進行了全面評估,超過7000個物種被列入名錄,使得該名錄收錄的瀕危物種首次超過10萬個,達到105732個。其中,共有28338個瀕危物種面臨滅絕威脅。名錄顯示,海洋瀕危物種保護形勢嚴峻,有500種深海硬骨魚、16種鰩魚被列入名錄,鱗腳蝸牛成為首個瀕危深海軟體動物。

兩種鰩魚成最瀕危海洋物種

本次更新的名錄中共有16種鰩魚成為瀕危物種。其中,15種鰩魚為極危類別。像「犁頭鰩」的種群數量過去45年下降了80%。

該名錄指出,鰩魚屬的龍紋鱝和及達尖犁頭鰩常常被當作副漁獲物捕撈,是目前瀕危程度最嚴重的海洋物種,離滅亡「只剩下最後一步」。

據《紐約時報》報導稱,鰩魚數量的下降,除了作為副漁獲物被捕撈,造成其瀕危的主要原因還有不受管制的非法捕撈活動。在水產品市場上,鰩魚肉往往被運往當地市場銷售,鰩魚鰭則被運往國際市場作為魚翅湯的原料。

「從鯊魚到鰩魚,有很多海洋物種瀕臨滅絕。」保護國際組織氣候變化生物學家李·漢娜說,「我們必須採取行動保護海洋環境和物種,否則後果不堪設想。」

根據世界野生動物基金會的調查報告,鰩魚體型類似於鯊魚,有的可長到3米多,主要生活在印度洋、西太平洋、東大西洋以及地中海等海域的淺水區域。近年來,該類物種的生育率一直處於較低水平,再加上人類活動的影響和威脅,使該物種生存處於瀕危邊緣。

「要想拯救這些瀕危海洋物種,相關政府應該在加強物種保護、減少副漁獲物捕撈、建立海洋保護區、加強國際水產品貿易管制等方面採取措施。」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物種拯救委員會鯊魚保護項目負責人辛芬德費爾說。

本次更新的紅色名錄同時收錄了深海魚類瀕危物種,共有500種深海硬骨魚首次入選,如生物螢光燈籠魚。此外,生活在深海熱液噴口的鱗腳蝸牛成為首個被列入瀕危名錄的深海軟體動物。

該名錄稱,由於深海捕撈、油氣開採以及深海採礦等人類活動的開展,這些深海魚類正面臨生存威脅。本次收錄的硬骨魚通常生活在1000米以下的深海。其中,有20%的深海硬骨魚缺少評估數據,因此需要對其物種狀態進行進一步研究。此外,許多深海硬骨魚生活在國家管轄海域以外,對於其保護責任歸屬尚存有疑問。

「這些深海魚類是首次被納入評估,可以說我們對於深海魚類保護現狀的研究剛剛開始,應儘快開展人類活動對深海物種的影響。」紅色名錄海洋魚類小組主席貝斯說,「本次紅色名錄對瀕危深海魚類的收錄,將成為能夠反映深海生物多樣性的重要指標之一。」

瀕危物種保護現狀堪憂

「超過10萬個物種被列入紅色名錄,凸顯出人類對野生動植物資源的過度開發所導致的嚴重後果。」世界自然保護聯盟代理總幹事格雷特·阿基拉說,「保護自然環境的生物多樣性是人類的共同利益所在,這也是實現《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設定目標的基礎。」

《瀕危物種紅色名錄》設立於1964年,現已成為世界上最全面的動物、真菌和植物物種全球保護狀況信息來源。迄今為止,包括哺乳動物、兩棲動物、鳥類、造礁珊瑚和針葉樹在內的許多物種都得到全面評估。

今年5月,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系統服務政府間科學政策平臺(IPBES)發布報告稱,全球共有100萬個動植物物種面臨滅絕的威脅。「本次更新的紅色名錄,確認了IPBES報告所描述的嚴峻形勢。那就是,全球瀕危物種數量正在以不可預料的速度下降。」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生物多樣性保護項目負責人簡·斯馬特說,「國際社會必須採取決定性的行動阻止這一下滑趨勢。」

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稱,自紅色名錄上一次更新以來,所有被列入的物種都沒有任何恢復的跡象。「全球瀕危物種現狀並沒有越來越好,而是逐漸惡化。」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紅色名錄項目負責人希爾頓·泰勒說。

泰勒說,紅色名錄將處於不同瀕危狀況的物種分為3個類別:易危、瀕危、極危。往年更新該名錄時,科學家往往會發現可以從極危類別移到程度更輕的其他類別的物種。然而,今年的研究發現,原有的名錄物種或是保持保護狀態不變,或是需要上升到瀕危程度更嚴重的類別。這顯示出,當今人類社會的保護行動並沒能有效阻止自然物種的瀕危狀態。

海洋瀕危物種保護形勢嚴峻

近年來,全球海洋瀕危物種保護形勢愈加嚴峻,急需採取行動加以保護。IPBES報告指出,過度捕撈是威脅海洋瀕危物種生存的重要因素。目前,超過90%的海洋魚類被過度捕撈,或是處於不可持續狀態。北方藍鰭金槍魚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20世紀90年代,僅西歐地區北方藍鰭金槍魚的捕撈量就達到5萬噸/年。目前,北方藍鰭金槍魚的種群規模已經萎縮了近80%。

人類活動對海洋生物棲息地的影響和破壞,也會對物種生存構成極大威脅。例如,在全球現存的7種海龜中,除了平背海龜,其他6種都處於種群規模快速下降的危險階段,其中稜皮龜、玳瑁與肯氏海龜已被列為瀕危物種。

在海鳥類中,如極危鳥類勺嘴鷸,由於繁育地生態環境遭到破壞、遷徙途經地用途的改變、在中轉站被非法捕獵等因素,近年來它們的數量急劇下降。

來源:中國海洋報

記者:周超

編輯:吳瓊

相關焦點

  • 世界《瀕危物種紅色名錄》更新 兩種鰩魚成最瀕危海洋物種
    國際海洋新聞  7月18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公布了更新版的《瀕危物種紅色名錄》,對全球瀕危物種保護狀況進行了全面評估,超過7000個物種被列入名錄,使得該名錄收錄的瀕危物種首次超過10萬個,達到105732個。其中,共有28338個瀕危物種面臨滅絕威脅。
  • 海洋參考 | 海洋瀕危物種保護形勢嚴峻
    讓我們一起「聚焦國外海洋熱點,傳遞國外海洋資訊」——海洋參考今日頭條世界自然保護聯盟更新《瀕危物種紅色名錄》海洋瀕危物種保護形勢嚴峻7月18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公布了更新版的《瀕危物種紅色名錄》,對全球瀕危物種保護狀況進行了全面評估
  • 警鐘再次敲響,聚焦《瀕危物種紅色名錄》
    電話:010-68047618網址:中國自然資源報微信平臺投稿郵箱:mnrnews@163.com前不久,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公布了更新版的《瀕危物種紅色名錄》,對全球瀕危物種保護狀況進行了全面評估,超過7000個物種被列入名錄,使該名錄收錄的瀕危物種首次超過10萬個,其中有2.8萬餘個物種瀕臨滅絕。
  • IUCN發布最新瀕危物種紅色名錄
    中國綠色時報6月13日報導(作者丁洪美) 6月12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發布最新瀕危物種紅色名錄。這一最新版的名錄顯示,79%的溫帶杓蘭屬蘭花和94%的狐猴受到滅絕威脅。而巴西世界盃吉祥物三帶犰狳由於其種群數量持續下降,仍處於脆弱等級。  今年是IUCN紅色名錄發布50周年。
  • IUCN更新《瀕危物種紅色名錄》:31種動植物物種已經滅絕
    ▼ 根據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更新的《瀕危物種紅色名錄》,隨著小灰豚最新的《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中進入瀕危類別,目前世界上所有的淡水海豚物種都被列為瀕危物種。根據該保護組織的數據,截至12月,在周四發布的最新名單中包括的128918個物種中,有35765個物種面臨滅絕的威脅。
  • 全球瀕危物種紅色名錄更新 白鱀豚未被宣布野外滅絕
    2018-11-15 21:54 | 中國綠髮會11月14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簡稱IUCN紅色名錄)更新發布。更新後的名錄,一共包括了96951個物種,其中26840種瀕臨滅絕。得益於政府領導力與社區行動以及野生動物生態旅遊等因素,現在這一物種數量在上升,已經超過1000隻。這份更新的紅色名錄中,也傳來了好消息。比如,山地大猩猩(Mountain Gorilla)從"極危"降級到了"瀕危",主要歸功於反盜獵和清山巡套等因素;長鬚鯨(Fin Whale)從"瀕危"降到了"易危",主要歸功於捕鯨禁令。
  • 《2011年IUCN瀕危物種紅色名錄》公布
    本報訊 記者丁洪美報導 6月16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公布了《2011年IUCN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專家們這次共評估了59508個物種。
  • 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發布最新瀕危物種紅色名錄
    6月12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發布最新瀕危物種紅色名錄。這一最新版的名錄顯示,79%的溫帶杓蘭屬蘭花和94%的狐猴受到滅絕威脅。而巴西世界盃吉祥物三帶犰狳由於其種群數量持續下降,仍處於脆弱等級。    今年是IUCN紅色名錄發布50周年。
  • 最新版《IUCN瀕危物種紅色名錄》發布—新聞—科學網
    日前,在美國夏威夷舉行的世界自然保護聯盟2016世界自然保護大會上,最新版的《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對外發布。
  • 已登上瀕危物種紅色名錄
    7月9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發布了一年更新一次的瀕危物種紅色名錄。根據此次更新,馬達加斯加近三分之一(31%)的狐猴物種現在處於極度瀕危狀態——距離滅絕僅一步之遙,其中98%的狐猴生存受到威脅。而我國的冬蟲夏草出現在了易危物種之列。近三分之一狐猴瀕臨滅絕整個狐猴下目的60多個物種全部生活在馬達加斯加及周邊小島上,宛如一個世外桃源。
  • 日本鰻魚被列入IUCN瀕危物種紅色名錄
    【環球網報導 記者 王歡】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6月12日公布的紅色名錄將日本鰻魚列為瀕危物種,在三個瀕危級別中屬於第二等級「不久的將來野生瀕危可能性較大的物種」。據日本共同社6月12日報導,紅色名錄是對生物生存狀況的科學評估,但即使上榜也並不與捕獲或國際交易限制直接掛鈎。
  • 日媒:吃日本松茸和椰子蟹要犯法了 已經被列入瀕危物種紅色名錄
    中國小康網7月10日訊 老馬 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9日公布了世界瀕危物種紅色名錄最新版。與日本有關的動植物中,高檔菌類松茸和棲息於衝繩縣的椰子蟹等此次新被列入分為三級的瀕危物種中的第三級。日本鰻依然位於第二級,嚴峻狀況持續。
  • 行動起來,保護海洋瀕危物種
    3月3日,是第6個世界野生動植物保護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以下簡稱「CITES 公約」)秘書處確定今年世界野生動植物保護日的主題為「水下的生命:為了人類和地球」,重點聚焦海洋野生動植物的保護和可持續利用。
  • 根據ICUN的《瀕危物種紅色名錄》,目前已有31種物種滅絕
    國際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的最新更新已宣布31種動植物物種滅絕。 ICUN星期四宣布,這一總數包括丟失的鯊魚,被列為極度瀕臨滅絕或可能已滅絕,最近一次記錄是在1934年。失落的鯊魚棲息地在南海(世界上最被開發的海洋地區之一)中,已經被廣泛捕魚了一個多世紀。
  • IUCN公布新版紅色名錄 瀕危物種達20934種
    人民網7月2日訊 據日本共同網消息,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2日公布的最新版「紅色名錄」包含了20934種瀕危物種,在評估生存狀況的總共70294種物種中約佔30%。  據IUCN透露,生活在中國長江中的江豚被列入了「在極近的將來滅絕危險性極高的物種」。
  • IUCN啟動新網站發布《瀕危物種紅色名錄》
    本報訊 據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消息,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將於12月底啟用新網站https://newredlist.iucnredlist.org/發布《IUCN瀕危物種紅色名錄》。新網站用戶的界面更為優化,搜索功能更加強大,並利用更有吸引力的彩色格式顯示相關物種受威脅狀態的信息。
  • 日本松茸首次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列為瀕危物種
    據共同社報導,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9日公布了世界瀕危物種紅色名錄最新版。與日本有關的動植物中,高檔菌類松茸和棲息於衝繩縣的椰子蟹等此次新被列入分為三級的瀕危物種中的第三級。日本鰻依然位於第二級,嚴峻狀況持續。
  • 新疆伊犁民警救助一隻列入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保護動物虎鼬
    中新網新疆新聞6月30日電(周航生)6月30日,新疆伊犁邊境管理支隊八十間房子邊境檢查站民警在執勤過程中,救助了一隻列入瀕危物種紅色名錄的易危保護動物虎鼬,並及時將其移交至森林派出所。  當日12時許,民警在附近巡查時,發現一隻鼬類生物縮在水渠,精神萎靡,無法動彈,有可能因前兩天大雨天氣被洪水從山區衝下來。
  • IUCN受威脅物種紅色名錄物種信息更新
    IUCN受威脅物種紅色名錄目前收錄128918個物種,其中35765個物種面臨滅絕威脅。 近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發布受威脅物種紅色名錄物種信息更新。
  • ...屬於瀕危動物,在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中也被列為...
    罕見的粉紅色海豚為印度太平洋駝背豚(Sousa chinensis),又稱中華白海豚,屬於瀕危動物,在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中也被列為「易危」等級。主要分布於西太平洋、印度洋,也常見於中國東海。剛出生時體呈深灰色,年輕的會呈灰色,至於成年的則呈粉紅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