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林木
前幾天,68歲的茶友劉志燕老先生給我打電話,講了一件事:
有一天,家裡來客人了,劉志燕先生拿起一個保溫杯,就去泡茶,用的是他最好的茶葉,珍藏了二十年的老普洱茶。沒想到,客人就是不喝。問其究竟,答曰:保溫杯泡茶,會致癌的!
這位朋友還信誓旦旦地對劉志燕先生說,我在朋友圈裡看到過,連央視都報導過了!
劉志燕頓時感到很尷尬。他想:我喝茶都四十多年了,一直用的保溫杯呢,我的癌細胞都藏在哪裡去了呢?難道每年的體檢都不準確嗎?
他最後疑惑地問:林先生,保溫杯真的不能泡茶嗎?
保溫杯泡茶致癌的傳言可信嗎?
我首先必須肯定地說:1. 保溫杯能用來泡茶嗎?——能!2. 用保溫杯泡茶會不會致癌?不會!
我也經常看到有人拿CCTV、白巖松來說事兒。有一次,白巖松就公開說:別信「白巖松」,「白巖松」從不刷微信呢。這都是謠言。謠言止於智者。
目前,並沒有任何權威數據說,保溫杯泡茶會溶出什麼致癌物質,那些所謂的「專家指出,茶葉長時間高溫浸泡會大量滲出鞣酸、茶鹼,導致致癌物質增多」等等,其實都是以訛傳訛。
這個所謂的專家是誰?有何權威的科研數據?那個權威機構或媒體授權發布?其研究數據被其他權威刊物的引用情況怎樣?誰也說不清楚。那些所謂的央視報導「保溫杯泡茶致癌」不過是危言聳聽罷了。
網際網路時代,謠言滿天飛,要有探究與質疑的精神,不要輕易點讚,不要輕易發朋友圈,也不要輕易轉發朋友圈。
保溫杯到底能不能泡茶?
客觀地說:保溫杯可以泡茶。那,保溫杯泡茶算是個好選擇嗎?當然不是。保溫杯長時間熱水浸泡茶葉,茶湯品質與品飲感受肯定不好。
首先,口感不一定好。茶被悶在杯子裡,茶香不好揮發;而茶葉中的鞣酸、茶鹼大量溢出,也使茶湯過濃、苦澀味增加,喝起來口感不會太好。
其次,保健功能下降。茶葉中的茶多酚、維生素、咖啡鹼等是不耐熱物質,長時間熱水浸泡,會導致這些有益物質不能被人體很好吸收,還有可能重金屬超標。
再次,衛生往往不夠。保溫杯內壁容易附著較多的茶垢。雖然茶垢中的重金屬物質是以沉澱物存在,並不溶於水,但時間長了也會掉渣子,喝進身體裡,不利於健康。
保溫杯泡茶有優點嗎?
當然有。這就像人一樣,總會有優點有缺點的。所謂金無足赤人無完人,萬物皆如此。保溫杯泡茶的優點也是明顯的。
1.非常方便。隨時可飲熱茶,尤其冬天優點更突出,保溫杯是茶友外出常備之物。
2.適合燜泡。燜泡黑茶非常好,尤其是上了年份的黑茶,味道非常醇厚,香氣也能較長時間保持。
3.水溫要求低。一般要求低溫衝泡,只要水溫適宜,只要了解茶性,什麼茶都可以嘗試。
另外,關於保溫杯的常用材料不鏽鋼的特性,大家也有必要了解一下:不鏽鋼的耐蝕性,隨著含碳量的增加而降低。因此,大多數不鏽鋼的含碳量均較低,最大不超過1.2%,有些鋼的含碳量甚至低於0.03%。不鏽鋼中的主要合金元素是鉻,只有當鉻的含量達到一定值時,鋼材才有耐蝕性。因此,不鏽鋼一般鉻的含量至少為10.5%。
原來,保溫杯能否泡茶,不是容器與茶與水的問題,而是泡茶的人的問題,是自己對泡茶這門生活藝術還不夠了解的問題。既然如此,還是去學點茶藝吧。
茶與器有何關係?
我曾讀過著名茶人蔡榮章先生一篇文章,蔡先生有過這樣的表述,大意為:如何找好的水、煮水壺要用怎樣的材質、要用怎樣的電爐、要找怎樣的木炭,永遠追求個沒完。不要想到止於至善,要適可則止,這是對器物要求的原則。對「物」必須講究,但是要量力而為、適可而止,不要忘掉了泡茶的功夫、對美學與藝術的精進,否則,又變成了追逐茶道物質的一群。
蔡榮章先生的這段話,我深表贊同。懂茶、懂器,懂茶藝,這才是高品質飲茶的根本。
關於茶與器,器與道的問題,我想借用一下中國武俠小說中的一些現象加以說明:所有武功高絕的大師,都沒有什麼厲害的兵器,全憑一身的內力修為,與人對陣,恰似閒庭信步,隨意揮灑,並無固定招式,卻能致勝於無形。
所謂「大音希聲,大象無形」,我想,大概也就是這個意思吧。泡茶,也應是如此。
作者簡介:林木,湖北廣播電視臺節目主持人,知名欄目《一杯茶的時光》《下一站香港》主編,中華茶文化傳播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