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發現「怪魚」化石,長著劍齒,身長1米,生活在4500萬年前

2020-12-19 FUN知識點

魚的牙齒長什麼樣?這是不少小孩子感興趣的問題,但如果變作4500萬年前的魚牙長啥樣,則是古生物學家希望從化石上獲得的信息。最近一組研究人員就在整理博物館的化石庫存時,發現了一種長著「尖牙利齒和劍齒」的史前怪魚。

這個研究小組關注的是遠古魚類的演化,像絕大多數的古生物研究一樣,資料來源主要就是化石。前不久,他們在布魯塞爾的比利時皇家自然科學研究院化石標本庫有了發現,那是兩塊魚類化石,其中一個出土於比利時,另一個則出自巴基斯坦,兩塊化石距今有大約4500萬年的歷史,它們最惹人注意的地方就是其上的尖牙,雖然與劍齒虎那種又長又粗的上犬齒有差異,但研究者將其形象地稱為「劍齒」。

尖牙位於上嘴唇中間,它的長度明顯長於其他牙齒,除了這顆尖牙外,其他的牙齒也都相當鋒利。事實上,此前就已經有許多基於同時期魚類化石的研究,並且證明了距今4500萬年前,不少魚類都有明顯的獵食性。

科學家認為在6500萬前恐龍因小行星撞擊地球滅絕後,無論是陸地,還是海洋生物都隨之發生了變化,海洋中原本的大型獵食魚類消失,給了其他海洋生物機會,這次發現的「怪魚」可能就是在那個時候演化出了獨特的「劍齒」,而它在海洋食物鏈中的位置也因此不同了。

一口尖牙利齒可以說是利大於弊的,長長的類似劍齒的牙,能夠輕而易舉地刺透獵物的身體,有一擊致命的效果,當控制住獵物後,其他的牙齒再發揮撕裂、咀嚼等作用,最終完成捕食、進食的過程。

研究人員還對「怪魚」化石進行了全面的掃描,儘可能還原出它的樣貌。據推測,它們有點像放大版的「鯷」,長度約在1米左右。光聽名字,我們會覺得「鯷」有些陌生,但其實魚罐頭常用的原料之一就是鯷。

它們的身體細長,略微有些扁,嘴比較寬大,尾鰭呈深V型叉,長度在10釐米左右。雖然「怪魚」長得像鯷,但是兩者無論是在生存年代、生活方式、飲食結構上都有很大的差異,目前還沒有證據表明那種長著「劍齒」的史前魚類存活至今。

或許就像劍齒虎一樣,這種尖牙魚可能曾經因為與眾不同的牙齒而得益,在捕獵時佔據了一定的優勢,但是卻也在漫長的演化之路上消失了,長、粗的尖牙是否與它們的滅絕有關,還有待科學家的進一步研究。

相關焦點

  • 4500萬年前的化石,長著怪異的牙齒,或許是滅絕的主要原因?
    科學家發現4500萬年前的化石,一口怪異的牙齒,或是滅絕的原因!地球的年齡要比人類古老得多,地球誕生約有46億多年,而在這46億多年之中卻誕生了很多的生命。在這諸多生命之中,大都體現出了造物主的神奇。而人類也在這其中發現了很多事前生物的化石。那麼大家有沒有對史前魚類牙齒長什麼樣感興趣呢?在考古挖掘時,科學家們發現了一種長著非常尖利,像劍齒狀牙齒的史前怪魚。經過專業的鑑定,專家推測這個化石是在4500萬年前的魚類所遺留下來的。而在世界上有很多研究小組在研究著遠古魚類的進化,唯一研究的方法就是通過化石來分析。
  • 科學家曾發現1米人類化石
    發現  「小矮人」人類化石身高僅有1米  英國倫敦帝國學院進化動物學家林德爾·布朗厄姆和馬塞爾·卡爾迪洛在2007年4月出版的《生物學通訊》上發表文章說,電影中出現的「霍比特人」,也許是原始人類的一支,由於進化壓力才演變成矮小體型。也就是說,影片中的小矮人在人類進化史上確實存在過。
  • 科學家發現1.6億年前遠古巨魚化石(圖)
    【科技訊】9月30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英國布里斯托大學的科學家發現一種生活在1.6億年前的巨魚化石,身長達到52英尺(約合16米),超過奧運會遊泳池,這種巨魚被稱之為「Leedsichthys」,以浮遊生物為食,與恐龍在同一時期滅絕。  布里斯托大學的科學家認為這種多骨魚在20年時間裡的身長便可達到9米左右。38年後,它們的身長可達到16.5米,超過鯨鯊。1886年,著名古生物學家阿爾弗雷德-尼科爾森-利茲首次發現這種巨魚的化石。不過,由於發現的只是化石碎片,利茲無法確定身長。
  • 陝西漢中天坑群調查發現劍齒象化石
    近日,中外專家在對陝西漢中天坑群進行的一次科學考察中,在漢中的巖溶地下水調查中發現劍齒象化石。此次發現的劍齒象化石是繼20世紀80年代在漢中盆地初次發現劍齒象化石之後,再次發現此類化石,也是首次在漢中天坑群溶洞中發現劍齒象化石。
  • 幾萬前劍齒象化石驚現馬金一山洞,專家推斷還有大熊貓化石?
    2013年夏天,村民汪傳亮在犀牛洞乘涼時發現周邊有些與眾不同的石頭,觀其外觀像犀牛角,拿到村裡,大家也普遍認為這是犀牛角。直到最近,邀請了省裡的相關專家來對這些化石做鑑定。劍齒象臼齒化石金幸生博士說:「經現場勘查和文物標本比對,這次在洪村鑑定的一些動物骨頭,有一種是劍齒象的牙齒,還有一種是中國犀的牙齒。
  • 南美發現1億年前巴特勒鼩獸化石 酷似《冰川時代》可愛松鼠
    巴特勒鼩獸生活在約1億年前的恐龍時代,現已滅絕,它被認為是「現代有袋類動物和有胎盤哺乳類動物的直系祖先」。據英國《每日郵報》11月3日報導,考古學家們日前在阿根廷奧內格羅省發現了一種奇異的史前哺乳類動物化石,有著長嘴尖牙和大大的眼睛,且鼻頭處酷似豬嘴,看上去極像電影《冰川時代》裡那隻執著于堅果的劍齒松鼠斯科萊特(Scrat)。
  • 甘肅黃河古象—劍齒象化石讓我們了解幾百萬年前的中國大地
    黃河古象屬長鼻目真象科劍齒象屬,是地球上早已滅絕的一種大象。經過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的科學家發掘、整理和研究,科學家根據它的形態特徵和發現地點給它取名為「黃河劍齒象」。古象化石身高4米,體長8米,門齒長3.04米,是目前為止世界上個體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劍齒象化石,其年代距今約200-250萬年。1973年出土於甘肅省慶陽市合水縣板橋鄉,黃河古象化石是中國古生物發掘的重要成果之一,也是人們了解甘肅地區的古地理、古氣候的珍貴資料。
  • 袋獅打得過袋劍齒虎嗎?為什麼?
    作為從食草動物進化而來的食肉動物,袋獅的犬齒已經完全退化,隨著食性的改變,它退化的犬齒沒有再長出來,因此,為了捕獵,它的門齒進化的尖利且粗壯。根據已發現的袋獅化石看,它有著平均1.5米的身長以及70公分左右的肩高,體重約為120公斤,從體重數據上看,袋獅與現存的蘇門答臘虎的體重非常接近。
  • 劍齒虎介紹,劍齒虎和老虎簡筆畫
    我們常說的劍齒虎主要指的是貓科下面的劍齒虎亞科下的史前動物,其中最有名是斯劍虎,刃齒虎 Smilodon,舊稱美洲劍齒虎,音譯斯劍虎,大約生存在距今3百萬至1萬年前的北美洲和南美洲。在洛杉磯的拉布雷亞瀝青坑中保存了大量的刃齒虎化石,因此斯劍虎成為最為人所知的史前貓科動物。雖然人們都稱之為「劍齒虎」,但實際上它們並不是老虎。老虎屬於貓科的另一個亞科:豹亞科,劍齒虎則屬於劍齒虎亞科。
  • 澳大利亞發現史前「沼澤之王」,身長6米,一口一個大袋鼠!
    【南方+12月23日訊】據美國媒體報導,澳大利亞科學家表示,已完全確定20世紀80年代在澳大利亞發現的史前化石是一隻巨型鱷魚,並稱其為「沼澤之王」。昆士蘭大學(UQ,The University of Queensland)研究人員喬爾·裡斯捷夫斯基(Jorgo Ristevski)表示:「這是一隻可怕的鱷魚,它的頭骨化石大約有65釐米長,所以我們估計它至少有5米長。該鱷魚有著一個龐大的頭骨和一個比例寬大的鼻子。
  • 科學家提到了它,差點吃光人類祖先
    科學家提到了一動物,它差點吃光人類祖先。 也許有些「貓主子」並不知道,其實貓會吃人類的屍體;在第四紀冰川時期,劍齒虎是史前最大的貓科動物,劍齒虎家族中有一類中型的食肉類動物,名叫後貓,恐貓則是後貓族下的一屬。
  • 科學家發現億年前會遊泳棘龍化石 骨骼完整(圖)
    據BBC,一副巨大化石在位於摩洛哥境內的撒哈拉沙漠上被挖掘出土,而它的主人正是生活在1億4千萬至1億6500萬年以前的棘龍。化石的完整程度之高,就連科學家也是前所未見,骨齡達到9500萬的殘骸更是證實了研究人員長期以來的假設:棘龍不僅是已知最大的肉食性恐龍,還是最早會遊泳的恐龍。棘龍像划槳一般平整的腳以及如同鱷魚腦袋頂上的鼻孔成為支持這一理論的證據。圖為與實物大小一致的棘龍模型。
  • 世界上最大的巨蟒:身長超15米,體重超1噸,至今沒發現天敵
    但小編接下來要說的「桂花」,卻是一條身長達到14.85米、體重達到447公斤的巨蟒。Cerrejon煤礦發現的28個化石中分析得出,泰坦巨蟒生活在距今約5800萬~6000萬年的前古新世時期。 泰坦巨蟒的體長在12米~15米之間,身體最厚部位可以達到1米寬,體重能達到1.1噸,由於泰坦巨蟒體格如此龐大
  • 10個瘋狂的化石 證明了地球曾經的瘋狂!-化石,地球,考古,歷史...
    1)1億歲的蜘蛛獵食:這隻蜘蛛攻擊獵物時,被困在琥珀中,是迄今發現的唯一保存完好的蜘蛛獵食化石。這隻蜘蛛生活在9700萬到1.1億年前白堊紀早期的緬甸胡康河谷裡。頜骨寬3.3米,高2.7米。4)巨大的螞蟻化石:這個巨大的螞蟻,名叫Titanomyrma lubei,生活在5000萬年前。它的體型與一隻蜂鳥一樣大,身長約5釐米長。
  • 700萬年前的大腿骨無主人紐西蘭發現與人體型相近的企鵝化石骨骼
    使恐龍在6600萬年前滅絕的小行星也讓曾經稱霸海洋的大型哺乳動物滅絕了,從而為像企鵝這樣以魚類為生的潛水動物的生存掃平了道路。於5月末開始的延吉市龍山恐龍化石群保護性挖掘工作日前取得重大進展。現場挖掘出一具長達1.5米的白堊紀鱷魚骨骼化石,專家稱這在國內非常罕見。現場還挖掘出大量保存完好的恐龍肋骨、肱骨、齒骨等,專家稱有望組成一具完整的恐龍化石骨架。
  • 英國男子在海灘遛狗,意外發現侏羅紀時期巨型「魚龍」骨架
    他看到了一塊約五英尺半長(約1.5米)的化石。作為一名業餘考古學家,喬恩以自己的知識儲備判斷,這可能是一具生活在侏羅紀時期的魚龍類海洋動物化石。喬恩解釋道:從這具標本來看,根據它胸鰭上的骨頭數量,以及它明顯沒有骨盆帶,以及它背部獨特的『隆起』,這可能是魚龍的遺骸。
  • 五千萬年前迷你刺蝟化石出土 身長僅5釐米(圖)
    據香港《文匯報》7月10日報導,加拿大科學家在浮木峽谷省立公園發現5200萬年前的史前迷你刺蝟化石,身長只有5釐米,是現代體形最小刺蝟的一半。研究員在同址亦發現已滅絕的犀貘的化石,體形只有現在貘的一半。  科羅拉多大學古生物學家指,迷你刺蝟大概在加拿大卑詩省雨林生存了1,300萬年,該段時期地球氣候特別溫暖,刺蝟進食昆蟲、植物及種子維生。
  • 短面熊最重1.5噸,單挑恐狼群,從劍齒虎口中奪食
    距今200萬年前的冰川時期,美洲大陸上生活著一種掠食猛獸——短面熊。短面熊的體型龐大,既是熊科中的強者,也是頂級掠食者,還被譽為「陸地霸主」。短面熊早已滅絕,科學家只能通過化石進行研究分析。
  • 開化「犀牛洞」化石新說法:劍齒象和犀牛牙齒
    專家認為這裡曾有劍齒象和大熊貓生活今年3月,開化邀請了省裡的相關專家來對這些化石做進一步鑑定。浙江省自然博物館副館長、著名古生物化石專家金幸生經過現場勘查和文物標本比對,認定這是劍齒象的牙齒,還有一種是中國犀的牙齒。
  • 撒哈拉沙漠發現史前巨型河怪,體長15米、重20噸,以巨魚為食!
    不過根據科學家的研究,棘龍是不是最兇猛的恐龍不清楚,但它肯定是一個「漁夫」。據日前(4.29)發表於《自然》(Natural)的一篇研究報告表明,通過對摩洛哥東南部撒哈拉沙漠西北側發現的棘龍尾巴化石分析,背部長著一塊巨大長棘的棘龍,成年體長可達50英尺(15.24米),重達20噸,而且屬於水棲動物,是一個遊泳高手。而這研究也正式推翻了古生物學家將棘龍是」純地棲恐龍「的定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