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西南豐:儺舞鬧新春
2月14日凌晨,白舍鎮田東村村民在儺舞表演後沿街祈福。 正月期間,江西南豐縣的儺師們走村串巷跳起儺舞,迎春祈福。據了解,南豐儺舞歷史悠久,儺班每年正月初一「起儺」,到元宵節後一至三日結束,稱之為「收儺」。
-
探訪江西南豐非物質文化遺產儺舞
2014中國鄉村之聲 > 鄉村專題 > 中國鄉村調查 > 鄉村映像 探訪江西南豐非物質文化遺產儺舞11月20日消息 江西南豐的儺舞,被譽為「中國古代舞蹈的活化石」,被列為第一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
-
中國古代舞蹈活化石——江西南豐儺舞
儺舞,俗稱「跳儺」,是中國桔鄉江西南豐縣特有的一種民間舞蹈。每逢春節,從農曆正月初一起,十天內外,儺舞班會流動到各鄉鎮,連場演出,熱鬧異常。每個儺舞班,大都有十七、八人,多的二十五、六人。儺舞便是在這個基礎上演變過來的。它早於歌姬,先於戲曲,我國好幾個省、市、區都有流傳,不過叫法不同。有的稱為「鬼戲」,有的叫做「跳鬼臉」。南豐儺舞,相傳起源於宋代,當時南豐縣三溪鄉石郵村有個姓吳的人在外地做官,在他告老還鄉的時候,當地士紳送給他儺舞班子和八個面具,帶回南豐。這算是南豐儺舞的開端。
-
江西南豐儺舞「跳」出國門亮相日本 開展對外文化交流(圖)
平懿 攝 中新網南昌2月6日電 (平懿 記者 劉佔昆)記者6日從江西省文化廳獲悉,被譽為「中國古代舞蹈活化石」的江西南豐儺舞當日亮相日本東京中國文化中心,為當地民眾帶了一場極具江西文化特色的演出。「中國民間工藝美術師」羅春明在現場還進行了儺面具雕刻及展示,引得市民駐足觀看。
-
品蜜橘觀儺舞賞瓷器 50餘名外國友人江西南豐感受千年文化
品蜜橘觀儺舞賞瓷器 50餘名外國友人江西南豐感受千年文化 來源:人民網-江西頻道 2017年10月13日07:32 外國友人在江西南豐縣觀必上樂園景區觀看儺舞 人民網南豐10月13日電 (時雨)「蜜橘很甜,儺舞好看,視覺和味蕾同時帶來非常棒的享受!」
-
中國古代舞蹈活化石--南豐儺舞
南豐儺舞風格古老稚拙、粗獷豪放,具有原生形態特質,因在人類學、宗教學、民俗學、藝術學、戲劇學等眾多領域有著巨大的學術價值和史料價值,被譽為「中國古代舞蹈活化石」,吸引了眾多國內外專家學者潛心研究,1996年,江西南豐縣被文化部授予「中國民間藝術(儺舞)之鄉」。日前,南豐儺舞又被正式列為首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推薦項目。
-
南豐儺舞「舞」進國家大劇院(圖)
■吳平、記者周文平 文/圖 中國江西網訊 「咚、咚、咚……」、「咣、咣、咣……」10月31日上午,隨著一陣陣韻律感十足的鑼鼓聲急促響起,手拿「開山斧」、面戴儺面具、頭裹白絲巾的儺舞藝人手舞足蹈,南豐縣石郵村有著六百餘年歷史的儺神廟瞬間熱鬧起來,村民們紛紛攜老扶幼湧進廟裡,為即將晉京展演儺舞的村儺班壯行。
-
江西南豐儺舞首次走進國家大劇院演出
南豐儺舞,俗稱「南豐跳儺」,因其動作簡樸、剛勁,極具原始舞蹈風格,被譽為「中國古代舞蹈活化石」。南豐儺舞首次走進國家大劇院表演,是撫州市繼鄉音版《臨川四夢》晉京演出後的又一次文化盛事,也是南豐儺舞首次登陸國家表演藝術最高殿堂的一次標誌性事件。
-
[撫州] 南豐儺舞入選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預選名錄
江西文明網8月21日南豐訊(通訊員 鄧國雲) 日前,從南豐文化部門獲悉,經過專家篩選,南豐儺舞被選入我國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申報「人類口述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預選名錄。
-
中國影像方志| 南豐:白舍窯瑩潤如玉千古名家文脈傳承 儺舞古樸...
CCTV-102019.12.30 15:38播出《中國影像方志》江西卷 南豐篇南豐篇 預告片也許是一方水土的慷慨饋贈,南豐物產之盛,使得這裡的地名,自古就與「豐」字相連。三國吳太平二年(公元257年),南豐縣始建。
-
最新國家級非遺名單出爐,南豐儺舞上榜
最新國家級非遺名單出爐,南豐儺舞上榜 2019-12-03 18:1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中國日報中外記者探訪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南豐儺舞
儺舞又俗稱「跳儺」,是沿襲古代驅鬼逐疫的儀式「驅儺」,原本是一種帶有濃厚迷信色彩的古代祈福禳災儀式,歷經漫長歲月,不斷改革、創新,逐漸演變成為漢族民間舞蹈。它是漢族最古老的一種祭神跳鬼、驅瘟避疫、表示安慶的娛神舞蹈。    南豐有儺,始於漢初。此後2000多年裡,儺風不絕,「跳儺」成為南豐民間重要的傳統文化活動。
-
酒窩旅遊景點介紹,第十站:南豐儺舞中國原始文化「活化石」
南豐儺舞南豐儺舞的歷史不像儺文化的歷史那般久遠,它的源頭在漢代。關於南豐儺舞的來歷,還有一段傳奇故事。相傳,漢代長沙王吳芮曾在南豐駐兵,在舉行祭山儀式時,發覺「妖氛」頗濃,就告誡鄉人用跳儺舞的方式來驅趕妖勢。如此一來,儺舞與南豐便結下了不解之緣。宋代時,南豐經常舉行儺舞表演。其時南豐的劉鏜在其詩作《觀儺》中,生動描繪了大戶人家堂舍演出儺舞的場景: 「寒雲岑岑天四陰,畫堂燭影紅簾深。鼓聲淵淵管聲脆,鬼神變化供劇戲。金窪玉注始淙潺,眼前倏已非人間。
-
「蜜桔之鄉」南豐不只是產桔子,這些人文風景也值得了解
甜度正好,水分充足,一吃就沒停下來,而後了解後才知道南豐縣城原來不只是產蜜桔,這個人傑地靈的城市,還有悠久的歷史傳說,以及美麗動人的風景。從江西南昌往福建方向走,經過撫州100公裡的地方,有一個縣,一年四季,四季分明,春有百花夏有月,秋有涼風冬有雪,屬於亞熱帶季風氣候,獨特的地理位置賦予了她獨特的靈氣,悠久的歷史給予了她獨特的氣質。
-
江西南豐儺面具
②【大千視界】江西省南豐儺舞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而儺面具是儺文化的象徵符號南豐的儺面具,做工精細,種類繁多,獨樹一幟。一個儺面具完成,從打胚到上漆要經過16道工序,每道工序都不容絲毫馬虎,哪怕是接近尾聲的打磨、刮灰、貼棉紙、刷底、上色、描繪和上漆。其中,打磨最考驗雕刻人的耐心。因為細坯鏤空後,雕刻人還須用刮刀、瓷片、粗細砂布對儺面具進行一遍遍打磨,直至面具表面的每個「毛孔」淡化為止。
-
江西南豐:古老儺舞展新顏
南豐儺舞表演。江西省南豐縣委宣傳部供圖新華社南昌2月25日電(記者林浩)每到農曆正月,在江西省南豐縣,無論是縣城還是鄉村,各地都會進行「跳儺」。初一「起儺」,之後儺班開始挨家上戶跳儺,十六「收儺」,達到一年一度的儺舞高潮。這是江西南豐的石郵儺。儺是中國流傳數千年的一種傳統文化,它由最初假面跳神、驅鬼逐疫、禳災納吉的儀式逐漸演變為多種形態的儺舞、儺戲,至今仍在中國許多地區流傳。始於漢初的南豐儺有2000多年的歷史,被譽為「中國古代舞蹈的活化石」。
-
南豐民間藝人雕出「世界最小」儺面具(組圖)
南豐民間藝人雕出「世界最小」儺面具(組圖) 來源:人民網-江西頻道 2014年11月28日16:20 人民網南昌11月28日電(記者 秦海峰)日前,在江西南豐縣城一個不起眼的小攤前,雕刻藝人鄧偉正在專心致志地雕一塊微型儺面具。儺面具粗中有細、惟妙惟肖,精湛的技藝令人稱奇。
-
曾志鞏——南豐古儺舞「達人」
■朱樹群、黎興旺、記者周文平/文 提及南豐儺舞,就不得不說到一位古稀老人——曾志鞏。他走訪村莊200多個,考察180多個儺班,完成及發表儺舞論文、著述100萬字以上……近30年來,曾志鞏身體力行地詮釋了南豐古儺舞的守望者精神。
-
江西南豐:80歲老太收藏白舍瓷建展示館 將來獻給國家
人民網南豐4月19日電 (記者 秦海峰)「這是我和兒子多年收藏的南豐白舍瓷青白瓷,現在放在這裡免費展出,為的是讓更多的人了解南豐深厚的陶瓷文化,弘揚白舍瓷文化。」日前,在南豐縣琴臺文化街宋元白舍窯古瓷展示館內,80多歲的鄒蘭英對記者表示。 南豐縣收藏協會會長胡日輝介紹,白舍窯起始於晚唐五代,興盛於北宋中期,至今已有1000多年歷史。
-
中國舞蹈家協會·南豐面具舞蹈文化周於9月27日開幕
中國舞蹈家協會·南豐面具舞蹈文化周開幕式現場(劍鋒攝)活動以「面具文化」為主題和切入點,旨在通過將面具與舞蹈相結合的方式,開啟一場穿越古今的文化之旅,回望過去、展望未來,以文化講述中國,以文化溝通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