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是聯合國75周年,也是可持續發展落實行動關鍵十年的第一年,是「行動主義超級年」,在可持續發展目標下, 聯合國呼籲全世界共同採取行動消除貧困、保護地球、改善所有人的生活和未來。
今年8月12日聯合國國際青年日的主題是「青年參與全球行動」,多位中國青年通過騰訊與聯合國駐華機構聯合主辦的「中國青年對話未來」系列活動發表自己的聲音。
其中,網文作家愛潛水的烏賊作為青年代表在《2020青年聯議會》節目中發表關於環境保護的主題演講,這也是網絡文學作家首次登上聯合國舞臺,與當代青年代表共話可持續發展議題。就此契機,澎湃新聞記者邀請到了這位正在行動的「後浪」與我們共同討論當代年輕人的格局與使命。
愛潛水的烏賊在2020青年聯議會上演講《詭秘之主》與環境保護《詭秘之主》是愛潛水的烏賊所著的西方奇幻類小說,包含了克蘇魯風格、類SCP元素、第一次工業革命時代風情和蒸汽朋克情懷等一系列的新奇元素。作者在書中描繪了一個蒸汽與機械的世界,在這個世界裡槍械巨艦與魔藥佔卜共存,主人公從詭秘之中醒來,展開了一段有關「愚者」的傳說。
作為閱文集團白金作家,愛潛水的烏賊也被讀者稱為「烏賊娘」或「烏賊」,憑藉《詭秘之主》在過去的一年中收穫滿滿。這本小說在2019年蟬聯所屬類別榜單第一名長達八個月,烏賊本人也在2018年獲得第三屆「橙瓜網絡文學獎」百強大神的榮譽。
以第一次工業革命為背景的小說《詭秘之主》也成為了烏賊選定這次青年聯議會主題的原因。
「對於那個年代,我最早的印象應該和大部分人接近:一排排高聳的煙囪;不斷噴往高空的白汽;嚴絲合縫的齒輪;裸露在外的鉚釘;閃爍黃銅色澤的裝飾;精緻而複雜的懷表;巨大的,轟鳴的列車與艦船……」與很多喜歡蒸汽朋克元素的人相似,烏賊最初也是帶著審美趣味和某種憧憬來了解蒸汽朋克和第一次工業革命的歷史年代。
「那是帶著某種浪漫情懷的畫面。可是,在我搜集那個年代各種資料,做創作準備的時候,我卻發現實際情況和我想像的有點不太一樣。」
翻開厚重的歷史記錄,摘下想像與美化的濾鏡,他看到在第一次工業革命中,由於對資源的粗放開發導致了環境汙染和一系列的衍生問題。「其中,一代代累積的大氣汙染問題,在1952年的倫敦,於短短幾天內,讓四千多人不幸去世。他們之中很多人什麼都沒有做錯,只是正常地出門上班,就那樣劇烈咳嗽著死去了。」觸目驚心的事例促使烏賊開始反思我們的時代,是否環境汙染仍在繼續,是否還有無數無辜的人在被動受到環境汙染所帶來的傷害。
因此在小說《詭秘之主》中讀者可以看到,烏賊在書中通過具體的故事把環境汙染的一些問題呈現在讀者面前,引導讀者去注意和反思環境問題,並鼓勵大家採取行動,不能讓歷史上發生過的悲劇再發生在我們現代。在小說中的呼籲與聯議會的演講,正如烏賊所說,都是在全球應對挑戰的大局勢下「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一些事情」。
《詭秘之主》「上場」今年是烏賊開始寫網文的第八個年頭。伴隨網文的發展和主流化,他幸運地趕上了智慧型手機和網絡普及的時代列車,品嘗到紅利之外,背後日復一日的堅持與付出也功不可沒。
剛開始兼職創作第一部小說的時候,烏賊每天白天上完班晚上回家進行寫作,從六七點寫到十二點,入睡已經是凌晨,而第二天八點前又必須起床上班。在疲憊的生活狀況和各方的壓力下,他完成了第一部小說《滅運圖錄》。在放棄和堅持邊緣不斷徘徊的烏賊在這段時間時常問自己要不要放棄,回到正常的生活狀態,但最終還是憑藉一腔熱愛與純粹堅持了下來,「但是我對故事還是有堅持,想著儘量把這個東西講完整,不管怎麼樣,我第一本書需要把我想寫的東西都寫出來,就是純粹當時堅持這麼一兩年,把我的心願完成了。」
一邊是創作,一邊是對生活的迷茫。烏賊在小說的情節中不斷叩問自己,而最終也通過故事的推演得出了結論,幫助自己戰勝了內心的迷茫。讀者在這一階段的正面反饋也給了他很大的信心和勇氣,他相信也許自己「適合吃這行飯」,可以沿著這條路走下去。在創作第二本小說的時候,烏賊從兼職轉為了全職,全身心投入到了網文的創作中,並憑藉優秀的作品獲得了更多讀者的喜愛。
烏賊的經歷聽起來似乎又是一個老套熟悉的勵志故事,但是這個過程也正是無數的年輕人「上場」後正在經歷或者即將面臨的人生考驗。
今年青年聯議會的主題是「上場」,烏賊也和澎湃新聞記者分享了他對於這個詞的理解。「每個人總會面對一些事情,不是任何事情都能逃避的,有些事情總是需要上場去面對。」
滿地都是六便士,抬頭看見月亮的人卻也有過掙扎和懷疑。「我們最開始的時候,就是做簡單的工作。當時就是每天為房價憂慮,看看能不能買得起房之類的,但是又想創作故事。整個環境氛圍不知道是不是需要做這個事情,因為我不知道能夠堅持多久。後來還是覺得趁年輕,該去面對、該去努力一把的還是多努力一把,慢慢開始從兼職創作到現在全職創作,這麼一步步走過來。」
所以,有時候「上場」並非代表已經全副武裝。尚未佩劍的少年,轉身便是江湖。在不斷選擇和前進的路上,在上場面對困難的時刻,在風雨兼程的過程中,少年已然歷盡千帆。
愛潛水的烏賊「後浪」「後浪」是充滿希望的,更是充滿包容與和解的。
在烏賊看來,「後浪」是現在的年輕人們因為國家的強大,相比較他這一輩而言視野更加開闊,能夠有更豐富的資源。同時,他也提出「除了生活在大中城市的年輕人之外,還有很多生活在貧困山區,生活在農村、鄉下小城市的年輕人。他們可能沒能享受到網絡發展的紅利,但是他們也有自身的精彩,我覺得當我們討論後浪的時候,不能將目光只注重在大中城市,還得去往更多地方的青年那裡看一看。」
新潮是一個特點,但不應是這個群體的標籤。廣闊的世界中有著各種色彩的「後浪」,「很多的年輕人可能不是那麼新潮,但是確實是在自己的崗位上做著自己的事情,能夠盡職盡責做好自己的事情,為整個國家的建設添磚加瓦。」這是對「後浪」們最真實也是最誠摯的認知和期許。
網文經過二十多年的發展,在逐漸擁抱主流。一方面由於創作的質量在不斷提高,另一方面也是網文的創作者和讀者在逐漸成為社會的主流。在新人輩出的網文界,烏賊也坦言面對有實力的年輕新人會產生些許的自我懷疑和擔憂。但作為本身在創作中不斷嘗試和探索不同題材的網文作家,烏賊也非常高興看到能有更多新的創作者繼續為網文拓寬邊界,嘗試更多樣的風格。
最後烏賊還以自己的創作經歷鼓勵更多的作者進行創作。「我覺得第一還是堅定自身的信念,堅定是最重要的……除了真的天賦異稟的那種人,其實大部分有點寫作天賦的人,第一次寫的時候肯定都是很青澀的,可能就在練筆期、提升期就把自己放棄了。」烏賊的寫作方法是邊寫邊總結,他在寫第三本小說《一世之尊》的時候認為自己的細節不夠具體真實,於是在後一本小說《武道宗師》中選擇寫偏日常的題材,通過細節豐滿故事,為讀者帶來了栩栩如生的效果。
「蒸汽與機械的浪潮中,誰能觸及非凡?歷史和黑暗的迷霧裡,又是誰在耳語?我從詭秘中醒來,睜眼看見這個世界:槍械,大炮,巨艦,飛空艇,差分機;魔藥,佔卜,詛咒,倒吊人,封印物……光明依舊照耀,神秘從未遠離,這是一段『愚者』的傳說。」
這是《詭秘之主》的簡介,正如引人入勝的簡短介紹,烏賊的小說總能帶給讀者不一樣的驚喜。其實,烏賊自己的成長經歷就是一部小說,是一部關於抉擇、堅定和勇敢的小說,也是當下「後浪」們奮鬥經歷的一瞥。
「後浪」已經上場,相信烏賊和眾多的「後浪」們在全球未來的格局中也將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