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擊式盡孝」正在蔓延,老人難以適應,子女別只圖一時心安

2021-01-12 騰訊網

新年來臨,又到了闔家團圓的時候,兒女的「突擊式盡孝」也表現得淋漓盡致。

有人說,盡孝總比不聞不問強,可以理解;也有人把他視為節日作秀,或者是求得一時心安的表現,孝順多放在日常,比在節日爆發要強。

兒女都在外地,春節才能回趟家

鄰居王阿姨的一雙兒女都在其他城市,平時忙於事業很少回家,一年到頭也就春節能回來一趟。而自從女兒嫁人之後,有時候過年也只能在視頻中相見。

看著別人家的孩子和父母親親熱熱的,王阿姨就後悔讓女兒遠嫁了。有次女兒一家去國外旅遊,還專門和她連線,讓老媽看看外面的風景。

老母親看得如痴如醉,冷不防老伴從旁邊竄了出來,不冷不熱地說了一句,「啥時候你帶著我們老兩口去轉轉啊,我們出錢!」

女兒尷尬地聊了兩句就撂下了電話。這邊王阿姨一個勁地埋怨老頭不會說話,情商低。其實老爺子也挺想孩子的,可惜平時都見不到人。

或許是被父親給刺激到了,這個元旦,兒子和女兒就像商量好似的都回來了。不過因為放假時間短,他們並沒有把孫子、外孫女帶回來,這多少讓老人有些失望。

「突擊式盡孝」正在蔓延,老人難以適應

女兒也不見外,拿起老媽的手機,把放在購物車裡想買又猶豫的物品統統下單了。兒子則是像搶功一般把家裡的米麵油都給添置得滿滿登登的。

這下王阿姨反倒有點心虛了,啥意思?不會是過年不回來了吧?這個問題兒女倒是沒想過,就說到日子再定。

忙活了三天後,王阿姨淚眼婆娑地送走了一雙兒女,回到家裡卻感覺空落落的。這日子說到底還不是「過人」嗎?老兩口退休金一個月也不少,哪裡缺這些東西啊。

老街坊看到王阿姨失落的樣子,安慰她說,孩子們都忙,有這份心比啥都強。不過回來的日子太短了,就像住宿一樣,走的時候真挺「閃人」的。本來是來勸人的,結果說著說著她自己也落淚了。

「突擊式盡孝」,是用來形容節日期間對父母進行短暫爆發式的關愛行為。

這種爆發,讓老人高興一時,卻得難受一陣子,那種「得而復失」的感覺可不好過。

為什麼盡孝還得「挑時候」?個中酸楚只有自己知道

據部分電商平臺統計,節前親情帳號的捆綁數量環比增長42%。

之所以突擊盡孝,主要有這幾個原因。

1)受時間和距離的限制,年輕人忙於事業,很多都顧及不到原生家庭,對老人的盡孝便壓縮在了節假日,「熱情」也跟著一起打包了,在見到父母的短短幾天內爆發。

2)中國人大多含蓄內斂,平時對父母的感情也不會輕易流露,尤其是男性。

深夜,老人惦記孩子,鼓起勇氣打過去電話,也多半會得到一個「我在忙」的回答。然後老人會知趣地放下電話,等待著孩子不忙時的「召喚」,可這種機會太少了。

3)對於子女來說,會覺得「務實」比較重要,比如給家裡添置生活必需品,以及逐漸興起的電子通訊產品。他們習慣於用物質來表達愛,比較直接,也非常實用。

但也不排除這樣一種心理,那就是平時不夠關心老人,等到節假日才想起來父母,這種突擊式的盡孝,其實只是貪圖自己的一時心安,持續性健忘,突然式記起,並不提倡。

對父母盡孝別等,要落實在日常生活中

畢淑敏在《孝心無價》裡說:「孝是稍縱即逝的眷戀,孝是無法重現的幸福;孝是一失足成千古恨的往事。」

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義,盡孝這件事,不要等到人去樓空才追悔莫及。

常回家看看並不是一句空話。人上歲數了,在吃穿上面的要求都不能和年輕人相比了,唯一的念想就是多看看兒女、孫輩,這是一種生命的傳承。

節假日期間密集轟炸的關懷,和節後的冷冷清清,會讓老人形成巨大的心理落差。對於他們來說,再好的補品都不如兒女繞膝吧。

當然,這也需要制度的保障,若工作單位能充分保證員工的探親權利,讓打工人能夠沒有後顧之憂地回家去,那麼突擊式盡孝就會大大減少。

對父母盡孝,也別流於形式,別只顧著在父親節、母親節時發個朋友圈,而是多創造條件,去切實地關愛父母。把你的突擊式盡孝儘量均勻分配,父母就知足了。

我是糖果媽媽,一個學習成長型的寶媽,專注孕產和育兒,想要輕鬆養娃別忘了關注,糖果媽媽團隊將為您的育兒之路答疑解惑。

相關焦點

  • 2020百度沸點年度流行語出爐:u1s1、爺青回、突擊式盡孝……你知道...
    2020百度沸點年度流行語榜單正式出爐:集美、一起爬山嗎、u1s1、九漏魚、爺青回、上海名媛、打工人、突擊式盡孝、七夕蛤蟆、深藏blue成為今年網民搜索熱度最高的十大流行語。2020百度沸點完整榜單也將於近期發布。
  • 臨泉縣文明辦: 將公示子女盡孝情況
    潁州晚報訊   重陽佳節即將到來,近日,臨泉縣文明辦、臨泉縣扶貧辦聯合發布《致全縣貧困戶子女的一封公開信》,倡議子女每周為父母打掃一次衛生;每年給父母一定的贍養費;「三節」給父母盡一次孝心。為做好監督,該縣還將把每次子女盡孝情況在自然村、行政村公示,接受親朋好友、左鄰右舍監督。
  • 早出晚歸的「上班式」帶娃蔓延,老人排斥跟子女住一起,很心酸
    實際上,現在很多老人帶娃,也都是這樣。其實,早出晚歸的「上班式」帶娃蔓延,老人排斥跟子女住一起,很心酸。年輕人對老人,是一邊嫌棄一邊需要老人之所以不願意跟年輕人同住,最大的原因是感覺到年輕人其實並不是真心歡迎自己。
  • 一則新聞引發「孝道」熱議 離家打拼該如何盡孝
    網友「-yesterday---」說:別讓遲到的關心成為一生的遺憾。  參與討論的網友,有不少和父母生活在不同城市裡,網友「曉之fen」就是其中之一,他感慨希望長期在外的子女能常回家看看,與父母保持緊密聯繫。  網友「東山謝氏」說得較全面:面對這種情況,恐怕很多人也只能扼腕嘆息,別無他法。
  • 50平房子擠滿了流浪貓狗,老人寧願逼著子女要錢,也不願送走它們
    導讀:50平房子擠滿了流浪貓狗,老人寧願逼著子女要錢,也不願送走它們現在越來越多的人都喜歡養小動物,所以貓狗這樣好餵養的小傢伙們讓人喜歡喜歡,但有些人選擇餵養這些貓狗後,本來就是一時興起,等過了這個新鮮勁後,就感到厭煩
  • 「廢物式養老」正在興起,毀掉不少老人的晚年生活,子女還不自知
    孝順父母,是子女的責任與義務。父母養育兒女長大,是非常不容易也是很辛苦的。所以說,作為子女,我們理應在父母老了的時候,照顧、孝順父母,給父母養老。然而,雖然有些時候我們的出發點是好的,是想要照顧老人,但是,卻很有可能起到反效果。
  • 老人臨終畫藏寶圖 子女憑圖都找不全
    連去世後,靠著自己手繪的「藏寶圖」,子女都找不全,不知道自己到底藏了多少。11月26號下午,眉山東坡區一個破舊的拆遷工地上,拾荒者熊玉全,意外撿到4萬元現金。他沒有想到,這竟然是彭老先生「私房錢」的一部分。
  • 老人去世5年不能入土,只因子女爭遺產
    這個節日不僅提醒我們追悼逝者,更加提醒著我們珍惜身邊人,對長輩盡孝,可是,有一位老人去世5年卻難以入土,只因子女爭奪遺產!有墓難入!老人去世5年不能入土,只因子女爭遺產清明掃墓?但有人卻有墓難入!有一位老人在生前,便為自己買了墓地,可不曾想,因為其3個子女爭奪遺產,互不相讓,使老人在去世5年後仍然不能入土!最後無奈,只能由法院出面審理,判決老人的三名子女互相協商,將父親骨灰安葬。
  • 現代官員該如何盡孝
    現代官員該如何盡孝  ◎文/本刊記者 舒煒  我國目前已有1.67億老年人,其中有一半過著「空巢」生活。今年1月,「常回家看看」作為對老人的精神贍養被寫進了《老年法》草案,強調除物質外,還要給予老人更多精神關懷。
  • 一個癌症晚期的老人,還要求子女傾家蕩產的給他看病,值得嗎?
    隨著社會科技的不斷進步以及物質生活的不斷提高,人口老齡化的現象更加普遍,如何給老人養老成了大家不得不面對的現實問題,現如今生活壓力越來越大,對於更多的一般家庭來說,因為缺錢不得不面多很多無奈的問題,就比如一個被醫生判死刑的癌症老人,還要求自己的子女傾家蕩產的給他看病,對於子女們來說值得嗎
  • 父親節:心-道-德-孝,願天下子女盡孝有「道」
    「身體髮膚,受之父母」,為盡孝累壞身體算是孝嗎?現代人的緊張生活中,如何平衡工作與在父母膝下承歡的時間?……陽明先生全集中有這樣一篇關於孝親的文章:《與傅生鳳》,講的是傅鳳家貧,但又必須由自己奉養父母,他希望能夠通過科舉考試取得俸祿,可由於學習太過費神用力,以至積勞成疾將身體累垮。
  • 湖南79歲患癌老人挖洞等死被救出,稱不想連累子女,壽衣都穿好了
    癌症是每個人都談之色變的疾病,它每年會帶走無數的生命,但在人生的最後時刻,絕大多數老人還是擔心自己會連累到子女,這份親情令人動容。近期,湖南武岡一79歲患癌老人住院多次,因疼痛難忍且子女不在身邊,便生出了輕生的念頭。為了不連累子女,老人自己給自己挖好坑洞,穿著預先準備好的壽衣,就蹲在坑裡靜靜地等死。
  • 盡孝很簡單 現在就給爸媽打個電話
    當「常回家看看」成為法律,一位大爺又在媒體前說出了「30歲不結婚才違法」的神回復後,父母與子女之間的理解就顯得尤為重要。5月22日正好是張昆爸爸的生日,張昆本想趕回家,爸爸卻覺得他太累了,還是別回來的好。那天零點剛過,最終沒回家的張昆給爸爸發了一條如同散文的祝壽簡訊,看得張爸爸感動不已,「這比送我一個蛋糕強多了」。
  • 省醫院發熱病房醫護:替患者子女給逝去老人穿上壽衣
    她們放下自己的親人,卻給病患老人當起了子女,替患者子女為逝去的疑似患者老人穿上壽衣。2月17日,一名疑似新冠肺炎的老大娘被收進發熱病房,大娘基礎疾病為急性髓細胞性白血病,雙肺重度感染,多器官衰竭,進入發熱病房後雖然經過幾個班的醫護人員的積極救治,老人最終還是去世了。
  • 「麻叔辣嬸」老人與子女同住,你怎麼看?
    他們中女性居多,大都是家在縣區,人在市區幫子女帶孩子。她們就像候鳥一樣,每到周六返回自己家中,照顧獨自在家的老伴或者年事已高的父母;周日又返回市區,在新的一周開始時繼續幫助子女照顧孩子。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雖然也有一部分高齡老人需子女照顧一同居住,但是像這樣幫子女帶孩子的仍佔據老人與子女同住的大多數。
  • 網傳湖南一老人被子女拋棄鑽洞等死?官方回應來了
    作為子女,不論是在法律法規上,還是道德倫理上,都是必須贍養父母的,不過在現實生活中,有的子女完全不顧當初父母的養育之恩,在父母年紀老邁之後,對其不管不顧。最近網絡上有這視頻,引起了網友的熱議,視頻內容顯示一名老人鑽入了一個位於土坑的缸中,有網友表示這是老人被子女拋棄,進入坑中等死,這個說法得到了很多網友的認可。根據了解這則視頻發布於12月12日,事情發生於湖南武岡鄧家鋪鎮,但是事情的真相併非如網友所說。
  • 父母年邁垂垂老,兒女盡孝正當時
    01前幾天,偶然看到了「老」字的演變過程:它的甲骨文像長發老人扶杖之形;金文變為毛髮,手杖訛為匕;篆文承接金文並整齊化,但是都可看出一位彎腰駝背、老態龍鐘的老人手拄拐杖的樣子。這兩年,我不會這樣說了,父母正在一日日地衰老。他們都已至耄耋之年,疾病不請自來,不會離開。不必說他們滿頭的白髮,滿口的假牙,臉上的皺紋與老年斑,只消看到他們彎腰駝背的身軀,遲緩的步子,吃飯時費力的樣子,我真切地感受到他們老了,老得哪兒也去不了了。無奈與痛惜,常會驀地湧上我的心頭,揮之不去。
  • 老人長壽「克」子孫?提前做好以下準備,子女只會越過越好
    說難聽點,就是在說老人長壽會「克」子孫。這話聽上去荒謬,卻有不少人相信。前幾日我才接到一名網友的投稿,說是自家太奶奶已經92歲了,身體依舊非常硬朗,可惜子女卻不長壽,往下數兩輩已經人丁稀少。如今自己好不容易和媳婦生了個兒子,卻從出生就身嬌體弱,頻繁出入醫院。這讓網友很是焦躁,認為是不是太奶奶影響了子孫後代的陽壽?不然怎麼會幾代人壽命都不長,唯獨太奶奶活得久。
  • 英國《經濟學家》周刊:法國難以適應變化(圖)
    該雜誌近期刊登題為《法國面對未來》的文章,認為法國政界缺乏勇氣,難以適應變化  如果政界沒有勇氣適應二十一世紀,歷史將作出評判。維護現有秩序是否會使法國淪為蕭條的普通大國?那不會引來尊敬、恐懼、仇視或漠視,只會是同情。
  • 《都挺好》未必「都挺好」,作為子女應該怎樣對待蘇大強式的老人
    想幹什麼就幹什麼,只圖自己痛快高興。非要去美國生活,不體諒蘇明哲的難處;和蘇明成住在一起,不講究衛生,不愛洗澡;買大房子,喝手磨咖啡,與小蔡結婚,想到一出是一出。2.小氣而又貪婪。偷偷去老宅取存摺,怕兒女們看見分他錢。讓明成夫婦還錢,平時還斤斤計較。去小石飯店蹭吃蹭喝,跟著老聶投資賺大錢,結果賠了個底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