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年是13140天,每天張福銀為嶽母洗臉梳頭洗腳;一日三餐,換著花樣讓嶽母吃得好,不論日曬雨淋,只要嶽母提一句想吃什麼,他都要走上四五裡路去買……日復一日,張富銀從33歲的小夥子,變成了69歲頭髮花白的大爺,可是卻仍在繼續著對他107歲嶽母的照料,只因為他要為20多歲就去世的妻子,盡一份做兒女的孝道。
重陽將近,前日上午,新津縣老齡委的工作人員,來到了安西鎮中合村張福銀的家裡,看望他和嶽母,並邀請他在重陽節當天,參加老齡委舉辦的敬老表彰大會和文藝演出。
妻子早逝
他堅守承諾 36年照顧嶽母孩子
前日上午11時許,張福銀家的小院沐浴在溫暖的陽光中。張福銀把嶽母背出來,讓老人坐在屋門前的椅子上,邊聊天邊曬太陽。張婆婆已經107歲高齡,身體卻特別硬朗,耳聰目明,很少生病。接過新津老齡委工作人員送來的鮮花和營養品,她笑著連說感謝。「我么女婿好,就像親兒子一樣對我啊。」
張福銀老家在彭州,家中兄弟6人,他排行老四。1964年3月,經人介紹,他與張玉珍結婚了。回憶當初,張福銀說,那時張玉珍的爸爸早已經去世,嶽母張婆婆有腿疾,只能拄著拐杖走路,而張玉珍的姐姐在蒲江縣走失,下落不明,家中只有母女二人,生活窘迫,負債纍纍。但是張福銀並沒有嫌棄這個家,張玉珍也是個賢惠的好妻子。「每天我耕地回來,她都給我燒好水洗臉,飯菜都做好了。衣服都是她給我洗……」從張福銀臉上甜蜜的笑容看得出,他和妻子愛得很深。
張福銀很能幹,一年後,他就還清了張玉珍家所欠的債款,家裡的生活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可是,正當生活充滿希望的時候,夫妻倆短短7年的恩愛生活戛然而止———張玉珍因肺結核病逝,留下了兩個年幼的女兒,大的7歲,小的才兩歲多。
「我當時也不想活了,可是老人咋辦?我的兩個娃娃咋辦?」張福銀強壓心裡的悲傷,開始擔負起照顧女兒和老嶽母的重任。
張婆婆說,那時,她覺得,女婿也會帶著兩個孫女離開。可是張福銀沒離去,他對張婆婆說:「媽,我對玉珍不會變心的,以後我會對你們更好。」
就是這一句簡單的承諾,讓張福銀開始了對老人孩子長達36年無微不至的照顧。在那個年代,「燈芯絨」很流行,雖然家裡並不富裕,可是張福銀還是託人到成都扯幾尺回來,給女兒和嶽母一人做了一件衣服。
丈夫盡孝
36年單身 久病床前有孝婿
妻子去世那年,張福銀才33歲,後來在村上當了出納員,又幫著村裡養牛養豬,還被評為「勞動模範」,家裡的生活條件也發生了質的改善。有不少村民開始給他介紹對象,可是張福銀全都拒絕了,「萬一對我嶽母不好,對我娃娃不好怎麼辦?」
1980年左右,張婆婆雙腿癱瘓不能下床。張福銀每天早晨6點就起床,給嶽母洗臉梳頭,做好了早飯,看嶽母吃完了,才去上班。一日三餐,張福銀都變著花樣地做老人喜歡吃的。老人喜歡吃軟的,他每天都為她單獨做一份飯菜。「下大雨,路再爛,只要婆婆提一句想吃啥,他都走四五裡路去買。」張福銀的老鄰居李大爺說,他們經常看到張福銀背著嶽母出來走動。張婆婆說,都說久病床前無孝子,可是張福銀卻36年如一日,每天為她洗臉洗腳,擦身子,倒夜壺,洗床單,她的屋子床鋪從來都是乾乾淨淨的。
「沒見哪家百歲老人,像張婆婆這麼幹淨的。」鄰居李大爺說。
愛是動力
對亡妻的愛 讓他一直堅持下去
張福銀說,36年來,有辛苦也有委屈,但他無怨無悔,完全是因為他對玉珍那深沉的愛,他要替玉珍照顧好媽媽,替她盡兒女的孝道。而讓他感到欣慰的是,在他身體力行的示範下,他的兩個女兒也特別孝順。兩個女兒工作特別忙,但是有空的時候,就回來幫他照顧老人。
新津老齡委的工作人員說,2004年,張福銀被評為了「新津十佳敬老兒女」,村裡老協的人邀請他參加老協,可是他卻說,他不能老,他還得照顧好嶽母呢。
本報記者 鄧旆光 攝影 王勤
責編:樊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