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娶公主為妻可光宗耀祖,在唐朝,為何世家大族不願娶公主?

2020-12-17 烏七七說歷史

大家應該特別清楚,在古代的時候公主的地位一般都無人能及,在那個時候如果真的能夠讓公主看上做一個駙馬,的確也是光宗耀祖的事情。只不過在唐朝的時候卻出現這樣一件事情,那就是唐朝的公主幾乎都嫁不出去,究竟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說到唐朝,或許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唐朝也是出現了盛世,在那個時候就是一個比較開放的朝代,無論是穿衣服的風格還是中外融合方面,都表現出唐朝的思想先進的一面。

縱觀歷史就會發現,其實有很多朝代都以娶公主為榮耀,畢竟公主就是皇帝的女兒,任何一位大臣都希望自己能夠和皇帝攀上親戚。只不過在唐朝的時候,就是由於這個朝代比較開放一些,思想也比較先進一些,所以有很多到了一定年齡的公主們也只能扎堆兒出家,選擇做了道姑,在唐朝這種開放的時代,如果一位公主想要順利的嫁給別人,那是很不容易的一件事。

大唐王朝皇帝唐宣宗,對女兒管理嚴格

不過還出現了另外一件特別奇怪的事情,那就是在唐朝的時候,有很多世家大族都不願意去公主,由此可見,唐朝公主的一生也特別悽慘。就像是我們所熟悉的唐宣宗李忱,他可是值得大家稱讚的一位皇帝,在坐上皇帝的位置以後,這麼多年以來,一直為自己的國家盡心盡力的工作著,而且還取得了非常完美的成績。自從他做到皇帝之位以後,不僅僅改變了曾經的假面具,而且也變得雷厲風行,同時還調整了人事安排,以及結束了整個朝廷戰亂紛爭的局面。

正是由於有了這位皇帝,所以大唐王朝才會逐漸走向繁榮他的所作所為,最主要的就是體現在打通了絲綢之路以及平定了吐蕃等等。他在位時間是13年,歷史上對於他的評價就是比較節儉,而且又特別憐愛百姓,讓整個大唐天下變得特別繁榮。所以有很多人都表示,他就是一位真真正正的明君,對於這位皇帝也不得不提到他,對於自己的女兒管教特別嚴格,他有11個女兒,只不過只有5個能查到嫁人的記錄。

永福公主一舉動,觸怒龍顏

他的長公主就是萬壽公主,皇帝也專門為這位公主請來了老師教公主禮儀以及道德,等這位公主到了結婚的年齡,就開始為公主選擇合適的人選,對於女婿的要求就是必須要文人出身,而且也要有一定的功名。所以當時的這位皇帝看中了鄭顥,他可是一位科舉狀元,而且又是宰相的孫子。按照一般情況下來講,公主嫁人時候所用的婚車也必須用銀箔裝飾,只不過當時的皇帝覺得這樣比較奢侈,所以改成尋常的大臣嫁女兒時的排場,用的是白銅裝飾車輛。

公主見到這種情況之後特別不習慣,所以皇帝告訴公主:一定要忘記自己是一位公主,如今已經嫁到大臣家裡,千萬不可以再搞公主的排場了。從此之後,鄭顥也就成為了第1個狀元駙馬,等到他的第2位女兒永福公主出嫁的時候,一時之間找不到合適的夫君,所以這位皇帝也只能選擇徵婚。當時的鄭顥推薦的是於琮,這個男子是一位進士,就是由於在平時做事情的時候不拘小節,也不知道迎合上級的喜好,因此在官場混的並不是特別好。

公主驕橫霸道,世家大族不願娶公主

但是正是由於有了這一次徵婚,卻給了他一個機會,就答應了這一次徵婚,皇帝對於他的做法也特別滿意,直接讓他和公主訂了婚。有一次皇帝和公主一起吃飯的時候,竟然為了一點小事情就在飯桌上發小姐脾氣,在皇帝面前直接將筷子折斷,發現內心裡的不滿,所以皇帝看到這種情況之後特別生氣,不允許這位公主出嫁,改成由四女兒廣德公主下嫁給於琮,從此在歷史的記錄中,就再也沒有關於永福公主是不是有出嫁的記錄了。

那個時候的皇帝對於女兒管教特別嚴格,在二女兒出嫁這件事情上就能夠看得出來,當然皇帝這樣做也有他自己的原因,具體的原因有這幾點。首先第1個原因就是由於當時的唐朝文官根本就不願意做皇帝的女婿,就是由於這些皇帝家族都希望能夠和那些有文化的世家聯姻,因為只有這樣才能夠提高皇族的威望,同時也能夠鞏固王朝,只不過當時的世家大族根本就不願意娶公主為妻,甚至這些人根本也不願意和皇族聯姻來表示自己家族的清高。

第2個原因就是由於唐朝當時有很多的公主都出現了不守婦道的情況,給社會造成了非常惡劣的影響,有很多公主就是仗著自己高貴的身份總是不會服從大臣家裡的管制。就算是嫁給別人也會表現出嬌橫無理,而且特別潑辣的樣子,讓這些人的夫君沒有辦法處理家庭矛盾,最終公主的名聲也特別不好認人厭煩。在唐朝這些野蠻的公主裡,太平公主以及安樂公主就是如此,這幾位公主比較貪婪而且囂張跋扈,甚至最終還會幹預朝政,想要謀取大權,最終這些公主也落得了一個身敗名裂的下場。

因此唐宣宗經常會用這些例子來教育自己的女兒,不允許自己的女兒這樣做。古代這些公主的婚姻幾乎都是政治工具,比如有很多皇帝就是為了能夠和其他國家維護和平友好的關係,所以才會通過聯姻這樣的方式來暫時和好一陣子。就在那種關鍵的時刻,這些皇族也為了能夠結識到一些地方世家,所以才會選擇將自己的公主下嫁,把皇族和這個世家聯繫起來,這樣也能夠鞏固他們的江山。

然而這些唐朝的公主也並不是那麼惹人喜歡,而且經常會被別人拒絕。因此在這裡就能夠看得出來,當時的統治者們也只能嚴加管制,這些公主們要求這些公主必須要和平常的婦女一樣堅守婦道,相夫教子,只有這樣才可以擁有一個好下場,也能夠得到一段美滿的婚姻。

相關焦點

  • 在唐朝為什麼五姓七望家族不願意娶公主?
    按常理來講,公主在任何朝代身份都是很尊貴的,能娶到公主也算是皇親國戚了,可是在唐朝,五姓七望家族為什麼不願意娶公主呢?首先說一下這個五姓七望,唐朝是身份制社會,世家大族在享有崇高的威望和社會地位。而在所有世家大族裡,又尤以五種姓氏身份最為尊貴。即隴西李氏,趙郡李氏,博陵崔氏,範陽盧氏,滎陽鄭氏,太原王氏。出生於這五姓七家的人在社會上享受絕佳的社會資源,基本都是出將入相,甚至可以與皇族分庭抗禮。唐中期以後,這種世家大族的觀念越發嚴重,士庶高寒之間的溝壑也越來越深,五姓七望為了保證其血統的純正,以及家族聲望的延續,甚至「恃其望族,恥與諸族為婚。」
  • 什麼是五姓七望,為何在唐朝,五姓七望女子遠比公主受歡迎?
    不僅陳世美,取公主也是很多男人的夢想,因為和公主結婚,就可名利雙收,成為皇親國戚,有享不盡的榮華富貴,仕途上也能步步高升。唐朝有一個狀元,卻反其道而行,他因才華和出生被皇帝賞識,想招為駙馬,但他卻不願意娶公主,怕皇室逼婚,想趕緊取未婚妻過門。
  • 《萌妻食神》夏淳于娶了廚子,夏淳風娶了公主,這有意思了
    《萌妻食神》更新的最新劇情就是公主留意由於嫁給夏淳于沒有辦法,便想著歪主意嫁給了夏淳于的弟弟夏淳風。但是琉璃心中是非常的不願意的,因為她心裡只有夏淳于,但是奈何夏淳于並不喜歡公主琉璃。從琉璃出嫁時候的樣子就知道了這一切,她心裡是一萬個不願因,既然她不願意嫁給夏淳風,又何必請公主賜婚?看看她著滿臉委屈的樣子,就跟誰逼著她一樣,不喜歡就不要嫁,為了每天能夠看到夏淳于就嫁給了他的弟弟,有這樣心思的女人,真的不是一般的厲害!
  • 鄭國史話九:他不願娶齊國公主為妻,卻在娶陳侯之女時,心急逆禮
    並且,陳桓公並不是盲目擇婿的,他與公子忽其實還見過面,即《左傳·隱公七年》記載的:「鄭公子忽在王所,故陳侯請妻之」。顯然是陳侯拜見天子時剛好遇到了身在朝中的公子忽,覺得這位精神小夥兒非常不錯,便動了心思。 至於說公子忽為何會在朝中,肯定不是因為他仍身為人質。
  • 已經娶了身份尊貴的公主,古代的駙馬爺是否還能納妾?
    必須能!比如清朝,在公主出嫁之前,皇家會選擇一位身家清白的宮女先送到額駙家,跟額駙提前「實習」一下、滾滾床單什麼的,看看額駙的各項生理機能是否「達標」。順帶著,也讓額駙多練習練習,以免跟公主圓房時手忙腳亂……這就是清朝著名的「試婚格格」。
  • 古代封建王朝娶皇帝的女兒為何要稱為「尚」公主?
    可惜了在中國古代封建社會,皇帝的女兒不是誰都可以娶的,也不叫娶叫做「尚」書生個人覺得很有意思的一個詞。今年很熱門的電視劇《大唐榮耀》大家都看過了吧,裡面男主角廣平王李俶也就是後來的唐代宗李豫,就把自己的四女兒昇平公主嫁給了挽救了李唐江山的超級大功臣郭子儀的第六個兒子郭曖。當時郭暖的年齡和昇平公主相近,於是在十多歲時就許婚了。
  • 唐朝皇族熱衷亂倫婚:公公娶兒媳,兒子娶庶母
    長孫無忌的外祖父是高敬德,是北齊皇帝高歡的堂弟高嶽的後代,曾為揚州刺史,為隋唐望族,高敬德之子是高士廉,也就是長孫皇后的舅舅。高士廉生有六子:履行、質行、純行、真行、審行、慎行。其中履行最知名,娶了長孫皇后之次女東陽公主為妻。
  • 歷史上「五姓七望」,寧願放棄公主也要娶的名門望族究竟是怎樣的
    提到唐朝的士族政治,就無法避免這五支世家大族,它們在當時所有世家貴族裡面最為尊貴,即:隴西李氏(今甘肅省東南部)、趙郡李氏(今河北趙縣)、博陵崔氏(今河北安平縣、深縣、饒陽、安國等地)、清河崔氏(今河北清河縣)、範陽盧氏(今保定市和北京市一帶)、滎陽鄭氏(今河南省)、太原王氏。其中李氏與崔氏各有兩個郡望。
  • 唐朝文成公主和尼泊爾尺尊公主在吐蕃,誰的地位更高?
    直到唐代初年,吐蕃和唐朝,才有了頻繁而全面的接觸。唐朝初年,吐蕃大讚普松贊幹布統一青藏高原,久聞中原繁華、大唐強盛的松贊幹布派遣使臣向唐太宗請婚——請求唐太宗能將宗室之女嫁給松贊幹布。起初太宗皇帝對松贊幹布的請求嗤之以鼻,果斷拒絕了松贊幹布的請求。
  • 權臣能有多囂張?公開娶皇后為妻,40位公主自願當其小妾
    可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歷史來說,也很少有能顛覆王權的權臣,甚至將皇后娶娶為妻子,將四十多位公主納為小妾的卻只有元朝的權臣燕鐵木兒。那麼這又是怎樣的一個人呢?他的一生究竟有多麼的傳奇?可元武宗當了皇帝後,生活方式十分奢靡,僅僅在位四年,就駕鶴西去了。▲元文宗本應該是元武宗的弟弟繼承皇位,之後再由元武宗的兒子繼位。可是元武宗的弟弟並沒有履行承諾,他讓自己的兒子登基成為了皇帝。
  • 美男拋棄表姐娶了公主,臨終前遺言出人意料
    二,公主愛慕,被逼休妻王獻之年少成名,而且長得非常英俊,大美男一枚自然愛慕者眾多。就算他已經結婚,也擋不住飛來的桃花,一位已婚的公主深深的愛慕他。這位公主,就是新安公主。她還是個大姑娘時,就愛慕獻之,奈何最後嫁給了桓濟。後來桓濟犯了事被流放,公主就與他離了婚。
  • 唐朝以公主下嫁邊疆民族首領,被視為了不起的殊恩異典
    當松贊幹布平定內亂,統一諸部,建立起強大的吐蕃王國時,中原地區的唐朝正處在唐太宗「貞觀之治」的盛世。公元六二九年,唐太宗擊敗強悍的東突厥。次年,俘東突厥利可汗,統一了漠南地區。公元六三五年,被唐朝軍隊攻逐,為部下所殺,吐谷渾人另立新君,向唐朝稱臣內附。唐朝國力強盛,經濟、文化發達的聲名遠播於四方,各部首領相繼請婚,皆以得大唐公主為求,且可藉此倚大國之成以服其部眾。吐各部和中原地區早就有密切的經濟、文化聯繫。據十四世紀蔵文史書吐蕃王朝世系明鑑》(或譯《西王統紀》)記載,松贊幹布的父親論贊素在位時,就從漢傳入醫藥、歷算之書。
  • 作為松贊幹布的妻子,唐朝文成公主和尼泊爾尺尊公主誰地位更高?
    作為松贊幹布妻子,唐朝文成公主和尼泊爾尺尊公主誰的地位更高?文成公主,唐朝宗室女,漢族。吐蕃尊稱甲木薩(藏語中「甲」的意思是「漢」,「木」的意思是「女」,「薩」的意思為神仙)。貞觀十五年文成公主遠嫁吐蕃,成為吐蕃贊普松贊幹布的王后。
  • 國王求娶唐朝公主,李世民要4種動物當彩禮,國王湊齊後亡國了
    大家都知道,在古代社會,出身皇室的公主進行政治聯姻是很正常的事。漢唐時期,常有公主被嫁到少數民族地區和親。比如漢朝的昭君出塞和唐朝的文成公主入藏,都是為了政治利益而結成的婚姻。然而在太宗朝,有位可汗想娶大唐公主,唐太宗因為不想將公主嫁給他,所以向他索要了4種彩禮。
  • 《清平樂》:豪門庶子李瑋,為何娶了徽柔後,贏了名聲丟了人生?
    由《知否》的導演張開宙執導,朱朱執筆改編,原著為《孤城閉》。王凱在劇中飾演一代仁君宋仁宗,少年登基,堅持「舍情為理」,他是照亮百姓的太陽,卻也是自己的暗夜。而在趙禎一生中最為遺憾的,則是因為自己的一意孤行妨礙了女兒徽柔的一生幸福。直到趙禎下線,徽柔都沒有原諒爹爹。
  • 公主婚後愛上他人被流放,群臣紛紛求情,皇帝:誰求情,誰娶她
    一方面是後娘利維亞帶來了屋大維的2個繼子,她想讓這繼子繼承屋大維的帝位財產; 另一方面是屋大維想讓自己的血親繼承地位財產,於是他覺得誰好,誰能做繼承人,就把自己的小公主嫁給誰。這就是茱莉亞一生的婚姻格局。值得一提的是,茱莉亞的親生母親正是因為與別的男子有曖昧關係而惹怒屋大維被驅逐,所以屋大維對女兒嚴格教養,不許她逾矩。
  • 義成公主一生命運坎坷,她先後嫁了四位可汗,最終為復國而死
    大義公主心裡一陣狂喜,心想終於可以不用和親了,恢復自由了。可是沒等她高興幾天,新可汗沙缽略將她繼娶為王后,大義公主從此只好在異國他鄉過起了苦寒簡陋的生活,衣食住行的檔次遠遠比不上北周的程度。啟民可汗,也是義成公主的第一任丈夫,受隋文帝扶持在突厥內訌中打敗了都藍可汗,並在宗室裡挑選了貌美的義成公主嫁給了她。
  • 楊家將中的神秘者:投降遼國,娶了三公主,然後不知所終
    愛聽評書《楊家將》的一定會注意到,楊家將中有個神秘者,投降遼國,娶了三公主,然後就不知所終了。這個人是誰呢?就是楊八郎。楊八郎本名叫王英,是楊繼業的乾兒子,其父王子明死後,楊繼業將他撫養,同時給他改名叫楊延順。因為有了這個乾兒子,楊家才有了「七郎八虎」。在劉蘭芳版的評書《楊家將》中,楊八郎也參加了金沙灘之戰,因他年紀小,馬又受了傷,被遼軍活捉。
  • 大唐時期很有名氣的3位公主:平陽公主組建女子軍隊?
    這種情況也只有唐朝的時候有所緩解,當時的世家貴族女子可以在蒙著面紗的情況下逛街,可以在春光明媚的時候一起相約去郊遊。女子的地位在當時得到大幅度的提高,這些貴女尚且如此。宮中的那些公主的待遇也就更好了,那麼在唐朝有哪些公主比較出名呢?現在我們就一起去看看大唐時期很有名氣的3位公主:平陽公主組建女子軍隊?
  • 中國古代的公主們都嫁給了誰?中國最後一位公主是誰?
    一、春秋戰國時期春秋戰國時期,公主是政治物品,一般用來對外聯姻。各國公主一般會嫁給各諸侯國國君或國內有權勢的世家。比如齊國著名美女文姜和宣姜姐妹,都是齊僖公之女,文姜嫁給了魯桓公,宣姜嫁給了衛宣公。而去年熱播的羋月傳,羋月是楚國公主,嫁給了秦國國君。這一時期,經常有公主姐妹數人一起嫁給一人的現象,甚至有姑姑和侄女共侍一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