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越來越多的父母從迎接孩子的到來開始就注重他們的教育問題。隨著經濟水平的提高和社會分工的多樣化,更多的父母開始意識到孩子全方位發展的重要性,相比課業成績,他們更期待孩子能夠釋放天性、挖掘天賦,並在教育的方式方法上更加自由平等。我們也在很多真人秀節目中看到,這種教育理念在明星身上體現的尤為明顯,拋去光環,他們也要面對孩子的調皮和倔強,也要對孩子的成長、教育操心。很多做家長的觀眾紛紛表示,普通人也許無法像明星一樣給予孩子豐盈的物質支持,但卻在教育方式上學到了更寶貴的東西。
《爸爸去哪兒第五季》中的嗯哼是個非常有自己的想法的孩子,他多次在節目中不想按「規則」做遊戲,杜江都會充分尊重他的意見,不為了「節目效果」去強迫他。
中國的家長最喜歡教育孩子「要乖」、「要聽話」,卻常常忽略孩子的內心感受。杜江曾在接受採訪時坦言:有些「太懂事」的孩子,小心翼翼看大人的臉色,失去了孩子應有的放肆與任性。我不希望我的孩子是這樣。
只有充分尊重孩子的意願,才能讓孩子形成足夠的自我認知與自我意識。在這種環境下長大的孩子會是什麼樣?我想,竇靖童給了我們最好的答案。
作為王菲的孩子,竇靖童幾乎每次出現在公眾面前都會引起話題。退學、紋身、玩音樂,看起來桀驁不馴,有點「壞壞」的竇靖童,不太像傳統意義上的乖小孩,以致有人將其視為沒有父母管教的叛逆少女。
但當竇靖童正式出道,踏入音樂圈後,大家驚訝地發現她其實是一個思想成熟,三觀極正的小大人,最讓人驚豔的還是她15歲時便推出首支個人原創英文單曲,音樂才華令人稱讚。
對竇靖童的教育,可以用王菲的歌曲《童》裡那一句歌詞來概括:你不能去學壞,你可以不太乖。王菲把竇靖童當成朋友,不會想去隱瞞她任何事,連自己的感情狀態都會如實告知女兒。她給竇靖童尊重和選擇的權利,不過多幹涉女兒的行為。竇靖童紋身,輟學,染髮,她都不反對,只是告訴孩子你不要後悔就好。
如果你對孩子發飆,他的反應是害怕還是跟你對著幹?陳小春的兒子Jasper會跟爸爸說這樣一句話:"Can you stop angry now?"
這個情節把很多觀眾都暖到,並紛紛為Jasper的情商點讚。面對成年人情緒失控還能做出理智而得體的反應,是什麼樣的教育能讓一個孩子做出如此成熟的問題處理方式?也許從應採兒的育兒理念中可以窺見一斑。陳小春曾經在採訪中爆料," 在家裡應採兒是虎媽類型,對自己和兒子家教甚嚴。"有一次,媒體就拍到應採兒街邊管教兒子的照片,Jasper 在路邊撒嬌不走,應採兒直接把兒子「拎」到了車裡。
" 因為我不想別人打我的兒子,所以要在別人打他前,教好兒子。" 也正是以這種把兒子當作成年人的溝通方式,讓Jasper認識到,這個世界不以個人的意志為轉移,我們總要學會用成熟而理智的方式與這個世界和平相處。
馬伊琍是公認的「學霸媽媽」,從第一個寶寶愛馬出生開始,認真研究各種渠道得到的育兒資料,並在微博上跟網友真誠的分享心得。
馬伊琍的心腸「比較硬」,女兒愛馬第一天上幼兒園就哭鬧,她卻頭也不回走掉。同班的孩子上一兩個小時就跑回家,馬伊琍堅持把孩子丟幼兒園一整天。對此她解釋說,「這樣孩子會明白媽媽的底線,哭是沒用的。如果你跑回去抱一抱她,那些眼淚就都白掉了。」接女兒放學時,愛馬摔了一跤,馬伊琍也會原地不動站著,看女兒自己爬起來,她說:「我知道獨立對一個女孩多重要,獨立會讓女孩內心更堅強。」於是我們看到,愛馬7歲的時候就能帶著兩個成年人在陌生國度的機場順利轉機。我們更看到了馬伊琍字裡行間對女兒發自內心的讚許和驕傲。
王菲曾說,「我對孩子的保護欲及擔憂只存在於她們的嬰幼兒時期,過了這個階段就把她們當作獨立個體去相處和交流了。」事實上,杜江尊重孩子天性,陳小春與孩子平等溝通,還有馬伊俐對女兒勇於放手,都與王菲的教育理念殊途同歸,那就是,不把孩子當作父母的私有財產,而是認同、並尊重孩子作為一個個體的獨立性,放手,讓他們去感知自我,讓他們去認知社會,讓他們去觸碰世界。
有一種愛是放手,明星粑粑麻麻如此,這個冬天我們也可以對孩子放手,去感受他們在冰雪之上帶給我們成長的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