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全球陸上風電新增裝機容量下滑3%,雖然已經連續三年下滑,但2019年全球陸上風電市場有望實現強勁反彈。
根據彭博新能源財經發布的2018年全球風電整機製造市場報告,去年全球陸上風電裝機容量達45GW,上一年同期為47GW。
前四大風電整機製造商維斯塔斯、金風科技、通用電氣和西門子歌美颯共佔新增市場容量的57%。
在2018年全球排名前10的陸上風電整機製造商中,中國企業共佔四席,分別是:金風科技、遠景能源、明陽智慧能源以及國電聯合動力。四家公司去年陸上風電新增裝機合計 13.67GW,約佔全球陸上裝機新增併網容量的30%。
由於中國風電市場回暖及本土市場份額快速增長,金風科技的排名較2017年提升一位,成為全球第二大風電整機製造商。
金風科技在其三季報中就預計,2018年由於自有風電場發電量增加,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變動幅度為0~50%,利潤變動區為30.55億元至45.82億元。
在中國市場19.3GW的市場新增總量中,金風科技佔據三分之一的市場份額,但其全球業務量仍然有限,海外業務僅佔6.7GW的裝機容量的5%。
遠景能源以3.68GW的風電裝機容量首次躋身全球前五大整機製造商行列,排名較前一年上升兩位。
「去年全球陸上風電裝機容量情況有點複雜,喜憂參半,裝機容量僅45.4GW,但加上4.3GW的海上風電新增裝機容量, 2018年的全球風電裝機容量最終略低於2017年。」彭博新能源財經風能研究主管大衛·霍斯特(David Hostert)表示:「現在是整機製造商們為未來兩年的市場強勁反彈做好準備的時候了。」
據彭博新能源財經預測,2019年和2020年陸上風電新增裝機容量將各達到60GW左右,所有地區都將實現增長。
同時需要注意的是,新增市場容量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於極度激烈的市場競價、附加產品和服務的推出,以及融資模式的創新。對於前四大公司來說尚且極具挑戰,對規模較小的製造商尤甚。
風電正步入第三個成長周期
「在國家政策起承轉合和全球新能源跌宕起伏中,風電行業完成兩個完整成長周期,正在步入第三個成長周期。」領航智庫副總裁王秀強對第一財經表示:「每一個發展周期背後向上的驅動力和向下的牽引力不同。與第一、二輪成長周期不同,驅動風電進入第三個成長周期的動因主要來自行業自身經濟回報的提升和資產價值的回歸。」
根據國家能源局公布的2018年風電併網運行情況,2018年風電運行的小時數及發電佔比均有所提升。
2018年國內新增併網風電裝機20.59GW,佔全部發電裝機容量的9.7%。2018年風電發電量3660億千瓦時,佔全部發電量的5.2%,比2017年提高0.4個百分點。2018年全國風電平均利用小時數2095小時,同比增加147小時。
國內棄風限電改善自2017年開始,棄風率從2016年17%的高位持續下行。2018年,全國風電棄風電量277億千瓦時,同比減少33.89%,全國平均棄風率為7%,同比下降5個百分點。
「在國家政策主導、發供電方支持、調峰、市場交易等措施下,棄風電量、棄風率實現連續下降。在棄風限電持續改善、風場發電利用小時數提高的背景下,國內風場資產價值持續回歸。」王秀強表示:「從行業調研反饋看,目前新建風場具有較高的經濟效益,部分項目全投資內部收益率在10%以上,在不考慮補貼拖欠情況下具有較好的經濟收益。」
展望2019年,王秀強認為,在風電競價機制的影響下,2018年陸上風電及海上風電出現搶核准、搶指標狀況。「初步統計,目前國內已經核准未開工建設的風電項目80-100GW。在競價機制實施影響下,預計已經核准未開工建設項目加速,拉動國內裝機增長。」
彭博新能源財經高級風力分析師湯姆·哈裡斯(Tom Harries)在前述報告中表示:「 在海上風電市場,今年是中國創紀錄的一年,我們還將看到更大的增長。 全球4.3GW的新增裝機容量中,約有1.7GW在中國投入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