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人,講究大口喝酒,大口吃肉。原來生活條件差時,每逢過年才吃上一頓肉,還記得小時候逢年的臘月28,農村家家戶戶開始大鍋燉肉,從下午3點飄出的嫋嫋炊煙和飄散的香味中,能判斷誰家媽媽正在家裡燉肉,那時候只要燉肉,這一天就賴在家裡哪也不去,就等著熟了能吃上一口。
那時的吃肉還講究吃肥肉,燉出來的才香才有肉味。燉肉前先把買來的大塊肉放在盆裡泡上一天,泡出血湯,然後下鍋,燒開,再去掉血湯和沫子,把豬毛拔得一乾二淨,吃著才幹淨放心。
由於北方的山區只燒柴火,沒有煤,更沒有燃氣灶,所以這裡的人們做什麼飯,都靠一把把把柴棍送入灶膛。一般鍋上一個人,灶膛前一個專門添柴的,火滅了,飯在鍋裡也不會熟,所以吃的每頓飯都不容易,如果趕上鍋灶不好燒燒什麼柴都冒煙的,這個家庭煮婦就要一輩子在灶膛前被嗆著流淚做飯了。
燉肉時,把第一次煮開鍋的肉塊撈出,清洗乾淨,切成小四方塊,也有切薄片的,但比較費事,然後鍋裡放油,鍋燒熱,加糖炒色,等肉全部被金黃色包裹時,倒入溫水,沒過肉,加蔥姜蒜花椒大料,開始燒。如果肉多,這樣要慢燉2到3個小時左右,時間越長,肉湯燒黏糊,這樣燉出來的肉吃著才香。
由於兒女多,大家都愛吃母親燉的肉,所以每次回老家,都要電話裡先問問家裡還有沒有燉肉,如果沒有,什麼不買,一定要買塊五花肉回家讓老媽拿大鍋燉。因為這麼多年來,吃了再多的燉肉,都沒有母親拿老家裡的鐵鍋燉的柴火肉香。
孩子們說,一桌菜如果沒有奶奶和姥姥燉的肉,吃啥菜都不香。
城裡的兒女們說,有了老媽燉的肉,一燉能多吃2碗飯,每次吃到撐必須到外面要走幾圈。
日子都過的越來越好,可我們,卻越來越懷念和嚮往鄉下的農村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