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來的生鮮到家業務:2020年電商交易或超3000億元 資本集中趨勢漸顯

2020-12-25 同花順財經

前言:

「宅」催生到家需求爆發。

庚子伊始,為更好防控新冠病毒疫情蔓延,多地採取封城、延長假期、延遲復工等措施將人們徹底隔離在家,「宅經濟」迎來一波新風口。

隨著2月10日各地復工潮的開始,部分流動人口較大的城市如北京,均要求返京人員自行在家隔離14天。而蔬菜、水果、肉類等生鮮食品作為日常必需品,疊加線下門店歇業,消費者購買模式已從線下向線上轉移,拉動生鮮到家服務需求激增。

該如何看待疫情期的生鮮到家新模式?

資本入局生鮮到家業務

此前,電商在生鮮領域的滲透率並不高。

因生鮮保質期短、保鮮要求高,加上生鮮供應鏈條長、非標、利潤低等屬性,生鮮的電商模式一直很難實現規模化。

中信建投研報顯示,在2006年我國的4000多家生鮮電商企業僅僅有1%盈利,其中多數在行業洗牌中被淘汰出局,傳統的生鮮電商領域發展的一片黯淡。

如今,在物流、數據、定位等基礎設施的完善下,生鮮電商的發展有了進一步的起色,各路資本開始嘗試在這一領域試水。據艾瑞預測,2020年我國生鮮電商交易規模將超過3000億元。

在美團和餓了麼兩大外賣巨頭佔據市場大半江山的時候,電商大佬阿里將餓了麼收入麾下併入股點我達,京東也隨後收購達達,而大型商超物美、沃爾瑪、永輝等為應對電商分流也紛紛推出超市到家服務,生鮮的線上化布局進一步加速。

事實證明,前期的一切鋪墊及生鮮線上市場的龐大需求有時僅需要一個導火索,疫情的到來徹底將線上生鮮這塊徹底喚醒。

在人們「宅」在家的日子裡,只需在手機端的平臺上下單自己想要購買的生鮮產品,便會很快送到小區門口,便捷程度可想而知。

按消費場景劃分,生鮮到家一是以每日優鮮、叮咚買菜等前置倉到家模式為代表;二是覆蓋了原有外賣平臺上延伸出來的生鮮業務;三是以線下商超為中心的店倉一體化模式,如盒馬、永輝等。

而在配送方面,以中信建投公布的數據為參考,蜂鳥、美團和達達為主力軍,分別佔即時配送市場份額的30.2%、24.1%和23.9%。

生鮮到家未來如何發展?

不可否認,生鮮到家是消費升級的產物。

其實在調查中可發現,生鮮到家的用戶畫像以80後、90後為主,這些新生代消費群體在物質生活條件的提升下,逐漸偏向「懶」消費習慣。

尤其在一二線城市,年輕消費群體對物品的價格敏感度較低,若能在線瀏覽商品下單,既能節省排隊選購時間,又能足不出戶滿足自己的消費欲,到家服務強大的便捷性使得消費者的購物滿意度和復購率得到更好提升。

中信建投研報顯示,2018年第一季度我國生鮮電商一二線月活躍用戶數佔比分別為52.27%、24.24%,活躍用戶以一二線城市為主。

其中,我國生鮮網購用戶中月收入在5000元以上的中高端用戶佔比為74.1%;隨著收入的提高,在線購買生鮮食品的頻次就越高,當收入超過 10000元以後,每周購買一次以上的消費者佔比超過60%。

不過,多年來食品安全問題亦是人們最為關注的問題之一。

正如此次疫情的發生,也多因人們貪食野味而引起。因而,資本布局生鮮到家業務,能否充分抓住市場上溢出的需求,關鍵點還在於供應鏈的管理上。

相較於歐美等發達地區,我國生鮮產品在商超渠道的銷售市佔率僅為20%多,線上生鮮仍有很大市場空間有待挖掘。

在用戶流量和資本投入集中趨勢漸顯的情況下,那些能夠率先解決「流量、物流、供應鏈」三大難題的玩家或將迎來黃金機遇期。

來源: 財華社

相關焦點

  • 生鮮電商「競賽升級」:到家、團購、電商誰主沉浮?
    21世紀經濟報導在2019年一度瀕死的生鮮電商,意外地在2020年迎來了不一樣的開局。在疫情風險之下,生鮮電商順勢完成了消費者教育的布局。日常生活的停擺,帶來了「無接觸+線上」的生鮮電商爆發式增長。Fastdata極數數據顯示,2020年上半年生鮮電商交易額達到1821.2億元,同比增長137.6%,已超過2019年全年。
  • 【行業報告】生鮮電商行業深度報告:生鮮到家,流量、數據、供應鏈...
    據Euromonitor 數據,2018 年我國生鮮線上消費量同比增長+33%,遠超其他業態。據艾瑞諮 詢數據, 2018 年生鮮電商交易規模為 2045 億元,同比增長+56.3%, 2013-2018 年 CAGR+74.4%,線上生鮮市場高速增長。考慮到 2020 年受疫情影響生鮮線 上需求井噴,預計 2020 年實際數據將高於預測值。
  • 生鮮行業深度報告:日本生鮮小業態及到家業務的啟示
    中國超市行業自上世紀 90 年代開始快速發展,晚於日本市場約 30 年,對標日本 市場,當前正處於小型化轉型時期。根據 WIND 數據,自 11 年起中國連鎖大型 超市門店總數即見頂下滑,但包含中小型超市的門店總數下滑趨勢並不明顯,超市行業小型化趨勢漸顯。中國第二層級業態以線下生鮮新業態和小型農貿市場為主。
  • 生鮮電商開啟物流服務輸出競賽
    包括在生鮮產地源頭鋪建產地倉,把冷鏈物流和安全質檢的能力帶到農村,促進農產品源頭的標準化,實現「原產地新鮮直供」等。預計到2020年,安鮮達計劃布局的產地倉將達到56個。    據了解,這已經是阿里及天貓先後參與的易果第三輪融資。早在2014年,易果就曾獲得阿里巴巴和雲峰資本聯合注資的B輪融資,而去年3月阿里也領投了易果的C輪融資,並在此後促成了蘇寧對易果的C+輪融資。
  • 2020年O2O生鮮電商月活用戶排名
    蔬東坡根據O2O生鮮電商相關消息整理繼社區團購之後,生鮮電商成為網際網路新浪潮,京東到家、盒馬鮮生、每日優鮮、多點、叮咚買菜、美菜網等一眾平臺入場。據比達諮詢數據顯示,2020年6月,生鮮電商APP中,多點活躍用戶高達1156.7萬人,排名第一,其次京東到家、盒馬、每日優鮮等活躍用戶也都超700萬人。
  • 生鮮電商的一匹黑馬——寶能生鮮
    蟄伏多年的生鮮電商行業,在不期而至的疫情期間扮演了至關重要的角色,生鮮電商行業重新獲得了爆發式增長,創投資本也大幅押注生鮮電商賽道,僅2020年上半年年,生鮮電商融資超過去年全年,達到150.1億元。2020年6月,生鮮電商月活用戶規模超7100萬,同比增長75.4%,已經成為不容忽視的電商垂直賽道。2020年上半年生鮮電商交易額達到1821.2億元,同比增長137.6%,但生鮮電商交易額佔居民食品支出的比例仍然低於5%,而電商佔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例已經達到25%上下,所以生鮮電商市場空間巨大。
  • 2020年生鮮電商行業現狀與發展趨勢 - 2020年中國生鮮電商行業發展...
    中國產業調研網發布的2020年中國生鮮電商行業發展調研與市場前景分析報告認為,我國網購網民數量自 **年以來逐年提升, 尤其手機網購用戶在近**年間呈較快增長,網購逐漸滲透於居民生活,成為不可缺少的一 部分,生鮮電商也得以較快發展。
  • 商超到家業務終局:成為主流商業模式
    比如,有到家業務的電商,實際上能更好經營生鮮等商超品類業務了。這個有望達到10萬億規模的品類市場,既有B2C電商所佔的市場份額並不高,原因在於盈利模式難找,用戶體驗也不好。生鮮又易損耗、鮮度管理非常重要,如放在大倉來經營,大倉B2C電商方式是比較難做短保質期的商品品類的。這些限制了其的市場份額提升。所以,在電商層面,近些年,市場看到了電商正在大力度布局到家業務,大幅進入線下。
  • 2018年中國生鮮電商50強排行榜:蘇寧生鮮等上榜(附榜單)
    隨著網際網路的發展、年輕消費者消費習慣的改變、冷鏈物流技術的不斷進步,加之新零售的機遇,我國生鮮電商行業保持了較快的發展速度。據數據顯示,2018年我國生鮮電商行業市場交易規模達到2103.2億元,較2017年(1402.8億元)增長49.9%。
  • 騰訊加碼生鮮市場,誼品生鮮獲得25億元C輪融資
    來源:證券日報2020年,疫情讓生鮮電商再度活躍起來,伴隨著阿里、美團等巨頭的入場。騰訊也不甘落後,持續加碼。近日,生鮮電商平臺誼品生鮮對外宣布已經獲得了25億元的C輪融資,老股東騰訊和今日資本領投,鐘鼎資本跟投。
  • 120億元資本熱捧生鮮電商的背後
    自2018年以來,生鮮電商行業不斷火熱。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的統計數據顯示,2018年生鮮電商行業共有22家企業獲得融資,總金額近120億元人民幣。業內人士預測,今年隨著融資持續補貼生鮮電商平臺,消費者在生鮮App上還能買到更便宜的菜。
  • 新零售時代,看生鮮電商如何蛻變與發展
    網際網路技術的發展促使網絡購物日益發展成熟,2015年網絡購物交易規模達3.8萬億元,預計2018年交易規模將穩步提升至7.5萬億元。其中,2016年生鮮電商市場交易規模913.9億元,增速達68.6%,預計2019年交易規模達3506億元。
  • 生鮮電商淘汰賽 資本偏愛頭部企業 「吉及鮮們」如何活下來
    當資本巨頭扶持的每日優鮮、盒馬菜場、美團買菜、蘇寧菜場等玩家仍在「燒錢」生存時,中小型生鮮電商正面臨融被資本「拋棄」的局面。由於中國生鮮市場的巨大潛力,加上行業格局尚未形成,生鮮電商一直是資本市場的寵兒。如今,業績下滑、融資失敗成為生鮮電商普遍存在的困境。除了黯然退出,生鮮電商還有出路嗎?
  • 2019年中國零售電商行業融資發展現狀分析 社交、生鮮電商成為資本...
    根據網經社電商行業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發布的數據顯示,2019年零售電商行業已披露及中心監測到的投融資事件共213起,融資金額達240億元。近年來隨著網絡零售規模的迅速擴張,網絡零售領域已經成為電子商務投融資的重點。
  • 生鮮超市行業深度報告:生鮮消費穩定增長,生鮮超市空間廣闊
    2019 年國家頒布政策支持農產品網上交易,與此同時融資和關店潮並存,生鮮電商行業優勝劣汰趨勢明顯。2020 年初,受疫情影響,居民線上消費習慣進一步養成,線下物流配送效率的提高,產品種類的不斷豐富,刺激生鮮電商行業進一步發展。4.2.
  • 十大生鮮電商眾生相:殊途同歸新零售
    然而,這一切並沒有妨礙資本前僕後繼的進入,究其根本,源自於生鮮電商領域巨大的潛在市場誘惑。據艾瑞諮詢最新數據顯示,2016年國內生鮮電商的整體交易額約900億元,較2015年增長了80%,預計2017年整體市場規模可以達1500億元。再加上,當前生鮮電商滲透率低,僅佔農產品零售總額不足5%。
  • 曉動態| 三蛋生鮮完成超千萬元天使輪融資,春曉資本&致行資本聯合...
    7月2日, 三蛋生鮮宣布完成超千萬人民幣的天使輪融資,由春曉資本和致行資本共同投資。三蛋生鮮首家線下實體店也於6月30日在上海虹口區天鎮路開業。創始人夏荷表示,「我們團隊是多年的生鮮賽道從業者,在最近的新零售摸索過程中,我們越發深刻的感受到生鮮品類和OMO(online-merge-offline)方式相結合所引發的化學反應,包括強大的引流效應、黏性效應和線上線下的流量正反饋效應。所以,經過和猩便利合伙人們反覆的探討後,我們決定以獨立於猩便利現有業務的方式,另行孵化了這個三蛋項目。」
  • 易果生鮮8.5億元入股聯華超市 全渠道戰略能否破局?
    而上述股權為永輝超市於2015年9月購入,當時折合人民幣約7.51億元。這是易果生鮮拿下蘇寧小店之後,再一次布局傳統線下渠道,意在進軍生鮮O2O市場。由於易果生鮮背後的阿里巴巴,以及聯華超市背後的百聯集團,使得這起交易備受關注。 聯華超市目前仍然處於虧損之中,易果生鮮的虧損也將因此加劇,易果看重的或許是前者廣泛的線下網點和供應鏈。
  • 2018年生鮮電商盤點:巨頭加速布局、食品安全問題頻發
    巨頭進場 格局初現   近年來,中國生鮮電商得到了高速的發展。據上海商情信息中心發布的《生鮮電商發展趨勢報告》顯示,2017年中國生鮮電商市場交易規模約為1391.3億元,首度破千億元,但2018年僅上半年,生鮮電商交易規模就達1051.6億元,同比增長23.5%。
  • 社區團購入局者激增 傳統商超與生鮮電商爭食五千億市場
    隨著疫情防控進入關鍵階段,社區團購不僅成為消費者買菜的重要渠道,更是被業內視為2020年極具潛力的風口之一,引來各路人馬入局廝殺。近一月來,不論是盒馬、京東、蘇寧這樣的電商巨頭,還是永輝超市、步步高、沃爾瑪等傳統商超都紛紛發力社區團購模式。